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狩宋 > 第二百五十四章 滞留古镇

第二百五十四章 滞留古镇


渤海军方的行动,收罗女子是一方面,实际上是打击世家,并更正一些不合理的传统风俗。这导致渤海周边地区很大的范围内,世家都在减少,女子的社会地位在提高,有些地方学者渤海,把土地也计入女子的名下。农奴,女仆的社会地位提高,甚至在慢慢消失。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渤海兵锋能够到达的地方才做得到。因为渤海的军队会让旧有的势力很难生存。出了兵锋所指的范围就不灵了。所以“真理”只存在于大炮范围内,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

        而这一范围也是从渤海溜出来的兽群活动范围。经过几年的修生养息,渤海境内的环境和生物种群数量增加很快,这与外界正好相反。

        黄河下游,因为大面积的垦殖,今年的雨季再次发生了大规模的洪水。大唐以来,原本黄河已经有了很稳定的河道,但是到了大唐的晚期,黄河流域人口增加,是整个国家最重要的人口集中地,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地位一直非常稳固。所以才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正因为这一点,唐朝灭亡之后,这里成为了战争必争之地。攻城略地都需要看法大量的森林和树木,在加≯,上契丹人曾经一段时间要把天下都变成草场,黄河流域的森林和植被没大量破坏。到现在黄河已经不再是一条温顺的河流,而是经常决口和泛滥成灾。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在产量不高的情况下,就是广种薄收。原本孙睿永利用良种可以改变农业结构,但是利益驱使下,不仅没有进行产业调整,反而继续扩大了垦殖编辑。种植的单一化。让土地有相当长的时间都处于裸露的状态。也是这一年,治理黄河的官员发现河水的泥沙剧增,下游河床被抬高,原本就脆弱的河防被淤积的泥沙给抵消了。如果不是李谷刚刚维护了黄河河防,今年就是非常困难的一年。

        黄河道渤海的入海口,泥沙给近海湿地带来了灭顶之灾。

        与黄河相反是辽河。辽河的雨季来的时间比黄河流域要早,持续的时间要长。但是河水依然清澈,两岸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辽河流域与黄河流域还是有些区别,寒潮从西北部过来的时候被大山阻挡,强度和风速已经大大降低,到了渤海范围,被森林消减。已经十分缓和。当然山峦和森林是没有办法阻挡寒潮的。”

        陈陶除了堪舆和建设规划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其实就是气候(风和水)的研究。当然实际上这些工作也是分不开的。

        “森林会截留雨水,但是它也会让空气中的水分增加。所以渤海地区的水汽通量要高于其它地区。单单森林形成水汽其实还不足以带来降水。顶多就是雾和露水罢了,可是我们这里还好渤海和东海带来的水汽。所以寒潮到来,雨水就开始了。而森林减缓风速,滞缓了气候变化的时间。这就造成了夏季雨季时间延长,冬季的雨雪时间也有多。可是夏季不在那么炎热,而冬季也不那么寒冷的原因。”

        陈陶笑道:“带来这些变化和现象的是水还是植被。也是我们在河流、湖泊设立保护区,而不是在两岸进行开垦。特别是低洼区。我们也不修河防,就是为了把水留在陆地上。万物无水不活啊。”

        陈陶是从信州回来,听说高继冲被降水留在了崇信。所以特意跑来闲聊的。他与其它人不同,很享受生活,带了一些徒弟之后,也和高继冲一样各地乱跑。

        高继冲点头:“其实辽河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植树时间并不长,在短时间取得这些效果还是很难得。我看见道路和沟渠两侧的林带还不成气候,再过几年也许还会好些。”

        这些地方的树木都是人工栽种起来的。四五年的时间,能指望长到什么程度?

        陈陶笑着说:“这其实还在于一个生和死的问题。与天道暗合。”

        高继冲对这个说法感到了兴趣。

        “万物有生就有死。生者吸收阳光雨露,死后变成营养,滋养下一代和其它物种。这个大家都很清楚。但是在森林之中,如果没有人工干预。死去的树木需要很长时间才会腐化,在腐化之前,它占用了生物生存的空间。这样我们上述的森林的机能就会降低。我们经常看到森林自从树木密密麻麻,都长不大,都长不高,有些因为得不到阳光而枯死,也站在那里。可是有了人的加入,这些枯死的树木会被砍伐掉,也会把过分密集的树木进行间伐。砍伐下来的树木要么我们用掉了,要么锯成短木,放在地面上,成为菌类生长根基。靠近地面,加上各种菌类的生长,树木的腐化速度加快。而让活着的树木长得更加好。整个森林始终处于最好的状态。这就是生和死的奥妙之处。没有死就没有生。”

        “不错。”高继冲和王婉容都点头。

        “生要长,死要短。这是林业管理的要诀。树木的生命要比人的寿命也长多了,我们曾经发现了数千年的死树,而有些或者的树木比这些死树要高大得多,照样活得好好的。”

        一个学生问:“这种树木占地面积一定非常大,那不是生物种群数量减少?”

        陈陶笑道:“你是看到城镇里面的古树的生长情况吧?”

        那个学生脸红了。

        陈陶赞许地说:“你说的正是一个未来城市古树如何保护和城镇环境如何进化的问题。能想到这一点很不错。不过如果你真的到了森林就知道,情况可能和你想的不同。一株古树覆盖范围的生物种群数量,不但没有减少,还增多了,密集的树林里面,一些藤萝和一些耐阴的树种生长不了,它们的整体高度不够,对树木下面的生物的承载力和庇护度都不够。可是在这些庞大的古树下面却决然相反。一些寄生在树干上的植物,在五六十米上依然生长的很好,各种昆虫,动物、鸟类在上面也生活的很好。这些大树下面,气温也比其它地方要高一些,所以往往一些南方的物种也会在北方出现。比如魔芋。失去了古树的庇护,它们几乎无法在北方生存。”

        高继冲和王婉容都鼓掌表示精彩。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古语说得没有错,大家应该更加接触实际。多走多看才不至于狭隘。”

        同来的都是学生,而且镇里的人似乎都知道在这个时候,渤海王的院子里都有一些有学问的人过来拜访,而渤海王不阻拦旁听的时候,那就是福利到了。

        有时候甚至工厂会停工,放工人过来听。

        崇信镇,也算是古城了,县衙,也就是现在的中学里面的最古老的一株桂树,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而保留下来的庭院树木中,最少也有五六十年。很多院子已经拆掉,在城市里留下了以古树为主的绿地,下面多半都是老百姓的菜地。

        有好处也有不方便的地方,那就是栖息在树上的鸟类给老百姓带来不少的困扰。以至于即便是不下雨,也需要打着雨伞。

        “打着雨伞就打着雨伞,不然你们怎么一个个从黑不溜秋变白了。雨伞不就是这个功能吗。不是从一对苍鹰留在了城里之后,鸟类的数量就得到了控制吗?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陈陶嘲笑。

        高继冲也笑:“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是因为会想办法适应环境。”(未完待续。)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21066/120457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