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帝师 > 第一百四十章

第一百四十章


烈火燎原。

        熊熊赤焰,照亮整个夜空。

        跃动的火舌,似要驱散密布彤云,点亮银月繁星。

        烟气弥漫,随北风飘散。

        百里外,石城匣敲响铜锣,守备指挥匆忙打起火把,登上城头。

        举目眺望,均是惊疑不定。

        “观火起方向,应是汤河?”

        想起进犯的鞑靼,守备满面凝色。

        “指挥使,起火处在汤河下游,可要派人查探?”

        “不可。”指挥使摇头,道,“今岁天寒,连降大雪,日前又有冰雹,已成天灾。夜不收回报,草原遭灾极重,人口牲畜冻馁而死者,不计其数。大火起得过于蹊跷,不得不慎。如是鞑靼使计,诱我等出塞,趁空虚叩边,卫中疏于防备,恐步潮河所后尘。”

        “指挥使言之有理。”

        斟酌两秒,守备点头。

        两人一番商议,当即下令,城头点燃火把火盆,架起长弓。

        “加紧巡逻各处关口,凡遇异常,无需回禀,立即放箭”

        宁可误杀,不可放过一个鞑靼

        “遵令”

        铜锣声再响,卫内边军俱被调动。

        千户百户披甲执戈,手持火把,亲在城头巡视。兵卒五人一列,拉弓搭箭,不放过任何可疑迹象。

        被草原大火惊动,黑汉岭堡四海冶所接连响起锣声,地堡关口纷纷架起长弓,推出火炮。

        自庆阳口至柳沟营,守备指挥登上高处,遥望北方草原,表情严峻。

        这场大火,究竟因何而起?

        鞑靼使计,诱边军出赛?

        亦或是鞑靼部落仇杀,趁夜放火?

        自指挥到佥事,从千户到百户,由总旗到小卒,绞尽脑汁,东猜西揣,始终无一人想到,这场大火是由明军点燃。遭遇火焚的部落,竟是连破蓟州关口,正威胁密云的别部

        边镇中,明军打起精神,加紧巡逻,严密设防。

        草原上,别部牧民使出浑身解数,用出全部力气,仍无法控制火势,只能无助的看着烈火蔓延。

        眨眼间,百余帐篷尽成飞灰,堆积在帐篷里的皮毛绢绸,粮食干肉,以及成袋的马奶酒,都被付之一炬。

        栅栏里的牛羊哀叫不停,五成被烧死,皮毛褪尽,烤肉的味道混合一股焦糊味,掺杂着烟气,愈发刺鼻。

        “救火,快救火”

        明军没有大开杀戒,试图追击的妇人和孩童都被拉住。

        “追什么,跑去送死吗?快救火”

        别部额勒领兵出战,两个小儿子留在营地,因年纪不到,未能随军。

        此时,两人皆手持弓箭,不顾老人劝阻,就要飞身上马。

        “不可,不可啊”

        见劝不住,老人只能拉住缰绳。

        这一举动,登时惹怒两人,直接挥鞭。

        鞭声炸响,老人一声痛叫,拇指粗的鞭痕爬过脸颊,汩汩向外冒血。

        “谁敢拦我?”

        “懦夫”

        两人大叫,背起弓箭就要冲出营地。

        余下人不敢再劝说。

        老巴图都挨了鞭子,旁人岂能得好。

        结果,没等两人冲出,四周忽起阵阵狼嚎。

        “狼群?”

        牧民大惊。

        冬日里,帐篷和栅栏被烧,失去仅有的防卫,遇上饥饿的狼群,人畜都别想活命。

        “不对”

        老巴图捂着伤口,痛苦道:“这么大的火,狼群绝不敢靠近。”

        狼性狡诈,不提大火,便是上千人聚集到一处,也不会轻易进攻。

        “不是野狼,那是……”

        话说到一半,忽然停住。

        牧民大睁着双眼,一条血线自额心流淌。旋即仰面栽倒,手脚抽搐几下,再无声息。

        众人这才发现,牧民额上竟扎进一只铁箭。

        “不是狼群,是敌袭”

        惊叫声骤起,营地内顿时一片慌乱。

        伴随叫声,铁箭骨箭从四面方飞来。

        无论老弱,无论妇女孩童,接连发出惨叫,倒在箭下,鲜血流淌,在雪地中蔓延。

        “杀”

        箭雨后,是雷鸣般的马蹄声。

        火光映照下,袭击者终于现出真容。

        “阿尔秃厮”

        “是阿尔秃厮部”

        “为什么?”

        “背叛者”

        “神明不会放过你们”

        皮帽上的鹰羽,是最显眼的标志。

        老巴图趴在地上,费力抬起头,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寻找别部额勒的两个幼子。

        可惜,再不能如愿。

        残酷的嚎叫声中,弯刀劈落。

        沾着血污的人头,滚落到马下,立刻被挑起,鲜血脑浆一并流淌,引起狂猛的凶性,更恐怖的杀机。

        “杀,一个不留”

        “嗷”

        帽插鹰羽的骑士发出嚎叫,舔着刀口血光,如狼入羊群,展开一场屠杀。

        严格来说,阿尔秃厮同别部额勒并非仇敌。多数时间,两部联合对抗伯颜部,在鞑靼各部中相当有话语权。

        可惜的是,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朋友。

        别部额勒被伯颜小王子说动,带兵进攻明朝,留下部落的老幼妇孺,先遭大火,又遇强敌,只能任人宰割。

        大火起时,阿尔秃厮牧民正在哈当附近扎营。

        首领派人探查,发现是别部牧民,且守卫空虚,当即决定,吞掉对方。

        “老人孩子,上年纪的妇人,全部杀掉只留年轻女人帐篷不要,牛羊有多少抢多少”

        部落首领亲自带人突袭,决意趁火打劫,抢掠人口,以壮大自身。至于部落结仇,根本不被阿尔秃厮放在心上。

        别部额勒被伯颜小王子忽悠,脑袋发热,带着部落勇士到明朝送死,必定元气大伤。就算回来,也是残兵败将,说不定半路就被截杀,用不着自己费心。

        “杀”

        阿尔秃厮部的骑士在营地肆虐,遇到老人孩子,立即挥刀。见到年轻的女人,便用套马绳捆住。

        雪亮刀锋下,别部牧民的咒骂越来越低,哀叫越来越少。

        火光肆虐,整个营地,渐渐陷入一片死寂。

        熊熊大火中,拥有黄金家族血,自北元延续至今,强盛一时的千人部落,终归于尘埃,画上休止符。

        目睹这一幕,明军骑兵未觉半分怜悯。

        可怜强盗,无异农夫怀蛇。

        别部牧民凄惨,死在鞑靼刀下的边民又有何辜?

        他们不会向老幼妇孺举刀,却也不会以德报怨,施以援手。

        “走”

        顾卿调转马头,扬起马鞭,当先疾驰而出。

        夜幕下,隆隆的马蹄声传出很远。

        阿尔秃厮部的骑士正返回营地,察觉大地震动,谨慎之余,不由得停住脚步。

        “首领,是西南。”

        “恩。”

        阿尔秃厮年及不惑,四方脸膛,脖子粗壮,身躯高大厚实,似小山一般。

        “回营地。”

        “首领,不派人去追?这场大火,九成是同这些人有关。”

        “不追。”

        听声音,分明是向明朝边境疾驰,追去做什么?

        如果是草原部落,自有明军收拾。

        如果不是……阿尔秃厮眯起双眼,心下揣测,什么时候,明朝军队也敢夜探草原,杀人放火了?

        “走”

        事情非同小可。

        真是明军,自己的部落未必安全。必须趁早拔营,进入草原深处。

        直觉告诉他,这股明军不好惹,躲开为妙。

        天将明,阿尔秃厮骑士满载而归。

        牧民走出帐篷,看到绑在马后的女人和牛羊,集体发出欢呼。

        “拔营,今天就离开哈当”

        未及下马,首领便下达命令。

        部落萨满支着拐杖,站在雪地里。浑浊的双眼扫过,没有发出疑问。

        牧民们立刻开始拆卸帐篷,驱赶牛羊。

        别部的女人们被捆绑双手,徒步行走。反抗最激烈的,双脚也被捆住,和帐篷一起绑上马背,向草原深处进发。

        同多数鞑靼不同,阿尔秃厮人毛发浓密,眼窝深陷,鼻梁更高,带有明显的高加索人特征。

        寻其本源,可追溯到忽必烈时期,归附蒙元的色目人。

        明朝立国后,北元被灭,阿尔秃厮部本属瓦剌。后也先身死,瓦剌衰落内乱,在部落征战中落败,举部投奔鞑靼。

        这样的一支部落,对鞑靼的“忠诚”度可想而知。

        别部额勒领兵打仗,被“盟友”背后扎刀,也就不显得奇怪。

        大火燃烧一夜,凌晨时分,终于熄灭。

        顾卿领百名骑兵,重入慕田峪。过螺山后,击杀残留怀柔的鞑靼,中途与顾鼎汇合,直奔镇虏营。

        彼时,赵榆和谷大用已至城下。

        别部额勒率领的三千骑兵,战死半数,余下多被生擒。仅少数逃脱,奔往怀柔,结果遇上顾卿顾鼎,全被斩落马下。

        别部额勒的护卫尽数被杀,突围时,遇上绊马索,滚落马下,差点摔断脖子。

        四周都是明军,举起弯刀反抗,几下被长枪挑飞。没等站起身,就被扑上的明军捆绑结实,成了新鲜出锅的粽子,半点动弹不得。

        “我&……”

        破口大骂,嘴立刻被堵住。

        明军冷笑两声,将人丢上担架,直接抬进城内。

        “袍子里有丝绸,肯定身份不一般,成是首领。抬回去给监军,定是功劳一件。说不定,能换来千两赏银。”

        别部额勒是谁扫下马,不重要。动手捆绳子,抢到自家“地盘”,才更实际。

        打仗时,守军援军不分你我。战后论功,必须亲兄弟明算账。

        账算不清,直接开抢。

        有年轻的兵卒脸嫩,心怀歉疚。

        “这样,怕会伤了和气。”

        老兵卒耸耸肩膀,嘿嘿一笑。说出口的话,却让听者心头发沉。

        “以为多占功劳,对不起他们?”

        “不是,我……”

        “得了。”打断兵卒的话,老边军放下担架,蹲到地上,用刀鞘拍着别部额勒的脑袋,说道,“什么和气不和气,我看你就是个拎不清的。”

        兵卒不解,看着老边军,目光中满是疑惑。

        “鞑靼打来之前,咱们多少人?”

        老边军收回刀鞘,手搭在膝上,望着尚未清扫的战场,声音变得沙哑。

        “贴户不算,六百多个军汉,一百多役夫。现在,你仔细数一数,能站着的还有几个?”

        兵卒脸色发白,张张嘴,没能发出声音。

        “不知道?”老边军摊开巴掌,道,“那我给你数,听好了,南门五个,西门个,北门四个,加上三位监军,刚能凑满四个巴掌。”

        兵卒垂下头,脸色更白。

        “咱们能囫囵个的活下来,不是运气,是靠着弟兄们拼命”老边军按着肩膀,那里是一道深可见骨的刀伤,仍在不停渗血。

        “你以为,咱们抢人是为什么?”

        “我只是想着……”

        “想着?你想着什么?伤和气,得罪人?你以为,我钱老三真是掉钱眼里,是个削尖脑袋的王蛋?”

        “老三,行了。”

        “不行”

        老边军忽然站起身,指着兵卒,大声道:“咱们抢功争银子,是为自己吗?是为死去的弟兄”

        “咱们活着,能领战功吃军饷,得朝廷赏赐。只要肯拼命,总能养活一家老小。那些死去的弟兄怎么办?一家老小怎么办?撑死一人三两银子,能当个”

        话到最后,老边军几乎是在吼。

        “咱们不抢,谁记得他们?”

        “仗打胜了,朝廷里的升官发财,脑袋别腰带上的,几两碎银子就能打发。那些红口白牙的,好不好还要踩两脚,说什么有伤天和”

        “你觉得不好意思,脸皮发烧,怎么不想想,你能活着,能领着战功吃军饷,说不定还能升小旗,做总旗,是因为弟兄们都死了”

        吼到最后,几个边军都已泪流满面。

        兵卒垂下头,满面惭愧,恨不能找条地缝钻进去。

        营堡内,李大夫忙得脚不沾地,双眼熬得通红,银白的发须蓬乱成一团,丝毫不见往日的仙风道骨。

        杨瓒靠坐在椅上,官袍被血染红,硬结在身上,轻轻拉动,便火辣辣的疼。硬往下拽,必会带走皮肉,令伤势更重。

        “佥宪忍着些。”

        徒弟束手无策,李大夫净过手,亲自处理。未加重伤势,也让杨瓒冒出一身冷汗。

        “伤药不够了。”

        撒上药粉,缠上煮过的白布,杨瓒长舒一口气。

        帐中燃着火盆,依旧冻得浑身哆嗦。

        “我有几瓶伤药。”勉强套上中衣外袍,杨瓒道,“杯水车薪,好歹能救急。”

        “多谢佥宪。”

        杨瓒摇头,自己没法动,只能唤人取来行李,将伤药交给李大夫。

        “未知谢郎中和顾司业伤情如何?”

        “谢大人伤了腿,暂不能移动,其他无碍。顾大人,”李大夫顿了顿,道,“老夫用过药,发起高热,需等熬过今夜,再行诊断。”

        “一切有劳。”

        支撑着起身,杨瓒拱手揖礼。

        “佥宪万万不可”

        李大夫忙侧身让过。

        一揖到地,杨瓒直起身,道:“我想探望两位兄长,是否可行?”

        “无碍。”李大夫道,“童儿为佥宪带路,老夫另去医帐。”

        “老人家也要注意身体。”

        李大夫颔首,背起药箱离开。

        由药童引路,杨瓒穿过临时搭建的营地,寻到谢丕顾晣臣所在,掀开帐帘,苦涩的药味夹杂着血腥气,立刻迎面扑来。

        “杨贤弟?”

        听到动静,谢丕转过头,果然如李大夫所言,右腿受创,无法随意移动。好在没有伤及筋骨,伤愈后,不会影响走路。

        顾晣臣躺在榻上,额上覆盖布巾,脸颊通红,高热之下,人依旧清醒。意志之坚韧,足令人惊叹。

        “杨贤弟来得正好,我同顾兄商议,正要遣人去寻你。”

        谢丕招手,示意杨瓒坐到榻边。

        短短一段路,吹过冷风,杨瓒又开始咳嗽。不知是疲累还是风寒,不敢靠两人太近,走到离榻两步远的地方,便停住。

        “小弟受了风,莫要染给两位兄长,这里便好。”

        谢丕皱眉。

        “杨贤弟说的什么话。靠近些,莫不是欺我和顾兄不能动?”

        无奈,杨瓒只能再近半步。其后,不管谢丕如何瞪眼,都不再向前。

        “小弟站这里就好。”

        “贤弟坐下。”

        顾晣臣撑着起身,取下额上布巾。药童立即上前,重新浸透冷水,方递回去。

        “两位兄长正商议何事?”

        谢丕顾晣臣互看一眼,将药童遣出帐篷,低声道:“一为战报,二为请功。”

        杨瓒挑眉,事情明摆着,还需商议?

        “贤弟不明白。”

        谢丕摇头,道:“此役关系之大,绕不开蓟州总兵。兵部,户部,都督府,边镇总制巡抚,都要梳理清楚,各方打点,分出功劳。”

        杨瓒蹙眉。

        蓟州总兵,怀柔总兵,五名镇守太监,都在阵前战死。杨瓒早打定主意,上疏之时,必为其正名请功。

        战死的才氏兄弟,同在奏疏之上。

        将官边军,巡抚州官以及训导文吏,凡于战有功,都不会落下。

        户部兵部也可列名。

        都督府又是怎么回事?

        “非止于此。”谢丕继续道,“营州昌平州延庆州,都不可遗漏。我同顾兄商议,列出名单,与贤弟一并参祥。”

        接过墨痕未干的几页纸,杨瓒沉默。

        打仗时,没见几个出面。打赢了,都跳出来摘果子?

        昌平知州和卫学训导临战不惧,为接应边军,死在鞑靼刀下,当为英魂。延庆和营州上下,除武将调兵,卫卒出战,有文官什么事?

        名单之上,文官明显多于武将。

        州县七品列百户之前,死战的边军,凡总旗以下,无一具名。

        想起老边军嘶哑的吼声,杨瓒垂下双眼,冷意自足底蔓延,全身似被冻僵。

        观其神情,谢丕不禁苦笑。

        “我知贤弟不忿,为兄又岂是甘心。然形势如此,此战之后,你我必要归京。北疆之地,仍需此辈镇守。”

        分润战功,实出不得已。

        巩固边防,戍守边镇,该给的好处必须给。就算是割肉,也不能嫌疼。不求各个如才指挥使一心为国,能少出几个孙同知之流,少拖边军后腿,也是好的。

        不合理?

        官场战场,不合理的地方还少吗?

        出自谢府,又随李东阳学习,谢丕对官场的熟悉,远超过杨瓒。

        “杨贤弟,此事不能不为。”

        杨瓒依旧沉默,抓着名单,指尖竟有些发白。

        正在此时,帐外突起喧哗。

        一阵马嘶,继而是阵阵欢呼。

        似预感到什么,杨瓒心头急跳,不顾谢丕和顾晣臣诧异的目光,起身走出营帐。

        营地之前,数名骑士正翻身下马。

        被簇拥在前者,一身黑甲,盔缨鲜红。

        大步走来时,煞气未散。俊容之上,似凝结冰霜。

        “顾同知?”

        三字出口,手腕已被扣住。

        掌心的热度,顷刻穿透袍袖。

        一瞬间,杨瓒眼底微痛,喉咙发干。满心满眼,俱是身前之人,再出不得半声。

        ...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16538/1072577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