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 第27章 第27章

第27章 第27章


小李氏的娘家在李家屯,李家屯以李家为主,李家是板桥的一个大家族,李家屯有60多户人家,要知道,整个谢家也才7户。

        小李氏在家中排行第三,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下面一个妹妹,两个弟弟,小的弟弟也就是谢继宁的小舅舅还没有成亲,一大家子住在一起。

        谢继宁跟着小李氏一进外婆家的院子,就看到大舅妈正在晾衣服,外公正在打草鞋。

        看到小李氏到了,谢继宁大舅妈王氏招呼道:“哎呀呀,他大姑来了,宁哥儿也来啦,快点进屋,快点进屋烤一下火,这么冷的天啊”

        谢继宁一一打招呼,进到屋里,谢继宁外婆张氏抱着谢继田在屋里烤火呢,人正睡得香。

        谢继宁已经一个月没有抱自己的弟弟,连忙抱过弟弟。

        这个时候的小孩子是最好抱的,体重合适,骨头已经长好,不用像刚刚出生的时候一样脆弱也没有那么多动,吃饱就睡,只要身体好,就好带多了。

        外婆夸道:“宁哥儿这哥哥当得像样,懂事儿。”

        小李氏将自己带来的礼物拿出来,递给张氏,张氏骂道:“你咋拿着这多东西来,你婆婆知道还不锤你啊,你那婆婆是一个厉害人,你公公话又多。”

        这时外公李守田从外面抱着几个阴玉米进来,放在火炉上。

        “先考几个玉米吃了香香嘴,你外婆马上就做饭了,吃过晚饭今天晚上就在外公家歇下了。”

        转头又对张氏说道“那里来的那么多话,”

        心里想,这外孙本来就聪明,亲家又带得亲,在这听到什么,回去和亲家说了,又是事端。

        小李氏道:“娘,这些都是家里的心意,我公公婆婆都是知道了,这些东西有些是我婆婆分给我的,有些是我上县城买的。”

        谢继宁也说:“外公外婆,这些都是我爹娘的一点心意,你们不要留着舍不得吃。”

        张氏这才站起来接过东西放到屋里面。

        正在说着话,大舅妈王氏带着儿媳妇和女儿就进屋了:“宁哥儿,这是你小表姐梨花,你们一起去外面玩,大舅妈这就给你们做饭。”

        谢继宁见屋子里面窄小,就抱着弟弟去了,李家屯是一个很大的一片平地,地理环境比谢家湾好。

        谢老三总是酸溜溜的说,他们李家刘家张家就是仗着有好地。

        李家已经在李家屯繁衍数代人了,早早的占据好的地,方圆数十年刘家李家的肥田要比别家多一些。

        李家屯是李氏和小李氏的娘家,又离谢家湾很近,所以早早就学习了谢继宁的积肥的方法,这些都冬天了,家家户户还在忙呢。

        谢继宁抱着弟弟,只听得旁边的小表姐开口道:“宁哥儿,你要玩什么,我带你去。”

        谢继宁道:“表姐,我外公外婆最近身体怎么样,你们在忙什么呢?”

        梨花认真的回答道:“我爹他们这两天在捞鱼呢,你要不要去看看,我带你去,”谢继宁欣然前往。

        谢家湾没有专门的鱼塘,想吃鱼了,只能去附近的小河里面去捞一些野鱼,又费时,又费功夫。

        而且由于缺乏佐料还有做鱼方法,大家做的鱼的味道都普普通通的,要么没什么味道,要么腥臭。

        李家屯则是专门建了一块鱼塘,里面养的有鱼,每一年都会打鱼,大的捞起来,小的放下去。

        谢继宁跟着梨花去的时候,就远远看见几个舅舅都在,天气虽然冷,但是大家都做得热火朝天的,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

        谢继宁老远就叫道:“大舅二舅三舅小舅,大堂舅……”光打招呼就打了好久,因为在场的全部都是李家一家人。

        大舅舅李承荣大声的笑道:“宁哥儿,你来舅舅家玩啊,来得正好,我们起泥起了好几天了,现在正好打算捞鱼了,你先在舅舅家吃,然后回去的时候带一些回家。”

        继宁想,正好这一次,奶奶买了很多作料,到时候,自己一展身手,教自己娘亲好好地做鱼来吃。

        二舅李承华见侄女和侄子还在往池塘边走,连忙挥手阻止道:“梨花、宁哥儿,可不能过来,尤其是宁哥儿你还抱着弟弟呢。”

        “这水边的坎子上,都是刚刚才挖出来的泥巴,又软又滑,危险得很。”

        谢继宁仔细一看,原来是池塘边上的野草太深,泥巴堆着就不太显眼了。

        不只是今年的池塘底泥被堆在了边边,是每一年的都是这样堆的,一层一层的,将池塘边越堆越高,这样池塘也越来越深了。

        谢继宁问道“舅舅为什么这样堆放,这样有点浪费。”

        结果大舅舅认真的回答他,“这想法还是你大外公想出来的呢,这往年都要到好远的地方处理,这样堆,塘子都要深一点,每年的鱼都要多打一些。”

        谢继宁道:“这样有点危险。”

        李承荣骄傲的讲:“池塘深,家家户户的小孩子管着一点就是了,这田坎,你就更不要担心了,这泥是粘的,好几年了都没有事情。”

        谢继宁猛然反应过来,可能大家都不知道这泥巴这泥土可以用来肥田,养鱼的池泥富含有机质,是上好的肥土,可以用来改善土地。

        谢继宁认真的问:“舅舅,你觉不觉得这边上的野草涨的特别好。”

        李承荣一看,果然,“宁哥儿,你是说,这土好,肥地”

        谢继宁说:“这土都是鱼的粪便,用来肥田再好不过了,用在稻田里面,稻子都要增产啊”

        “宁哥儿,你说的可是真的?”

        谢继宁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大舅姥爷,是奶奶的哥哥,连忙弯腰行礼道:“见过舅姥爷,您老人家最近身体可好。”

        李守业连忙拉起谢继宁,追问道“宁哥儿,你刚刚说这泥好,是不是真的啊。”

        谢继宁道:“舅姥爷,当然是真的,这江南一带的人有‘桑基鱼塘’的做法,就是这鱼塘的塘泥肥得很。”

        “江南人真会想办法,咱们这里穷山恶水的,人笨得很,有东西都不会用。”

        谢继宁道:“舅爷你不用这样说,咱们是没有经验,慢慢的就知道了,家里可以让我表哥表姐他们读一下书,读了书就知道得多了,你看我不就是读书才知道的嘛。”

        “读书是好啊,你表哥他们不像你这么聪明,咱们家读不起书啊”

        谢继宁认真的说道:“可以不用说非要读出什么名堂来,大家都认识一些常用的字,这样就已经很好了,慢慢来。”

        “好好好,等家里条件好了,就让他们读书。”

        谢继宁明明知道是在敷衍自己,但是暂时也没有办法,在物资条件还没有达到的时候扫盲,确实有点难。

        目前先专注这个塘泥的问题,谢继宁还记得,他还是谢宁的时候,曾经道珠三角地区的一个地方采访。

        那里是一个老的农业示范基地,教育基地。

        在基地见到了很早就开始使用‘稻田养鱼’,‘桑基鱼塘’‘鸭田种荷花’等等很多的利用动物和植物一起的人工生态系统,两种物种一起,相互促进,相互成就。

        谢宁还在那个基地看到了很多的配套的方法,新的利用高科技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有被淘汰的一些老的方法,都特别有特色。

        基地充分发挥特色,进行升级改造,完善相关的配套的景观,服务,观光业好旅游业发展得特别好,带动了当地的许许多多的农民的脱贫致富。

        为了那个项目的采访,也为了基地的美食,谢宁在那里呆了整整10天,不但听了相关负责人的介绍,还体验了捞鱼,做鱼的快乐。

        所以谢继宁印象深刻,虽然由于时代所限,好多方法的不能用,但是这池塘的底泥合理的利用,对庄稼是大有好处的。

        谢继宁想,自己和舅舅他们说什么有机质,含什么矿物质,他们也是没办法懂的,只能用他们懂的方法讲。

        “舅老爷,舅舅,这泥巴好不好,你们看看这泥上的野草就能看出来,非常的好,咱们啊,可以用他养地,种菜坐肥料。还可以把他作为基肥,放在稻田了,不单单稻字长得多,还长得好,留稻种也好。”

        “塘泥的土又肥,又稳,肥快比得上农家肥了,最重要的是稳,他不容易烧心。”

        “还可以稻田养鱼,养虾等等也是很好的方法。”

        旁边的其他人都将信将疑,主要是谢继宁年纪太小,而大家都是庄稼老把式了,就不知道这样的方法,但是这草确实长得好。

        李守业道:“宁哥儿既然能想出来坐肥料的办法,那这个泥肯定也好,大家商量一下。这泥一家分一点。”

        心里想这宁哥儿说的这底泥好,目前来看,肯定是真的,这稻田养鱼,养虾什么的,风险太大,就不问了。

        “宁哥儿,你去我家吃饭去。”

        谢继宁舅舅李承荣连忙说道:“大伯,不用了,我家肯定是做好晚饭的了,宁哥儿难得来一趟,就留在我家吃,您今天晚上也去我家吃。”

        李守业推辞道:“我就不去了,”

        然后大声的叫自己的儿子:“承强,你挑几条好的,大的,给宁哥儿带回自己家去。”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30646875/181850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