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傲笑八部天龙 > 第三百零八章 离愁

第三百零八章 离愁


这一日,天色渐晚。

        段兴、萧峰等四人寻了一个客栈打尖,这里已经是大宋边界,距离大理只有一日的路程。二人叫了十坛子的酒,兄弟二人正喝的尽兴,旁边一桌的客人开始闲聊,语气里满是对未来的惆怅。

        路人甲:“大哥,听说辽人三日前已经打下了雁门关,不日就要扫荡南下,眼看又是要发生战争了,这日子可怎么活啊。”

        路人甲大哥:“是啊!这战争一打,苦的就是咱们老百姓。我打算这几天收拾了铺子,就领着家里婆娘和小孩往大理去,那里听说环境好,税也不高。”

        路人甲:“唉,那我也得回家看看,不知道家里老父老娘愿不愿意一起走!”

        说完,二人闷闷不乐的互相对着喝了一碗酒。

        段兴和萧峰对视了一眼,萧峰放下手中酒碗,叹气道:“陛下最终还是南征了。”

        段兴将手中酒碗一干而尽,喟然吟道:“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鸟鸢啄人肠,冲飞上挂枯枝树。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器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萧峰赞道:“‘乃知兵器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贤弟,你作得好诗。”

        段兴道:“这不是我作的,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篇。”

        萧峰道:“我在大辽之时,常听族人唱一首歌。”

        当即高声而唱:“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他中气充沛,歌声远远传了出去,但歌中充满了哀伤凄凉之意。

        萧峰一曲唱罢,引的周围纷纷侧目,但一看萧峰那体格,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纷纷转过头,又装作没有听见、没有看见。

        段兴点头道:“这是匈奴的歌。当年汉武帝大伐匈奴,抢夺了大片地方,匈奴人惨伤困苦,想不到这歌直传到今日。”

        萧峰道:“我契丹祖先,和当时匈奴人一般苦楚。”

        阿朱此时颇为温柔的挽上了萧峰臂膀,萧峰哈哈一笑,一扫脸上愁容,爱怜的看了一眼阿朱,道:“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说着,“擒龙手”使出,吸了一坛子酒到手上,端起来,就往嘴里倒,豪迈的行为下,掩饰不住那一丝凄苦。

        段兴默然不语,却是想起来了自己前世的家,又想起今生的父母,心中百般滋味,遂拿起一个酒坛,也跟着往嘴里倒。

        是夜,二人谁也没有用内功将酒精逼出体外,在将客栈的存酒都喝空了之后,醉倒在了床上。

        ……

        “小兔崽子们,都他娘的给我认真训练,不然,等上了战场,没人会救你们!”

        一个赤裸着上身,脸上划了一个长长刀疤的将军模样的人,站在沙场上,对着下面正疯狂训练的士兵咆哮着。

        下面是十个千人阵的方队,正按照前方旗手的指示,不断演练各种杀阵,穿插、绞杀、围杀,他们一遍一遍的练着,浑然不顾身上滚滚留下的汗水,眼神中透着坚毅,行动绝不拖泥带水。

        在方阵的四周,建有高台,高台之上站着数百个弓箭手,手里拿着厚重的木棍当箭矢,只要发现有人偷懒,必然会有三到四个弓箭手同时向偷懒之人射去,虽说射不死人,但挨上一下,身体就会出现一个不大不小的血洞,那滋味绝不好受。

        一个俾将模样的人跑到沙场最上方的高台上,对着端坐其中,威严无比的大将说道:“巴农卡将军,新兵营第十军已经训练完毕,随时可以上阵厮杀。”

        巴农卡将军点点头,回道:“阿尔,你做的很好。如今南荒大部分青壮丁都已经入伍,你再在这里呆着也没有什么事情,不如就跟着耶乙萨返回大理,去跟太子殿下报道。关于你带兵的本事,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马上用到了。”

        阿尔小将好奇的问道:“将军,不知国内何事这么着急,将老兵都带回去?眼看我们就要准备向天竺国开战了,这么关键的时期,却将老兵都调走,弄新兵上阵,末将怕前方战事不利。”

        若是其他人敢问话,巴农卡将军早就一脚踢过去了。自从段兴掌握军权之后,在军中,就只有服从命令,不许有任何疑问。但眼前小将是巴农卡在南荒,如今是镇东府地界,打仗这么些年才挖掘出为数不多的好苗子,此人最擅练兵,无论什么样的新人,只要到了其手上,不出半年,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士兵。

        可以说,大理国这些年,能灭掉占城、蒲甘,并且将真腊国打的苟延馋残,背后都有阿尔小将的影子,他总是能快速的将奴隶兵、新兵等打散、混编,然后用最快的速度使他们成军,输送到战场第一线。

        虽然他指挥战争的本事不尽如人意,但就这一手培养士兵的手段,已经在大理全军当中打响了名号,若非不是因为没有前线杀敌的功绩,巴农卡早就将他升为将军,独领一军了。

        至于真腊国为何没有被灭国,倒不是因为他们国力强势,能维持现状,最根本的原因是大理还没有完全做好和天竺交战的准备,而天竺也很默契的没有趁势吃掉真腊。

        双方就像提前做好了约定一样,留着真腊国最后的一点领地,作为双方的缓冲地带,天竺国大、人多,国内还有佛教镇压气运,佛寺高手众多,大理想要吃下天竺,暂时还没有那个实力。

        而天竺国国内崇尚佛教,国人更多的是喜欢奇人异事,喜欢黄金饰物,喜欢念佛修身,国民们更是往往对那些没有见过的东西更加感到好奇,而对于征讨其他国家,扩张疆域这类事情,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完全就是一副自给自足、幸福快乐的样子。

        当然这也跟他们的交通不够发达,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到瓶颈也有关系。天竺国缺少大量的战马,且又不研究海上航行计划,所以在运输部队能力上明显的存在短板。而天竺国的国土面积又是极大,部队来回跑一圈就要几个月,这也让天竺国的国王失去了进一步扩张的欲望,部队来回那么久,占领不占领又有什么意义?

        这却和大理国的情况完全相反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3042/203788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