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地陷山崩震九州
老山活着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插翅难飞
郎悔
”长安知府薛侃五月初五辰时急电:(正德)二十九年五月初一寅时初刻,山西、陕西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灾区通讯道路皆中断,今日寅时三刻华阴衙役冒死翻山越岭,陆续传出信息,据闻官吏、军民压死无数。”
拿着这份电报,朱厚炜的手在颤抖,表情凝重。一路跑来,严嵩已经是满头大汗,他声音有些发颤,小心翼翼问道:“殿下,消息尚未传出去。臣担心有人以讹传讹,引起天下恐慌,因此,臣将消息严密封锁就赶过来了,下一步该怎么做,请您指示。”
“惟中,你处理的很好!不过这种事瞒是瞒不住的,我们要做好宣传工作。舆论引导很重要,”朱厚炜沉吟了一下,又吩咐:“天大地大,救人最大。咱们的老百姓在受灾,一刻也不能耽误。咱们俩人分头行动。你立刻去一趟费府通知费首辅,召集所有军机大臣午时之前赶到乾清宫,千万不要走漏消息,引起恐慌。我亲自去找皇上。”两人边走边说已经走到了齐王府门口,事情紧急,两人也不废话,分头开始行动。
严嵩从齐王府出来以后,向站岗的侍卫处借了一匹马,也不带从人,加鞭直奔琉璃胡同西街,来见首辅大臣费宏。待到费府门首,踏石下马,严嵩掏出怀表看时,刚到巳时正牌。门子早已迎出来,恭恭敬敬过来,哈腰作揖行礼,一边吩咐仆役“给严阁老的马遛遛,喂点料水”,一边对严嵩道:“老爷说了,严先生来了,不必通报。小人陪您进去。我们老爷夜来还说起来着……”
这门子是个嘴碎的,严嵩此刻心急如焚,表面上还得装作镇定。哪有心情听他絮絮叨叨,耐着性子随着往会客的西花厅而来。是时万里晴爽,骄阳似火,但见满院修篁森森浓绿似染,夹道花篱斑驳陆离,洁净得纤尘不染的卵石甬道,被树影花阴遮得几乎不见阳光,石上苔藓茵茵如毯。
偌大费府府邸绿瓦粉墙、亭榭阁房俱都隐在烟柳老木婆娑之中。严嵩刚从骄阳蒸地里奔马而来,一身燥汗顿时化尽。一路进来,逶迤行间,但闻树阴间鸟声啾啾,草中虫鸣唧唧,月季、石榴,还有多少不知名的花香清芬弥漫,真是说不出的适意受用。
见到这样的排场,严嵩心中有些羡慕和嫉妒。心中不禁慨叹:这费首辅到底是簪缨世勋之家出生,自己这样的穷措大寒窗十年,就是做到极品之官,哪里讨这份富贵?正自胡思乱想,费宏一身蜀锦的鹅月道袍,带着几分酒意从里间走了出来,看样子昨晚喝了不少,今早还有些宿醉。进门见到严嵩有些狼狈的样子,先”咦”了一声,问:“惟中,今日你不是当值吗?怎的弄得满头是汗,来来来!先坐下喝杯茶。有事吗?”
“费老,下官刚从齐王府来,有急事。”
“哦!什么事,这么着急?”
“急事!”
严嵩再次答应一声,行完礼却不说下文,递过去一个眼色。费宏立刻从迷离中醒悟过来。这肯定是出了大事,神情也严肃起来。他屏退左右,沉声问道:“惟中,出了什么事?”严嵩也不废话,直接从怀中掏出电报,双手递了过去。费宏接过来只看了几眼,就骇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他颤声问:“这是真的!?”
“是!”严嵩语气沉重。
“皇上知道了吗?齐王怎么说?”
严嵩赶紧把齐王的话转述了一遍,费宏听完之后点点头,想了想,吩咐道:“惟中,这件事你处理的很好。这可是滔天的大事啊!这样吧。你我分头去通知其他人,大家不要一起进宫,进宫时,各自都带上一些礼物掩人耳目,大过节的,这么些大臣突然涌进皇宫,会引起有心人注意的。就怕有人利用这件事兴风作浪啊!”
“下官明白!”
严嵩揖手答道。两个人又计较了一番,然后一前一后出了费府,临近午时,内阁成员以及军机处大臣三三两两带着各式各样的节日礼物,非常低调的进了紫禁城。此时,正德皇帝和齐王已经等候多时。等众人到齐后,大门随即紧闭,一场前所未有的抗震救灾会议在乾清宫紧急召开。
……
正德二十九年端午前夕的这场关中大地震,是华夏历史记载中是灾害最严重的一次,也是死亡人口最多的一次。地震时正值夜里三点多钟,人们正在熟睡中,逃生者寥寥无几,导致三十九万人丧生,倒塌的房屋无数。朱厚炜并不知道十六世纪上半叶,原始空也发生了关中大地震,当时正是嘉靖年间,损失更加惨烈。
嘉靖年间的关中大地震更加的惨烈,共造成了八十三万人丧生,这还是有案可查的,没有记录在案的还不知道有多少。十六世纪的关中大地震是华夏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灾难。原时空嘉靖三十二年的进士秦可大是此次地震的亲历者,他用文字记载了自己在这次地震中的经历,让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是夜,予自梦中摇撼惊惺,身反复不能贴褥,闻近榻器具若人推堕,屋瓦暴响,有万马奔腾之状。初疑盗,继疑妖祟,俄顷间,头所触墙,划然倒矣,始悟之,此地震也……家南有空地,从墙隙中疾走,比至其处,见母暨兄及弟侄咸先至,无恙,曰:‘急号汝,汝不闻耶?’盖其时万家房舍一时摧裂,声杂然塞耳,都不闻也,矧号呼哉!”
这位秦可大是个侥幸生还者,他形容当的陕西很多城镇乡村十室九空,盗匪蜂起,更是加重了这才灾难。朱厚炜根本没想到他这辈子会遇到如此惨烈的灾难。时空虽然改变了,但是灾难依旧。本时空这场灾难比原时空提前了十四年,位置完全相同,强度也一样大都超过了八级,而且此后一年里,陆陆续续发生一百多次余震。根据后来户部统计,此次地震期间,整个灾区共有一百零一个县遭受了破坏,分布于陕、甘、宁、晋、豫五省约二十八万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地震使当地民房、官署、庙宇、书院沦为废墟,较坚固的高大建筑物如城楼、宝塔、宫殿全部倒塌。
据长安知府薛侃报告,位于长安的小雁塔为唐朝时修建,在此次地震中被震裂,塔身从十五层减少为十三层。此外,陕西渭南县境内曾有一座五指山,“如人指然,迥抱关门,地震后毁削无存矣”。由于地震时正值下半夜,人们都在睡梦中,造成的死者无数可计。伴随着地震,山崩、滑坡、地裂缝、地陷、地隆、水患、火灾等次生灾害也相继发生,真可谓“自古灾伤无此惨也”。
地震发生后,由于通讯交通全部中断,包括军队在内,所有的电力设施和电报站全部垮塌。无法向外传递消息。以至于四天后,消息才传递出来。所幸的是为了重建长安,陕西等地的地方官员大部分都是这些年提拔起来的新锐,这些官员第一时间便展开了自救。
灾区的驻军驻军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大量的营房倒塌,据事后统计,共有三千一百一十九名官兵在睡梦中遇难,受伤的人更多。从弘治年开始到现在,大明军队历次作战中都没有遭遇过如此大的损失,这也开了非战斗减员的先例。所幸的是部队没有乱,官兵们在基层军官的带领下,积极展开自救,同时还要参与支援地方上的自救和治安,自始至终表现出严明的军纪和战斗力。
可以这样说,多年的军事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朱厚炜花了近三十年,终于把大明的军队打造成了他心中的模样。这场灾难中让他最欣慰的就是明军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也是让他这辈子最骄傲的地方,正是他,开创了这个时空独一无二的军队模式。
五月初五下午,灾区的电报不断向朝廷发来,各地损失超乎想象的严重,这些数据让人看了心痛,与会的人员即使是铁石心肠,此时此刻也悲伤不已。这些数据绝对不敢造假。按照朝廷政务改革考成法的规定,一旦出现隐瞒灾情不报的情况,该省督抚是要被追责,被判刑的,如果延误上报时间超过七天,地方官就会被革职。
因此,各个地方都是派出衙役翻山越岭才把消息送出来,很多人都是九死一生。如果按照以前官圾的效率,只怕几个月以后,朝廷才会得到消息。也的确是如此,原时空的嘉靖关中大地震,朝廷是整整五个月以后才得知情况,由于尸体腐烂,灾区发生了严重的瘟疫,死亡的人都无法统计,一直到三年以后,关中才基本恢复正常的秩序。
这个时空因为有电报,再加上官员得力,所以朝廷的救灾前所未有的快捷。接到灾情通报后,担任救灾总指挥的齐王朱厚炜当即立断,他立刻调动临近灾区几个省的驻军就近前往灾区救灾,同时从全国各地调运物资前往灾区。
作为一个穿越者,朱厚炜很明白”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个道理。他通电全国,调集包括海外领地在内的一百零八个知州医院六千多名医生前往灾区救灾,所有的电报中语气异常的严厉,每份电报最后都有一句话:”地不分南北,全国一盘棋,救灾如救火,任何人敢阴奉阳违,敢迟滞不前者,杀无赦!”
大明现有的三十二艘各类型的飞艇都被集中起来,全部加入了救灾工作,就连为西征军补给物质的飞艇部队也撤回了一大半。那段日子,灾区老百姓成天可以看到天空中飞来飞去的大型飞艇。这些飞艇的到来,这不仅稳定了灾民人心,知道朝廷没忘记他们。还在救灾工作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那些道路被完全封闭的地方。
言归正传,正德二十九年五月初五,连夜布置完所有的工作后,五月初六上午,齐王就不顾众人劝阻,登上飞艇前往震中长安,他要亲自到达前线指挥救灾工作。正德皇帝和齐王兄弟两人分工明确,齐王赴前线指挥,正德皇帝坐镇北京调拨物质。正德皇帝根据与齐王商议好的救灾方案,调动全国的力量支援灾区。
朱厚照第一次如此勤勉,他命令东厂、锦衣卫、军情司以及警察部门加大对散布谣言、趁火打劫、囤积救灾物资不法之徒的打击,军机处宣传部门加大舆论宣传,各大报纸报刊积极号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积极组织募捐活动,弘扬社会的正能量,募捐活动首先是在东北和外东北地区发起,当地各族人民纷纷响应,渐渐地,这种活动向外辐射,北直隶南直隶江南等地纷纷响应。一时间,全国人民空前的团结。这是华夏历史上规模空前有组织的救灾行动。
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个性在这场灾难中也表现的淋漓尽致。灾区老百姓涌现出不少可歌可泣的平民英雄。经过几十年的政务改革,官员的素质提高了很多,官府的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大部分的地方官员和当地善良缙绅便成为灾后救助的中流砥柱。为了抗震救灾,有些缙绅不仅拿出自己的资金捐款赈灾,还组织民间力量修缮建筑,配合地方政府维护治安。
陕西华阴县知县何祥时一边出力帮助百姓“疏渠筑堰”,一边掏出自己的俸禄银子修缮“学宫”;华州知县杨彩见地震后当地粮库被大火焚毁,一些受灾的老百姓“蜂起掠食”,便以当地政府的名义“借富家粟,以赈穷乏”,通过果断的措施解决了灾民的生活问题,为后续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
陕西地区地震后又遭水灾,许多房屋被淹没。渭南县缙绅张羽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一所空置的宅院腾出来,让所有受灾的邻居有了暂时的安身之所;表现最为出色的是韩城县的党孟辀,他是当地有名的富商和企业家,拥有关中最大的火柴厂。地震发生后,他不仅慷慨的捐款捐物,还组织家中子弟在废墟中寻找幸存者,仅仅是他本人就抢救出二十三条生命。要知道,这一年党孟辀已经六十三岁。
他的事迹齐王得知后,朱厚炜亲自挥毫写下“良善人家”,并赐予他的牌匾,正德皇帝得到齐王的汇报后,又赐予党孟辀子爵的爵位,军机处宣传部门把他的事迹当做了典型进行大肆宣传。经过各大报纸报道以后,党孟辀义商的名声在全国商人中引起了的轰动,各地商人和企业家纷纷效仿,他们不仅慷慨的捐钱捐物,还组织义卖活动,整个社会都在向灾区献爱心。事后,不少表现突出的商人还因此获得了皇帝亲手颁发的勋章,以示表彰并让其光宗耀祖,这为后来中国商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热衷于慈善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形成了华夏人的传统。
有阳光就有阴霾,有英雄也会有狗熊!无论是哪个时代,哪个民族,哪个国家,都有好人,也从不缺坏人。大地震发生之后,很多地方都先后出现了“乘变起乱,讹言可畏”的情况。
陕西渭南县由于县令在地震中死亡,地方失去了主事者,一时间“恶少肆掠,大乱”。齐王抵达长安后,立刻下令新组建的防暴部队缉捕盗贼,同时当众斩杀了几个带头抢劫的流氓,才平息了一场混乱。
向灾区发放朝廷的专项救济款也被某些利欲熏心者盯上了。这些救济款并不是平均给予广大灾民,而是根据年龄、性别、受灾程度等的不同来进行分配。但朝廷的用心良苦,却被有心人利用。一些有头脑有私心的地方小吏则火中取栗,结果一些地方的灾民受益者寥寥。此时廉政公署及时出手,明察暗访,收集证据。对这种中饱私囊发国难财的贪官污吏,齐王绝不容情,一经查实,基本上公审公判,当众枪毙。非常时期,使用非常手段,齐王朱厚炜如此强硬的手段,极大地震慑了宵小之徒。
与此同时,一些不甘寂寞的旧儒也开始兴风作浪。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社会,人们常常将灾害归结为上天的惩罚。所以每次地震发生后,在位的天子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罪己诏”,检讨自己的过失,祈求上天的原谅。在礼部侍郎张辟为首的一些旧儒朝臣的鼓吹下,正德皇帝脑子一热,也打算发表“罪己诏”来表达内心的不安,甚至连文告都已经亲笔写好了:
“朕御极以来,孜孜以求,期于上合天心,下安黎庶……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协,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职业,以致阴阳不和,灾异示儆。”
首辅费宏及时制止了这份罪己诏的发表。齐王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愤怒,他对张辟为首的一些旧儒趁火打劫的行为十分不齿。在给正德皇帝的电文中明确指出“此乃天灾,并非人祸”,指出提出这种建议的人居心叵测,企图以天意要挟皇帝。他们不顾全大局不以救灾为重,反而蛊惑皇上,企图妖言惑众。如果让他们得逞,会破坏正德皇帝在老百姓心中的正面形象。同时罪己诏一旦发表,把灾难归咎于天意。不仅不利于全国凝聚一心,齐心协力抗震救灾,反而会让人心惶惶,官员的思想混乱,这无疑是在拖救灾的后腿,其心可诛!
齐王最后建议正德皇帝对于这种不干正事,只会拖后腿的官员应当给予严厉的处置。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本来就注重面子的正德皇帝立刻收回了“罪己诏”,将上疏提议的张辟为首的一些旧儒官员给予了严厉的处罚,张辟直接下了诏狱。其他官员或免职或罚俸,分别受到了不同的处罚。统一了朝廷上下各级官员的思想。
……
整个正德二十九年,齐王朱厚炜全身心扑在了关中救灾工作上,他不顾危险,深入走访各个灾区了解实际情况,并与当地官员以及救灾部队将领协商,针对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方案,不敢有一点懈怠。
朱厚炜两辈子都没见到过如此重大的灾害,灾难现场那种尸积如山,满城都是瓦砾废墟的惨状,对给朱厚炜心灵的冲击是无比震撼的。当时他下了飞艇在现场看到那一幕幕,竟然忍不住不顾形象的嚎啕大哭,我们的民族真是一个苦难的民族,几千年来,华夏人承受了多少苦难?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事后,朱厚炜只有靠忘我的工作来麻痹自己,说实话,他真的受不了这种凄惨的场面。
各地统计的数据逐步报了上来,一个个数字惊心动魄。此次地震死亡人数有姓名记载的三十九万多人,不知名的死者以及未经奏报的死者更是不计其数。大体上,潼关、蒲阪的死亡人数约为当地人数的十分之五,同州、华州为十分之三,渭南为十分之五,临潼为十分之四,陕西长安城中为十分之三。其他州县因为位置不同,距离震中有远有近,死亡人数也不同。
地震时有许多人家全家同时遇难。比如居民米仲良全家八十三人同时遇难,居民陈朝元全家一百一十九人同时遇难,对于这些家庭来说几乎就是灭族。其他全家死亡人数达百人的尚有许多。这场空前的大地震也产生了大批的孤儿,面对着灾区的满目苍夷和那些流离失所的孩子。齐王再次凄然泪下。
朱厚炜迅速派出他的卫队前往各个灾区收拢灾民中的孤儿。同时给管家何鼎、叶良辅下令,命令他们在登莱各地成立雏鹰学校,由他将出资将孩子们集中起来,抚养他们长大成人。根据事后统计,这次灾后,齐王一共收拢了七万多名孤儿,这些孩子不分男女,全部都送到了登莱新建的二十所雏鹰学校,从此过上了集体生活。后来陆陆续续又从全国各地接收了不少丧失双亲的孤儿。这些学校又多次扩建,逐渐在大明形成了一种制度。
在朱厚炜的关怀下,这些孩子们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而且还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个时代的孩子们非常懂事,也懂得感恩。他们努力学习,渴望将来回报自己的恩公。十几年后,这些孩子不少人成长为各行各业的翘楚,大部分的男孩子都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人。齐王非常关心这些孩子,每年都要抽空去学校看望他们,亲自给他们授课。因此,这些孩子被人戏称作“齐王的孩子们”,孩子们也以此为荣,感到无比的骄傲。
灾难不会因为你的身份而不降临到你的头上。死者当中有一些朝廷官员,其中有祭酒王维桢,郎中薛祖学、员外郎贺承光、主事王尚礼、进士白大用、御史杨九泽等。户部侍郎韩邦奇死状最惨。地震时,他所在房子垮塌起了大火,其人被压在房梁下活活烧死,最后烧成焦炭和灰烬。灾难中,王阳明被派到长安的弟子也遭受了损失,其中薛祖学在地震时落入一丈多深的**被淹死。马理则被深深地埋入土窟,尸骨无存。
这次大地震后,连续三个多月余震不断,给救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地震造成华阴县城西驻马桥断裂,城北大员村地裂数丈,水涌数尺。大荔县南的紫微观和朝邑西南的太白池在震后干涸。死亡人口上万的县,西起径阳,东至安邑;死亡人口上千的县,西起平凉,北至庆阳,东至降县。
同时关中的地表出现大规模形变,如山崩、滑坡、地裂缝、地陷、地隆、喷水、冒砂等。华阴县地震之所以造成巨大损失,还与震中区位于河谷盆地和冲积平原,松散沉积物厚,地下水位高,地基失效,黄土窑洞极易倒塌;且地震发生在午夜时分,人们没有丝毫准备有关。关中连续三年大旱,这场灾难无异于是雪上加霜。
怪不得原时空会使八十三多万人丧生,在那种条件下,朝廷也的确无力救灾。所幸的是,这个时代有了朱厚炜这个穿越者,他竭尽全力降低灾害中的损失。一些不再适合居住的县乡,朱厚炜直接选择了放弃重建,向外移民。也幸亏如今的大明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交通也比原时空方便,陕西地段的铁路抢通以后,大批的移民开始就近向西域、外蒙等地方分流,加大边疆的建设。
齐王仿照后世的做法,将这些移民变成一个个建设兵团,国家在前期给予大量的财政补贴,同时训练青壮,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救灾的同时不忘加强国防建设,齐王也算是做到了鞠躬尽瘁!无愧于他后来“圣王”的称号。
……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到了正德三十年的正月。过去的一年大明真是多灾多难,刚刚遭遇大地震的关中大地又迎来了百年难得一见的雪灾。
说也奇怪,不光是关中地区,整个北方大地都是白雪皑皑。正德二十九年的冬天阴寒潮湿,自立冬过后,大雪几乎就没停过。以京师直隶为中心,东起沈阳,北至热河,由山东河南连绵向西,直至山西甘陕等地,时而羽花淆乱,时而轻罗摇粉,或片片飘坠,或崩腾而降,白皑皑、迷茫茫,没头没脑只是个下。
远村近廓,长林冻河上下,飚风卷起万丈雪尘,在苍暗微绛的云层下疯狂地旋舞着,把个世界搅得缤缤纷纷,浑浑眊眊,把所有的沟、渠、塘、坎一鼓荡平,连井口都被封得严严实实。偶尔雪住,惨淡苍白的太阳像一粒冰丸子在冻云中缓慢地移动,天色透光,似乎要放晴了,但不过半日,大块厚重铅暗的云层又压过来,一切便又复旧观,仍是混沌沌的雪世界。
朱厚炜留在长安整整十个多月了,他借这次抗震救灾经验,完善了大明的《紧急救援法》,制定了包括地震、雪灾、水灾、火灾、瘟疫和其它自然灾害六项紧急救援方案和工作手册。
事实上,中国位于全球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所以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发生在中国的大陆性地震在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中所占的比例为1/3。中国古代虽然也有救灾的制度,但手段实在落后,新的救灾法案更加完备,也符合国情更便于实施。
新年刚过,正德三十年正月初五巳时,朱厚照在北京火车站登上前往长安的专列,他将前往灾区视察。也许是心境的关系,坐在车厢里的正德皇帝凝视着窗外向后退去的沿途风景,只觉得索然无味。一路冬景萧索,放眼一望满目凄凉,野蒿荒草、枯杨残柳在沙滩上稀稀落落,被风吹得东摇西摆。
看着窗外的风景,正德皇帝心中暗自思量:刚刚过去的一年,可真是不平静的一年啊!正德二十九年关中大地震后,全国各地灾害接踵而至。首先是南方也遭遇了百年不见的洪涝灾害,紧接着吕宋、台湾遭遇风灾,两广地区遇到百年不遇的旱灾。这还不算晚,到了年底,一艘运送移民去美洲的三千五百吨客船途中触礁沉没,二千八百移民和水手遇难,获救的仅仅只有七十三人,如今又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雪,正德二十九年,还真是多灾多难啊!
朱厚照现在有些不自信了!想想那些民间的传言,他心里就忐忑不安,难道这真是天意?难道真像礼部侍郎张辟和道士邵元节、陶仲文描绘的那样,这是上天在示警!否则还会有灾难降下。胡思乱想间,火车正好经过黄河大桥。窗外的雪下得越发大了,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只是河里的水夹杂着冰凌,向东南缓缓流去……
与此同时,身在长安的齐王忙的不可开交。他正忙着带着卫戍长安的龙骑兵在帮助雪灾最严重的蓝田县抢险救灾。整个县城都是忙忙碌碌的士兵和老百姓。街口一角,龙骑兵的团长马芳站在朱厚炜身旁,指着正在忙碌的人群说:“校长,您看!蓝田县的老百姓在给弟兄们送热水呢。”马芳是登莱军校第三期毕业生,因此这样称呼齐王,这也是他们的骄傲。
“嗯,马团长,这就是本王说的军民鱼水情,要好好把这个道理说给下面的弟兄们听,帮他们理解这个道理,要让士兵们知道他们保家卫国不是句空话。“齐王脸上露出回忆,喃喃自语,”知道吗?本王听说有一支这样的军队,他们没有军饷,军官与士兵之间没有待遇的区分,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一起啃草根树皮,什么能吃的都吃,却无怨无悔。在敌人的重重围困之下,他们坚忍不拔地行军作战,每到战时军官都冲锋在前,团长在营里,营长在连里,连长在排里,排长在班里,班长在全班最前头。直到他们冲出重围,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才是本王心中的军队!”
“校长,真有这样的军队吗?末将咋从没听说过?”马芳仔细地想了想,他脱下厚厚的大棉军帽,挠挠头,露出狐疑的表情。
“呵呵,肯定有的,你只是以孤陋寡闻罢了!“朱厚炜脸上带着微笑,又补充了一句,”马芳,相信本王,也许有一天你会看到。”心中又暗自嘀咕了一句“本王曾经也是这支英雄部队的一员”。
朱厚炜一身便装,外面披着一件龙骑兵穿的棉大衣,外表跟其他的军人没什么两样。见到一个给士兵送热汤面的老大妈险些跌倒,赶紧上去一把搀住,嘘寒问暖:“大娘你好,我姓朱,是新来的地方官,跟您打听一下,这场大雪家里面怎么样?家里面有什么困难吗?”
“哟,您就是新来的青天大老爷啊!还是当今的天子好啊!您瞅瞅,从古至今,啥时候官府管过咱们小老百姓啊!哎,俺们去年遭了大灾了!得亏是皇上派兵把俺们从废墟里救出来,又把门盖房子,还给俺们吃的,俺们真是遇到了活菩萨啦!现在您这位青天大老爷又来了,您一来就让军队帮俺们清雪修房子。俺们这把老百姓太有福气了,这天子圣明,就连官府都变得好人多了啊!”这老太太很有眼力劲,挺会说话的。
“大娘,“朱厚炜扶住这老太太,笑道,”我可当不起青天大老爷,帮助你们这是我份内之事,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家里现在生活怎么样?”
“还行,地震咱们都抗住了,哪会怕这雪灾!这场大雪,不过是把房顶给压塌了,没伤到人。前两天俺在姑爷家住着,您瞅瞅,这不是当兵的来帮着把房顶修好了,俺一个老太太,帮不上啥忙,就去附近那个安置点,帮忙做个饭啥的。也算是一番心意。”
“好啊,咱们这是互相帮助!“朱厚炜笑眯眯的说道,”不过呀!大娘你年纪大了,要注意身体,别累着喽,当兵的都是咱们家乡的子弟兵,帮咱们老百姓度过这个难关,就跟孩子帮家里一样。”
“就是,就是!“老太太头点的像鸡啄米,唏嘘迫,”看着这些娃哟!一个个的冻得够呛,俺这心里头怪不落忍的!都是好娃子啊。等俺还活首儿子大些,改日也送他去当兵,现在的军队好啊!”
“当兵就应该这样啊!大明军队那就是保护大明老百姓的军队,不帮老百姓帮谁?”
“那是,那是!以前的兵可不这样哟!俺们这些老百姓有福气呀!碰到了圣君再世,只要有皇上在,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难,俺们这帮老百姓也撑得住……”
朱厚炜和老太太一句一句的聊着,渐渐周围围起了一圈老百姓。他没有注意到正德皇帝也是一身便装,挤在人群里,笑眯眯的听着齐王和老百姓的对话。尤其在老百姓称他为圣君的时候,路上那些困惑早就丢到了九霄云外……
(未完待续)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17985729/5573168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