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农业
梅花糕儿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这……”干瘦中年人语气一滞,很明显他是被李老汉给问住了。
李二之所以会吃蝗虫,那是为了作秀,为了邀买民心。
可这民心,并不是人人都有资格邀买的。
别说他只是一个谏议大夫、尚书左丞,就算是当今太子李承乾做了这件事,皇帝说不定都会不高兴。
李老汉虽然没读过书,但他那么大年纪,也不是白活的,察言观色的本事,还是有几分的,看见干瘦中年人脸上的神色,便知对方并没有吃过蝗虫。
于是,他拱了拱手,继续用一种不卑不亢的语气道:“贵人没吃过蝗虫,老汉和庄子上的农户却是吃过的。
我们这些庄稼汉一连吃了七天,也不见有人生病,反倒是有部分人的夜盲症被治好了。
所以老汉认为,庄主的话没错,吃蝗虫并不会让人害病。
“……”李老汉的言辞算不得犀利,却把干瘦中年人说的哑口无言。
眼见气氛逐渐变得尴尬起来,许泽轩终于忍不住,从人群中钻了出来,对皇帝和百官行礼:“下官许泽轩,拜见陛下,见过诸公,不知陛下和诸公突然光临寒舍,所为何事?”
许泽轩这话刚刚出口,皇帝和朝中诸位大臣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却听“噗通、噗通”几声,原本就有些哆哆嗦嗦的村民,双腿彻底没了力气,接二连三的瘫软在了地上,就连表现的比较镇定的李老汉,双腿也开始打起了摆子。
许家庄虽然在长安城附近,可皇帝对庄户们来说,依旧只是个十分遥远的词汇。
平日里见到蓝田县县令,都不敢喘大气的庄户,猛然间知道皇帝就站在自己面前,不吓得尿裤子,已经算得上比较镇定了。
“昨日上朝之时,有言官弹劾文水县男许泽轩,利用职务之便,以次充好,让灾民服用蝗虫。
为了查证此事,朕特意带文武百官,前来你许家庄一观。”李二摸着胡须,饱含深意的看着许泽轩。
言官弹劾之事,当然做不了假。
但别说言官弹劾的只是一个小小的文水县男,就算是县子、县伯、甚至县公,皇帝都一定会带着百官,亲自上门调查。
李世民这么做的主要原因,还是在灭蝗上。
这些日子以来,流言飞起,到处都有人说,是因为李二杀兄囚父,得位不正,这才让上天降下了灾难,惩罚关中的百姓。
如果在太平年间,这说法自然没有市场,但是灾荒年间的百姓,却很容易相信这种话。
眼见流言传的越来越离谱,好不容易安抚住的灾民,隐隐有暴动的迹象,李二终于坐不住了。
他下定了决心,要掐断这一类的流言,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众人知晓蝗灾的真相。
巧合的事,在李二下定决心的时候,刚好有言官用蝗虫的事情,弹劾许泽轩,这让李二找到了契机,找到了造势的突破口。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兴师动众,把朝中的文武百官,都带到小小的许家庄内。
“那言官怎的凭空污人清白,莫非跟小子有仇?”
许泽轩双拳紧握,义愤填膺道,“小子虽然时常入宫拜见陛下,提一些赈灾的建议,但赈灾一事,完全是由陛下经手的。
小子没有被授予官职,又何来的权力,又如何谈得上利用职务之便?
至于以次充好,那就更谈不上了。
小子收购蝗虫,售卖蝗虫馍馍,用的可都是自家的钱,其中根本就没半点利润。
这就跟朝中官员开设粥场,给百姓施粥一样。
他们施舍的是稀得能够照出人影的粥,而我施舍的是黄面馍馍。
这黄面馍馍,虽然多半是用蝗虫粉制成,可诸位刚才也听到了,吃蝗虫并不会让人生病。
若是做善事都要被定罪的话,那小子也无话可说!”
许泽轩不是没见过,做好事被人举报的。
后世网络上,为了利益,为了博取流量,类似的人屡见不鲜,当时他就义愤填膺,恨不得把对方的祖宗八代都问候一遍。
现在事情到了自己身上,他更是气的直发抖。
“小轩,莫要激动,陛下既然出现在这里,就一定会给你一个公道。”程咬金见许泽轩气的脸都红了,连忙出来安慰。
李二陛下见状,也是好生宽慰了一句,这才对着之前那干瘦中年人道:“玄成,你觉得许卿所言属实吗?”
“启禀陛下,根据老臣的调查,许县男所言,应该是真的。”干瘦中年人仔细回忆了一番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之后回答道。
“既如此,还请陛下还小子一个清白,严惩造谣之人!”许泽轩咬牙切齿道。
“不可!”干瘦中年人虽然认定许泽轩是无辜的,却也不认为那个言官做错了。
“敢问这位是?”许泽轩红着眼睛,狠狠地盯着这个中年人。
“老夫魏征,魏玄成!”
魏征、字玄成,弹劾许泽轩的,就是他的下属。
千古人镜同志,处理起事情来,当然会站在一个比较公正的立场。
他站出来,自然有他的道理:“许县男初入朝堂,对朝堂缺乏了解,倒也可以理解。
在我大唐,言官拥有风闻奏事之权,他们弹劾你,让你生名受损,这是他们的不是,然身为明主,却也不能因言治罪。”
“他们污蔑我,我只能忍着,这是什么道理?”许泽轩愤愤不平,把目光移向了老程。
老程没有回答,但是从他的表情中可以看出,魏征所言不虚。
“这还有没有天理?”许泽轩心中愤怒,但他并不是三岁小孩,很快便压制住了这股怒火。
俗话说得好有仇不报非君子,但俗话又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这仇他暂且记下,弹劾自己的是什么人,这并不难查出来,只要问老程即可。
一旦查到了人,报复起来就简单粗暴许多。把这人差个底朝天,收集对方的罪证,若是实在找不到,这人确实是出于一片公心,那就装神弄鬼戏弄对方一番,已报这一箭之仇。
就在许泽轩低头沉思,应该怎么对付弹劾自己的言官之时,李二就为这次弹劾事件,做了总结。
许家庄庄户吃了蝗虫并没有得病,而那些用黄面馍馍的灾民,也并没有吃出问题,这足以证明,吃蝗虫并不会让人害病。
事情调查清楚了,许泽轩的罪名也洗脱了,皇帝也成功的在文武百官面前,证实了蝗虫可食,灭蝗计划的第一步,进展的很顺利。
按理来说,事情办好了,皇帝就该回宫了,可他却并没有离去,而是带着尉迟恭、程咬金等人,进了许泽轩家。
“许卿,前次朔方之战,你立下了大功,回京之后,又给朕献上了新式制盐之法,安抚了灾民,你说朕应该怎么赏你才好!”许家大厅内,李二大马金刀的坐在主位上,似乎是想要询问一下许泽轩的意见。
“陛下若是真心要赏我,就赐我一块地吧,小子正想着在那里开一间书院,把师父传给我的学问,继续传承下去!”许泽轩想了想道。
“许卿莫非不想当官了?”李二微微一惊,他可是很欣赏许泽轩这个年轻人的,这年轻人不但才学出众,而且办事能力极为突出,每每都有奇思妙想,他不当官绝对是大唐的损失。
“名利,财富,世间很少有人能看穿这些,小子一介俗人,自然不能例外。
官,小子自然是相当的,不过比起这些,小子认为把自己的学问传承下去,对大唐更加有利。”许泽轩微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又继续道,“比如说蝗虫,大家一直都很敬畏它,却从来没有人想过,怎么除掉它。
蝗生之地,谨按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涯,然而洞庭、彭蠡、具区(太湖)之旁终古无蝗也。必也骤盈骤涸之处,如幽涿以南、长淮以北、青兖以西、梁宋以东诸郡之地。
这是家师和其友人,整理了历史上多次蝗灾,并亲自观察后,得到的结果。
为什么类似的地方,容易滋生蝗虫,是不是和虫类一样,在合适的环境中,能够让他们生长的更快?
离开了这种环境,它们是不是就不容易出现了,生长繁殖的速度,是否就能降下来了?
臣年幼,很多事情都没有经历过,对此也无法下定论,但臣可以培养出,相关方面的人才,让他们朝这个方向努力。
臣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大唐定能找到灭蝗的良方,不再畏惧蝗虫!”
“如果真的能有这么一天,朕怕是做梦都会笑醒!”李二的思绪,随着许泽轩的话语不断转变,当他想到这天下再也没有蝗灾时,忍不住笑出声来。
“那陛下也太容易满足了。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没了蝗虫,百姓能够得到的粮食固然会更多,却也多的有限。
想要让每个百姓都吃饱,穿得暖,还必须在其他方面下功夫。
比如家师就曾经说过,想要提高农作物产量,必须在四个方面下功夫、要知天时,修水利,勤育种,再配以适合的肥料,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灾害,并提高产量。”许泽轩继续给李世民规划蓝图。
“天时、水利、肥料这朕都懂,只是这育种和药物,又是何物?”去年的大雨和霜灾,今年的旱灾,这都属于天时,如果能够提前得知,绝对能有效的减少损失,至于水利也不难理解,农作物生长需要水灌溉,古往今来,朝廷也没少新建水利工程。
肥料更是年代久远,早在战国时,我国已使用人粪尿、畜粪、杂草、草木灰等作肥料。
到秦汉时期,厩肥、蚕矢、缲蛹汁、骨汁、豆箕、河泥等亦被利用为肥料。
到了汉朝后期,许多百姓家已经开始建造连厕圈,这种将猪圈和厕所连在一起的连厕圈,反映了当时对养猪积肥的重视和普遍。同时,这也是养猪积肥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反映。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使用上述的肥料之外,又将旧墙土和栽培绿肥作为肥料,其中栽培绿肥作肥料。
栽培绿肥最先出现在晋代的《广志》中,用的是苕子作绿肥。书中说“苕草色青黄紫花,十二月稻下种之,蔓延殷盛,可以美田,叶可食”。这是一种冬绿肥。到北魏时,又扩大为夏绿肥,据《齐民要术》记载,种类有绿豆、小豆、胡麻(芝麻)等。当时使用的结果,肥效很高,“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同”,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但育种和药物,却在李二的知识范围之外了。
“陛下且随我来……”拥有实物,无疑比起空口白话解释,更容易让人理解,在许家小院附近,刚好有许泽轩建的温室大棚,里面很多蔬菜都是经过育种之后才种植的,“陛下且看,这半边种植的绿菜,是经过育种的,而另外半边则没有。
经过育种的绿菜,长势明显要比没进过育种的好。”
“嗯,确实要好一些!”李二对比了一下,两者的差距虽然不太明显,但若是仔细观察,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
只是因为区别并不是很明显,所以他有些不以为然。
许泽轩明显看出了李二的心思,当下告诫道:“陛下切莫小看育种,第一次育种,或许只是让绿菜的长势好了一些,但经过两次、三次甚至是数十次,上百次育种后,可就不单单是长势好一些那么简单了,极有可能大大的提高产量。”
“嗯,此言有理!”经过许泽轩的提醒,李二对于育种的态度,终于有了些许改善。
“小子的学问,还远不止于此!提高农作物产量是一方面,改善工具又是另一方面,之前臣改造的曲辕犁,由此而来,而这砻磨,又同样是出于此。”
古时候白米精贵,很多人家都吃不起米,究其原因,大抵还是在脱壳上。
最早的脱壳工具,名为踏碓。
踏碓是木质的,底部长木一端有一个凹坑,放入待加工的谷物,上部长木臂一端安装击锤,人踩踏另一端,使击锤冲捣谷物,脱去皮壳。
谷砻或称砻磨,是古代的碾米机,它使用大量密布的木齿来给稻谷剥壳,比起踏碓来,效率就更高,一直使用到被现代机器所取代。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108111/5185532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