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 第107章 百万贯

第107章 百万贯


蔡京中进士之后成为一名等待差遣的“选人”,  后来得了太常礼寺的职务,管理社稷及武成王庙、诸坛、斋宫、习乐之事,凭蔡京的才具,几乎完全不费力气,  每日怕是不用半个时辰,  就能把工作处理完,  剩下的时间就写写字,  填填词章,  听教坊司的乐工奏奏雅乐。

        换个角度来说,  将蔡京放在这个职位上,  也是屈才。

        如今蔡京终于等到了放外任的机会。

        像他这样,进士出身的选人,  得官之后,在外做两任亲民官,然后就可以调回京中任京官,任满就有资格做知州知军,如果还能回京,就有资格进政事堂,  成为一代宰执。

        钱塘自古富庶繁华,  而蔡京又雄心勃勃,  此事当然可喜可贺。

        于是明远拱起双手,冲蔡京假笑:“如今元长可是得偿所愿了。恭喜元长!”

        种建中没多说什么,  只是跟着明远,  一起冲蔡京拱拱手,表示他们师兄弟是一个意思。

        蔡京面对这一对横渠弟子,  一团注意力自然全都在明远身上。

        他甚至会淡淡瞥一眼种建中,  然后再将视线转回,  看着明远,似乎在说:我蔡某人难道不比这厮官运亨通?

        种建中没有进士出身,本人是荫补官,又是武职转文职的。

        若是将种、蔡两人放在一起比较,无论是职业道路、上升空间还是上升空间,种建中根本无法与蔡京相比。

        明远只能转过脸,避开蔡京的热切眼神。

        他看向已在桌上摆开的一众果子咸酸,顿时笑道:“丰乐楼好些日子没来了,正好试一下它家的新酒新菜。”

        于是他与种建中入席,坐在蔡京斜侧面,不远也不近,又能避开与蔡京对视。

        蔡京却像是浑不在意,见众人坐定,只向远远坐在一边的歌妓点了点头。

        歌妓手中的琵琶顿时发出“铮铮”两声弦响,随即动人的旋律响起。只听那歌妓曼声唱道:“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1……”

        丰乐楼是汴京七十二家正店中的魁首,原本是矾业行会所在,因此叫“白矾楼”,后来又该了做“樊楼”,直到前几年才又改名丰乐楼。

        与大多数正店一样,丰乐楼前挂栀子灯,是有歌妓陪酒助兴的。

        刚才明远路过其它閤子的时候,都见到这些女伶们紧挨着酒客,殷勤劝酒。他不喜如此做派,原本还有些担心。

        但现在看来,蔡京安排得很是得宜。

        閤子中请来的这一位歌妓,已经不年轻了,容貌也不算特别出挑,但是一尾琵琶在她手中,弦弦切切,竟似与她合为一体,人琴合一,她的心她的曲她的情,就随着琵琶声调这么缓缓地流淌于整间閤子。

        “……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1。”

        明远听得出,这是张先的一首小令《江南柳》——蔡京即将远赴江南,在这送别宴上奏这样一曲,十分应景。足见这位歌妓通晓曲律,又熟悉人情世故。

        蔡京今天选了“高雅路线”。

        一曲终了,人人都鼓掌叫好。明远更是直接送了两枚金豆子过去——这种能让他花钱出去的机会,他是不会错过的。

        这时苏轼却像突然想起来什么,警惕地左看右看。

        “元长啊,你今天有没有请元泽来?”他问蔡京。

        元泽当然是指王雱。

        身为宰相之子,王雱是他们所有人中最忙的。

        “当然!”

        此刻与他们坐在同一间閤子的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王雱的妹夫。蔡京出京,没道理不请王雱。

        “元泽托人带了话,说是会晚些到。”

        蔡卞接话:“许是该到了吧!”

        苏轼一个激灵,顿时嗖地一声,从怀中掏出一幅“便面”,与当初他在大街上遇见章惇时一模一样。

        “元长,对不住。”

        “今日某实在是不方便面见元泽。”

        “刚才当街捉到远之和彝叔两人,算是向你赔不是了!”

        “改日我亲自到府上去为你饯行!”

        明远不由得脑后有汗,心想:苏公啊,刚才要是您没把我俩捉来丰乐楼,而跟我俩一起去长庆楼,不就没事了?

        现在后悔也没有,苏轼走到閤子门口,警觉地举起“便面”,左右观望,然后“呲溜”一声,人影已经消失在门外。

        而明远一句“苏公您这为何”还没来得及问出口。

        蔡京坐在閤子中,继续笑得温文。

        “这当然是因为,子瞻公又上书反对新法了呗!”

        明远顿时扶额。

        自从官家赵顼登位,重用王安石,大力推行新法,朝中的党争就没有中断过。

        旧党对新党大肆攻击,新党则仗着官家的支持,不遗余力地反击,斗得不可开交。

        但在明远看来,苏轼不算是个“纯粹的”旧党。

        苏轼更倾向于就事论事,上书也多半针对新法的种种弊端。而不是像旧党中其他人,揪着新党中人的道德问题,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顿中伤。

        当然,明远这可能也是“事后诸葛亮”,毕竟在他所知的历史中,赵顼过世之后旧党重新得势,苏轼在被重新重用之后,也曾强烈反对旧党一味“抹杀”所有新法的做法。

        在明远看来,苏轼更追求“真理”,而不是在与人玩“政治”。

        但就是这样的人,也不得不与昔日好友断交,参加宴会也不得不避开王安石之子……明远忽然觉得,这个时代的“政治”,还真是残酷啊。

        说来也巧,苏轼离开这间閤子没过多久,王雱就来了。

        这个二十多岁的英俊青年坐下之后,伸手去揉眉心与太阳穴,流露出深深的疲惫。

        以至于所有人都关切地送上问候:“元泽可还好?”“要不要安排车马,先送你回府?”

        王雱强打精神,笑道:“哪里就病弱了?”

        明远:我瞅你确实有点病弱。

        他估计王雱这是忙于公务,顾不上吃东西,现在可能有点低血糖,于是赶紧让丰乐楼的酒博士送来一杯加了红糖的甜饮子,让王雱捧至口边慢慢啜着。

        没过多久,王雱脸上便升起几分红晕,转向明远,展眉一笑,道了声“多谢”。

        閤子里的气氛终于变得轻松,人们笑着嗔怪王雱,只记得公事,来得太迟。歌妓则随手拨弦,用轻柔的乐曲声为众人助兴。

        王雱一来,整间閤子中,蔡京便不再是酒席的核心。

        人人都关注王雱;

        除了明远以外,人人都想从王雱口中听到朝中推行新法的消息,连种建中也不例外。

        也不知王雱是不是有他自己的目的,饮过那杯饮子,王雱多少恢复了精神,便提及朝中最近推出的几项新法,在各地试行的情况。

        明远听着那些熟悉的名词,“将兵法”2、“均输法”、“农田水利法”……心里在暗暗感慨:此刻他距离历史真的好近啊。

        王雱一边说,席间众人偶尔开口评价,多是不疼不痒的随口称赞之词。

        只有种建中一口断言:“将兵法是善法!”语气坚定无比。

        身为昔日的西军“将种”,种建中自然对军中弊病非常了解,因此知道“将兵法”是对症下药的方子,良药苦口,但利于病。

        王雱顿时大喜,有种家子弟称赞他父亲推出的“将兵法”是好东西,王雱很明显有种被“权威人士”夸奖了的感觉。

        被种建中夸完,王雱又喜孜孜的转向明远,笑道:“近来新法推行顺利,还要多谢远之兄的提点。”

        王大衙内此话出口,举座皆惊。

        目光刷刷刷地聚在明远身上。

        在大家心目中,明远是一个游手好闲,浑身是钱的纨绔。他什么时候也能提点王大衙内这些新法推行的大事了?“

        明远猜想可能是他上次关于青苗法给王安石写的那封信。

        只听王大衙内说:“这次官府在各州县试行新法,仿造《横渠学刊》的式样,刊印了很多书册,将新法的详情下发至各州县。又派人去乡里宣讲,不外乎将新法的目的、条例、细则一一说明……”

        明远一边听,一边轻轻地拍着额头:原来是这样。

        果然,这印刷的效率提高,成本下降,印刷品立即成为一项重要工具。

        王安石借此刊印文章,将新法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有助于帮他争取到明白事理的读书人,让朝野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新法本身,而不是政治斗争上。

        只不过这种做法更多还是面向朝野间更有话语权的读书人,所以不像明远当初那样,选择了童谣与仿单,而是采用了《学刊》的形式。

        “据说有不少州县的读书人看了这《新法新刊》,写了不少文章反驳。但是《新刊》发行量多大?区区几个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书生,又怎能以区区文章,堵住他人的耳目?”

        “新法在乡里的风评渐好,推行起来也就顺利得多了。”

        王雱年轻气盛,说起来洋洋自得。

        只不过他没有意识到,依靠更大的发行量而压住反对的声音,其实也并没有扭转反对者的看法,只是一定程度上能吸引更多支持者而已。

        明远听到这里,忽然想起苏轼。

        他有种预感,王元泽马上就会提到苏轼。

        果然——

        “元长,今日没邀苏子瞻来吗?”

        蔡京点点头,微笑着说:“苏公另有安排,过来打了一个招呼,已经离去了。”

        王雱抿着他薄薄的双唇,脸绷得紧紧的,唇角有些向下,道:“他今日若有胆与我面对辩道,我便真佩服了他……哼。”

        明远心想:王大衙内看起来很气啊!

        估计苏轼那篇上书的文章戳人痛脚,让王雱非常非常不爽,否则大衙内不会说这种气话。

        其实在明远看来,新党应该多拉拢苏轼这样不完全算是铁杆旧党的“中间派”,而不是应该将苏轼这一派也彻底打倒。

        那样对于新党来说得不偿失。

        但是……这和他明远又有什么关系呢?

        “今日为四哥饯行,”终于由蔡卞出来打圆场,“再者,明日旬休,今晚大家难得出来松快松快。”

        “你们现在到了酒桌上还再谈公事,难道不觉得脑壳疼吗?”

        众人闻言,顿时都笑起来了。

        蔡京若有似无地冲远处坐着的歌妓那里瞥了一眼,那歌妓手中琵琶声顿时再次响起。

        “小山重叠金明灭……”

        閤子中的画风立转,变得慵懒而香艳。

        明远顿觉全身都懒洋洋的,根本不想动脑——朝中政事与他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如好好放松,尽情享受这个良夜。

        立时有一名酒博士走进閤子,手中托着一枚透明水晶盏,盏中盛着一种色泽金黄,质地稠厚的液体。

        蔡京顿时笑道:“听说这是南边的‘酒露’,从海路运上来,丰乐楼刚好买了一整船。这两天城里街头巷尾,还有《汴梁日报》上,都在说这个。”

        那酒博士手脚麻利,顿时在每个人面前都放了一只水晶杯,注入“酒露”。

        明远接过来,先闻闻气味:像朗姆酒。

        他嘴唇轻抿杯沿,品了一小口:也像朗姆酒。

        于是他抬起头望着酒博士。

        酒博士刚好在为众人介绍:“这是南方种植糖蔗时无心酿出的美酒,产量极少,因此十分珍贵……”

        明远:呀,这就是朗姆酒3啊!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27856753/150571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