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文抄公 > 第199章 生前身后名

第199章 生前身后名


几人一边闲聊,菜也是一道道端上来了。

    张晓看着一道道菜端上来,还在奇怪主菜是什么,就看到了一盘鱼端了上来。

    “此乃西湖醋鱼,绝对好吃。老师莫听了外边的不实之言。”李之藻说道。

    盛情难却,张晓自然是要动筷子。在李之藻期待的眼神中,张晓把一块鱼肉端进了嘴里。

    “倒也算是鲜嫩可口,这鱼还是酸甜口的?”张晓问道。

    “是的,杭州菜甜口的比较多一些,又和南京的菜大不一样。”

    “我要向你道歉,没有亲口尝一尝,就说西湖醋鱼不好吃。其实我平日是不怎么喜欢吃鱼的,不过今天这鱼确实好吃。”张晓说道。

    众人吃饱喝足,回到了下榻之处。

    “这杭州确实是个好地方,难怪乎古人有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当年金主完颜亮也是因为被柳永写的《望海潮》所吸引,想要引兵南下。”张晓感慨道。

    “老师,虽然很多人提到杭州,总是喜欢提南宋这一段的历史,但是我并不喜欢。南宋就剩下了半壁江山,却选择了杭州作为临时行在,可见对于金国是畏惧到了如此程度,自古南朝想要进取的,总要定都在金陵才好。宋高宗想要匡复中原,却选择了杭州定都,可见还是想着占据半壁江山苟且偷安而已。只是可惜了像岳武穆这样的千年难遇的忠臣良将,自己把中兴的道路给堵死了。”李之藻说道。

    “是啊,北伐未成,实在是意难平之事。本来如果真的是打不过就算了,明明已经有了希望,却为了一己私利,忘却亡国之恨,向北方的金国称臣,实在是屈辱。在这一点上,南宋就远远不如东晋,东晋开国君主晋元帝司马睿只是旁系宗亲,也没有太多的实权,但是对于毁灭晋朝社稷的石勒,那也是从来没有妥协过。石勒还想跨江占据江南,被司马睿政权击退。石勒后面还想着跟东晋讲和,派遣了使者携带礼品前往东晋,被晋元帝下令杀使者焚烧礼物,这才是君主应有的气节。东晋虽然也是政治黑暗,王权衰微,但是君臣上下却还是秉持着正统王朝的体面。这样的体面,一但没有了,就很难捡回来了。”

    “所以大明惩于前宋亡国的教训,一向是不和亲不和议,只是跟蒙古征战多年,还是未能完全压服蒙古,实在是憾事。”

    “振之,辛苦你还陪我们先逛杭州了,明日你就先回家里吧,我也会在杭州逗留一阵子,有事保持联系就好,毕竟你家里的地址也告诉我了。”张晓嘱咐道。

    李之藻就这么大包小包回去了,不过等回家道明缘由以后,老父亲也顾不上表示一下舐犊之情,就让自己的儿子赶紧去把张晓请来做客。于是半天时间没过,张晓又见到了李之藻。

    “家父听说了事由,一定让我请张先生前来做客。”李之藻解释说。

    “我如今闲人一个,既然是令尊相邀,要是令尊不嫌弃我们这一行人的叨扰,张某自然也是要上门拜会的。”张晓爽快答应道。

    “寒舍鄙陋,还请老师到时莫要怪罪。”

    “说的哪里的话,你我之间何须如此客套。这样吧,今天也晚了一些,明日张某会去登门拜访。”

    真正到了李之藻家,张晓从一进门开始就仔细观察,看这屋子的样式,还有屋子里面的摆设,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但是也不是寻常之家,还是能感受到官宦之家的气息。

    “尊驾现居何职?”张晓对着李父客气问道。

    “张先生不必客气,李某只是白身,比不得犬子如今已经是有功名在外了。不过之藻的祖父曾经为官,所以还算有此家业。我就没有读出什么功名,也就守着家业,读读书,再给同族的几个童子开蒙,仅此而已。”李父回答道。

    “振之是有大才学的,所以张某当时在京城一眼相中了,给了他些许资助,又让他在国子监进修,只可惜振之倒是被张某连累了,中举之后就没有接着考了,实在是有些对不住了。”

    “张先生说的哪里的话,当时张先生已经声名在外,犬子不过只是一个落魄的书生,张先生又是给犬子资助,又是出重金让犬子办要紧事,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好事。京城的风浪李某也听说了,不过是一些宵小之辈无事生非罢了。张先生做了这么多的大事,偏偏要被白白诬告,也就是欺负张先生你是君子了。犬子能在京城糊口,又在京城得了进学的机会,还劳烦张先生一直资助,一直指点,之藻叫你一声老师也是天经地义。刚才之藻就这么一个人回来,也没有说请张先生上门做客,实在是不太妥当。对了,昨日我应该亲自去给张先生你下拜帖的,实在是有些疏忽了。”李父抱歉道。

    “我和振之交游已久,虽然振之喊我一声老师,其实也是如同朋友一般。怎敢劳尊驾亲自上门送拜帖。”

    “张先生如今怎么得闲来到杭州了?还是在杭州有什么别的要务?如果有要务的话,李某可不敢耽误张先生太久时间。”

    “无妨,张某如今也就是闲人一个,陛下让我来南京祭祖,祭祖以后就不必急着回京了。早就听闻苏杭之地富庶,西湖景色优美,杭州又是振之的家,所以就直接过来杭州了。”

    “张先生的书我也看过,纵然是写的小说,也能看出里面的大才学。张先生伱迟早还是要回京被重用的。不过既然能在杭州待上一阵,之藻你也不必管我,要随时跟在张先生身边,带领张先生好好领略杭州的美景美食才是。”李父话题一转对着李之藻教训了起来。

    在外面无论再怎么高谈阔论,在家里也只能是老老实实,大才子李之藻在旁边侍立,听到父亲的话也只能唯唯称是。

    “在杭州待上一阵子以后,我可能还想着去绍兴一趟,品尝一番绍兴的黄酒,顺便去看看徐文长徐老爷子。”张晓说道。

    “张先生你所说的,可是当年在胡部堂的幕僚徐文长?他好像早两个月前就已经去世了。张先生怎么还会和徐文长有所交集?”李父问道。

    “也算是有数面之缘,前几年徐老夫子来到京城,下榻在宁远伯府上,宁远伯的大公子和二公子都曾得徐文长授业,所以徐老夫子在京城的一应开销都是由宁远伯一力承担。在下去宁远伯府上的时候,也和徐老夫子有过几次见面,徐老夫子也上门拜访过张某,还把自己的文集都交给我了,让我帮忙付梓印刷……”说到这里张晓突然有些说不下去了,这才意识到,徐渭当时已经是身无长物,也没有什么可以信任的亲人了,把自己的书稿都给了自己,已经是在办后事了。

    “浙江全省,不管是官吏百姓,大抵都是知道胡部堂的。毕竟胡部堂虽然后面飞扬跋扈,被朝廷处置了,但是胡部堂也是实实在在给浙江做了一些事情的,特别是抗倭有大功,有保境安民的大功,俞总兵、戚少保等名将也都是被胡部堂一手提拔起来的。就这样一位炙手可热的人物,居然也是特别喜欢徐文长这样一个书生,当年浙江文武百官,可是羡慕嫉恨的很。等到胡部堂倒台了,哪里会有徐文长还过了,不说多好的日子,就连安静的日子都没发过了,被整的家破人亡,远离他乡。不过说实在话,我要是能有徐文长前半生那样的风光,那后半生过的怎么样,也是足够了。”

    虽然张晓和徐老夫子也不算有多深的交情,但是也算是知己了。张晓和同行的一行人商议,决定还是要先去绍兴一趟,最后送上这位不熟悉的朋友一程。

    “东家,你为何要买上这么些黄酒,没见到徐老夫子喝酒啊?”在前往徐渭之墓的路上,吕章忍不住疑惑问道。

    “文华啊,你见到徐老夫子的时候,人家都多大岁数了,这么样的身体,还怎么能喝酒啊。但是徐老夫子年轻的时候可还是很能喝酒的,甚至在胡部堂帐下当幕僚的时候也是喝酒没有断过,他怎么会不喜欢喝酒呢。我们几个人去看看他,还带上酒,总也不算失了礼数。”

    只是当张晓一行人来到徐渭的墓前,张晓还是被墓地的简陋所震惊了。看来真的是穷困潦倒到了一定程度了。

    实在看不下去的张晓,带领大家一起把墓地简单修整了一番,才摆上了一应祭品,特别是摆上了几坛的黄酒。

    祭拜完毕,张晓打开了其中一坛绍兴黄酒,顿时香气四溢。

    “诸位,就在墓前喝上几碗吧。徐老夫子也是随性之人,应该也不会介意的。”张晓慢慢倒上了一碗酒,向着众人示意道。

    看到张晓都是这么一副做派,大家也就跟着有样学样,把酒都倒在碗上喝了起来。大家喝的差不多尽兴了,张晓再把剩下的一些酒撒在了墓前,就这么带着一行人下了山。下了山以后张晓没有直接离开,而是到了村庄找到了村长。经过一番寒暄,才确认了这个附近的存确实就是徐渭的老家,徐渭在家中孤单去世后,身边也没有什么直系亲属,村民们东筹西凑,还是给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大英雄给了一个稍微体面的葬礼,但是墓地就实在没办法那么讲究了。

    回去杭州的路上,张晓一直是一副沉默寡言的样子。

    “东家可是有什么心事吗?”吕章问道。

    “是啊,刚刚看了徐老爷子的墓,想想人这一辈子,福也享受过,祸难也经历过,结果最后也是变成了一抔黄土而已,在这世间也没能留下什么痕迹。”张晓感慨道。

    “东家,不必过于介怀,人这一辈子要是没能做到什么事情,那就一辈子平平安安幸幸福福过去了。要是想要做些什么事情,那就是时时刻刻磨练自己了,何况这也不知道这么磨难什么时候才能到头了。”吕章说道。

    “怎么说呢,人啊,能一辈子平平安安过去,已经是一种极大的幸福了。”旁边的李之藻感慨道。

    “振之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其实人能一辈子平平安安真不容易,纵览华夏数千年的历史,大乱和相互征伐的时间可不短,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就是西晋的统一,不过也没有持续多久,后面马上就是更加混乱了,先是贾后专权,又是八王之乱,打得生灵涂炭,老百姓都已经到了人相食的地步,各路军阀还是激战不休,要不是有这种惨痛的教训,后事也不会对藩王盯得如此之紧,到了本朝也是如此。就算是天下太平的治世,也就是政治清明一些,该有的天灾还是不会少的,贞观年间都有严重的旱灾蝗灾,当时老百姓照样也是饿死不少人。”张晓说道。

    “这次回杭州以后,东家你还想去到哪里吗?”吕章问道。

    “可能还是去一趟松江府,这可是一个好地方,以后华夏最大的城市很有可能就出现在那里,因为那里的条件实在是太过得天独厚了。”张晓解释说。

    “松江府确实也算是繁华之地,但是说松江府哪里就会变成最大的都市,恐怕这也不一定吧。”吕章有些不太相信的样子。

    “莫急,时间会证明一切的。这松江府的地理位置是真的好,我给你仔细分析一番。”张晓说道。

    “怎么一个好法?”吕章接着问道。

    “我们华夏之地,最大的河流就是长江,长江不仅长,而且河道也宽敞。沿江也都是富饶之地。长江的尽头就是松江府。在松江府建的港口,往东可以出海,往西可以一直深入到华夏广阔的南方内陆地区。这样的地理位置只有一个,像广州虽然也有珠江口,但是珠江并没有那么长,也比不上长江的通航价值。”张晓解释说。

    “这未来的大城市,一定是要沿海才能发展壮大吗?”

    “基本如此,因为以后的船肯定会越造越大,抵御风浪的本领肯定会越来越强,船运往后肯定比陆运的花销少了很多很多。”张晓解释说。

    (本章完)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10517730/212119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