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唯有华夏 > 第三章 师或舆尸

第三章 师或舆尸


如今才过去一天,料想无语良师仍未腐朽。加上与阿妈的彻夜沟通,母女二人达成共识。
  回山谷,实施解剖!
  有人会说,世界公认的人体解剖学之父,不应该是安德烈.维萨里吗?这位医学前辈自然是解剖学的大咖!
  但妄称之为学科之父,笔者斗胆表示不以为然。
  不知道各位知不知道《黄帝内经》?试问,如果不是对人体进行过解剖,那这部被誉为中医起源的书里边所阐述的内容,都是X光照出来的吗?
  安德烈.维萨里是公元前十五世纪的人物。《黄帝内经》最晚也是战国时期成书的。战国的持续时间,是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比这位前辈早了整整两千年。
  大你两千岁的人,叫声祖师爷不吃亏吧?何况《黄帝内经》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黄帝时代。那叫一声老祖宗,不过分吧?
  就算我们华夏文明同意他的地位,笔者相信,最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经掌握木乃伊制作技巧的古埃及文明,也不会同意的。
  我们完全可以再大胆一些,再往前推。推到靠食人充饥为常态的一万年前。
  我们都知道动物的构造大同小异,我们那些吃过太多野生动物的老祖宗们,在食用动物的过程当中,完全可以顺便区分一下动物的各个脏器。
  那么那些吃过人的呢?高级动物就不是动物了吗?
  笔者愿意相信,也必须相信,《黄帝内经》成书之前的那些人体知识,就是我们的老祖宗无论是主观研究也好,在饮食欲望驱使下的被动了解也罢。总之无论是怎样的机缘凑巧,结果就是通过代代相传,口口相承的办法,我们的华夏文明,至少早于西方两千年,就写成了《黄帝内经》这部包含人体基本构造内容的医学奇书!
  这或许是由许多人共同努力完成的事,但开始去做这件事的人,完全可以是阿妈,这位尝百草以求医治众生之法的老祖宗。
  神农自己可以志尝百草,她同时也完全可以去命令她的追随者,去解剖人体追本溯源!
  因为神农所尝之草,最后都是要作用于人体的。解剖一下,了解一下,很正常吧。不是吗?
  这第三件事,严格上来说属于另一件事的延伸。与其说是办成,不如说是发现,更为准确。
  那就是在采摘毛豆的过程当中,山谷里下了一场持续二天的大暴雨,而这场暴雨直接冲出了好多类似于当初让迹天涯晕倒,让呼噜栽了跟头的石头。
  没错,人类终于发现了铜矿矿脉!
  这同样也是野生大豆,可以在这片山脉恣意生长的原因之一。因为其它的植物不能很好的适应,矿脉附近金属元素超标的土壤,本就生存艰难。
  而对土壤土质要求不是很高的,生命力相对顽强许多的野生大豆的出现,剥夺了其它植物本就不多的营养资源。
  此消彼长的情况下,像野生大豆这种对环境要求不高的植物,自然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好吃,又容易活。这“菽”,生来就是完美的粮食命!
  因为铜矿矿脉所处的位置,离平原聚居地相对较远。按照当时的运输条件,并不适合进行跨区域作业。
  但金属对于文明的意义,就算没有迹天涯这个现代人的参与,我们那些迷人的老祖宗们也一定会有深刻的认识。
  于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分工,很快便出现了。
  迹天涯在必须保证基础生存所需的要求下,只能决定先对矿脉进行浅度开采。对于开采出来的矿石应用上,自然是优先更新农耕用具。等到有了充足的食物储备后,再集中人力,进行深度开采。
  受限于可支配的人力资源,也只能是这样了。
  而先期的铜矿开采队,就由挖洞专家穿山牵头。由身体素质好的憨憨、呼噜、大山等新老成员共计十五人组成。
  当然,这种重体力活,被选出来劳作的自然都是男同胞。
  本来除了迹天涯外,唯一懂得冶炼技术的就是陶臂了,但考虑到陶臂还要盖房子,而解决住房问题又是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所以陶臂暂时被安排留在平原聚居地,优先参与对“文明一号”文件的具体实施。
  笔者推断,矿工,应该是农耕文明下第一个被单独分出来的特殊工种。这十五个人,就是农耕文明里,第一批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的人。
  这些人为了方便工作,自然就把家安到了矿山附近。也就是离开集体所在的平原,回到了山谷聚居地生活,居住。待到冬天不适宜进行开采工作时,再带着开采出的矿石一起回到平原聚居地过冬。或者被家里人将矿石和人一起接回家过冬。
  用现代的话讲就是,回家过年!
  迁徙文明的移动,移动到哪里,哪里就是家。农耕文明的移动,是以家为圆心的移动。离开家门,出去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得家里变得更好。
  正是有了这次为了采矿所产生的外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归宿感。有了一定要回去的地方,那个地方叫做“家”。

  故乡,是那个离开了才拥有的地方。什么是家国情怀?这就是。
  从进入平原,到走出平原。人类定居后的活动领域,第一次扩大了。
  这标志着,农耕文明进一步对领土,也就是土地资源,有了更迫切的占领需求。
  如果说迁徙文明里的人类生存,更多靠的是自己的身体条件的话。那么农耕文明里的人类赖以生存的手段,就是对土地的占有。
  简单来说,就是其它的文明影响下的人类与自然间,是索取的关系占主导。哪里能给予我生存,我便去哪里。
  而农耕文明影响下的人类与自然间,是依存的关系占主导。我生在哪里,便在哪里扎根改造。
  所以最关心地球生态的,只能是我们的华夏文明。也只有华夏文明的思想体系,才能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好。
  人和人融合在一起,是为了更好的生存。现在人和人又分开了,是为了生存的更好!
  简单推想一下就能知道,如若是迁徙的文明,会去采矿吗?他们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吗?即使发现了各类矿藏的存在,也只能局限于发现的层面。不具备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条件。那是文明的局限性,不可逾越。
  所以,可得出结论,对地球上各类矿山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定居的农耕文明一定是先于世界其它文明的!
  当迹天涯将他的拐杖,第三次插到代表北方坎卦的初六爻旁时。三斧正在旁边的墙壁处,将他昨晚观察到的北斗星柄的指向,在正北方做着标记。
  穿着一身虎皮袄的迹天涯,昨晚找三斧聊了一夜的天。
  他们哥俩每年的今天进行这样彻夜的交谈,已经第三个年头了。
  第一年,发现、观察。第二年,记录、对比。第三年,验证、敲定。
  三年了,他们终于携手完成了一项伟业——制定历法!
  虽然这个历法还有很多漏洞,但已经是二人三年所能达到的极限操作了。而且这套历法完全可以拿出来先用着,以后再去慢慢完善。
  族人们再也不用过混沌的日子了。
  因为迹天涯的动作比较简单,只是将拐杖从一个洞抽出来,再插到另一个洞内而已。而那震、离、兑、坎四卦,共计二十四爻的旁边,早就有二十四个洞了。不像三斧,需要拿个斧子在墙壁上刻半天。
  这个墙壁,被迹天涯命名为日历墙。
  族人们大多已经知道,日历墙上的那些刻画和孔洞,分别代表着什么日子了。记性好些的,还记住了二十四个节气的名字和意义,以及在相应的节气里需要做的相应的工作。
  如果说,历法出现之前的耕作,只能算作一种种植试验的话。那历法出现之后的农耕活动,才终于变成一种可无限推广复制的产业。
  所谓天道,其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历法。
  只有掌握了历法的文明,才有资格说自己是替天行道的文明。
  “我觉得你也得给我弄个拐杖。”正穿个熊皮披风,进行收尾动作的三斧,感觉到了迹天涯立于身后,用力的刻了最后一下,回过头,对他说道:“就算我一个月只需要刻一次吧,但还是有些麻烦!”说罢,他不等迹天涯回话,继续说道:“开始吧。”
  迹天涯笑着对三斧点了点头,转过身,对早已等在旁边的无话说道:“敲集合鼓吧!”
  随着那首《团结就是力量》的节奏响起,族人们在鼓声中陆陆续续的聚集到了日历墙的前方,那里有一处可以容纳几百人的空地上。
  这是迹天涯专门设计出来的部落集会地。一块始终被阿妈觉得是浪费的地。
  因为是冬天,所以此刻大家都在平原聚居地休养着。等待着明年的春耕。
  经过三年的自我繁育,以及对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其它部落的吸收融合。此时以迹天涯为首领的这个部落人数,已经达到了三百多人。其中还包括很多待产的孕妇。
  这已经是这方土地所能养育人口的极限了。何况还有那二十五只,已经可以勉强称之为狗的狼,快将这片山林的动物猎捕干净了!
  “阿爹!”一个小女孩从人群中跑到了迹天涯的身边,抱着他的腿,奶声奶气的叫道。
  “回来,小雪!”狼女厉声喊道:“别打扰你阿爹给族人开会!”
  这是迹天涯和狼女的第一个孩子,为了纪念当初他所记录的第一个节气,所以取名叫做小雪。同时也是为了纪念三年前,那个天空飘着小雪的早晨,发生的那件时长略显仓促的事。
  他弯下腰,两只手捏着小雪的腋下,将她提起来,抱在了怀里。宠溺地用他的胡须蹭了蹭小雪的额头。痒的小雪直咧嘴,却没有躲开。两只小手用力的攥着迹天涯穿着的虎皮袄肩膀处的毛,以转移额头上的痛痒感觉。
  “三百六十四人,除了阿婆和阿妈,都到齐了。天涯。”正在迹天涯将小雪骑放在小黑的身上,逗的她咯咯笑时。清点好人数的蒙蒙对迹天涯说道。
  (本章完)

  (《周易·师卦》:
  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注:对于这一爻,先贤只系辞以言其凶,但对解凶之法却只字不提。
  我们按照因象系辞的原则,倒是可以理所言之凶为何。
  可关于师卦六三爻所描述的具体历史,应当是先贤解决凶险的办法才对。而不应该是深陷于凶险之中。
  所以呈现给各位的历史故事,就应该是这一章前文所述的样子。
  站在后人的角度看,我们的老祖宗从一万年前的蒙昧无知,发展到现在华夏文明再度走在复兴的道路上。虽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不以朝代做分割,而是放在整个文明一以贯之的传承上去看,我们华夏文明一直是逢凶化吉的。
  本着读史明鉴的主旨,我们读一万年前的历史,目的自然是学习是老祖宗趋吉避凶之法。下面是依据《周易》之理,笔者整理的解凶之法。也就是我们具体该学习的东西。现与大家分享:
  六三下互为震卦,取动之意。上互坤卦,为顺。在下坎之极,为深陷。
  向下(内)动,为险中乱动,或有凶兆。但若向(上)外走出去,则为顺时而动。或为出险之法。
  若《周易》为史。从屯蒙开始,发展到这个阶段。应该是规避沉溺于眼前的收获,提前发现固步自封的隐患。果断的走出去,开辟新天地。方可趋吉避凶。
  此爻之凶,乃原地折腾,内卷为凶。
  开拓视野,闯出去,一路畅行无阻。上临坤卦,又上互为坤;下承阳爻筑基,隔绝初六之阴柔,自当逢凶化吉。
  六三爻变阴为阳,全卦变为上坤下巽,地风升。取其“南征吉”之意。
  《周易》之道,离不开联系与变化。只有六三爻之变,全卦变为地风升卦。下一爻六四爻的相应爻辞与象辞才显得合理。
  当然,这是下一章的故事了。
  敬请关注。)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25218322/212120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