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57北汉归宋
洪刘华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公元954年,高平之战爆发。日薄西山的刘崇遇上了风头正劲的柴荣,生生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不仅葬送了头号大将张元徽,还让柴荣的大军杀得抱头鼠窜。就在刘崇没命逃跑之际,担任刘崇保卫指挥使的刘继业挺身而出,拼命为干佬儿断后,才让北汉不至于因为刘崇的中道崩殂而提前下课。高平之战时,契丹大将耶律敌禄带着契丹人作壁上观,一见北汉败了便毫不犹豫撤走,一点儿也不讲江湖规矩,刘继业从此对契丹人无比嫌恶,在其归宋后就以反击契丹为职志。
宋太宗登基后,第一个决策就是灭掉北汉。北汉和宋朝是世仇,这个仇恨可以追溯到后周时期。 后来北宋取代后周,北汉和宋朝依然是敌国。
宋军到了澶州,刚过河,有个穿着绿衣的人在路边高呼万岁,说有事上奏。绿衣在当时是县主簿的衣着。县主簿是从八品,想见皇帝,他还不够资格。于是护卫们大喊着让他滚开。可是那人铁了心,不见皇帝就不离开。
双方吵闹起来,惊动了宋太宗。宋太宗问怎么回事,当听说有个主簿说有要事求见,心想一定是军国机密,于是叫他进来。主簿屁颠屁颠跑来,一边磕头一边连呼万岁。
宋太宗问:你叫什么名字啊?
那人不说话,高高送上手板。宋太宗接过手板一看,龙颜大悦,马上提升该人为监丞。官职是从六品,这家伙连跳三级,从县里直接调到中央,成为皇帝身边的人。
宋太宗还高兴地说:这次出兵必胜!
出征的诸臣想,这小子一定献上了什么妙计,才使皇帝龙颜大悦。果然宋军一路凯歌,攻下晋陽灭掉了北汉。宋太宗更加高兴,准备乘胜攻辽,拿回被辽国侵占的燕云十六州。谁知宋军被辽军打得丢盔弃甲,宋太宗也中了一箭,坐驴车逃跑,险些血染沙场。
大家气愤不过,询问那位监丞究竟出了个什么主意。一问之下才知到那个家伙什么主意也没出,只是凭他名字就取得了这个官职。他的名字叫“宋捷”。
却说赵匡胤死时,他的长子(实际是次子,赵匡胤的长子已死)赵德昭已经26岁,如果能继承大统,也不算“幼主”。但赵光义谋害哥哥继承皇位,是为宋太宗。赵光义既然做了皇帝,为了堵住众人的嘴,他做了两件事情。第一,赵匡胤在位时,他的儿子并没有被封王,赵光义继位,立即封赵德昭武功郡王,位置在宰相之上。第二,赵光义下诏 ,把赵匡胤的几个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同列,一律称为“皇子”和“皇女”,但实际上没过多久,这个称呼就被取消了。3年后,赵光义自恃兵强马壮,蠢蠢欲动,想完成哥哥未完成的事业:北伐契丹,也就是征讨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一年,发生了著名的“高粱河”之战。在高粱河 ,宋军和辽军展开了激烈的冷兵器之战,赵光义御驾亲征,结果宋军大败,赵光义身中一箭,仓皇奔逃,场面极其狼狈。这一战让北宋元气大伤,更为滑稽的是,赵光义只顾逃命,竟然和大军主力失去联系,整个宋朝群龙无首。此时有大臣认为赵光义可能去世了,国不可一日无君,赵德昭是太祖的长子,如今又官居高位,由赵德昭继承大统,再合适不过。这本是不得己才做的事。且他们一旦得知赵光义还活着的消息,就立即中止了一切,重新向皇帝身边集结。当时赵光义什么也没说,像他也很理解,并不介意。但他真能忘了吗?要知道当时在军中的不仅有亲王赵廷美、赵德芳,前宰相赵普,还有现首相薛居正、副相卢多逊、枢密使曹彬……那己是一个完整的朝廷了。这些人一致拥立新皇帝,而新皇帝竟是当年最该继位的那个人!这时又发生一件事情,因为这次战败,赵光义不打算对将士们论功行赏,但赵德昭仁厚,觉得虽然兵败,但将士也有战功,应该封赏。赵光义认为赵德昭拉拢人心,再加上之前的窝火,于是当着众人的面说了9个字:“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这句话其实是在讥讽赵德昭想当皇帝)。谋逆可是大罪,赵德昭听完叔叔的话,如五雷轰顶,回家惶恐不安,想想看,他本是天生的太子、赵匡胤嫡子。但生母早死,父亲似对他也不亲。且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他一点都不机灵。更谈不上讨喜。甚至就在他父亲死的当夜,他继母想到的继承人都是他的异母弟弟。更让他心冷的是,他感觉所有人都抛弃了他。他来找皇叔是为大伙请赏,可竟然没人提醒他要小心。有个姓吕的大胖子提醒赵廷美千万别奉旨留守京城,一定要申请随军打仗……可为什么不提醒他呢?赵德昭祭拜父亲之后,手提长剑在房内自刎。赵光义听闻侄子自杀,跑到赵德昭府上大哭:“痴儿何至此邪”。据野史记载,赵光义只是干哭,并没有为侄子留下一滴眼泪。世态炎凉,人情如纸,赵德昭选择自杀,一了百了。
却说山西太原,自古以来便有“龙城”之称。除了它做过多个朝代古都的原因外,还与它出过多位皇帝有关。除了世人熟知的李渊、李世民父子外,赵国开国君主赵襄子、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唐庄宗李存勖等人,都先后做了皇帝。但令人纳闷的是,为何从北宋之后,山西就再也没有皇帝出现呢其实这也与宋太宗赵光义有关。
公元979年,赵光义又率军亲征北汉。宋军先击溃援汉辽军,而后猛攻太原
北汉主刘继元被迫出降。但是杨业这个硬骨头死战不降,杀敌甚多,一度让宋军胆寒。本来顺顺利利就可以扫平六合,偏偏遇到了杨业,宋太宗也很尴尬,实在没办法了,干脆叫北汉主刘继元劝降。杨业一看皇帝都来了,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坚持呢?于是君臣抱头大哭,归顺大宋。后人有诗赞曰:
圣主龙飞重俊良,
英雄云集岂寻常。
干戈直指风声肃,
管取河东献域疆。
却说北汉主刘继元出降,赵光义正打算受降接受城池,太原军民居然还在抵抗。在费尽艰辛打开城门后,太原百姓又利用地理优势与北宋军队展开巷战,宋军死伤惨重。赵光义大怒,命令部下火烧太原城,将城中富户迁到洛阳,普通百姓被烧死和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宋太宗深感晋阳自古为帝王龙兴之地或割据政权反抗中央政权所在,传为“龙脉”,而晋阳城地形险要,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百姓习于戎马,人性劲悍,难以掌控,宋太宗惧怕此地再出割据政权危害北宋政权,同时愤恨于晋阳城军民的长期顽强抵抗,称此地“盛则后服,衰则先叛”,于是又征调万人削平晋阳北部的系舟山山头,谓之“拔龙角”。之后他又让人引来汾水和晋水,水淹太原城废墟,禁止百姓在此地居住,要彻底将其摧毁。在毁掉太原城后三年后,赵光义又让人在原唐明镇的基础上重修太原城。所以咱们现在看到的太原城,并不是北宋之前的太原。新太原城修好后,赵光义还是不放心,便让人找来了道士,向他们询问解决之策。道士说:“只要钉死龙脉,便可高枕无忧。”于是在道士的建议下,赵光义让人将太原新城的路口全都设计成“丁字路”。当然这是迷信说法,笔者认为,山西再也没有出过皇帝,这是经济、政治中心转移造成的。在北宋之前,山西一直算是中原地带,不管是在经济、政策还是军事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太原作为山西的重点城市,自然容易出现皇帝。而在两宋之际,经济中心南移,太原在经济水平上就与发达城市落了一大截。在明朝之后,政治中心又移到了北京,太原就更难与大城市争锋了。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12208860/1609848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