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484章 新时代的力量

第484章 新时代的力量


第484章  新时代的力量

        淳化关新城区,中华重工体系在京城周边组织修建的第一处大基建工程。

        “小赵先生,歇口气吧。”

        七妹看着忙前忙后的赵锐,见这孩子满头大汗,想起好友赵氏的交代,忍不住笑道。

        赵锐已经毕业两年了,在北平大剧院也工作了两年。

        从一开始就崭露头角,如今是北平大剧院最年轻的管事,主动报名支援南方大发展人才调动计划。

        “不累,七姨管好你自己,等会你要上台。”

        赵锐叮嘱道,然后犹如小跑一样的行走速度,去别处检查。

        每次的演出活动,赵锐都会全力以赴。

        虽然毕业了,但是他和同学们还有不少的交流,常常聚在一起讨论。

        根据同学们的说法。

        文明建设的道路极其重要,是让更多的人们加入的重要战略。

        越多的人接受北平模式,那么北平模式就能稳固如山。

        他的同学说,他们读书人有责任倡导社会风气,读书明智,就是为了建设新大明。

        否则他们在学校读书干什么呢,岂不是荒废了年华。

        赵锐又想到了大哥。

        大哥来信说他被提拔为了哨官,嘱托赵锐好好工作,用心负责,不要辜负了大好年华。

        所以赵锐干劲十足。

        他觉得自己在做有意义的事。

        看着年轻人离去的背影,七妹心里感到了敬佩。

        这些从学校出来的孩子,别的不说,对于建设大明的动力超过了大部分人。

        他们有让人无法直视的奉献精神。

        “难怪学校的毕业生,谁都抢着要。”

        七妹喃喃道。

        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孩子。

        孩子交给了她的婆婆照顾,没有几年她的孩子也要上学了。

        “真希望未来不要辜负他们。”

        七妹已经不是寻常的女性,这些年的工作和成就,已经让她明白了更多的道理。

        不过七妹有信心。

        只要小王爷在,小王爷定下的制度不变,那么谁都无法辜负他们,因为无论是工厂还是剧院,做主的都是他们。

        自己又如何会辜负自己呢。

        赵锐不知道七姨的感慨,来到了台前的乐器团,问乐师们有没有问题。

        乐师们笑着说道:“我用了半辈子的乐器,手里碰一碰就知道没问题。”

        赵锐点点头去了下一处。

        这么有干劲的孩子,谁都会宽容他的。

        小赵先生,就是北平大剧院的工作人员们对他的认可,不只是他母亲的原因。

        他母亲虽然是北平大剧院最早的台柱子,但影响力并达不到这一步。

        台下。

        天色越来越晚,下班的工人们络绎不绝的赶过来,两边有立起的煤油灯柱。

        在微弱的光亮和煤油灯下,让人们不至于看不见周围。

        南方气温高。

        五月的天气,农民们已经开始为收割做准备。

        种水稻苦啊。

        水稻的产量高,但是水稻更辛苦。

        趁着最后的闲暇,周围不少的百姓们赶来看稀奇,各色各样的人,熟人与熟人。

        就像一场赶集般的热闹,充满了喧杂。

        朱元璋站在人群中,和普通人别无二致,只不过有不少人在他的周围。

        李道信和景清一左一右的立在朱元璋身旁,景清第一次与圣人这么近,心里难免忐忑。

        正当他紧张的时候,朱元璋去说话了。

        “景清啊。”

        “你看到了吗。”

        “什么?”景清诧异的抬起头,不知道圣人说什么。

        “这么多人聚在了一起,更有大量的工人,他们都是有组织的,在同一个地方干活。”

        朱元璋意有所指。

        景清是从竞争中拼搏出来的官员,而不是继承的职位,更不是靠家里的关系。

        科举被后世各种指责。

        但人们忽略了一点。

        科举的公平。

        八股文让穷人的孩子和富人的孩子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但不代表读书人们就不需要学数理历史,这都是国子监的课程。

        而科举的严厉,又最大的杜绝了关系。

        哪怕你是农民的儿子,你想要做官没有问题,谁都知道如何能做官,那就是读书,只要你是真的有天赋。

        科举全面兴盛的宋朝,在文明和技术上的成果,达成了历史的新高度,世界最顶峰的时代。

        绝对是优于古代世家和西方贵族制度的。

        真正让中华文明落后的,是让中华文明停止发展,禁锢思想,禁锢技术,禁锢火器等。

        因此。

        景清听到了朱元璋的考问,立刻明白朱元璋提出问题的本质。

        “前朝时,黄河泛滥,有官员提出要修葺黄河,集中百姓,遭到过反对。”

        景清谨慎的说道。

        只听到开头,朱元璋就忍不住露出笑容。

        景清明白了他在问什么。

        “结果前朝修黄河,百姓的集中,拉开了前朝覆灭的下场,因为天下苦元久矣。”

        “但是我朝不同,我朝不怕百姓集中。”

        “无论是在湖广开荒,还是大量集中移民,并没有产生什么波澜,说明我朝深入人心,受百姓们的支持。”

        “说得好啊。”

        朱元璋笑道。

        “但现在这些人不同了,他们有新的身份,工人。一种比普通老百姓更有组织性,更团结的力量。”

        景清脑海犹如雷击。

        他从来没有想过这方面的问题,没想到圣人已经看到了。

        是啊。

        这是多么值得警醒的大事。

        简而言之。

        相比较松散的老百姓,工人群体更难以约束,遇到不公的事情,也更容易闹事。

        “圣……黄先生,朝廷应该有所防范,或者加以引导。”景清很快说道。

        “你等下再看看。”

        朱元璋呵呵笑道。

        人们等待的舞台终于拉开了大幕。

        工作人员上前介绍了一番,并且笑着夸赞了工人们的建造速度,然后才报幕。

        <div  class="contentadv">        高台的一角,乐器师傅们早已就坐。

        一排一排的乐器师傅们,手里拿着各色各样的乐器。

        首先是二胡的伴奏声响起,然后是三排瓷铜的编钟乐器。

        一个人背着背带,木托抵在肚子上,两手拿着细锥,敲击着编钟,最后加入的是笛子的声音。

        合起来的奏乐气势磅礴,一下子震撼了周边,吸引了人们的视线。

        此时。

        一男一女从幕后走出。

        男的穿着男工字装,女的穿着女工作服。

        “哗啦啦。”

        老工人们很快鼓起了掌。

        “这就是七妹。”

        听到周围人的兴奋,朱元璋面色平静,没有前番的动怒。

        “好吵。”

        “乱七八糟的。”

        几名年轻子弟批判道。

        李道信忍不住回过头,打量了那几人一眼。

        “咱们工人有力量。”

        男低音响起。

        男歌唱家精神抖擞。

        随着他的声音,一排工人从幕后走了出来,戴着工帽,穿着工服,和台下多数人一模一样。

        “嘿!”

        “咱们工人有力量。”

        他们齐声唱道。

        “每天每日工作忙!”

        “嘿。”

        这时候,七妹跟着唱了起来,带领着合唱团的演员们,她的声音高亢而鼓舞人心。

        “盖成了高楼大房。”

        “修起了铁路煤矿。”

        “改造的大明变呀么变了样。”

        ……

        景清从来没有听过新曲,一时间愣住了,心里头有股别样的冲击。

        仿佛一股洪流正冲击着他。

        朱元璋早已全神贯注。

        他甚至没有理会那些年轻子弟的嘲讽声。

        同样的愿景。

        有的人不在意,甚至鄙视,但也有的人听之流泪。

        同样的理想。

        有的人为之抗争与奋斗,而有的人饿死在了她所谓的世外桃源,生前还不忘记鄙视两眼。

        “哎嘿。”

        人们唱道。

        “开动了机器。”

        “轰隆隆地响。”

        “举起了铁锤。”

        “响叮当。”

        “造成了犁锄。”

        “好生产。”

        “造成了枪炮。”

        “送前方。”

        “哗啦啦。”

        工人们忍不住的纷纷鼓掌,老百姓们也震撼无比,原来这是为他们唱的歌呀。

        “哎嘿哎嘿,嘿呀。”

        “咱们的脸上发红光。”

        “咱们的汗珠往下淌。”

        ……

        工作人员上台笑着问道:“刚才的歌好不好听?”

        “好听。”

        “再来一遍。”

        相比较新工人的腼腆,和老百姓的畏手畏脚,那些老工人群体们更活跃。

        他们纷纷响应,脸上充满了自信。

        一名穿着满是补丁衣裳的少年,好奇的看着那些格外不同的人们。

        他们为何这么跳脱。

        他们好像不知道烦恼。

        因为风吹日晒,少年显得很老成,眼睛里露出羡慕,他想和那些人一样。

        工作人员深情并茂的说道。

        “新城区就是为我们自己建设的楼房。”

        “在北平一片片的新城区,是工人们自己住了进去,住上了新楼房,改善了新生活。”

        “北平模式的发展,就是为了提高老百姓们的生活环境,而不是为了别的。”

        “辛苦劳动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

        “这可不是我瞎说的。”工作人员逐渐和台下的观众们拉起了家常,产生了互动。

        心情还没有平复的百姓们,津津有味的听着工作人员的言语。

        虽然不知道真伪,可听起来是这么的美好。

        “我一个人说假话,难道工地上的老工人都说假话不成。”

        工作人员终于点燃了台下的热情。

        景清情不自禁的握紧了拳头。

        他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北平模式。

        北平模式不是造几把枪,更不是造几门炮。

        北平模式是新时代的力量。

        得民心者得天下。

        把民组织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奋斗在一起,这就是谁也打不败的力量。

        那些所谓的反对声音,在这股力量面前,犹如螳螂一般的可笑。

        景清忍不住看向圣人。

        所以圣人才经常来工地,了解北平模式吗。

        他相信以圣人的圣明,必然能看出其中蕴含的大道理。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20924816/1162937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