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520章 一封家信

第520章 一封家信


第520章  一封家信

        “大哥的确想要收复安南,父王也有这方面的想法。”

        送走了胡广成。

        众人开始了商议。

        通过与地方官,地方土官的沟通,众人对当下的局势,有了初步的认知。

        “安南形势复杂,需要综合考虑,不能蛮干。”

        张辅是卫所舍人出身,协助父亲治理过军队,后来又亲手组建北平的新式学校。

        说话有股子书生气,可朱高煦没有轻视他。

        一路来,此人的谈吐与见识,让朱高煦叹服,难怪大哥如此信任此人。

        “安南有我们同族,需要收拢他们的心,团结他们,如此才能让安南彻底归附。”

        张辅看得很清楚。

        皇太孙对每个地方采取的态度是不同的。

        对于中华故土,皇太孙采取一视同仁,同族之治的思路,对于外国则采取一切手段。

        安南。

        论种族与文化,当今比其余地方更要符合皇太孙殿下的认知,号称对大明最恭顺的朝鲜,论血脉和文化,都不如安南。

        只是有时候偏偏如此。

        朝鲜倒是恭敬了,可安南却有些不够恭顺。

        主要还是统治者。

        “陈氏先祖,是福建人,乃汉族,虽然从陈叔明废君自立起,与大明起了矛盾,但总体上还是心向大明。”

        杨荣开口说道。

        “其实安南历来的统治者,皆为我汉族,包括安南前朝李朝,开国国王李公蕴,也是汉人,主动派遣使者向大宋称臣,采取唐宋制度,推行科举等。”

        “唯独这黎季犛,可以肯定,此人已经控制了安南政权,而我看此人行事风格,与历代安南国主都有不同,不得不防。”

        朱高煦却忍不住想道。

        这就是父王说的用人之道吗。

        大哥想要用他的方式治理国家,所以提拔的人,都能明白,并支持大哥的思路。

        所以无论是张辅也好,杨荣也好,又或者王真,这些人对于安南的态度,都不是一味的喊打喊杀。

        与黄广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人恨不得大明当下派大军征伐安南。

        “先派使者吧。”

        “安南使者说的话不可信,我们目前收集的安南国内消息,也是杂乱无逻辑,到底要亲自了解。”

        王真建议道。

        众人同意了王真的说法。

        张辅和王真要掌控广西的卫所和军事,为下一步做准备,杨荣更要掌握广西地方事务。

        所以由广西布政司推荐了几人,并不是左布政使杨镛的主意,他是外调来的官员,口袋里没有几个人。

        最后决定以地方巡御史杨渤为正使,率领使团前往安南。

        杨渤很高兴。

        安南是大明的藩国,语言文字相同,别看安南闹得凶,但是出使安南并没有危险,等于白捡的政绩。

        朱高煦带来一营新军,从新军里派出一个哨,九十名新军士兵,护送使团南下。

        使团不是朝廷派出,所以以高阳郡王的名义。

        一路经过柳州府、南宁府,进入太平府,见过了当地的流官,然后南下受到了思明府土知府黄广成的接待。

        杨渤受到胡广成热情的接待,山里的特产吃了个遍。

        胡广成安排的山女敬酒,更是让杨渤笑的荣光满面,一路的疲劳扫之一空。

        杨渤没有忘乎所以,还记得军士们。

        “让兄弟们好好吃一顿,等进了安南,还需要靠兄弟们护送。”

        杨渤听过新军的名气,一路来行军,新军的士兵果然与众不同,令杨渤刮目相看。

        哨官很客气,连称是应该的。

        内地官员们对士兵态度傲慢,能像杨渤这样的官员并不多,哨官内心升起了好感。

        第三日。

        使团才离开思明府。

        大明设立驿站以及铺设的全国道路,包括土官治理的地区也没有漏过。

        驿站已经改革,广西的驿站系统,也已经被整改,只不过因为还没有通行铁道,主要还是靠着马力。

        “前面是凭祥马驿。”

        当地的人介绍道,经过了此驿站,再往前走虽然还有道路,也有大明前些年设立的驿站,但是那些地区已经被安南侵占。

        简而言之。

        这里已经是大明最远的地区,过了此地,就进入了安南的势力范围。

        越往南越难赶路。

        不是山就是林,气候湿热,铠甲穿不了,会把人闷出病。

        杨渤大汗淋漓,忍不住的后悔,再也没有了出发前的兴奋,哪里知道会这么辛苦。

        他来到广西几年,主要活动在桂林府范围内,最远也就到了南宁府。

        使团又在凭祥马驿逗留了两日,恢复体力,养足精神。

        “这里能写信吗?”

        哨官找到驿差,客气的问道。

        “能。”

        驿差笑道。

        驿差是当地人,聘请制,属于中华重工体系的工人,不过中华重工体系,已经在和朝廷交接。

        也就这一两年光景,驿站要重新归入朝廷管理,而不是中华重工体系。

        以前在北平,因为形势需要,属于过渡阶段。

        朱高炽入京城后,仍然让中华重工体系改造大明全国的驿站系统,主要是利用中华重工体系的模式,带动驿站新管理方式。

        等改造完了,形成了新的管理体系,再交回朝廷手中。

        驿站从民夫到工人,从工人到吏员,进行了三个身份的转变,待遇和社会地位,有了截然不同改变。

        驿站也分为了两个主要功能。

        第一个自然是通信,以前主要针对公文,如今包括所有的对象,人们都能向驿站投递书信。

        第二个是食宿。

        <div  class="contentadv">        官府每年向驿站调拨资金,承担公务上的接待,民间则需要自行支付。

        需要在驿站住宿的百姓们,是非常欢迎的。

        别的不提,驿站是官方,在安全上是有保障的,不用害怕住进去黑店。

        经过中华重工体系改制,内地靠着铁道系统,以及民间食宿的盈利,总体上不亏,亏损的大头是边地。

        朝廷方面也没有不满。

        往年维护驿站开支,经过改制后,并没有增加太大,用这部分的维护费用,补贴边地,倒也是皆大欢喜。

        哨官回去告诉了手下们。

        “不久要进入安南,一路靠着两只腿,回来不知道还要多久,要写信的抓紧。”

        许多士兵没有想到,经过哨官的提醒,他们才反应过来。

        有的人懒得写,有的人当即回去写。

        早年传统的社学,不少人认得字,后来组建新军,加强文字教育,书写常用字,大多数士兵都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

        更有退伍后的安置,文化水平越高,考核越容易通过,得到更好的就业。

        所以士兵们对学习有很大的动力。

        “这里的山跟被刀子切过一样的整齐,像大户人家的屏风咧,还有小说里的大象,我亲眼见过了,好大好大的怪兽,一脚能把人踩瘪,这畜牲喝水竟然用鼻子,而且不会呛着。”

        一名士兵趴在方桌上,全神贯注的写着家信。

        什长来看了两眼,与身边的同袍们,不约而同的露出心领神会的笑容。

        这家伙娶了新媳妇不到半年。

        “山被修成了梯田,你没有亲自见过,想象不出来的壮观,真的让人神奇。”

        “这里的山太多了,好多同袍的脚起泡,我也起泡了,不过不要紧,你不用担心。”

        ……

        “大壮,跟自己媳妇写了什么,给我们说说呗。”

        见那名士兵包好了书信,听到同袍们的打趣,连忙藏入了怀中,这些家伙什么都干得出来。

        果然。

        几名同袍露出不怀好意的笑声,摩拳擦掌的上前。

        “什长。”

        大壮委屈的看向什长。

        “好了,不要过分了。”

        什长这才笑道。

        他们也没有真要做什么,打发无聊的时间,汉子们朝夕相处,以前军营里活动多,还有每日的操练,倒也没有无聊的功夫。

        “什长,吹个唢呐吧。”

        “你疯了?”

        等士兵去投信后,剩下的人们有人说道,立马引起了反对。

        唢呐一响,耳朵都要聋了。

        什长也摇了摇头。

        他家卫所里的唢呐匠,算得上特殊人才,后来加入了新军,祖传的本事可没有忘记。

        行李中带着他的唢呐,军队对于士兵自己的物品有规定,只要不超过重量和面积,可以带在身边。

        “太闷了。”

        士兵们抱怨道。

        终于。

        正使透漏了离开的日子。

        第三日。

        他们一行人离开驿站,顺着大明修建的道路,进入了禄州。

        禄州有安南的士兵。

        使团很紧张。

        哨官悄悄的告诉士兵们,做好发生冲突的准备。

        “你们是大明来的使团?”

        突然。

        从后方赶来了一名安南将领,满口熟练的大明官话,笑呵呵的样子,充满了热情。

        对方和杨渤行过礼,经过他的自我介绍,人们才知道,原来他是华族。

        那人先是从杨渤手里检验过公文,确认无误,然后把他们放入城中,不但没有为难,按照前例放行前,还接待了他们一番。

        并且后来还派人护送,以免遇到交流不畅,导致发生意外冲突。

        安南国内并不是所有人口都是汉族,不过多数的大户,与文武官员,包括历朝的国王是华族出身。

        当地的土著属于部落模式的生活方式,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更多的是无人的林地。

        古代东方,只有汉人才掌握了先进的文明。

        从最初的先民来到此地开始,在空地上开树垦荒,与毒蛇猛兽奋斗,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建成了一块块的良田,带来了丰富的农业,造就了宽松的社会环境,成为了宜人的居住区。

        从中原流域到全国,到东南亚,一直以来如此。

        把恶劣的地方,变成适合生存的地区,不是靠着刀枪,而是掌握的先进文明。

        所以哪怕汉人武力衰败的那天,却仍然掌握着这片土地。

        一直到清朝,才有最大的危机。

        西方不同于原来的入侵者,因为清朝三百年的禁锢与落后,西方却在大发展。

        所以那时西方的文明,已经超过了清朝时期的东方文明。

        这就很可怕了。

        汉人从文化到血脉,真正有了覆灭的潜在可能,所以称为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而在古代。

        有汉人的地方,人口就多。

        因为汉人能创造粮食,以及生产各种物资。

        士兵们第一次来安南,遇到了许多能交流的人,令他们大开眼界,人人都觉得和国内有些地区没有什么不同。

        看上去很顺利,正使杨渤也没觉得什么,他可是御史,正经读书人出身,一路科举过关,如何会把安南的读书人放在眼里。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20924816/1161316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