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正统1442 > 第一百零六章 天命之年

第一百零六章 天命之年


  正统十四年。

  北京城之中大雪纷纷。

  虽然是瑞雪丰年,但是朱祁镇却没有一点高兴的意思。

  北京虽然有雪。但是对于更南边一点的地方,却并不是这样的,特别是山东东昌府,济南府,兖州府,河间府,大名府,这几个府,去年受灾的情况一报上来了。

  朱祁镇看了,简直是惨不忍睹。

  朱祁镇之前以为,黄河洪水是一条直线奔向东海的,而今才发现,黄河水师在这一天平原上,左冲右突之后,才选择了最好的路线。

  在县城,府城之中,还好一点。县城府城的城墙,最少能挡一下洪水,最少不会将整个县城都夷为平地。

  而那些在外面的村落,很可能整个村落都从此消失不见了。

  不知道是在东海烟波之中,还是在某一片淤泥之下。

  伤亡不可计数,很多地方几乎成为白地。这样大损失,数年之内,这几个府县恐怕是恢复不了元气。

  朱祁镇叹息一声,下笔免除这五个府,三年赋税。

  虽然周忱担任首辅之后,想尽一切办法为朱祁镇筹款。几乎将各地的府库都给搬空了,很多巡抚发现自己府库之中一点钱都没有了

  库房之中几乎能跑耗子。

  这大量钱财朱祁镇都投入在京营之中。

  特别是今年冬天,朱祁镇开始频繁的校阅京营。

  一时间京营七十二卫,操练频率一下提高了不少。并犒劳士卒,这都是要用钱的。

  而且真正打起仗来,朱祁镇也不知道这个花钱速度会有多快。他虽然拿过太宗北征的数目来对,却也对不上。

  原因很简单,太宗皇帝的记录之中,好些地方都写着用钞多少万锭。甚至上百万锭,反正太宗后期,钞价一日千里的摔下来。

  这个数据对朱祁镇来说,根本没有参考价值。

  对于地方的灾民,朱祁镇也只能用免税三年,这种预支的办法,来应付了。

  虽然他知道,很多百姓要的,并不是三年之后的免税,而是而今的一口粮食。但是朱祁镇却是没有。

  他只能忽视。

  似乎老天爷对山东的灾害还没有完,就在正月里,也就是现在,张骥上报,在山东发现大量蝗仔,似乎今年春天会有一场蝗灾从山东爆发。

  朱祁镇只能下旨让于谦,张骥注意防范,至于其他的,就没有了。要知道黄河大工现在还占着河南,山东,河北卫所班军。

  朱祁镇还想要回来的。

  更让朱祁镇失望的是黄河大工,于谦上折请罪。

  因为黄河所过之处一片泥泞,黄河河道两侧都有数里,乃至数十里的黄泛区,道路曲折难行。

  于谦想尽办法征用百姓,运输建筑材料,都进度缓慢。而入冬之后,天寒地动,百姓手中铁器缺乏。

  朝廷虽然拔了一批,再加上各地征用,但是进度依旧很慢。

  所以在明年夏汛之前,很可能不能完工。

  如果想要完工,就只能加派人手。

  朱祁镇也是没有办法。怎么加派人手,如果没有瓦剌这一件事情,他倒是能挑出一二万京军南下,人数或许不多,但是都是精壮。

  劳动效率比寻常民夫,要快上不少。

  而且不能派人,或者加钱。

  而今二者都没有,朱祁镇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给于谦的密旨上写了’卿须在汛期是毕,少成遥堤,暂将黄河常住,若实不可,则八柳村之缺?,此方之民,随天意吧。‘

  此法却是有为天和。

  毕竟,如果黄河夏汛之间,大堤没有修建好。

  黄河河水再次从这新河道出海,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是顺顺利利,一路坦途?是如同去年的时候。不再老河道决口,反而在新河道决口,特别是下游。

  如此一来,朱祁镇实在太对不起山东百姓了。

  黄河大工的情况,怎么都不能让朱祁镇高兴起来。朱祁镇将这一件事情放下来,再看其他方面的消息,漠北的消息已经断绝了好些人日子了。锦衣卫暗桩,似乎一夜之间消失了。

  面对数百里瀚海,朱祁镇也是没有办法。只能一边边的翻看九边各地准备,每一个关口守将的姓名履历。

  希望能做到心中有数。

  就好像是临近考试的考生,明知道这样作,并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朱祁镇依旧忍不住一遍一遍的看。

  “陛下。”范弘轻声说道:“王大学士求见。”

  朱祁镇说道:“传吧。”

  临近腊月,王骥才姗姗来迟。从甘肃到北京,他走了两个月有余。

  朱祁镇本来还生气,觉得前线战事急如星火,你却在后面不紧不慢的走,但是看见王骥那一刻起,朱祁镇心中怒气瞬间消弭了。

  因为王骥老了。

  王骥南征麓川的时候,他虽然六十岁有余,但是他那个时候心中还有政治抱负,故而他竭力让自己看上去精神抖擞,虽然六十岁的人,却好像年轻了好几岁。

  但是在西北,王骥却没有这个想法了。

  他以为他会在甘肃待到死了,他整个人就懒散起来,变得老态起来。不过就王骥来说,西北那一点事情,即便他悠着来办,也不会出什么错误,又不用他带兵出关。

  他毕竟是杨荣留下的替手,是冲着宰辅位置大人才。

  而今他满头如雪,一根黑发都没有了。

  朱祁镇此刻才知道。没有人会在岁月之中一直等你。壮志难酬,英雄易老,却是常态。

  当时朱祁镇心中有些担心,他选王骥是不是选错了。

  事实证明,王骥虽然老了。

  但是执掌军事大权,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王骥来了之后,第一件事情是整顿兵部,雷厉风行的提拔一批人才,他毕竟坐了多年兵部尚书,在兵部之中根基深厚。换了兵部尚书,换成虞祥。他就是王骥的旧部,才能什么虽然有,但是并不出众,如果真的有什么特点,就是听王骥的话,减少了内阁与兵部的内耗。

  如果太平时期,这样的事情朱祁镇不会出现太多例。胡濙是老臣,霸占着礼部也就算了,正在用周忱,暂且容他盘踞户部,但是如果各部都隶属内阁,内阁真的是政事堂了。

  各部尚书与内阁各位是存在彼此牵制的关系的。

  而今朱祁镇等到打仗之后,再做调整。

  王骥又有杨荣余荫,虽然十几年之后,杨荣留下的人都靠边站了,但是大部分人还都在。王骥启用这些人之后,兵部的运作速度一下加快了。

  各种情报,下面的奏报,经过王骥的手一整理,朱祁镇再看的时候,就发现一目了然,简直如掌上观文。

  此刻他忽然怀念起杨荣了。

  杨荣的弟子如此,杨荣本人又是怎么样的能力。

  朱祁镇与杨荣虽然相处过,但是太皇太后当政这一段事情,大明没有太大的战事。不能看到杨荣对战事敏锐的洞察能力。

  真是国难思贤臣。

  王骥知道时间紧。几乎一直泡在内阁之中。很少露面,这个时候过来,却不知道来做什么的。

  王骥进来行礼过后,声如洪钟,道:“老臣来呈瓦剌进军方略?”

  朱祁镇一听,立即前倾问道:“先生,可是有什么情报?”

  王骥说道:“老臣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情报,不过草原大汗勃尔只斤·脱脱不花称帝了。”

  脱脱不花称帝的事情,朱祁镇早就知道了,毕竟这么多阵仗,朱祁镇想不知道都难。

  现在形成的局面就是南北二帝,仿佛又成了南北朝的局面,可是也不过是名义上是二帝,现在是明初,不仅大明百姓心向明朝廷,各地藩属更不必说,就算是草原,也都是向着大明的,至于大元皇帝,大部分草原百姓也都是呵呵一笑,若不是本族首领想南下分一杯羹,谁拥立所谓的大元皇帝,想要重现曾经的威望,除非像成吉思汗一般,屠杀,对就是屠杀,成吉思汗的地位就是杀出来的,这就是成吉思汗对付草原这群野蛮人的方法。

  成吉思汗知道对于有学识的人可以讲理,对于草原这群野狼,只能杀戮,杀服,他们就会把你奉为神明,效果也是显著的。

  其实这法子后世皇帝也做过,乾隆帝,几乎屠尽准噶尔部(西疆蒙古),此番彻底震慑了草原各部,其实康熙,雍正二帝也屠杀,只是弘历做的更绝,草原经过这三位的屠杀,直至清朝覆灭也没敢有一点反心。

  所以为什么北方草原这么害怕朱棣,朱棣称帝之后还好点不明面屠杀,还是燕王之时,那根本就是草原阎王,屠的草原各族不敢有别的心思,能苟活就不错,靖难之役,朱棣把九边燕地用来防备的二十万军队全部调走,现在叫嚣着要南下的这些人,当时也没敢南下。

  言归正传,王骥说道。

  “而今形势,瓦剌想南下,也不过几条路而已。”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17342/6514402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