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娇术 > 第三百章 民乱

第三百章 民乱


  范尧臣犹豫了一下,道:“黄相公正在泉州,倒是距离抚州不算太远,以宰辅之能,治一州之地,想来并不在话下……”

  赵芮脑中还在思索,听得范尧臣提了这个名字,面色不变,却是抬起头,看了对方一眼。

  年前孙相请郡,首相的位置没有被次相填上,更因张太后的强烈反对,也没有由外任的前首相黄昭亮填上,倒是范尧臣得了便宜,一跃而上。

  然而黄昭亮毕竟在政事堂中历任多年,纵然外任,根基犹在,虽然没能得以归位,可为着权衡,赵芮已经在考虑把他给召回来了。

  如果不是因为张太后那一处不肯同意,如今黄昭亮早该入京了。

  而范尧臣这一手,虽然是轻轻一拨,可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

  不过,撇开这些,黄昭亮确实是十分合适的人选。

  一朝之宰,治政之能自然不在话下。

  他在泉州不过一年出头,已是把当地治理得路不拾遗,去岁上缴的商税,则是足足增了三成,体恤百姓,刑断折狱,没有一桩不是做得极出色的。提起这一位,泉州上下,无不称赞。

  赵芮想了想,道:“此事且放一放,延后再议。”

  如果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自然还是要黄昭亮去的,毕竟纵然孙相请郡,可此时杨奎已经回来,他不再像从前那般着急需要人来掣肘范尧臣。

  一则形势缓和了许多,二则后宫之中,那一位圣人,实在不是个脾气好的主。

  想到若是硬拗着对方的意思,把黄昭亮给召了回来,自家当真是不要想有安稳日子过了。

  都说严父慈母,可皇赵之家,却是恰好倒转了过来。

  先皇性情和顺,无论是对臣子,还是对妻子,都是极为忍让,其妻张皇后,便是如今的张太后,性子从小便十分强势,嫁给先皇之后,也无半点收敛。

  待得先皇大归,张太后名义上是把持后宫,实际上也没少对朝中之事指指点点。

  赵芮从小就见着父亲对着母亲百依百顺,到得自己做了皇帝,许多事情,也是习惯性地会考虑母亲的意见。

  如果把黄昭亮放到抚州,一则蝗旱之灾,再不用担忧,二则后宫之中,也能安安静静,叫他不用多费心思去安抚——当然,便是他费了心思,也未必能安抚得下来。

  是以赵芮口中说着延后再议,其实心中已经有了七八分的赞同。

  最麻烦的一桩大事有了应对之策,赵芮心中也松了口气,他同范尧臣又说了些公事

  ,等到都谈得差不多了,才特特从桌上的一叠奏章里头,抽出了两个折子,笑道:“范卿,你这女婿,倒是一心为民啊。”

  他一面说着,一面把那两份折子递给了范尧臣。

  范尧臣接过了,一时心中也有些莫名,待得把那折子打开,才知晓原来赵芮说的女婿,却是自家在谷城县当县令的杨义府。

  这头一份奏章,是杨义府请免县中今秋赋税,并请拨调钱米,修桥建路,造流民营的。虽然要的钱偏有些多,可也不算多离谱。

  这已经是去岁的事情了,犹记得当时杨义府才上任不久,就向京中发了此折,其中所请钱粮,恰恰踩着能拨给一县的最大数量。

  为了避嫌,这个折子他还是特意让旁人批的。

  范尧臣狐疑地抬头看了赵芮一眼,有些不明白对方的话中之意。

  他没有多问,而是低下头,把第二份折子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翻到最后一页,范尧臣的面色微变,站起身来,躬身而道:“小辈贪功,不知自家深浅。”

  赵芮摆了摆手,道:“倒也不算什么,他到得任上,不是尸位素餐,而是一心为民请命,已是其心可嘉。”他顿一顿,意味深长地望着范尧臣,道,“只这流民营,无论作料,还是银钱,都有些过多了,况且统管起来,并不容易,这一回还好,不算大事,若是下回当真出了什么民变……”

  范尧臣连忙称是,却也不得不为女婿说一句话,便道:“杨义府此举,却是不算多余,见得邸报,上元之时襄州又有地动,谷城县虽不当其冲,可其中有河道,许多灾民循河而下,与其叫百姓无家可归,不若在谷城县给他们安排住宿,留在当地,也算是有备无患了。”

  “只是流民一多,便不容易统管,小辈空有一腔胆气,却是没有经验,差点酿成大祸。”范尧臣拱一拱手,道,“请陛下将此折发回政事堂,着门下省按律处置。”

  原来杨义府去得襄州谷城县,一心想要办出一番政绩,他携着范尧臣给的老幕僚,平日里头刑狱钱谷自不在话下,衙门的日常运转,不需他怎么费心,便能井井有条。

  然而他去到那一处,自然不是仅为了做一县之尊的,为了能减少磨勘,早早转任,也不想让旁人说太多“借着岳丈之势”的闲话,他便把目光投向了流民之中。

  襄州地动之后,许多县、乡都山塌地垮,相比之下,谷城县受到的影响并不算很大。杨义府去到任上没有多久,便向朝中请了银,在县中修建了两座加起来将近能容纳五千人的流民营,并在各县张榜公示,引导流民去往谷城县。

  可由于他的预计不足,抵达谷城县的流民源源不绝,已经远远超过了五千之数,县中只能一面急急撤榜,一面现造新的营地。

  仓促之间,一是银钱不足,二是材料不够,三是还要预着更多的人过来,是以新建的营地无论是大小,还是质量,自然是比不上原本那一批。

  春夏之交,雨水甚多,新入住的流民们发觉营中漏水得厉害,还生了霉,许多人都染了腹疾或是风寒。更有后来的流民们,压根无处可住,老弱伤残,病死了不少。

  在这当口,杨义府派去营中的大夫因为说错了一句话,差点引发了流民暴乱。

  幸而跟着杨义府的幕僚都是老于政事之人,诸人使劲浑身解数,总算把事情给圆了回来。

  此事虽然是压下了,可却襄州的走马承受原原本本地记了下来,发回了京城。

  如今,这一份折子,便躺在了范尧臣手上。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10607108/3951287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