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 第233章 讨虏檄文

第233章 讨虏檄文


第233章  讨虏檄文

        就见那些荷兰人一个个中枪倒地,命中率至少达到了三成!

        就这距离,命中率竟然有三成?

        郑芝龙真的是震惊了,要知道,就这距离,荷兰人压根还没想着开枪呢!

        他马上发现,荷兰人似乎也被明军的射程和准头惊呆了。在明军这边一轮枪响,死伤五十来人之后,便再也没有了进攻的勇气,纷纷退回城堡里面去。

        勇敢点的,还会想着拖那些受伤的同伙回去,胆子小点的,跑得飞快,压根没有顾及其他人。

        安东尼头部的伤口已经包扎好了,但是脑袋依旧很疼。看到出堡的手下死伤一片之后,他的头就更疼了。

        明国军队的火炮和火枪,为什么射程会变得如此之远,准头还准,那这还怎么打仗?

        他不傻,一下就想到了这种光挨打无法还手的局面,最终的结果,便是他们的末日!

        内海那边的战船决战没有开始,也幸好是没有开始,要不然,船都沉了就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回都回不去了。

        安东尼能坐上荷兰驻巴达维亚总督的位置,眼光和决断肯定是有的。

        在发现自己肯定会被动挨打之后,便没有任何犹豫,立刻让手下举着白旗,要和明军谈判。

        郑芝龙也不傻,在看到自身这边的火枪火炮有这么大的优势之后,立刻就不急了。

        不过虽然他其实是谈判好手,却没有擅自做主,而是咨询金振孙的意见道:“这些荷兰人想要投降,对他们的条件,大帅怎么看?”

        金振孙听了,倒也没有犹豫,马上就回答道:“陛下曾说过,这些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不一样,还没犯下对海外明人的罪行,因此可以给他们一条活路,但是要让他们滚回自己老家去。”

        这时候的荷兰人,对待海外明人还算可以,要到十八世纪之后才会对明人实施大屠杀。

        说到这里,他想起什么,就接着说道:“至于在吕宋的西班牙人,多次屠杀我海外明人,对他们,皆是杀无赦。”

        对于这个,郑芝龙之前其实也已经听崇祯皇帝提过,并且还接到旨意,要求他打探南洋这边西夷的消息,以备将来。

        以前的时候,天下大乱,皇帝还管不到海外。如今,天下除了辽东之外皆太平,皇帝又有拔高水师地位的意思,那和南洋西夷的清算,肯定是在所难免了。

        于是,他便连忙表示道:“一切谨遵陛下旨意!”

        金振孙听了一笑道:“对了,临行前,陛下还交代了,让侯爷这边抽调人马组建陆战队,就由我来训练使用新式火器,等回头京师那边的产量提高了,就会拨新式火器给你,南洋这边征讨西夷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我们还是要返回北方,准备对建虏作战的。”

        郑芝龙一听,顿时大喜。这些新式火器的威力,他都是看在眼里的,能拥有这么好的新式火器,那不说其他,至少在南洋这一片,他铁定无敌了!

        于是,他连忙谢恩。

        在和荷兰人这边,谈判持续了三天,最终安东尼被迫接受明军的无理要求,所有人放下了武器,留下了物资,挤在五艘战船上离开热兰遮城,返回巴达维亚。

        明军这边,接受荷兰人留下的物资,火器以及城堡,还有剩下的战船。解放大员之战,远比历史上郑成功那次要轻松。

        对于这个结果,崇祯皇帝早在预料之中,也并没有太在意。毕竟欧洲人在远东一共没多少人,丧失了装备上的优势之后,朝廷官军怎么都能吊打他们。

        他的注意力,还是在提高大明的生产力上面。

        几乎每个行业,他都能有一番见解,从而提高各行业的生产能力。

        这个见解,对于后世的人来说,其实只是常识而已,但是对于这个时代,却是一种观念的改变,一个效率的突变!

        几乎是肉眼可见,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特别是南北钱庄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

        根据情况的反馈,崇祯皇帝便决定在洛阳、西安以及昆明再设钱庄,并且让各钱庄开展异地取款业务,方便大明朝的资金往来。

        当然,在这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甚至是没有电话电报的时代,要做到异地取款这点也不容易。

        但是不管如何,这是国家作为后盾,再对可以异地取款的人做一些条件限制,比如家境,担保之类,又在凭证上加上一套只有钱庄特殊人员才能看懂的密码,安全性方面也就差不多了。

        得益于这个新政,大明朝的商业是前所未有的发展起来,又对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得各省的官道翻修又成了重中之重的事情。

        总之,在这天下初定,又能印钱减少生产力得以释放时候遇到的通货紧缩问题,几乎可以说,大明朝的社会,朝气蓬勃,极具活力。几乎做到了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赚,人人都能过上以前从来没想到过的生活。

        在甘薯进行全国推广之后,玉米也在云南地带发现并且开始全国推广。口粮上的充足,让大明朝的人口开始暴增。

        不过,等到崇祯二十二年中旬的时候,崇祯皇帝收到了一个消息,知道蝴蝶效应不管好坏,都开始影响其他地方了。

        比如说,甘薯的推广,也被人带去了草原和辽东。根据锦衣卫密探的消息,满清在辽东和朝鲜都开始大力推广种甘薯了。

        辽东其实都是黑土地,土壤非常肥沃。一旦甘薯玉米在辽东加以推广的话,满清便不会再缺粮食。

        以满清目前的组织力度,加上吞并了朝鲜所带来的人口规模,又能有足够的粮食保障的话,其国力必然会变得很强。

        因此,崇祯皇帝在收到消息之后,便决定不再等下去,要出兵征讨满清,灭了满清,报仇雪恨。

        于是,崇祯皇帝便开始调兵遣将,把各路精兵都调往北方。至于粮草物资,这两年倒是已经积蓄了不少,只需要稍微通过运河以及海运从南方调集一些便好。

        当一队队的兵马从云南,四川,中原等地向京畿之地开拔时,很多人就猜出朝廷是准备向辽东用兵了。

        <div  class="contentadv">        如果换了以前,一知道要向辽东用兵,那绝对是能赖就赖,能躲就躲,能逃就逃的。甚至还发生过陕西军队开拔前往辽东的路上,突然就哗变崩溃,一支军队竟然会出现四散而逃的情况!

        究其原因,还是在那个时候,朝廷对建虏打仗,就从来没打过胜仗。去了辽东,那是必死,因此才会有这种匪夷所思的情况,合理地发生了。

        可如今,情况却是大大不同。

        首先皇帝亲自领军平定了天下,就是重建朝廷官军信心的过程。并且在崇祯十七年下半年的时候,建虏大军入侵京畿之地,一样被皇帝领军打败,甚至都活捉了一个奴酋,一举打破了建虏无敌的神话。

        另外,军功可以封爵,这是有目共睹的。就这几年,皇帝已经封出了那么多的爵位。要想封爵,那打辽东的时候就是好机会。

        能赢,可以立下军功封爵,平定了建虏,国内就再无反贼,没有军功可立。

        基于这样的想法,每支奉命调往京畿之地的军队不但没有崩溃,反而士气高涨,就仿佛中了奖一样。

        甚至还没有收到调令的军队,在听说了各地军队向京师集结的消息之后,便纷纷向上打报告,要求参战。

        真的是今时不同往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了!

        崇祯二十三年三月上旬,崇祯皇帝便决定亲自领兵征讨满清,一举灭了满清。

        为此,他决定从海陆两路,齐头并进,同时对满清的朝鲜和辽东展开进攻。

        大军的粮草,主要靠海运,能有效减少路上的消耗,以及后勤力量的比重。

        水师方面,一共是四支水师,分别为孔有德、郑芝豹、施琅、阎应元所部水师,战船规模达到了将近三千艘。

        其中郑芝豹所部水师主要在渤海湾作战,负责运输大军粮草到海州一带;另外三支水师,分别进攻朝鲜的平壤、汉城以及釜山三地,把在朝鲜的满清军队截成三段,无法支援辽东这边的战事。

        陆军这边,战将云集,有周遇吉、黄得功、吴三桂、高杰等三十多个总兵,其中骑兵十万,步军二十五万.

        大概的战略,是首辅范景文领骑兵五万出长城,绕道蒙古草原向辽东迂回作战,同时兼顾扫荡臣服满清的蒙古部族。

        而崇祯皇帝自己则亲自领着骑军五万,步军二十五万,从山海关出发,过辽东走廊,走海州、辽阳一线,攻打沈阳。

        这次带这么多人马,是要打败建虏并且重新占领辽东,设置官府的。因此,攻下一个地方,就要留下驻军。

        为此,崇祯皇帝还让吏部选拔了一批地方官,用于辽东地方衙门。

        至于进攻时间,崇祯皇帝也有定计,就是等辽东和朝鲜的粮食要收获的时候杀过去,这样就能就地补充粮草,减少后勤压力。也能迫使满清为了粮草的收获不得不和朝廷大军硬干。

        打仗,不只是兵力对拼,还有各种因素都要考虑进去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眼看着京畿之地,包括京师周边的军队越来越多,就连民间都开始猜测,皇帝大概是要对辽东用兵了。

        对此,有的人看好,就期望战无不胜的皇帝能带着朝廷官军把建虏都给灭了,为死去的亲朋好友报仇雪恨,也为他们永久地解决关外建虏随时可能入侵关内的威胁。

        但是,也有的人不看好,毕竟朝廷官军只是在关内打败过建虏一次,但是朝廷官军出关去打建虏,却是从未有过胜仗。就算皇帝在关内百战百胜,可去了人家的地盘,还能不能打胜仗,这个真不好说。毕竟建虏和流寇不同,那是真的厉害!

        甚至有些人还害怕,别是皇帝出关之后吃了大败仗,那样就会葬送如今来之不易的好日子。因此,他们更希望能保持现状。对于苦寒之地的建虏,只要他们不入关,那就爱咋咋。

        不管民间的看法如何,崇祯皇帝这边,却是在依照决策做事。军器监和兵仗局都在日夜开工,打造军械护甲备战。

        驻守京师周边的各支军队,也都不时收到换军械装备的军令。

        京杭大运河这边,一船船的粮草,都运往天津卫,囤积如山,郑芝豹的水师驻扎在那里,全国的运输船也都在往天津卫集结。

        战事准备,一日比一日充足。

        终于,在崇祯二十三年八月初,崇祯皇帝发布了讨伐建虏檄文:

        朕自登基以来,勤政爱民,宵衣旰食,以求天下太平。然建虏作孽,涂炭辽东,致使百姓流离失所,朕痛心疾首,决意亲征,收服辽东,以雪前耻。

        想我大明,太祖高皇帝以武功定天下,成祖文皇帝五征蒙古,何等豪迈!今朕率天兵百万,挥师北伐,誓将剿灭建虏,还我百姓太平。

        建虏残暴不仁,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自朕登基以来,建虏破关而入,侵犯京师,朕之皇陵亦遭其焚毁,此乃奇耻大辱,不共戴天之仇!朕此次出征,旨在剿灭建虏,以安民心。凡我将士,当奋勇杀敌,一雪前耻。

        辽东百姓,饱受建虏之苦,朕此次出征,亦为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凡我子民,当众志成城,协助官军,共抗建虏。

        朕深信,正义之师,必将战胜邪恶。朕誓与将士百姓同生死,共进退,不灭建虏,誓不罢休!

        这个檄文,并没有特别的文采,但是却透着一股决然,那便是皇帝一定会消灭建虏!

        檄文发布之时,崇祯皇帝领大军出征,已经游历了一年的太子朱慈烺再次坐镇京师监国。

        他并周皇后领文武百官给大军,给崇祯皇帝送行。京师百姓,不管愿不愿意皇帝出征的,也皆是自发出京师送行。

        不管如何,剿灭了建虏,才算真正的天下太平!

        满天神佛,保佑皇帝,保佑大明!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20379624/1152489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