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宋传奇 > 第1章 ? 1历史与传说[引子]

第1章 ? 1历史与传说[引子]


近年来古装电视剧十分热播,反映宫庭生活的小说、故事也充斥网络、书市。这个是千古一帝,那个是万世明君!你佩服秦始皇,他崇拜朱元璋。唐太宗天下第一,宋太祖盖世无双!秦桧乃千古奸臣,高宗则是个昏君!

        当皇帝可以说是古人的最高理想,刘邦还是一个小亭长时,看到秦始皇出行的威风场面,羡慕得不得了,一句“大丈夫当如是也”脱口而出。项羽在吴中也看到秦始皇出巡,妒忌的眼睛里冒出火星,咬牙切齿地说道“彼可以取而代之”。

        一旦当上皇帝,马上就是至尊,就可以随意杀人打人,而被打被杀的人,既不能辩解,也不能抗议,只能毕恭毕敬地说一声"谢主隆恩"!

        因为你不这样说,他可以杀你一个,也可以杀你全家,更可以诛你九族、灭你十族。他可以把你一刀两断,也可以把你千刀万剐。

        皇帝合法伤害你的权力是无限的,惩罚你的手段也是无穷的,你只有配合的义务,没有反抗的权利,谢恩是因为他没有进一步的伤害你。发自肺腑地说一声“谢主隆恩”,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当上皇帝,还可以随意占有异性。隋炀帝说:“生我者不可,我生者不可”,意思是除了我妈和我女儿,其他的女人我想要那个要那个。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亲姑姑和堂姐妹,都被他纳入后宫当妃子。

        男人当了皇帝可以三宫六院,后宫养几千几万的美女,女人当了皇帝也不遑多让,武则天养了好几个高大帅气的面首。

        真是想想都觉得美,齐人之福,不过是一妻一妾,皇帝之福那可是全天下的所有美女,别人的妻子、女儿,只要他看上的,马上就可以无条件地占有。

        中国人,尤其是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做皇帝的梦,人人都梦想着“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梦醒后知道自己做不成大皇帝了,便退而求其次,想方设法当个土皇帝。当上某个地方的一把手,马上就明里暗里搞起皇帝那一套,唯我独尊,搞起三妻四妾的把戏来。

        所以个人认为,想当皇帝的都不是好人,别人拥戴的除外,略举几例:

        唐太宗李世民,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很高,称他是伟大的政治家、书法家、卓越的领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爱民如子,从善如流。不过我总觉得未必!不可否认,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李世民确实立下赫赫战功!不过因为是次子,虽然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后来又晋封秦王,但终究无缘太子之位。为了当皇帝,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四弟李元吉杀死,同时将十个侄子斩草除根!当时父亲李渊仍在世上,而且是皇帝,看到儿孙被杀不知如何悲痛!他不敢治罪李世民,只能封他为太子,全权处理军国大事!不久退位。李渊还算聪明,如果不退位,李世民未必不敢杀父!我常常想:能将兄弟侄子全部诛杀的人,怎么可能真正爱护百姓呢?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自然要做做样子沽名钓誉,如果威胁到皇权,不要说如子,亲生儿子也照杀不误!

        李元吉死后,留下妃子杨氏,据说体态风流,性情柔媚。丈夫与儿子死后,杨氏了无生趣。一日亲赴宫中,竟自请死!李世民见她生得美艳,非但不加治罪,反而迎入府中,倍加抚慰!将弟、侄杀死弟媳妇据为己有,也只有千古一帝做得出来。

        另外,李世民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阅读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注》。并要求他们直书其事。初时褚遂良不许,后来房玄龄与许敬宗将《起居注》删定为《高祖实录》、《今上实录》,于贞观十七年七月癸巳日献予太宗。唐太宗要求史官直书其事,相当于现在的领导在会上要求下属给自己提意见,也表明实事求是,畅所欲言!于是下属们纷纷批评他工作太累,不注意休息,不爱惜身体之类,谁敢批评他以权谋私,受贿索贿?唐太宗也是一样,他要求阅读《起居注》,并要求史官秉笔直书,等于是公然指使臣下在相关记载中美化自己,以后谁敢讲他不对?从此溢美之词流于后世,缺点、错误不敢记载。后世皇帝都是他的子孙,谁敢说父亲、爷爷不对?李世民自然天下第一了!

        还有明太祖朱元璋,史书上也说他雄才大略,人中之龙,被称为“平民皇帝”,

        一些旧式史学家甚至捧他为“民族英雄”。事实果真如此吗?我看也未必!

        在古代乱世中,难免会出现几个野心勃勃、运气又极佳的枭雄,趁着国家大乱的时候,召集党羽,打着所谓替天行道的旗帜,不是篡位称帝,就是拥土封王,和那些外强中干的、“正统”的帝王争夺统治权,用百姓的鲜血和泪水换取他们的财富和地位,在一堆堆白骨上构建他们所谓的千秋大业,把自己的前世今生美化成荒唐的神话和传说。

        蒙元末年,英雄四起,各据一方。元廷虽然派兵镇压,但是起义军此伏彼起,元廷穷于应付。四年之后,起义军首领刘福通部打出“反元复宋”的旗帜,拥宋徽宗的后裔韩林儿为帝,在亳州建立政权,国号大宋,年号龙凤。这时朱元璋穷苦不堪,他当叫化子讨不到饭,当小和尚化不到缘,经常饿得头昏眼花,冷汗淋漓。于是他投身到一个小首领郭子兴的队伍。他的投军,最初不过是混碗饭吃,哪有什么雄心、野心?由于作战勇敢,逐渐取得郭子兴的信任,娶了郭的义女马氏为妻。郭子兴死后,他取而代之,自己就有了本钱。

        如果朱元璋真的是“民族英雄”,那他进军的矛头应该直指北方──元廷的所在地。但是从他率领郭子兴的部众开始,到他于1368年登上帝位之前,他的进军方向始终是向东──打张士诚,向西──打陈友谅,向南──打方国珍,从来没有向北进军去打过元兵。

        这些行动是不是出于某种不得已的原因,或者是由于某些偶然因素所造成不,这种“不打元兵,专打友军”的做法是朱元璋的“既定方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许多抗元起义军纷纷北上之时,他按兵不动,坐视友军与元兵血战,付出重大牺牲。在友军互相火并之时,他又拉一方打一方,从中获利。他从起兵到登上皇帝宝座,一共15年。前10年中,他在夹缝中生存,坐大;到后5年,他才重拳出击。1363到1364年,他消灭了陈友谅这一股势力,尽得江西与两湖之地;1367年,他又集中力量,一举消灭了张士诚和方国珍两股势力,取得江苏、浙江、福建这一大片地方。

        10多年中,他一直“缓称王”,只打“大宋”的旗帜,用“龙凤”的年号,让刘福通、韩林儿做自己的挡箭牌。待韩林儿兵败前来投奔,他觉得这个傀儡已无利用价值,就害死了韩林儿,自己先称吴王,再登位做了大明皇帝。朱元璋一直把抗元的口号喊得震天价响;却在后方蚕食友军,耐心等待元廷主力和各路友军实力的耗尽。时机成熟,他才下手,不仅摘了许多“大桃子”,而且坐得“民族英雄”的美名。

        打江山靠投机也罢,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多次在文告中说“予本布衣”。在封建社会里,“布衣”指的是无官无爵的老百姓、劳动人民。既然是穷人出身,对百姓总应该好点,其实不然。不要说对老百姓,看看他对共同打江山的弟兄,对自己的三亲六戚,对为他办事的文武百官又是如何对待的史书上明文记载:百官每日早朝,必与家人诀别,朝罢无事归来,相庆又活一日。

        朱元璋嗜杀成性,杀人是他每天的必修功课。至于杀人多少,则视他的心情变化而定。要想他不杀人是不可能的。被杀的对象是哪些人首先是共同打江山的功臣。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历代有之。但是杀功臣之彻底,朱元璋堪称古今第一。除了少数几个人侥幸病死外,可谓一网打尽,寸草不留。而且株连甚广,胡惟庸、蓝玉两案,前后株连四万余人,明初的功臣宿将,包括亲朋故旧,一时俱尽。至于那些儒生,本来就看不顺眼,说错了一句话,杀!写错了一个字,杀!至于罪名,那就不必多说了,既然皇帝要杀你,当然是你犯了该杀之罪,何必再问!

        在史书上,御用文人对于任何“太祖高皇帝”都是一片歌颂之声,但民间对于朱元璋并无好感!他老家流行凤阳花鼓。鼓词曰: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我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

        当然,除了唐太宗明太祖,世人最崇拜的伟人,应该是轩辕黄帝。可是,黄帝也不能保全德行,挑起涿鹿大战,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这些人其实都是权迷,被利欲扭歪了性情,不过他们成功了,便成了大家崇拜的伟人!如果失败呢?

        开国皇帝不一定是英雄,皇子皇孙更加不一定了。他们的权力不过来源于血统,但他们总是天真的认为,自己除了血统高贵之外其实也很牛逼。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信。捉急的智商加上权力的任性,往往会放大愚蠢,最终招来覆灭。比如春秋时期的周厉王同学。

        分封制度下,周厉王即便贵为天子,真正管辖的范围也不过方圆几百里。要想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还真的很难。既不能去瑞士开秘密账户,又不能去巴拿马开公司,更没法开个创业板在在股市圈钱,那时候的周厉王还不知基金、股东之类的故事,否则一百多个诸侯国可以随便玩乾坤大挪移。周厉王钱不够花只能与民争利。山林沼泽,但凡有利,想用的一律征税。

        不过这么干难免有不能好好做梦的草民说三道四。一般为强盗者,自惭形秽,偷抢完事也就算了,断然不会说不让被害者喊两句苦。但国贼就不同了。有了权力合法抢劫就抢出神圣感来。昏君往往又是国贼中吃相最难看的那个。厉王同学搜刮草民却又见不得别人妄议朝廷,不仅是妄议,就是不议也不成。最后连一般的赞美都没劲,一定要穿破菊花的那种赞美。

        厉王天天派特务在街市巡查,但有怨望,严惩不贷。历史上很多成语,比如道路以目就是这一届流传下来的。周厉王堵了三年,天下臣民终于都鸦雀无声。他觉得自己很牛逼,开始吹嘘自己治国理政的思路。

        但周朝分封制度下天子只是贵族的头子,虽然有常设的军备,却没有常设军队,军队都是居住在城市中的所谓“国人”组成的。国人一生气,后果很严重。有人一呼而起,暴动进攻王宫,厉王完全没法自救,只能灰溜溜的去投奔野猪,不敢再回国都。

        春秋时代这样牛逼的人民还有好几届。比如位于中原卫国人民,一言不合就暴动,连续赶走三届昏君,而且这样的行为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美。最倒霉的一个穷兵黩武的卫国国君叫做“州吁”,出访路上被从陈国绑回来公审。晋国国君看不下去,你们怎么能这么对待自己的核心!想出兵干涉。结果大臣劝他,州吁这么个昏君,公审便宜他了。所以那个时候的国君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低调都是被人民逼出来的。

        但秦国依靠愚民、黩武的“商鞅变法”大获成功之后,乾坤混一,皇权独大,歼灭了制约王权的贵族、武士阶层的同时,没有选择的底层人民逐也渐丧失了讨价还价的余地,越来越不行。有人在天降陨石的时候刻了一句咒骂秦始皇的话,秦始皇就把周围几里的人全杀光,视人民如牲畜。所以陈胜吴广在山东起事的时候,有人报告秦二世说,皇上不好了,山东人民造反了。秦二世根本就不信。因为他觉得这些蝼蚁根本就没有反抗的那个勇气。直到吴广的军队打到函谷关,秦国的主力军队不是在北边剿匈奴,就是在南边征百越,关中根本没正规军。若不是还有七十万骊山囚徒,大秦早就完了。当然,就算是秦国的正规军后来回来,也被项羽在钜鹿杀了个干干净净——人心离散的时候,你有多少军队都不行,因为军队也是人组成的。

        皇帝不是英雄,那大臣呢?也未必是。世俗最尊敬的贤士,应该是伯夷、叔齐。可兄弟俩互相谦让王位,竟然都选择了逃离,结果曝尸首阳山,何苦呢?鲍焦,只是为了不踩不义之国的土地,硬爬到树上住,结果饿成僵尸;申徒狄,进谏未果就抱石投河,喂了鱼鳖;介子推,好一个忠仆,割了自己的大腿肉救了晋文公,结果仅仅因为晋文公没有及时知恩投报,便钻进山林让火烧死了。尾生,约女友大桥下幽会,女友失约,洪水来了,还不上岸逃命,竟然抱着桥柱溺死。这六个人,看似重名节轻生死,实则愚不可及!有什么用吗?”

        世人所称道的忠臣,莫过于比干和伍子胥了。伍子胥被抛尸江中,比干被破腹剖心,这两个人,最终被天下人讥笑。

        再说奸臣。王莽,历来被认为是簒汉奸贼虚伪狡诈,托古改制祸国殃民!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先说簒汉。孙悟空曾经说过:皇帝轮留做,明年到我家!【当然这是吴承恩先生托他的口讲的,孙悟空并不存在】王莽该不该篡汉,今天看来并没有什么对错!当年汉高祖刘邦不过是一个混迹市井的无赖,看到秦始皇出巡的仪仗,就发出“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感慨,并带兵平秦灭楚取了天下。后周世宗柴荣对赵匡胤恩重如山,柴荣死后赵匡胤欺负他孤儿寡母,皇袍加身做了皇帝。

        刘邦、赵匡胤能做皇帝,王莽为什么不能做呢?按文化按个人道德修养,王莽并不比他们差,这一点应该无可厚非!

        其次说王莽虚伪。王莽待人,温良恭俭,不摆架子;侍奉母亲、寡嫂,抚养兄长的孤子,既周到,又检点;不管是结交才俊,还是侍奉家族叔伯,都委婉有礼。

        王莽的大伯父王凤生病,王莽亲自照看,并为王凤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老王家飞升之后,王氏子弟多“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在堂兄弟们依仗权势花天酒地胡作非为的时候,他能够做到克己自律洁身自好,况且十几年如一日。他那时并不知道将来会被朝庭重用。如果说他虚伪,他虚伪给谁看呢?

        王凤临终前,嘱托妹妹,即太后王政君照顾王莽。而王商则直接提出分自己的采邑来为王莽加封。当时的名士,如戴崇、金涉、陈汤等人,也都为王莽请封。

        就这样,一个家道中落的穷小子,没有耀眼的政绩,更没有军功,却在29岁的时候封了侯。

        王莽在官场上小心翼翼,待人处事力求完美,广交儒士名流,声誉渐隆,成为世之楷模,因此仕途比较顺利,最后登上权力巅峰,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人。

        不同于近代袁世凯称帝时,被儿子、下属的谎言蒙蔽,王莽当时的呼声高,是货真价实的。

        世家大族敬佩他的品行,黎民百姓感念他的恩德,而儒生则将他视为实现“王道”的领袖。此时的王莽也有称帝的野心,小动作不断。但他对帝位的觊觎,更多的还是希望能借助皇权,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皇位显然不是终极目标。

        说到底,王莽想做圣人。

        王莽进入权力中心甚至于独掌朝政后,并没有象后世的董卓、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候,依旧象以前一样谦恭有礼。他把自己的土地,财产分发给平民,甚至他自己的俸禄都用于救济灾民。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官员纷纷仿效,就连太皇太后也自减封邑,用以救助灾民!在那样一个贪官污吏枉法成风的社会,王莽不仅自己保持清廉,夫人的穿戴也与仆人一样。

        古语云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过这只是儒家的一句口号,能够做到的微乎其微!不过王莽做到了!他的儿子杀死了一名奴婢,王莽立即逼他自杀扺命!这样的事情,翻开历朝历代的史书,也只有王莽能够做到!己不正何以正人?儿子杀人不用扺命,别人杀人又如何定罪?

        王莽的第三大罪状在于托古改制。王莽当上新朝的皇帝之后,顽固而又热情地推行他的复古改革。这时他的地位已经十分稳固,根本不需要伪装,他应该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然而他的真实想法就是天下大同人人平等,废除奴隶制,耕者有其田。八口之家超出九百亩土地,必须将多余部分让给无地农民!

        然而,王莽失败了!他的理想触犯了刘氏宗族和豪强地主的利益,他们不断起兵反抗!由于天灾,各地农民也纷纷起义!

        地皇四年,“穿越之子”王莽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天地神祗不愿让一个“现代人”强行改变历史潮流,特赋予汉室宗亲刘秀“大陨石召唤术”等神技,帮助他在昆阳打败了新朝的主力部队。随着各地人民不断反抗,王莽终于顶不住了;绿林军打入了关中。无奈之下,王莽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下令释放囚徒,分发兵器,歃血为盟,号召大家共同发誓:“有不为新室者,社鬼记之!”不忠于我们朝廷的人,鬼都不会放过他!然后由更始将军统帅囚徒,出征迎敌。

        可犯人们一点都不傻,你王莽大势已去,让我们当炮灰,我们会心甘情愿替他殉葬?结果刚刚渡过渭水,囚徒们就四处逃窜,就剩更始将军一个人,灰溜溜跑回长安,向王莽报告战绩。那种辛酸、无助、凄凉,不亲身经历是很难体会的。没过多久,绿林军杀进来了,王莽和他的手下们做最后抵抗,真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王莽说出了他的遗言:“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我的美德是上天赐给我的,汉兵能拿我怎么样?一种仁者无畏的态度。其实这句话的原创是孔子,他曾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宋国司马桓魋想要干掉孔子,徒弟们都劝老师赶紧开溜,孔子说出这句很霸气的话,你桓魋能拿我怎么样?

        遗憾的是,孔子最后寿终正寝,而王莽却身首异处;商县人杜吴杀死了王莽,为了抢夺他的尸体,人们互相伤害,在争抢中伤亡。后来又把王莽的头颅挂出来示众,胆子大的人把他的舌头割下来吃了。曾经富有四海、万人之上的统治者,最终落了这么一个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更有意思的是,王莽的头颅还被后代统治者收藏,直到西晋。王莽作为反面教材,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历史上有很多人,比如司马懿,唐玄宗等,大半辈子好评如潮,却最终晚节不保。假如王莽死在53岁而不是68岁,死在称帝前而不是称帝后,后人将如何评价他呢?

        后世篡位者也很多,但如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等等,皇帝当得还不赖,所以也不曾像王莽这样受到后人的苛责和批判。如果王莽改制成功了,后人又将怎么说呢?

        可惜没如果。

        唐朝诗人白居易说得对,这就是一个历史的迷思,人性的迷思: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还有杨业和潘美,本来都是北宋名将,可是到了戏剧舞台上,杨业成了杨继业,娶了女神佘赛花,生了七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是人中龙凤,连家里的烧火丫头都成了杀敌御寇的女汉子。杨家的男人为国捐躯,佘赛花百岁高龄率女将西征,掌管三军。她去世后,孙媳妇穆桂英接过奶奶的帅旗,大破天门阵,凯旋在子夜。而潘美成了潘仁美,既不仁又不美且祸国殃民,小白脸一肚子坏水,他不仅一手策划害死了忠义节烈的杨家将,还恬不知耻地把女儿当做糖衣炮弹送给太宗当妃子。就这样潘美被拐到了坑里,到现在都爬不出来。开封龙亭公园是北宋皇宫遗址,午朝门两侧有两个湖,东边是潘家湖,右边是杨家湖,周边是北宋富人区,潘家湖是潘美家的私属花园,杨家湖是杨业的私属花园,现有天波杨府公园,每天固定时间有情景剧《杨家将》演出。有导游给游客讲潘杨两家的故事,讲到奸臣潘仁美害死杨继业之后,天怒人怨,潘家湖的水从此变得乌黑,像潘仁美的心肠那样浑浊;而杨家湖的水清澈见底,像杨家将的忠心一样日月可鉴。若潘美地下有知,一定会大呼冤枉:你们赞美杨继业也就算了,总不能平白无故地骂我是奸臣啊!溪水无言!杨继业永远是北宋的一代名将,而潘仁美注定是陷害忠良的千古奸臣!

        感谢《三国演义》,让三国乱世如数家珍;感谢《隋唐演义》,让隋唐风云尽收眼底;感谢《大明英烈》,让元明逐鹿不再陌生。笔者不自量力东施效颦,撷取两宋时期的一些帝王故事,让读者得以走近那个烽烟四起、热血贲张的时代。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12208860/160985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