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痞子江山 > 第一百六十六章 何为仁厚

第一百六十六章 何为仁厚


秦宗权沿途攻城掠县,六只队伍,在破晓时分,分别功向了毫无防备的宛丘,太康,项城,溵水,南顿,西华等县。

        在张造的带领下,王浩率领着马步军一千二百名士兵,沿着山路,向东南方向摸去。

        通过大致的了解,王浩总算弄清楚了宛丘县的地貌特征,以及人口驻防等信息。

        作为陈州的后门,宛丘县东临溵水河,南至东都洛阳六百余里,东至亳州二百里,北至许州二百六十里,西北至汴州三百一十里,西南至蔡州二百二十里,东北至宋州二百二十五里。

        听着张造滔滔不绝,说的唾沫横飞,王浩终于意识到了地理的重要性。

        “你丫的说了这么多,就不能说些有用的吗?比如城里的驻守情况?”

        瞬间,张造噶然而止,再看王浩时,已经没有了刚才的牛逼。

        东方泛起鱼肚白的时候,前面,一座城池出现在了王浩眼前,说是城池,不过是个小小的县城。

        与蔡州城相比,这座县城更显得寒碜了许多,黄土胚子筑成的城墙,三米来高,就连垛口,也是高低不一,看样子,是刚建成不久。

        喔~喔~喔……

        不远处的城池上空,突然传来了一声凄厉的鸡叫声,紧接着,鸡鸣声响成了一片,彻底的打破了黎明前的晨空。

        身后,晋晖已经命令全体士兵做好了作战准备,二百名弓箭手,簇拥着两台大型弩床,或蹲,或站,在最前面形成了第一道攻城线。

        和王浩齐头并进的是三百名全副武装的骑兵营,各自一手持枪,一手举盾,就连背上的箭壶里,也插满了羽箭。

        身后,七百名步兵也是跃跃欲试,尤其是那两百名陌刀兵,紧握着宽阔的陌刀,半尺宽的刀背,散发着冰冷的青光,似乎只等王浩一声令下,便推阵前冲。

        见到王浩无动于衷,晋晖一脸狐疑的问道:“王大哥,为何还不下令?一会儿天亮,怕是不好攻城了!”

        “额……不打可以吗?”王浩眼前,顿时浮现出了电视上的一幕:硝烟中,一队队士兵冲上去,然后又倒下……

        “哦?王大哥何出此言?”

        “那个,我的意思是,咱能不能不杀人?”

        晋晖一愣,随即一脸欣喜道:“难得王大哥宅心仁厚,不忍杀戮,足可跟那刘皇叔相比,只是这军令,万万不得违抗……”

        “这个我懂!秦宗权攻打这些小县城,不就要的是粮草吗?只要我们拿了粮草,那厮还有话说吗?”

        晋晖猛然一拍脑门,喜道:“王大哥可是想让这守城将士打开城门迎我们进去?计是不错!双方免受征战之苦,只是人家未必会答应……”

        “呵呵,你们古人不是有句老话叫先礼后兵吗?你先试试,不行再说吧!”

        太阳,终于从地平线上懒洋洋的跃了出来,第一道阳光,洒在了城门楼上,映红了那两个别扭的‘宛丘‘。

        城门处,依旧没有动静,这让王浩很是疑惑,按照常理,天不亮,城门就应该打开了。

        很快,王浩就推翻了这个可笑的疑问:战事吃紧,城内肯定戒严了!

        发现王浩队伍的,是一个登上城门楼巡防的哨兵,以为自己看花了眼,举起腰间的单筒望远镜,仅仅只是看了半眼,便抖成了一个陀螺,没等敲响梆子,‘嗖‘的一声,城墙垛上,掉下了一大块黄土。

        第一支巨箭,裹着寒风呼啸着射了出去,箭端处,粘着一封字迹未干的黄信,是由弩床发射的,杯口粗的银箭,,在巨大的反冲力下,几乎射穿了半米厚的城墙垛。

        守城将士郭淮,在城门处的早摊前,刚喝下了最后一口肉丸汤,还没来得及抹嘴,那个巡防的哨兵跌跌撞撞的扑到了跟前,几乎撞倒了饭桌。

        “将,将军,蔡州秦宗权兵临城下了……”

        “什么?这么快?……”

        郭淮跳了起来,捡起碗里面的信,颤抖着手看了起来:两军交战,百姓本无罪,望将军念在城中百姓无辜之份上,开城投降,若是等到城破,势必血流成灾,忠武军都将王建告。

        郭淮一口气看完了信,抓起佩刀,几乎飞奔着上了城楼,望着城下黑压压的阵营,顿时呆在了原地。

        打还是不打?这个问题,对于从未上过战场的郭淮来说,成了天大的问题。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可是,城里仅有的五千驻军,已经被陈州调走了三分之一,剩下的,都是些还没来的及退伍的老弱士兵,如今要面对城下的精锐之师,无疑于螳臂当车!

        好在郭淮完全可以用仁厚来抵消心中的恐惧,因为对方给了他机会,只要开城投降,便可缴械不杀!

        在做决定前,郭淮召开了紧急会议,当然,其中也说了谎话,比如故意虚夸对方的兵力是如何的强(这个他事后完全可以模仿乌龙哥宋威,眼老昏花嘛!),城里的百姓多么希望和平(其实是恐惧惹的祸)诸如。

        士兵们沉默了,沉默,就是代表着默许,毕竟,这年头,谁喜欢打仗?说来说去,都是一棵槐树底下的黄皮肤,这不是给祖宗丢脸么?

        城外,王浩坐在马上,一脸平静,四个小时过去了,依旧毫无动静,眼看着日头已近晌午,士兵们早已饥肠辘辘了,终于,成秃驴再也忍不住了。

        “王兄弟,这些鸟人如此不识抬举,依洒家看,不如现在就杀进城,砍了那些挫鸟!”

        “是啊,王大哥,不能再等了,若是晚了,怕要误了大事,到时秦宗权怪罪下来……”

        “好吧!下令攻城吧!”王浩手一挥,打断了晋晖的话。

        不料,牛角号刚吹了一声,只见城门,被吱吖一声打开了,接着,一个身着轻甲的汉子走了出来,身后,率领着县官,师爷,衙推等一干人走了过来,老远便跪在了地上。

        “郭淮在此恭迎王将军入城!”

        王浩终于长长的舒了口气,命令晋晖收了队,驱马迎了上去,从对方手中接过了县印,仔细的看了看,又递了回去,转头大声喊道:“全部士兵听令,排好队伍进城,有骚扰百姓者,就地正法!”

        正可谓:得人心者得天下!整个县城立刻沸腾了,所有的百姓从家里奔出来,争先目睹这位宅心仁厚的王将军。

        王浩骑在马上,在士兵的簇拥下,浩浩荡荡的进入了县城,看着夹道欢迎的老百姓,皆是一脸欢喜,不由得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县衙里,郭淮早已命人杀猪宰羊,宛丘的老百姓,无以感激这位仁厚的将领让他们免受了战乱之苦,有的拿出了自家酿造的米酒,有的拿来了攒了半年的鸡蛋……

        王浩将军队留在了县衙东面的麦场上,自己则轻从简随,带领着晋晖三人,与郭淮一行十几人到了县衙。

        对于王浩拒收官印,郭淮很是不解,通过短暂的了解,对眼前这个装束,言谈举止甚是怪异的年轻人,充满了好奇。

        “王将军既已得了此城,且又如此受百姓待见,这帅印,还请王将军收下……”

        “额,郭将军,这东西你还是留着吧!吃了饭,我们就走了?”

        得了城池,却不受降,攻城不为占领的道理,郭淮第一次见,一时百思不得其解。

        “王将军既不在城中驻防,又要如此急着走,这却是为何?”

        “唉!郭将军有所不知,我这也是没办法,只求郭将军借我些粮草,在下感激不尽!”

        王浩说的言辞肯切,又带着一丝难言之隐,这让郭淮觉得,这支队伍,并没有人们说的那么可怕,心中竟不由得产生了想要帮助王浩的想法。

        “王将军泽倍苍生,郭淮自愧不如,倘若不答应,岂不是叫天下人耻笑?不知王将军所需多少?”

        “额,只要五千石就够了!”从踏进城门的那一刻起,直觉告诉王浩,这个县城并不是很富裕,准备出口的一万改成了五千。

        果然,郭淮一脸难色的皱了皱眉,许久,无奈道:“也罢!王将军,郭淮这便命人即刻去准备!”

        对着郭淮微笑着抱了抱拳,王浩感到了一丝内疚。

        王浩在县衙并没有停留多久,从张造嘴里得知,宛丘离秦宗权所说的会合地溵水,足足有一百里地,好在郭淮的办事效率也不算很低。

        酒过三巡之后,郭淮回来了,身后,十几辆马车上,装着粮草的布袋被码放的整整齐齐。

        “多谢郭将军了,王建感激不尽!”虽然感到古人的表达方式有些奇葩,王浩还是别扭的对着郭淮拱手作了个揖,这让郭淮竟有些受宠若惊了。

        这不,听说王浩要急着赶路,郭淮干脆好人做到底,铺开地图,为王浩指出了一条近路。

        郭淮所说的近路,就是从县城的南门出城,绕过群山,这样,几乎节省了三分之一的时间。

        一千多名士兵,在王浩的命令下,和进城时一样,排着整齐的队伍,秩序井然的在郭淮的带领下,出了南门。

        和进城时一样,郭淮仍旧率领着地方芝麻官,将王浩一直送到了城外五里处的乌龙涧,再三说着珍重的话,一直目送着到王浩出了谷口,身后,传来了一阵高亢的山歌,在山谷间回荡着。

        残阳如血,映红了整个山谷,望着身后高坡上的县城,渐行渐远,王浩对着那里高喊了一声:好人一生平安。

        终于,太阳落山的时候,王浩大军出了谷口,又走了几里地,前面地势陡然平坦了起来,就连百里之外,也是一马平川。

        “王八,由此一直往东五十里,便是溵水了!”张造凑上前,又卖弄起了风骚。

        黑夜,再次降临了,大唐的天空,永远都是那么干净,璀璨的星光,在乌黑如墨的夜空里,愈发显得耀眼。

        对于上惯了夜机的王浩来说,后半夜,才是最难熬的时间,大军,在夜色中,继续一路前行,身上的甲胄,行走间,不时发出清脆的撞击声,和车轮的吱吖声,汇成了一种独特的音律。

        后半夜的时候,王浩下令,全部士兵原地休息三个小时。

        野外的军队生活,往往是那么无聊而又充满新鲜,士兵们各显神通,有的就地一坐,背靠背打起了呼噜,有的枕刀而睡,更有甚者,干脆以铠甲作席,箭壶作枕,各自进入了温柔乡。

        王浩是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惊醒的,远处,一队骑兵,裹着黑影自西向东,疾速而去,不时夹杂着驱马声和口哨声……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15395/718426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