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暗黑大宋 > 第73下4章 爱国人士(下)

第73下4章 爱国人士(下)


王巨越说越恼火,如果刚才在延和殿,孙固吹毛疵还能理解,朝堂上要和衡嘛。

        老王不会对自己“平衡”了,蔡张吕冯也不想对自己平衡了,因此需要孙固对自己平衡。

        可是赵顼已经拉拢式地邀请张行观吃饭,似乎警告地对孙固嘀咕了一句,然而这个老家伙依然没完没了。

        因此王巨继续斥责下去:“孙固,某问你,好,实施人道精神,彼岸是能办得到的,恩威兼用外加联亲,最少使各村镇的战斗下降一半以上。但再过五十年,会成何局面?”

        非是交趾大理,这是隔了上千里上万里大海的彼岸。

        能联系的只有血脉了,一旦血脉稀释,谁还承认自己是宋朝人哪。

        不是宋朝人了,宋朝凭啥派官员入驻,前去管理?

        说到这里,王巨又想到了前世的一个国家。

        其实随着他地位越高,对前世的回想就越多,两者是如此地相像啊……窝里横、软弱、笨拙的外交。

        特别是周边地区,糟糕透了。

        但各国情况又不同,棒子一分两了,还有着野望……不过棒子始终危害不大。

        倭国人团结、聪明、勤劳,更可怕的是他们尚武、残忍。这是一个劲敌,不过好在他们狭小的国土,贫瘠的资源,也开始在走下坡路了。

        阿三整就象一个笑话,愚笨,懒散,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人。然而z南。真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泪珠啊。

        不过这三个国家还稍稍能理解。棒子与倭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所以才有了一些傲气。阿三也勉强算是大国家,最少是人口大国吧。

        但南海几个猴子国家,怎么就敢再三地挑衅天朝?

        然而不急,不是那几只猴子是最可恨的,还有一个国家,门茹。

        前世时。王巨听到外门百姓想要回归,还十分高兴呢。然而后来才知道可怕的真相。人家根本不是想回归,而是认为天朝侵占了他们的领土,因此在他们心中,非是回归,是要收回内门。

        这还不算是可怕的,正是他们白日做梦般的大门茹情结,因此他们痛恨天朝,痛恨天朝百姓,认为天朝人乃是骗子、强盗。乃是最下等民族。敢情还做着元朝的好梦呢,将汉族列为最下等民族。

        苏联倒下了。只好求天朝了,以天朝笨拙的外交,听之十分欢喜,立即各种援门。

        然而实际真相是看到天朝人,外门人立即就会扑上来痛打,外门老板不但毒打天朝工人,还有防狼喷雾喷。门茹人如此糟糕?那又错了,相反的,内门人乃是天朝最安静的民族,很少添乱子。

        为何隔着一道国境线,却是天壤之别?其实原因很简单,俄国人与苏联的反复洗脑,逼迫他们说俄语,用俄国文字,甚至在苏联统治时,屠杀了七万门茹贵族与精英,当时门茹全国只有七十万人口。暴力、恐怖、屠杀,外加反复的洗脑,终于让这群外门人洗得连他妈是谁都不知道了。

        那么王巨如果在彼岸实施恩威兼用与联亲制度,再反复洗脑呢?

        并且对象是八成没有开化的土著,还能不成功?

        或者说仅是拉拢一部分,继续禁止通婚,拉拢了,走得近了,如何能杜绝通婚?

        那么顶多五十年,彼岸血脉就稀释得差不多了。

        王巨想要这种结果?

        因此王巨越想越恼火,继续斥责道:

        “汉朝乃是凡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那怕五胡乱华之时,面对着胡人的铁甲精骑,中原各大门阀仍高高在上,我们虽一时末落,仍是这世上最文明的人种!你们虽厉害,仍是一群不开化的蕃胡!甚至逼得北魏主动学习汉礼、穿汉服以至迁都,主动与汉人融合。到了唐朝,更是万国来朝。然而我朝呢?祖宗家法重内虚外,乃是重视内治,重视民生,而不能象唐明皇那样穷兵黜武,贻害百姓,好使国家得以久安。然而祖宗是让我们窝里横,对内无比凶狠,对外软弱得差一点要磕头的!”

        “孙固,我知道你不服气。为何不服气?无外乎我对外强硬。今天一再挑衅,实际原因更简单,就是我手中也有几条船!但我就是再一无是处,从我进京后,近半年西夏人有没有胆量敢入侵了?你凭什么一再挑衅我啊!一个心思龌龊的老东西!”

        “来了,来了,”许多中年大臣心中想。

        老王则是拧紧眉毛,欲哭无泪。

        这都是神马,老东西都吼出来了。

        赵顼也表示头痛。

        孙固今天表现是太过份了。

        然而王巨同样嚣张无比。

        你们都是宰相唉,这成何体统哪。

        他无力地挥了挥手说:“来人,将王巨与孙固送出宫去。”

        你们好回家去休息休息吧。

        王巨回到家中,张铨之问道:“子安,张行观他们进宫,谈得如何?”

        “不提了。”

        孙固固然让王巨骂得狗血喷头,王巨自己也同样气得不行。

        王巨将事情经过说了说。

        “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没别的意思,还记得去年年底我说过的吗?官家想要改制,为何改制,就是想权利集中。”

        元丰改制从去年就开始提上议程了,改制的原因则是原来宋朝官制层层掣肘架空,产生了严重的冗政。

        出发点是好的,如果王巨想做事,更需要这次改制。

        因为皇权会集中,相权也会集中。

        然而想到了改制与蔡京,王巨又不知道这次改制是好是坏了。

        如果皇帝勤政,宰相英明,那么这次改制无疑是一次进步。多少也杜绝了宋朝严重的冗政弊病。然而皇帝如果疏政。宰相又是蔡京这个家伙。反而贻害无穷了。

        于是王巨一直没有表态。

        但这次改制的实际意义,还是赵顼想回收一部分权利,加强皇权。

        然而这个权利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难道两府宰相一起不做事,将所有政务交给赵顼去处理。赵顼可没有朱元璋那本领。

        只要赵顼不处理,而继续让两府处理,那么这个权利实际依然还在两府宰相手中。

        因此改制是必须的,平衡也不能忽视。就象现在的两府。东府除了老王外都是激进派,西府都是保守派。不但在两府,这种平衡在各个部司都能看到。

        王安石变法不能说一无是处,最少解决了国家困难的财政,虽然有许多弊端,但也打击了一部分原有的弊端。但问题是因为他的变法,使得整个士大夫阶层分成两派。

        因此不管那一个人做事,都会被无穷的放大。

        而赵顼自己为了强加皇权,带头玩平衡,这让王巨如何做事情?

        “官家不是很信任你吗?”

        “官家算是信任我吧。可官家不信任孙固?他是官家的老师唉。”

        张铨之无语。

        “对了,其中有一个眼睛特别大。眉毛很浓的中年人,他叫什么名字?”

        张铨之回想了一下说:“子安所说的人大概就是团进达,这小子,我回去后一定好好教训他。”

        今天皇宫里那怕站在最后面的大臣,也是一个中层京官,能在那场合胡闹吗?

        “无妨,他颇有胆色。”

        为什么在他所制订的二十条官员守则里,刻意写了准许民告官,并且对其保护。就是想打破让王巨痛恨的尊尊与官本位思想。

        因此王巨反而很喜欢。

        王巨想了想又说道:“未来可以将他放在检查组或者刑部里做事。”

        他对赵顼说,将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事情就做好了。

        但在宋朝很难做到。

        特别是现在的士大夫,个个都是全能人才,能文能武,还懂水利、农牧业、商业经济……

        不过在彼岸王巨则能实施他这种想法,未来基本的机构还是唐朝的六部制,六部或六曹。

        但吏部的官员必须有识人的能力,有处理政务的能力。礼部的官兵必须学问好,有操守。兵部的官员必须在军事上有所善长,而不是孙固之流。工部的官员必须在“奇技淫巧”上有所善长,懂水利农业。户部的官员必须数学好,有经济才能。至于刑部的官员则必须要刚直不阿。

        未必所有人都用对了,但至少比宋朝这种全能人才要强得多。

        “也行,子安,经此一闹,官家会不会将你贬出朝堂?”

        王巨摇了摇头。

        不提彼岸还没有搭成协议,自己还没有提出齐商税呢,况且自己贬下去,孙固也要贬下去了。

        忽然王巨肚子传出两声古怪的响声。

        王巨笑了笑,对外面说道:“妃儿,替我拿点吃的来。”

        正要坐下来吃东西,小黄门来了,又宣王巨进宫。

        王巨只好重新进宫,然而脸上神情十分地不满。

        原来王巨与孙固两人被送出宫,后面宫膳也端了上来,那就吃饭吧。

        宫女在端酒菜,这些个海客就开始了嘀咕。

        大约在海上呆惯了,虽是嘀咕,声音也不小,边上的人都能听到。

        开始就问孙固,那人是谁啊。有人就回答,大约是西府的孙相公。

        相公啊,其他海客们一起面带忧色了。

        他们是商人,孙固是宰相,两者地位悬差太大,如果孙固要对他们下黑手呢。

        于是沉默一会,就有人说,知足常乐,我们不要移民了。

        又有附和,是啊,那些金子我们也不捐了。

        边上所有大臣一起竖起耳朵,彼岸有一个储藏量很大的金矿,许多人也开始知道了。捐金子啊,那个大臣不来了精神。

        这时另一个海客又说道,那么少保怎么办?

        少保虽对我们有大恩,但我们应当也还清楚了吧。

        大家都懂的。少保就是王巨。为什么王巨对这些海客有影响力。无外乎有两条。在这些海商里,王巨与延州十家商户船队占据着一定数量。

        当然,这次延州十商户不会派人来的。

        一是为了避嫌,二是来了,必然会被人多次问询,都好奇啊,王巨与他们手中究竟掌握了多少船。

        事实为了防止别人盘问,十家商户同样全部迁徙到海外了。

        并且经过这么多年发展。海外也陆续出现了一些繁华的中小城市。况且他们做为创始人之一,有的进入权利中枢,有的再创业,当然,还有少数子女仗借着每年有大量分红,开始安于享乐。

        这个不管的,只要不为非作歹,怎么享乐都成,反而这是刺激消费的好现象。

        其次就是这些海商正是王巨指点,前往彼岸。才有了今天规模。

        然而恩情终有尽时,特别是王巨南下时。他们捐助了那么多钱帛,如果王巨要求过份,导致他们反感,王巨对他们就没有影响力了。

        总之,孙固这一折腾,大约使这些海客都产生了疑虑。

        原先赵顼准备宫宴后,再问一问彼岸的其他情况,然后就势双方谈判好,搭成协议。然而因为这种疑虑,这些海客吃完饭,便以劳累为名,起身告辞了。

        “太没有礼貌了,”吕公著恨恨地说。

        你们这些商人,将皇上,将我们当成了啥。

        然而怎的,难道因此将他们抓起来斩首示众吗?

        没有办法,赵顼只好又让小黄门将王巨召进宫。

        王巨听完后,说道:“陛下,他们都是海商,常年的在大海上飘泊,都是一群悍不畏死之徒,而且又再三向朝廷捐助了那么多钱粮,然而孙固今天种种,无疑是让他们失望了。致命的是孙固乃是朝廷宰相,让他们怎么去想?”

        仅是一句,所有人一起回味过来。

        人家怕死,还会在海上漂吗?

        况且他们家人一起转移到彼岸,能联系的可能就如王巨所说的血脉,因此感到不公了,于是一起恢复到桀骜不驯本色。

        就是这么一群人,生气管什么用。

        冯京说:“斯文扫地。”

        “冯公,他们是商贾,何来的斯文可言。大不了朝廷不委派官员前去管理了,也不指望利用他们得到大量金银了。”

        这么行?

        那么多百姓,那么大疆域呢。

        况且没有了金银,未来的那个“不加赋税而国用”的银行司怎么办?

        冯京嘴张了张,终于不作声了。

        王巨又冲赵顼说道:“陛下,祖宗家法乃是重视内治,重视民生,因此说齐人,而非是宁赠友邦,不赠家奴。所以臣对孙固这种下贱行为感到了不满,言语有些激烈,还望陛下宽恕。”

        孙固好歹是宰相,朕的老师,老东西出来还不够,下贱又来了,还要朕宽恕。赵顼心中郁闷地想,又无力地挥了挥手说:“这件事就不要再说了,那些海客怎么办?”

        “臣去驿馆问一问。”

        王巨又去了驿馆,诸人看到他十分开心。

        王巨努了努嘴,让两人站在门口,不让他人进来,这才说道:“你们今天做得不错。”

        “少保,那个孙相公是怎么一回事啊?”

        “他是文彦博派系的人。”

        王巨未多做解释,但只一句,大家就懂了,王巨的政敌,能不刁难吗。

        王巨又问了问彼岸的情况,最后说道:“诸位,今天我与陛下搭成协议后,你们最好少做滞留,两三天后就回去。”

        不是回彼岸,而是去杭州泉州。

        但大老远的来到京城,总要让他们转一转吧。

        王巨说完,重新返回皇宫。

        他说道:“陛下,臣与他们大约谈好了,他们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个要求便是市舶司榷买时价格必须要公道。”

        “王卿,朕也派人查问此事,当时那些新物事出来后,市舶司的官员也不知会卖出多少价钱。”

        “然而最后市舶司低价榷之、高价售之后,并没有做任何表态。”

        “这个……”

        “其实就是钱帛已经进了内库,再也拨不回来了。于是装聋作哑。这使得臣又想到了介甫公执行市易法时。市易烧酒与竹纸。以前延州十户商贾乃是感谢臣之支持。这才有了种种捐助行为。这是义举,但不是他们的责任。为何介甫公定了那么低的价格,并且那么大的数量?”

        “王介甫也是好心,以使更多士子用上便宜的竹纸。”

        “但他有没有想过,成本几何?产量几何?难道为了士子能用上更便宜的竹纸,十家商户就应当破家荡产吗?陛下,我们大宋商贾觉悟心能达到如此高度了?也许介甫公是好心吧,但为什么挑上烧酒作坊与竹纸作坊?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两个作坊有臣参与,为了仕途名声避嫌,臣不能有所怨言。以前多次捐助,说明十家商户有善心,有善心执行低价购买就会很容易。”

        还是那句话,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杭州市舶司的相关官员也是抱着这个心态,诸海商们多次捐助,有善心,所以明知道价格出得很低。依然默不作声。如果官员们都抱着这样的心态,谁敢做善事哪?再说。那个香水与正气膏还能勉强算进榷香里,然而那种计时仪器能算进榷香范畴吗?”

        赵顼终于有些动容。

        以前在他心中想的是,这几个市舶司官员与宦官虽有错,但也是为了内库收入着想的,所以也没有处罚。

        哪里会想到此节。

        “所以那些海客提出要求,非是榷香范畴,市舶司不得按榷香制度和买。属于榷香范畴的,必须享有与大食商人同样的待遇,双方洽谈价格,如果价格出得过于低贱,他们有权不出售给市舶司。”

        这条要求不算太过份,赵顼说道:“朕准了。”

        “第二个要求就是迁徙百姓,这也是他们弄不懂的地方。现在我朝人烟稠密到了极点,他们迁徙的是赤贫百姓,对我朝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为何我朝做了种种限制?好不容易彼岸安定下来,略有一点气象,朝廷又要委派官员前去接手了。就是国家,也要有点脸面吧。”

        这句话说得太厉害了,赵顼脸上火辣辣的。

        “臣就对他们说,陛下放宽移民限制了。但移民数量太多的话,必引起各地方骚动,因此必须还要做限制,每年移民户数不能超过三万户。”

        “这个数量还有点少啊。”蔡京拍马屁道。

        现在他看出来了,王巨这样闹,都能平安无事,还不乘早结好之?

        “蔡检正,你不懂。看上去我朝这些年每年增涨二十多万户,如果限制在三万户以内,还是不能解决我朝人口危机。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去年全国州县统计出来,除交趾云南两路外,客户达到了四百多万户,实际他们几乎全部是赤贫百姓了。这还不包括大量流民隐户,有些极贫困地区,百姓为了逃避税赋徭役,到了老年时,白发苍苍,还盘着童子髻,我没有成年,我不算丁……”

        这个冷笑话可不好笑。

        吕公著微微叹惜一声,这小子脾气很不好,但不得不承认,在爱护国内百姓上,这小子确实做得不错。

        “因此我朝真正的赤贫户可能接近了六百万户,如果朝廷不做限制,那么说不定这些胆子大的海商们一年能鼓动十万户百姓迁徙。当然,就是每年行徙了十万户,对我朝也不会产生任何妨碍,甚至反而是在替我朝减轻压力。然而他们财力终是有限,每一户百姓迁徙过去,占用海船运货空间,这就是无形的成本。迁徙过去后,还要安置,最少替他们搭一栋能遮风蔽雨的茅屋,要提供他们吃喝,工具,种子,如果是畜牧业,还要贷给他们牛羊。并且周边有许多土著人,因此还要发放武器,进行训练。如果是三万户,以他们收入,能安置得很好。如果是十万户,并且是每年十万户,他们财力必然跟不上了,那么就无法妥善安置。一旦发生这种局面,这些迁徙的百姓过去后,举目无亲,那就惨了。”

        实际是如果每年都迁徙走大量百姓。还不知会引起多大的争议呢。

        因此王巨估算了一下。三四万户大约就是大家的底线所在。

        然而换成他这种说法。多好听哪。

        “王卿此言极是,他们有没有同意?”

        “大多数人同意了,真不行,再放宽五千户,想来他们也就不会再反对了。”

        “朕也准了。”

        “他们最后的要求就是朝廷可以先行委派少量官员,以便有一个磨合期,因此只能向朝廷提供人口最多的六处定居点置州,每州朝廷只能委派知州、通判与判官三名官员。这一条臣替陛下做主当场答应了。”

        原来是五个定居点的。现在变成了六个定居点。还要怎的?

        因此赵顼同样满意地点了点头。

        但这十八名官员选谁去,也让他感到有些头痛。

        王巨又说道:“他们还提出,如果朝廷答应这三个条件,每年会向朝廷捐助十五万两黄金,或者相当于十五万两黄金的银子,或其他商货。”

        “当真?”赵顼欣喜地问。

        其他大臣同样动容。

        别看宋朝现在财政收入高得怕人,但这不是纯收入,还有一亿多支出呢。就象免役钱与宽剩钱,合在一起一千多万贯,很多。然而它是毛收入,还要拿出大量钱帛支付胥吏衙前的薪酬。因此纯收入不过是余下的宽剩钱罢了。

        其实从朝廷执行王巨建议后,财政已经开始扭转,再到王安石变法。然而如果从财政急剧增涨的熙宁四年开始计算,直到去年年底,每一年纯收入不过勉强达到三千余万贯。

        十五万两黄金的价值是三十亿文,折成贯则是三百六十多万贯!

        几乎相当于青苗贷的收入,这些年平均纯收入的八分之一。

        能不让赵顼感到激动。

        他不由兴奋地走了几步,又问:“王卿,你有没有问那个金矿的产金量?”

        “每月能出产两万多两黄金吧,然而终有尽时,之所以他们有这个承诺,不仅是彼岸的金矿,还有通过贸易能换来大量金银。”

        实际那个脉金矿产量真的很不错,最高峰达到了三万两。而且经过进一步的勘探,估计储量大约在三百万两左右。可能会产生很大误差,但也让大家很开心了。

        不过王巨倒没有太激动,如果是这个储量,连一百吨都没有,只能算是中小脉金矿。

        想一想后来门茹的那个奥尤陶勒盖铜金矿储藏量吧,铜储藏量达到了近四千万吨,金储藏量达到了两万余吨,折成宋朝的两,则是五亿多两!

        不要问那个矿藏在辽国境内,如果能找到的话,以辽宁那个可怜的经济量,金铜也就是一种金属罢了,因此必然大部分流通到宋朝。铜币足够了,金本金也足够了。

        但只是想一想罢了,以现在的找矿技术,可以说是百分之五的技术,百分之九十五的运气。

        上哪儿找去。

        就是找到了,也未必有那个技术开采出来。

        不过赵顼还是很激动,这等于是将六成的金子捐出来了,还有余下的金子,当真开采不要成本,冶炼不要成本,特别这个金矿与宋朝的河金不同,它与铁矿石参杂在一起的,冶炼难度更高。

        做人不能太黑心的。

        “陛下,虽然他们久在大海上飘泊,养成桀骜不驯的性格,但扪心自问,虽他们有种种缺点,却是爱国的好良民啊,望陛下善待之。”

        事实是如果孙固还在这里,也不得不承认王巨这一句。

        三百多万贯财富啊,说捐就捐了,而是不是捐一次,这个一旦搭成协议,那是每一年都要捐的。

        盐铁判官韩忠彦小声地说了一句:“是啊,就是买人,也将三万户百姓买下去了。”

        宋朝律法是禁止任何买卖人口的。

        但人贩子彼彼皆是,特别是贩卖女口与孩童现象,就连桂州知州萧注这样的高官,还让手下替他公开贩卖人口谋利。

        以及各种变相的买卖人口,例如豪强想要剥削佃户,便借助贫困百姓困难之时,向他们发放高利贷。欠我钱了,家中女子就要押在我家中做奴婢,至于丁壮则成为我家的长工,什么时候将欠账还清楚了,什么时候才给你们自由。

        这个利滚利的高利贷能还得清楚么?

        所以朝廷对此也没有办法。

        如果按照买卖人口的价值来算,一户人家的人口能值多少钱,打算两个孩子,两个妇女,如果是老妇根本就不值钱了,两个丁壮,如果是老年丁壮同样不值钱了。因此平均下来,一户人口在市场上的价值不会超过六十贯。

        三百多万贯,能买六万户赤贫百姓了。

        然而账能这么算吗?

        并且经韩忠彦这一歪楼,海客们不是善举了,而是向朝廷购买下来这三万户!

        当然,韩忠彦对王巨同样不抱有好感的,不就是俺们韩家有几千顷耕地吗,值得你天天唠叨?(未完待续。)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288/1204609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