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好员工是夸出来的 > 第三节 他固执己见,只因为多了一点盲目的自信

第三节 他固执己见,只因为多了一点盲目的自信


不要责怪他的固执己见,固执己见只是因为过于自信。过于自信也不是他的错,只是他没有看清楚自身和外界事物而已。

        3.1  主题案例:不害怕,只因为不知道

        1796年的一天夜里,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年轻人在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数学题。因为导师认为这个年轻人很有数学天赋,便对他寄予了厚望,每天给他布置较难的两道数学题,训练他进步。

        不过,这天却与往常有点不同。因为今天的数学题是三道——其中一道写在一张小纸片上。他在轻松地解完两道题之后,对于第三道题——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却一直没有进展。

        眼看着时间已经临近午夜,他才意识到,这道题是不同寻常的。他认为,导师可能看他做得过于顺利,就给他增加了一点难度。也就是说,这道题可能是导师特意为他准备的。

        所以,年轻人决定,他无论如何也要解出这道题,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

        现有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不可行,那就换其他方法。最终,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年轻人解出了这道题。

        不过,因为他用了一整夜的时间,他觉得有些内疚。于是,在见到导师时,他愧疚地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用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做出来,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有点失望,因为他不记得自己给年轻人布置了什么难题。但是,在接过年轻人的作业后,他顿时惊呆了。因为这是一道遗留两千多年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和牛顿都没有解出来,自己最近也正在研究这道题,但一直没有头绪。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竟然只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解出来了。

        这个年轻人就是数学王子高斯。因为导师在给他布置作业时,不小心把写有难题题目的小纸条夹入他的作业本里了,他就误以为那是自己的作业,就拼命解了出来。

        可见,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会坚持、会拼尽全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知者无畏。

        3.2  心理分析: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也是需要能力的

        无知者无畏,并不是说这种人本身就是胆子大,天不怕、地不怕。而是他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环境的力量。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对自身能力和外界事物估计错误的时候。

        对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这个世界上的事物,都可以分为四种:已知的已知,已知的未知,未知的已知,未知的未知。

        已知的已知,即我们知道自己已经了解的事情。

        已知的未知,即我们知道自己还不了解的事情。

        未知的已知,即我们不知道自己已经了解的事情。

        未知的未知,即我们不知道自己还不了解的事情。

        在这四种事情中,最让我们感到安心的是,“已知的已知”和“未知的未知”。前者是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就没有什么可担心得了;而后者,则是我们由于并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事情,脑子里也因此不相信那些事情是存在的,既然不存在,害怕也就无从说起了。

        而“已知的未知”其实是最让我们感到恐惧的。这是因为,我们虽然知道自己对于某些事情是不清楚的,但由于不清楚而无法控制,总是会担心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而让我们一败涂地。这也是很多人在开始行动之前信誓旦旦,但在行动时即放弃的原因。

        最后的“未知的已知”,可以说是一个拯救危难局面的机遇。虽然它在实质上代表已知,但由于我们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知晓,已经可以应对,所以常常在盲目试错中浪费掉这个机会。

        也许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自知者明”的古训。毕竟,认识自己,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也是需要能力的。

        3.3  管理要求:他若“当局者迷”,你要“旁观者清”

        虽然“无知者”在无畏的情况下可能会取得不一般的成绩。但是,这并不是经常会发生的。现实中,更经常发生的,则是“无知者”常常因为对事情做过过于乐观的估计,而让原本可以变好的事情逐渐恶化。这显然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

        所以,作为管理者,我们就需要帮助员工成为“自知者”,让他们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一个人之所以不能成为“自知者”,是因为他常常陷入“当局者迷”的状态——高估自己的能力,或者受经验教训的影响而低估自己的能力。

        这时,你就需要发挥“旁观者清”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提点他。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没有人愿意被强制性地在自己的脑子里加入别人的观点。所以,你若提点,就不能只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还需要试着站在当事者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思维和行为,并与之沟通,表示你的理解和尊重,成为他的“知己”。然后,在他需要你的意见的时候,你再提出自己作为旁观者的客观观点。

        如此,他才会相信,你不是在故意找茬,而是在真心为他排忧解难。

        3.4  行动要领:引导他去发现问题

        那么,具体如何让他接受你的观点呢?一个方法是,你不要自己提出这个观点,而是引导他自己想出这个观点。

        (1)给予即时反馈

        很多人都有过买彩票的经历。虽然有几个别的人,买了几十年彩票不中奖,还继续信心满满地买下去;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买了一次不中,买了两次又不中,买了三次依然不中,他的买彩票中奖的信念就没有那么强烈了,再多试几次,基本也会放弃用彩票发财的梦想了。

        这就是即时反馈的作用——让人及时知道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人就会放弃这种选择,去寻找新的选择。

        这在员工管理也是有效的。不管你的员工最初多么自信,在接二连三得到几次失败的结果之后,其信心就会大幅度缩减。所以,如果你觉得你的员工做得不好,一定要及时告诉他。

        (2)让他自己去找问题

        如果你对员工的工作不满意,在一开始,不要对他这样的话:“这个地方……那个地方……不合适,重改!”

        因为一旦你这么做,你的员工即使改成了你所期望的,他还是不知道为何要改,甚至会认为你是“鸡蛋里挑骨头”,表面上顺着你,但在暗地里会说你的不是或者与你对着干。

        你可以这么做:让员工自己问自己“这是我能拿出来的最好结果吗?我尽力了吗?”——让他们自己去设想自己可能做得不恰当的地方。

        乔布斯就是这么做的。他曾说过,有时候,他看都不看员工的策划案,就让他们拿回去重改,第二次交过来时也依然看都不看就对员工说“改的好些了,不过还需要再改改”,之后,第三遍交上来的策划案,他就会认真看。因为他觉得,经过这两遍字斟句酌地修改,策划案的质量应该不错了。

        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这么做。因为从否定到肯定,意味着他逐渐被你认可了。这也可以让他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增强对你的好感。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25507/110257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