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暗黑大宋 > 第三十九章 劳动吧

第三十九章 劳动吧


王巨一阵沉默。

        朱欢是好心。

        道士对付的是朱俊,不会对付他,会出手对付他的那就是那群黑蜂盗了,可他们还敢呆在延州?

        但这些事绞在一起,便有了牵连,如果自己与李家联亲,不讲未来会有多少帮助吧,至少在安全上多了一份保障,不要说天才,扼杀在摇蓝里的天才什么才都不是。

        “但我有三个要求,我不排斥入赘,不过我不会入赘。”

        在古代入赘很悲催,不但在女家会遭岐视,以后妻子生下的孩子还要随女方姓。所以司马相如干了一件很无耻的事,他宁肯将卓家的俏**拐走私奔,都不商议婚嫁,无钱婚,最后恐怕结果就是入赘。最后无钱了,让卓文君卖酒,这可不是一个好活计,在卖酒过程中会遭人狎戏的。非是妓,但性质差得不远。卓家无奈,只好资助这个卑鄙的女婿。

        除非到了范仲淹与杜淹这一步。

        范仲淹将朱姓重新改成范姓,估计相里家也不敢让杜衍的孩子姓相里。

        但对这个王巨真心不排斥。

        孩子姓嘛重要吗?重要的能不能让他们平安长成,并且成为人才。

        可他有弟弟有妹妹啊,李家也是大户人家,人多,自己遭一点白眼也罢了,何必拖累弟弟妹妹?姜家似乎他无关,却也让王巨怕了。

        “这一条不难,李家也有两个郎君,没必要要求女婿入赘。”

        “东翁,小子家中穷,因此订亲礼节务必简单。”

        “这个不难……实际你也没必要在乎太多,当年太宗还不是张侍中资助。”

        柴荣征契丹,半路上捡了一个木牌,上书点检做天子,当时的点检正好是他的妹夫张永德,柴荣疑心哪,便换成了草根赵匡胤担任殿前指挥使。

        赵匡胤却吓着了。

        有了这个木牌,那就是一张催命符。

        张永德是柴荣妹夫,所以不杀,万一柴荣怀疑自己,赵匡胤必死无疑哪。于是担忧地回到家中,结果让他凶悍的妹妹拿着擀面杖撵出去,男人的事到外面说,跑到家里诉什么苦!

        赵匡胤无奈,只好想出一个主意,正好赵匡义的妻子尹氏去世,赵匡胤便让赵匡义求柴荣的小姨子小小符。但当时赵匡胤刚上位不久,手中又没钱。这时赵匡胤老上司张永德出面,替赵匡义求亲,并且资助了大笔财产做聘礼。于是柴荣对赵匡胤更放心了。没多久,柴荣去世,陈驿桥兵变,赵匡胤皇袍加身。

        当然,朱欢可没胆量让王巨去做天子。

        他的意思可以在低谷里,适当地接受别人的资助。

        “东翁,无需,我就是一个穷小子,若是李家看不起,这门亲事不结也罢。我可不想以后拜节拜年,在李家遭到嘲讽。”

        “老夫试试看。”

        “最后一个要求,想唱名东华门不易,不然延州也不会至今一个进士也没有中过。在这六年我想安心读书,李家能等便等,不能等我也不想高攀。”

        不能将前世的婚姻观念带到这一世。

        但就是五六年后,他自己也不过二十岁,李家小娘子才十八岁,还算是早婚的。

        可它却是最难办的一条要求。

        朱欢想劝说。

        “东翁,我意已决。”

        不过李家真同意了,王巨也不介意有这门亲事。

        至于爱情,他能与一个小萝莉产生什么爱情?

        …………

        春天的脚步便悄无声息来临。

        王家寨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寨子四周是一道结实的寨墙,虽不能与宋朝朝廷所筑的堡砦城墙相比,不过对于一个寨子,能起到了有效防御作用。西北角便是那个水库。

        由水库分出三道溪流,将整个寨子环绕着,又在寨子附近的溪上开挖了一些塘泊,不深,里面载了大片芦苇,一旦这些芦苇长大了,不仅起青饲料作用,还能想第二道防御工事之妙用。至少骑兵不能扬马直冲到寨子前。

        水库打开陡门,放了两次水,已开始起到灌溉作用。

        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

        寨子里的事务忙清了,得要准备春耕生产。

        就在这时候,官府下达了一份命令。

        程勘追得紧,各个大户无奈,捐了近两万贯钱帛。

        若是无能的官员,用这个钱扩建一下州学,或者救济一下贫困百姓,至于多少落入贪官污吏腰包那是不管的,但做了,也就功德圆满。

        程勘不是无能官员。

        他不及庞籍范仲淹等人名声赫赫,不过也是宋朝一个重臣。

        得到这个钱,只拨了很少一部分用于州学,延州扩建州学干嘛?反正也不出文臣,浪费!

        余下的派小吏查看,春天到了,开始大肆兴修道路。

        利用这笔钱,将延州各个堡砦之间的道路全部兴修,铺上石子与沙子。不问劳力。

        这也是宋朝的弊病之一。

        起初赵匡胤与赵匡义为了节约民力,减少百姓劳役,安抚灾民,组建了大量厢兵,用厢兵去代替百姓的劳役。甚至各州县也有许多专门的服役苦力。开始执行得很好,例如黄河决堤,赵匡义多次用军队去填缺口,连大量散落的灾民都不动用。

        不过随着宋朝内治,这项制度已经落后。比如蔡襄主持的泉州洛阳江万安渡大石桥。“垒址于渊,酾水为四十七道,梁空以行,其长三千六百尺,广丈有五尺,翼以扶栏,如其长数而两立之。”

        其实就是蔡襄看到洛阳江入海口处水流涌急,两岸百姓来往只能靠船渡,然而多次发生船翻人亡事件,于是蔡襄主持建设洛阳桥。他先派人测量,造桥基时,先沿桥梁中线抛大量石块,在江底形成一道矮石堤,再于上面建桥墩,并在桥下种植了大量牡蛎,使桥基与桥墩石之间胶结牢固,这就是桥梁史上有名的“种蛎固基法”。始建于皇佑五年,嘉佑四年竣工,工程历七年,建成一座长达一千两百米,宽约五米的超级大桥。桥上共有四十六座桥墩,五百个扶栏,两十八个石狮子,七座石亭,九座石塔。

        但它花费了多少钱?

        一万四千缗。

        可以说这个钱连一年的工钱都付不出来。

        为什么只花费了这点钱,那便是无偿的人工,连石料都是无成本的人工开采运输过来的。如果雇民造桥,那么这座桥可能成本会在二十倍三十倍以上才能造好它。

        不能怪蔡襄。

        他也是好心,在规则内办事的。

        但这就是宋朝的弊病,每年花费许多钱养了无数厢兵,同时还迫使着许多百姓做役户担负着无偿劳役,可是官府还动用余下的百姓时不时去劳役。

        程勘也是同样在这个规则内办事。

        百姓劳役是无偿的,那么这点钱便能办成很多事,甚至能让所有砦堡道路扩建一番。当然,这也是好心,若实现了,以后运输便变得方便,就可以替朝廷节约大量钱帛。毕竟每一个砦堡里都驻扎着大量军队,每年要运输许多物资到各个砦堡。而且道路扩建了,对百姓也会形成许多方便。

        胥吏苦口婆心地解释一番。

        那还说什么呢,大家一起去劳动吧。

        !!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288/3326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