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 京师的反应
受伤的害虫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王爷!”朱彪突然出现在身后,昨天他去凤阳府探听消息,今晨方回:“王爷的伤好了,天气不错,不如属下陪你到后山走走吧。”
“也好,”朱棡有些兴奋地说:“有十多天没有出门,快把孤王憋坏了。”
知道朱彪肯定有话要说,又不想自己母亲知道,于是欣然答应。
两人离开庭院,缓缓来到涂山西麓的丛林边。山林叠翠,溪水欢腾,暖阳下显示出一片旺盛的生机。
“有什么情况,是父皇召本王回京吗?”
摇摇头,朱彪眼里有些迷茫,回道:“皇上没有说,但是却让王爷去开封,手谕估计明天就会由快骑传来。”
“在开封,暂时以属下为主,宣周王进京欢度佳节,而王爷待到周王走后,可调用检校力量,和地方官府、卫所。彻查此次遇刺事件。”
“周王?”朱棡沉吟了一下。眉头皱了起来,不由问道:“是皇上的旨意?还是太子的意思?”
“属下只听从皇上和王爷您的差遣,据传回的消息,太孙殿下的线索也正好集中在开封府附近,所以皇上认为应该跟一下,再说,此事乃是王爷受惊,所以皇上就给王爷一个机会查清真相,以报此仇。”
朱棡点了点头,望着开封府的方向,他实在是把握不住,父皇是真的怀疑五弟,还是有意在为削藩而清扫隐患呢?
皇家的事情,是永远也不会有一个结果,当朱棡准备顺藤摸瓜,各种情况慢慢的收集上来时,朱元璋却是连夜召见。非要把周王朱橚也召入京师,使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所收集上来的情报。
河南境内,距离遂平最近的颍州卫、宣武卫、武平卫等诸位所辖卫所的兵卒没有调动过的迹象,而且驻扎重兵的平靖关、大胜关、松子关等沿线,通过锦衣卫的人了解到。也没有见过有大批人员通过的记录。
为此,有着丰富战场经验的老将冯胜,还专门去了一次遂平,观察战场痕迹,发现那种规模的袭击,晋王遇刺时。至少有三百以上的敌人。这么规模的人员流动,放在当时的大明简直是不可能的,因为洪武年间的政策是严禁人员流动,除非是官面上的移民、施工等等之外,超过二十个人以上的人员结伴而行,都要受到沿路巡检司的盘查。
中都的人发回消息。据称,当时报信的士卒进入凤阳府地界时,明显的有两个人,但是到了中都留守司之后,却变成了一个人,而且,中都留守司的人好像在刻意隐瞒这个报信人的身份和去向。似有隐情,正在调查当中。
最可疑的还是高丽,每年春天来临之际,循例高丽必派遣使臣前来京师祝贺,谁知在路上蹒跚许久,原来都是在鸭绿江入境,然后有辽东都司遣人护送其前来京师,但是今年却是在十一月间,高丽计禀使河仑、撰表人郑擢,就像礼部发出咨询。声称想拜访龙兴之地凤阳府,礼部当时曾来请示朱元璋,皇帝想了一下,也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允之。
当时也没有多想。但是现在想起来,就有些蹊跷了,而使团在凤阳的时间,正好和晋王遇刺的时间重合,就这一点,蒋瓛提出了很大的疑问,才使朱元璋想起一直在大明京师南京为父亲正统的事情奔走的李芳果来。
难道高丽王李成桂对于这个儿子竟然不闻不问?至今为止,已经近二十天过去了,高丽常驻京师的使臣柳珣等六人,竟然始终没有向礼部咨询,是李芳果不重要,还是使臣柳珣等人不知情,随着高丽拜贺礼团的离开凤阳府赶赴京师,朱元璋觉得事情有些蹊跷起来。
最近皇帝很忙,太子朱标要了三天的时间,但是朱元璋却是要加大东宫的权势,竟然开始改立詹事府了。洪武初年,朱元璋命置大本堂,充古今图书于其中,召四方名儒训导太子、亲王。东宫官属,自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宾客外,则有左、右詹事,同知詹事院事,副詹事,詹事丞,左、右率府使,同知左、右率府事,左、右率府副使,谕德,赞善大夫,皆以勋旧大臣兼领其职。又有文学、中舍、正字、侍正、冼马、庶子及赞读等官。洪武十五年更定左、右春坊官,各置庶子、谕德、中允、赞善、司直郎,又各设大学士。
不久,定司经局官,设冼马、校书、正字。洪武二十二年以官联无统,始置詹事院。洪武二十五年的这几天,改詹事院为詹事府。设詹事一人,正三品,少詹事二人,正四品;府丞二人,正六品:主簿一人,从七品,录事二人,正九品。定春坊大学士正五品,司经局洗马从五品。虽各有印,而事总于詹事府。
现在正在忙的不可开交,但是思量了一下,觉得还是趁着这个机会,试探一下高丽那边的动静,李成桂一向恭顺,权知高丽国事也有好几年了,虽然没有实际称王,但是已经成了定局,还不如趁着这次蒋瓛了解,顺便收集一些信息,把这件事情了结了吧。
让蒋瓛去四方驿去看一下李芳果的动向,蒋瓛马上就知道皇帝到底想要了解什么,于是自己准备仍旧在醉仙楼见见这个高丽王子,说不定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再则,对于高丽内部的事情,锦衣卫收集上来的情报还是知道的太少了。以他做检校多年的眼光,说不定可以综合一下,得到有价值的情报。
李芳果并不知道蒋瓛的真正身份,莫名其妙的在蒋瓛等人礼貌陪同下,挤过摩肩接踵的三山街,顺着大功坊朝北,还是那么拥挤。水磨青砖大道被行人久踩久磨显得更其锃亮,街两旁朱楼画栋,层楼栉比。一个商肆连着一个商肆。
李芳果看着那些商家们做出那各种样式的招牌,目不暇接,直看得眼花缭乱。此时京师中人口接近五十万。在高丽那是不可思议的,真是富甲天下啊。记得在洪武十八年春,曾随使节到南京长长见识。记得那年有一天晚上,看到秦淮河两岸灯火辉煌,一片笙歌,画舫穿梭,真的让他疑惑到了人间仙境。
当蒋瓛有些轻蔑的看着他的一脸羡慕,遂对其说新建的春风十五楼。也就是现在的江东诸门之外的那十五座酒肆,竟然以为只是一座楼叫这个名字,以为一定是十分美丽好玩的去处,自然不知那十五楼的来历。
当蒋瓛给他解释说,那年皇上下了圣旨,说是四海内太平。思欲与民偕乐。乃命工部作十楼于江东诸门之外,令民设肆其间,以接四方旅客。后又增作五楼号曰十五楼。每座酒楼皆六槛,高基重檐,栋宇宏敞……。
然后在半个时辰内,为其指出刚刚路过的轻烟楼、澹粉楼、翠柳楼三处酒楼,果然画栋重檐。楼宇壮丽。
就这样一脸的猪哥样,走进了最繁华的醉仙楼,看到呆若木鸡的李芳果,听到手下轻声给他汇报着原因之后,蒋瓛心里大为解气。终于看到了高丽和大明的差距,简直不是靠简简单单的一个距离可以说明白的。
作为皇帝身边的近臣,蒋瓛知道高丽半岛那旮旯,大明根本就没有用眼睛正眼看过,就连皇帝下个圣旨,也和训孙子一样。不,还不如训孙子呢?蒋瓛知道,在朱元璋眼里,全部高丽半岛的人加一块,估计也不如自己一个手指头那么重要。
就是那么轻视高丽。所以朱元璋只顾着筹谋着稳定自己的江山,李成桂才篡权成功,就那样,一直都不敢建立国号,一直以高丽称之,几次上表请封,老朱都不甩那一套,为了讨好大明,为马皇后全国举哀。停乐十三日。禁屠三日。停嫁娶一月。停大小祀十三日。然后再遣前密直使赵琳赴京进表,告知李成桂即位事宜,并奏:“臣素无才德,辞至再三,而迫于众情,未获逃避。惊惶战栗,不知所措。伏望皇帝陛下以乾坤之量,日月之明,察众志不可违,微臣之不获己,裁自圣心,以定民志。”
大概意思就是我们是个小国家。恭愍王去世的时候,没有留下子嗣,逆臣辛旽的儿子辛禑被权臣李仁任拥立为国王。结果辛禑昏聩残暴,屡杀无辜。甚至还决定兴兵攻打天朝。当时右军都统使李成桂认为不能侵犯天朝,所以把部队带回了国都。辛禑知道自己没有人帮助,便退位了,把王位给了王昌。当时大家又奉奉恭愍王妃安氏的命令,让定昌府院君王瑶权署高丽国事。到现在已经四年了。可是王瑶昏庸无比,不辨忠奸,大兴土木,老百姓受不了他的统治。他的臣子、大奸臣郑梦周出计策准备把勋臣李成桂、赵浚、郑道传、南誾等诛杀掉,后来老百姓对此感到愤怒,一起诛杀了郑梦周,王瑶以恭愍王妃安氏之命,退居私第。当时国内的宗亲当中没有可以担当大任的人,所以便推荐李成桂担任权知高丽国事。
朱元璋最后实在是被烦的没有办法了,才下个圣旨,道:“我如今叫礼部舆文书去,你回备细与他说:在前汉、唐、宋时,差官到尔国守御。差去者爱酒恋色,以致害民。尔国人便行致害,何益于事!为是朕不叫人去。尔恭愍王死,称其有子,请立之。后来又说不是。又以王瑶为王孙正派,请立之,今又去了。再三差人来,大概要自做王。我不问,教他自做。自要抚绥百姓,相通来往。”
语气是何等的不屑,想想庞煌所在的那个时空中那种自大的某国人怎么有脸说出来那种轻视中华人的话,最大的可能,就是现在的某国太憋屈了,后世不好意思提,只好拼命的掩饰了。
打定主意,存心想损一下李芳果,蒋瓛没有理会其的拜见,只是示意属下将其喊起来,坐在一边末席,还在一个礼部官员的后面,那个礼部的人刚想说,此事恐怕于礼制不合,还未开口。就被蒋瓛一个眼神给瞪的咽回了肚子里。
看着李芳果脸色铁青却是不敢发作,礼部官员尴尬无比,而蒋瓛他们也是不胜其烦,才慢慢的收敛了一些,心中大呼过瘾。
一顿饭。在李芳果度日如年,礼部之人尴尬,蒋瓛心里痛快中结束,本来以蒋瓛此时的身份,这样做无疑有些自降身价,不过鉴于皇帝的试探之中的意思。而自己又有这个条件,利用起来出出气,他觉得还是值得的。
没有品尝出菜味的众人,在礼部官员告辞而出后结束宴席,分主宾坐定,高丽此时官方语言是汉语。用的官方文字也是汉字。所以交流起来不算是麻烦。方才蒋瓛之所以不和李芳果说话,就是想摆明上下尊卑,首先屈服其心志。
已近傍晚,晚霞的余晖刚刚消失,秦淮河两岸像是忽然洒落无数颗璀璨的明珠,万家灯火次第辉耀,照得翡翠般的秦淮河水浮光耀金。河中缓缓游弋的画肪和张着五颜六色风帆、船头挂着两盏彩灯的舴艋。飘出阵阵箫管琴弦之声。两岸酒楼歌馆商幡招摇,一串串一串串精美绝伦的绢纱灯笼掩映着彩漆一新的朱楼画阁,栉比鳞次。那河边岸畔的行人熙来攘往,宝马香车脆铃叮咚,空气中飘拂浮荡着脂粉香味。
透过不远的楼栏杆旁可以看到,在秦淮河岸边聚集着王孙公子、文人学士、外地游客,或凭栏远眺,或俯瞰河面,指指点点,谈笑风生。突然。桥上出现几辆十分华贵的马车,车夫彩服艳装,横空鸣鞭,马蹄声、响铃声、轱轳声,随着一群前后簇拥的骑士扬长而去。
“世子可看出那马车里面是谁吗?”蒋瓛看着羡慕的李芳果。突然问道。
“什么人这等威风?蒋大人可能告知吗?”
“这就是你们高丽国前来献表庆贺新年的使团。”其实这使团昨天刚到京师,是蒋瓛授意礼部,带着他们在秦淮河感受一下大明的繁华,同时,也是给李芳果看看。
“哦!”李芳果应了一声,一副怅然若失的模样,谦虚的求教道:“不知道此次前来的是那两位大人。”
“是计禀使河仑、撰表人郑擢吧,不知道在贵藩是何职司?”
“回蒋大人,此二人是我高丽的栋梁之才,可当天朝优待!!”
“是吗?那比之世子呢?”
李芳果心里暗自不悦,这个不知道到底是几品的官员,自从见面就咄咄逼人,冷嘲热讽,现在又拿几个臣子和自己这个王子比较,心里已经有些焦躁,但是却怎么也不敢当面顶撞,只好忍着,接下来蒋瓛又问了一句话,道:“听说贵藩立了五王子李芳远为世子,不知道本官可说的对否?”
就算是泥人,也有三分土脾气,蒋瓛一再激将,终于让李芳果愤然站起,躬身行礼道:“禀蒋大人,我兄长镇安大君李芳雨为大明战死沙场,父亲将国事准备交与八弟宜安大君,实在不干五弟的事情,请殿下斟酌。”
“咦~?”蒋瓛佯作惊奇的模样,问道:“那不知道镇安大君有子嗣否?”
见殿下终于算是问出了一个正经的问题,心宽了一下,马上回答道:“曾有过两子一女,但是在阻止崔氏进攻天朝时,我兄长奋战至死,家室尽毁,殉国殉难了。”
李芳果这样说,也是为自己脸上贴金,其实李芳雨是在李成桂夺权兵变时,被忠于高丽皇室的大将崔莹所杀,根本不关大明的事情,这样说,也是为了给大明天朝留一个好印象。
“那贵藩就不对了,长子亡故,无子嗣者,应该有次子继承大统,但不知你可还有兄长乎?”
蒋瓛这句话差点没有把李芳果激的发疯,他就是老二,本来应该他继承高丽王位的,但是由于父亲的偏心,非要将王位传给最小的儿子宜安大君李芳硕,此时不过十余岁的小孩,别说五弟李芳远在那里蠢蠢欲动,就连自己也不甘心啊。
不过正巧又说出他的心事,于是沉默不语,蒋瓛见此情况,遂走下主座,来到李芳果面前,用手拍了拍其的肩膀,温言问道:“那么世子可否愿意本官禀报皇上,责成权知高丽国事不要有违礼制,改正其错吗?”
这句话说的极为露骨,简直是赤裸裸的招揽了,潜在的意思就是,你归附本大明天朝,那么本官就帮助你上位,想来有大明强大的实力做后盾,说出的话,不管如何,李成桂都要慎重考虑。
能不能登上高丽王的宝座,就看自己屈膝不屈膝了,李芳果有些不信似得看着蒋瓛,权衡了半天,想着八弟李芳硕的幸运,想着五弟李芳远的嚣张,把自己放在大明,现在派来大明的使臣都是其的亲信,看来也想为自己做高丽王造势,自己无兵无权,但是只要能靠住大明天朝这个靠山,还能怕什么呢?
看着蒋瓛那鼓励的眼神,李芳果犹豫着,慢慢的坐下来仔细的考虑起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22158/96975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