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心思
砀山寇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南郑城下乱纷纷的,摇天动穿着一件短襟,捧着一碗凉水在汉水南边看着。
“只是响了一声梆子,城头上下不知道钻出来多少人,普道人一上来就给官兵打死了。城头上铳炮极密,连个尸身都没有抢回来,各家营头原本准备去攻,现在都停了。”
一个护卫牵着健马在他旁边禀报着南郑城下的情况。
流寇虽然名之为寇,但老根底却是明朝最精锐的边军。这事论起来还要说道当年的魏忠贤、袁崇焕身上。
魏忠贤在位,延绥、山西、宣府等军镇的边军便缺饷缺得厉害,到了崇祯二年,袁督师五年平辽的第二年,皇太极破口入关直逼京师,为了保护崇祯皇帝,各镇抽调精锐去京师勤王。
走到半道,本来士气极低的士兵们不愿前往辽东前线,家乡本来就是明军精锐尽集的军镇,索性便落草为寇。王嘉胤、王左挂、张献忠、李自成他们要么是明军出身,要么就是在明军里面干过。
所以流寇们的核心力量基本都是前官军,特别是投降过来的明军。如摇天动,他虽然是崇祯元年在汉中起事,但麾下的精锐都是这么多年来收集的明军骑兵或者是自己培养出来的精骑。
各部头领们手下的骑兵多少不一,但都是当成老本在培养,一人配数马乃是常事,铠甲军器也是尤为精强。
至于步兵,大部分都是凑数的,像普道人那般以步兵当做核心的,更是少之又少。
这种兵力配置,也导致流寇长于野战,不善攻城。平时都是剽掠乡野,很少攻击有着完整守备的城塞。
护卫在那里叙述南郑城下的战况,摇天动听得非常认真。
不是摇天动不愿意攻城,实在是摇天动知道现在的自家没有攻城的能力。
“普道人那三门炮呢?”
“给黄龙收走了,不过那都是大弗朗机。”
护卫是明军出身,自然知道那三门炮到底是怎么回事。
嘉靖年间,明朝跟葡萄牙人起了冲突,汪曾奉命对付纵横四海的葡萄牙人,有鉴于夷狄船坚炮利,汪曾第一步就是搞情报站,派人摸清了葡萄牙人的军备情况,不仅仿制了葡萄牙人的战舰,火器还摸清了葡萄牙人的火药配方。
葡萄牙人仰仗纵横四海的弗朗机炮也就是这个时候传入了中国,从此以后便玩出了一百种花样。甚至到了天启七年,葡萄牙人要在广东寻觅铸炮高手送去印度果阿帮他们铸炮。
明军出身的护卫对这种大弗朗机炮非常熟悉,因为这玩意就是边军中常用的一种野战炮,分为母炮和炮子,使用的时候不需要装填,直接把炮子合在母炮上即可发射。
射速是非常快,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第一就是打不远,第二就是这玩意平时里面装的都是铅子,打人杀马自然是不在话下,轰破个山寨的寨门也能凑合着用用,要攻城门那还是算了吧。
也就是游方道人出身的普道人捧着这玩意当个宝,正经边军出身的护卫对这玩意连眼皮都不夹一下。
“老黄把那炮收了?”
摇天动问道。
“黄龙贼着呢,他没有吃普道人的人马,还让他们另选了个头领,好像是个和尚,依旧领着这伙子人。当家的,南郑城不好啃,咱们接着往城固县那边去吧。”
“等老子的游骑回来再说。”
摇天动看着远处的南郑县城,几道烟柱从那边升起来,依稀还能听到几句喊杀声。
也不知道老黄在这破城底下胡闹到什么程度。
摇天动看着自己的护卫。
“跟老兄弟们都交代一声,咱们不能不讲义气,陪着黄龙再待几天,栈道难行,闯将又凶狠,樊一蘅就是想回来救他的汉中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回来的。”
摇天动将大碗放到一边:“明天咱们也过河,我也跟着老黄学学,这城该怎么攻。”
黄龙远远地看着南郑城墙,脸上却是不风不雨。
一个普道人,死了也就死了,自从跟着八大王在陕北起事,这么多年转战下来,死的人多了去了。那有如何?
眼前的南郑县,黄龙也不想打。打破了又如何?这么多家都在,进去你四我六那么一分,能剩下多少东西?
要是老摇能跟自己一个心思,那局面另讲。可现在老摇一门心思的去寻八大王,比他娘的潘金莲找西门庆还上心。自己想啥不都是扯球?
黄龙在想一个主意。
怎么把摇天动留下来,怎么让老摇跟自己一条心。
摇天动那边有六百多精骑,自己手底下也有五百多精锐,这两股合在一起足够压服所有,就是真的薛仁贵马超活过来,也要听他黄老爷的话。
黄龙已经逍遥惯了,真的不愿再去八大王手下听差了。
更何况,黄龙心里也明白,八大王刚刚烧了凤阳,刨了朱皇帝的祖坟,那就是崇祯天子第一号死敌,寻他的旗号投,那不是找死吗?
看着冲着南郑城墙上不断吆喝的步兵们,黄龙心里莫名地升起一股烦躁,按照书里先生的说法,自己这算不算骑上老虎了?
黄龙想到这转过头跟后面的一个亲卫说道:“老四,拽个婆姨过去,给他们添添火。”
那名唤“老四”的亲卫听到这眼前一亮,便打马去了后面,没多久就回转过来,马背上驮着个赤条条的妇人,趴在马鞍上死命的哭闹,老四抓着妇人的头发哈哈大笑,那妇人哭闹越大,他笑声也便越大。
奔到距离南郑县城前面两百步的地方,他将妇人拽下马背,立时来了个剑及履及。
城下的吆喝叫好,城上的唾骂混成一片海洋,老四起伏的愈发用力。
千样人有千般心思,距离洋县不远的一处村庄里,家家户户都亮着灯。庄户人家辛苦,轻易不点灯上蜡。
柴朗坐在条凳上,看着那如豆的油灯,心思有些恍惚。
现在田地里正式下力的时候,柴朗天未亮便给媳妇从床上叫起来,背着锄头镰刀下了地,那个时候鸡都没有叫,舅子还在炕上睡觉。
他已经困得不行,看着那一盏油灯只觉得眼睛干涩,想登时倒下睡觉,但是看着前面嘿嘿笑得老丈人。
柴朗感觉胸口压着一块大石头,那一点困意也不敢提起来。
老丈人取下烟袋锅,将那点火星在桌上磕了磕。
“祠堂那边大概就是这样,干上三年乡兵,五十两银子那就稳稳的拿在手上,远的不说,二十亩地那是手拿把攥的。”
“我的爹,咱家可没有二十亩地。”
小舅子拿着个鸡子儿在那里慢慢地剥皮。老丈人爱怜地在亲儿子头上拍了一下。
“屁话,我跟你爷爷忙了两辈子也就攒下十亩地。”老丈人笑眯眯的:“这几十年只看见侍郎家吃肉,可算赶着他们吐出来些了。”
“可是三秀才不是说了么,只有一个儿子的不让参加乡兵。”
柴朗看了看自家媳妇,那女人也在瞧着她弟弟。
“这不是有咱女婿呢吗?”老丈人笑眯眯的看着柴朗,手里往烟袋锅中塞了一把烟草。
“是吧,姑爷?”
柴朗低下了头,然后点了点。
“嘿嘿,好姑爷。”老丈人吐出一个烟圈:“我特意问过三秀才了,上门女婿他们也收,总归都是咱们杨家人。”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10200207/5440499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