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路痴导游 > 第443章 归唐遗风

第443章 归唐遗风


  “然后诸葛亮又给其他酋长,赐了杨、李、赵、董等等,很多汉族大姓。所以白族先民在一千七百多年前,贵族领主阶级就有了汉姓。

  不过蜀国很短命,真正与中原频繁交流是在唐朝。

  白子国王张乐进求,把女儿嫁给蒙舍诏的细奴逻并禅位给女婿。蒙舍诏崛起,在唐朝支持下统一六诏,唐朝以他们原本的部落名,赐南诏王蒙姓。”

  昨天听了南诏历史的梁安歌和秦空点点头。音乐语言专家们一眨不眨看着他。

  “南诏王统一六诏过程中,段俭魏出了大力,南诏王赐名忠国。唉,这说明当老大的,都喜欢给人赐姓取名。”

  一阵笑声。

  “南诏王是唐朝赐姓,他又给自己的得力助手赐名,提任清平官,也就是宰相。一直传到段思平。

  那时候,另一个清平官,也是国师郑回,他的七代孙郑买嗣灭了南诏,各个大姓、豪族,群雄并起,段思平在董氏、高氏的支持下,建立了大理国。

  明清时期的一些大理姓氏起源、族谱之类的,都显示段氏是汉人后代。

  虽然现在很多大理包括白族人,都是汉人迁移过来的。没错。但是白族是洱海地区的世居民族。

  之所以明清时期一些书籍要这样记载呢,是因为段氏的统治在明朝被完全摧毁,但是大理作为云州地区七百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影响还是很大的。

  为了消除他们的影响,促使他们汉化,就把本民族的书籍销毁了,然后重新编一些东西,告诉你,你的祖先本来就是汉族。这样你就不会怀念故国了嘛。”

  专家们点点头,段局听得特别认真。

  “尽管我们现在对姓氏,特别是男人,对姓氏很看重。但其实我们的祖先,并没有那么坚持。”

  大家笑了。

  “真的。”何欢道,“人最重要的不是姓氏,而是生存,尤其是在那个生存艰难的年代,生存智慧也体现在姓氏上。

  在云州,因为军屯民屯,为了躲避战乱,有些少数民族会说自己是汉族,改成汉族姓氏,传几代就完全成了汉族。

  而迁移过来的汉族呢,有的也改姓氏、改民族,混居到其他民族中,接受其他民族的风俗。比如白族、纳西族,很多原本是汉族。

  所以到现在,很多就分不清,到底是什么民族,什么姓氏了。就合到一起了。”

  段局和董主任点点头。

  “像赵、杨、李、董、高、段,都是早前洱海地区的贵族。然后百姓也会改成贵族姓氏。慢慢的,形成今天白族这几大姓氏,是人数最多的姓。”

  “是的。”段局道。

  “白族呢,因为与汉族交往很早也很频繁,贵族阶级能诗会文,所以他们会以一些历史名人,而且多半是唐朝的名人来显示自己的门第。

  所以,白族人对于唐朝确实是比较有归属感的。南诏德化碑也体现了这种分分合合的兄弟关系,毕竟是我们历史上的盛世嘛。

  归唐之心,从南诏王到大理的百姓,千年以来可能从未改变。”

  专家们点点头。尤其是昨天听过南诏历史的,感受更深。

  “比如李姓,也是白族大姓,他们就经常题写:青莲遗风、诗仙门第。”

  段局说:“是这样。

  “所以说中原文化在白族传承最好!

  虽然南诏大理的历史文化毁灭于明朝,我们今天见到的大理包括巍山古城,都是明朝建立的。

  但在大理,尤其是白族中,传承的却是唐朝遗风,这是很神奇的!甚至很多人说白族语可能就是唐朝官话。这就要我们今天来听一听了。”

  专家们十分兴奋。

  参观了董主任家的房子,董主任领着他们继续在村子里逛。

  古老的房子散落在满是裂缝的石路旁。

  一个男人在路边劈柴,女人背上裹着孩子,把柴禾整齐地码到墙脚。

  看到外人,羞涩地朝大家笑笑,又继续干活。

  一个大爷坐在门口织篓子,董主任用白语跟他打了一声招呼,回头对大家解释道:“我们村里很尊重老人,因为庙会、巫术这样一些仪式,都由老人来操持。”

  跟着坑坑包包满是裂纹的石板路,看着一户户绘着山花和题字的房屋走过去,猜测着主人的姓氏。

  何欢说:“石宝山,白语叫走奔善,意思是堆满大石头的山。也是来源于山上的石头像龟背上的裂纹,属于丹霞地貌。”

  大家看着脚下的路,很形象。

  一只白狗卧在路中间太阳下,懒洋洋地抬头看他们一眼,似乎在思考到底要不要让路。想了一会儿,懒得起来,又低头继续趴在前肢里,假装没看见。

  好狗挡道,大家乖乖地绕过它,继续往前走。

  白狗转头看他们一眼,竟然没人叫它让路,还是被忽视了呢?起身,走开了。

  梁安歌回头看一眼,笑起来。

  两只猫坐在屋檐顶上,像两个脊兽,俯视着土地和臣民。

  大家走得很慢,因为到这里,不由自主就慢下来了。

  一群角像一张弓的大水牛,慢悠悠地,仿佛从田园画里走出来,大家站到路边避让。

  赶牛的大叔向他们笑笑,表示谢意。

  一路走到他们住的客栈,董主任说:“我们也在发展旅游嘛,这是我们村里刚刚建起来的第一家客栈。”

  大巴停在客栈前面道路上,李师傅和服务员已经帮他们把行李拿到大堂了。何欢帮大家办理了入住,大家把行李拿到房间去。

  下来后,董主任带他们去自己家吃饭。董主任的妻子憨厚害羞地招呼他们,女儿女婿也来帮厨。

  都是农家菜。炸地参、炒牛肝菌、松茸炖鸡……一碗碗卖相不好看,但香喷喷地摆了满桌。

  “哇!”精灵道,“现在还有野生菌啊?”

  董主任说:“这都是山上采的,从四月采到十月,吃不完卖不完的,就烘干了。”

  “这真是山珍地宝,来自石宝山的馈赠啊!”何欢说。

  大家一齐伸筷子,“嗯嗯……真的好香!”

  摄影师们吞着口水,拍完大家吃饭的画面,才去吃饭。

  下午,何欢带他们去石宝山转了一圈,回来在董主任家吃了饭。出来迎着晚霞,这山村顿时凉下来。

  大家回客栈去穿外套,绕过路边一个个高高的草垛,黄昏中升起袅袅炊烟,牛羊哞哞咩咩地告别晚霞,成群回家。

  仿佛离开了现代社会,回到很老很老的地方。

  梁安歌说:“有种坐在高高的草垛下,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那种感觉了。”

  大家点点头,仿佛连心跳也慢了下来。

  直到一声鼓响从村中心传遍村头村尾,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都拎着凳子牵着娃娃朝戏台涌去。

  梁安歌在楼上栏杆里大呼一声:“走吧!”

  大家都跑出来,一齐往戏台走去。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18626319/7343624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