笔趣阁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第549章 548文改

第549章 548文改


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女人把凉手伸进男人脖子里,男人一般不吭声,或者倒吸一口凉气“嘶”一下。

    女人碰到这种情况,大多会发出“呀”、“啊~”、“嗯~”的动静。

    小王同学的手在唐植桐后背上并不老实,挠挠抓抓,还时不时翻个面:“清清给我回信了。”

    “哦?武爱军也过去吗?”唐植桐猜测的问道。

    “嗯,他也过去,这样咱就不用专门约时间了,到时候你跟我一块过去吧。”小王同学心里多少有些别扭,其实她跟武爱军之前还是挺好的朋友,但自从知道他对自己有想法以后,心里就老不得劲,不愿意单独跟他见面。

    “行。这样挺好的。”唐植桐觉得这种安排挺合适的,起码比三人单独见面合适。

    这年头聚个会难啊,没有会所、没有KTV,就连定个饭店都得有人提前去排队。

    自己肯定不乐意大冬天的去排队,那两男一女大冬天的去逛公园?去图书馆?去电影院?还是去看话剧?

    都不合适,反倒是一群人走走逛逛,聊得来就聊两句,聊不来的话,自己就当一回给小王同学拎包的小厮。

    “这些票和钱,你打算怎么处理?”小王同学尽管有些不情愿,但并没有将写信通知武爱军的活交给唐植桐,打算看在鹿姨的面子上敷衍一下。

    “没想好。捐了好像不太合适,毕竟是别人的东西。”唐植桐也在为这件事头疼,这年头虽然慈善组织不多,但也还是有的,比如红会。

    “那要不寄回去?”小王同学在一旁建议道。

    “手册编纂组的人不少,如果有读者不光给我寄了,也给其他人寄了,光我往回寄的话,是不是就把其他同志给露出来了?”唐植桐想过这种处理方式,往回寄的钱倒是小事,但总感觉不够妥当。

    “能寄钱、寄票的,自己家里肯定得有家底吧?兴许人家只是单纯的感谢,要不就收下?”小王同学是懂和光同尘的,既然家里有家底,万一是家里有能量,对比出谁谁谁收了钱、收了票,恐怕传出去影响不会很好。

    “等开会的时候,我问问其他人吧。”唐植桐不置可否,这年头的法律没那么健全,虽然有自愿给就可以拿着的说法,但还是觉得随大流来的好。

    “也好。”小王同学说罢,就要把手抽出来,已经暖和过来了,得帮着丈夫拆信了。

    “你给我挠挠,后背痒。”小王同学从后背抽出手后,唐植桐反而觉得空落落的,冬天洗澡没有夏天那么勤快,皮肤难免干燥,其他地方还好,自己能挠挠,但后背够不着,得借助外力。

    “站起来。”小王同学撸起袖子,挠背的话,从领口伸胳膊进去,棉袄不光会勒到唐植桐的脖子,自己胳膊也不得劲,所以小王同学选择从棉衣的下摆伸进手往上掏。

    拽出扎进腰带里的秋衣,小王同学生怕用手指甲挠的疼,就用手指头肚在唐植桐后背上来回摩擦。

    “用指甲,手指头不解痒。”唐植桐左右蛄蛹两下,这种挠法越挠越痒。

    “哎呀,毛病深的。”小王同学虽然嘴上这么说,但还是曲起了手指头,上上下下的往复运动着。

    “哎~往下点、再往右点点,就这,就这,用点力……舒服~”唐植桐指挥着小王同学将手移动到自己的痒痒处,舒服的眼睛都眯了起来。

    虽然家里有痒痒挠,但哪有小王同学素手温存来的香?
    家里的痒痒挠是去年定制家具的时候,张波用边角料制作、赠送的。

    痒痒挠在中国的历史很悠久,以前叫“搔杖”,民间叫“不求人”,材质、形状多种多样,一般老百姓家大多用竹制的,竹制不仅便宜,而且实用性强,可以挠痒痒,也可以在孩子皮痒的时候充做教具,性价比拉满。

    稍微富有点的人家不讲究性价比,大多会选用檀木、黄花梨木等名贵木材,也有用铜质的,甚至有用动物骸骨、象牙打磨的。

    满清之前还有一种如意样式,但鞑子入关以后,对玉如意格外中意,所以如意也就脱离了痒痒挠的行列,成了一种摆设。

    小两口今晚又逮住信看了一宿,黑眼圈都快熬出来了。

    唐植桐觉得这活比耕地都累……

    1月9日,星期六,邮电学院只有上午安排了期末考试,吃过午饭,唐植桐直接去了押运处。

    已经有两天没过来了,总得过来签签字啥的。

    马薇是个非常合格的科员,将财务科的工作整理的井井有条,在见到唐植桐的第一时间,将各种需要签字的票据都整整齐齐的拿了出来。

    唐植桐搭眼瞅瞅,没啥错误,都签了字。

    “小秦没再找你吧?”在把票据交给马薇的时候,唐植桐问道。

    马薇将这事委托给了唐植桐,唐植桐多问一句并不算过界,而且这么好的科员,唐植桐不愿意因为一些男男女女的事情而出岔子。

    “没有。谢谢唐科长关心。”马薇摇摇头,给了肯定的回复。

    “那我就放心了。”唐植桐笑笑,以前自个是员工,现在手下也算是有了兵,得学着去护犊子。

    又跟马薇聊了几句最近的工作进展,正当唐植桐想干点正事的时候,桌子上的电话响了。

    “小唐吗?我方圆,你过来一趟。”电话是方圆打过来的,在听到唐植桐的声音后,直接吩咐道。

    “得,我还得再出去一趟。”唐植桐将统计的活又放了下来,跟马薇说一声,拿着个小本子出了门。

    方圆办公室,除了方圆还有另外一个同志,唐植桐并不认识。

    “韩科长,这是我们押运处的唐植桐同志。”方圆在唐植桐进来后,主动介绍道。

    “哎呀!唐投递,真是让我们好找。你好,我是韩海舟,在文改委工作。”韩海舟在听到方圆介绍后,没有起身,坐在那边打招呼。

    唐植桐有点懵,嘴里敷衍的说着你好,却看向方圆。

    方圆朝唐植桐笑笑,隐晦的点点头。    
    看到方圆的这副模样,唐植桐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尽管不知道韩海舟的意图,但应该不是坏事。

    “韩科长,啥事?”唐植桐即便是再懵,也猜出了这次是谁找自己,对方叫自己唐投递,那就是自个当投递员时的事情?

    “对,唐投递先看看这封信,是不是你写的?”韩海舟没有说自己有什么意图,掏出一封信,递给唐植桐。

    唐植桐接过信,打开扫了一眼,就确定是自己写的,内容也对的上,是投递片区一大妈不识字,让自己帮她读信以后,帮着写的回信。

    “是我帮着一位大妈写的。”唐植桐没有多犹豫,自己当时身为投递员,为了方便群众,帮着群众写回信,怎么都算不上犯错吧?只要不是错,那就没啥不能认的。

    “那就对上号了,事情是这样的。这封信被有关同志辗转送到了我们这边,我们经研究,一致认为你在信里写的一些字是有借鉴意义的,我们想请你结合自己的工作,对我们文字改革提出宝贵建议。”韩海舟没有拐弯抹角,直述来意。

    “哦,这事啊……”唐植桐松了一口气,还以为是啥大事呢,原来是自己书写习惯惹的祸,没办法,从小接受简体字教育,并使用了二十多年,已经刻入骨子里了。

    “有难处?”韩海舟见唐植桐没有立刻答应,追问道。

    “韩科长,那个,这事不着急吧?您看,我这边有本职工作需要处理,平时也要往邮电学院跑,时间上可能不会很充裕。”唐植桐没有直接拒绝。

    “不着急,一两个月也行,两三个月也可以。我是通过你们市局找到你的,市局对于我们工作还是很支持的,这点你放心就行。”韩海舟听出了唐植桐的顾虑,直接把天窗给打开。

    “哦,那可以。”唐植桐在看到方圆再次点头确认后,才给予了肯定回复。

    文改委,唐植桐略有耳闻,这个单位级别也不低,跟爱卫会差不多。

    围绕文字改革,还成立了一系列的部门,像是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等,陈老总、郭某在其中都有任职。

    “好,不愧是邮电系统有觉悟的同志。等你整理好,可以直接寄到我们单位,或者送过去也行。”韩海舟掏出一个信封递给唐植桐。

    “行。”唐植桐接过信封,一瞅,好家伙,大单位就是不一样,人家这信封直接在寄信人地址处印有文改委的地址和邮编,大木仓胡同赫然印在了信封上。

    现在有这种条件印制专门信封的,唐植桐在押运过程中还真没碰到多少。

    “好,谢谢方处,谢谢唐投递,我就不打扰了。”韩海舟任务已达成,站起身来,告辞。

    送走韩海舟,方圆又拉着唐植桐进了自己办公室,这次没有外人在场,俩人躲里面开始了吞云吐雾。

    “嘿,要不是胡局亲自打电话,我还真不愿意搭理他,文化人怎么了?拽的跟二五八万似的,一口一个唐投递,把你当什么了?”方圆替唐植桐打抱不平道。

    “嘿嘿,文人嘛,有傲骨。”唐植桐也看不惯这个做派,但对方年纪也不大,兴许是头一回进级别这么高的单位,难免有些高高在上。

    文字有力量,但前提是文字得统一。

    都说秦始皇的功绩之一是统一了文字,其实并没有完全统一,依旧有不少同音同义的却不同写法的同一个字。

    从北洋政府开始,就有人提出简化文字,便于知识的推广,但收效甚微。

    解放后,这项工作就提上了日程,上面的那几位都非常重视,接二连三的作出指示、批示,希望能尽快完成简化工作,便于百姓更容易认字,完成扫盲。

    举个例子,1955年5月的时候,刘姓大佬在听取汇报后,提出三条建议,其中一条是:老师在一定时期内学会普通话,今后凡是不会讲普通话的,不能当教师。

    影响深远,虽然当时没能彻底贯彻下去,但几十年后,每个考教资的同学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大多都得在二级以上,否则拿不到教资证。

    除了简化字、口音外,还有印刷习惯,1955年元旦,《光明日报》在全国各大报纸中率先改传统的右起竖排为左起横排。

    截止1956年元旦,全国性报纸和地方报纸全部改为横排,各类出版物中左起横排已占到了80%。

    两人聊了两句,主要是方圆赞叹唐植桐一人多能,随后话题转到这次先进上:“先进名单报上去了,市局已经批了,有你和马薇,回头等通知,得开个表彰大会,到时候你们一块过去一趟。”

    “好嘞,谢谢圆哥。”唐植桐没想到还得开会,去年的时候简单一发拉倒,没这回事,只要这回不让自己上去讲两句就行。

    既然已尘埃落定,回到办公室后,唐植桐将先进的事告诉了马薇,自然免不了一番客套。

    下班回家路过新华书店的时候,唐植桐进去买了一本新华字典,一块钱一本,这是搞文字工作必不可少的权威工具。

    唐植桐本来想买一本辞海来着,但书店里没有,可能还没有出版。

    新华字典是前阵子刚印刷的,纸张比起之前的书籍来,已经很粗糙了。

    没办法,步子迈的太大,各种后遗症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书籍用纸还算好的,虽然粗糙,起码还能有供应,像卫生纸什么的,市面上已经很难买了,小王同学现在用的消毒卫生纸都是唐植桐以前囤下的,隔上一阵子就偷偷往衣橱里放上几卷。

    刚开始的时候,小王同学还问过是不是唐植桐买的,后来也就慢慢不再追问了。

    唐植桐随手翻了几下,这一版的新华字典上已经出现了汉语拼音,与几十年后的区别不大。

    如果硬要说区别,那就是在每个汉字后面,除了标注汉语拼音外,还有一个切音。

    切音也叫反切,是汉字注音的一种方式,历史很悠久,这边的唐植桐读小学时就是学的这种,学起来有些吃力。

    (本章完)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10197465/1143338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