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 > 第二百八十八章 撤藩

第二百八十八章 撤藩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七月,骄阳似火都已经不足以形容现在的天气,简直就好似在面前摆上了一个火炉不断的烘烤着。今年的夏天感觉十分的反常,这样的天气已经持续了有一个多月,田里的庄稼已经开始缺水,若是再不赶紧的下一场雨,这一季的水稻就一定是要减产的了,不仅仅是水稻,其他的作物也差不多。唯一只得庆幸的是,前几年不断的兴修水力,在投入的海量的人力物力之后,几个主要的平原地区的灌溉系统已经大有改善,因此这些庄稼最多也就是减产,而不会绝收。

        有吕宋岛的粮食支持,加上已经大规模推广番薯等高产作物,即便福建今年闹起了旱灾,也不难对付过去,像以前的那种饿死人的情况是不会再出现了。耿精忠接到下面的汇报,安排了一下预备抗旱的命令之后,也就没有继续关注了,他现在可没本事来一场人工降雨,也真的是可惜没那个条件,不然的话,他就成了百姓们眼中的龙王爷了。

        外面天气炎热,连未来学堂也都放了一个月的暑假,马尾军也暂停了训练,整个福建的节奏都慢下来了很多。耿精忠自己也是泡在自己的书房里。现在的书房是经过了改造的,就像是想代的“空调房”一样。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空调”,但古人也有许多低碳、环保的纳凉避暑之所。比如先秦时期的“窟室”、汉代“清凉殿”……

        我们的祖先就是聪明,以往除了用扇子。还不断研究出降温设施。在汉代。能工巧匠已经研制出“叶轮拨风”的大型纳凉器具。其取凉效果非常可观。《西京杂记》卷一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战”。想象中它的拨风原理应该是利用叶轮的旋转形成风源,即在巨轮上安上七个叶片,一人摇动手柄,七个叶轮飞速旋转。空气被搅动起来产生凉风。

        到唐代,长安等地出现一种供人们消暑的“凉屋”。这“凉屋”一般傍水而建,采用水循环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将水中凉气缓缓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帘”,使凉气进入屋子。唐诗人张仲素有《杂曲歌辞.宫中乐》一诗咏:“江果瑶池实,金盘露井冰。甘泉将避暑,台殿晓光凝……”说的就是这种利用“水循环”建成的“凉屋”。

        宋代,在开封出现的“凉殿”比唐朝的“凉屋”更豪华。“凉殿”不但以风轮送冷水凉气。还在蓄水池和大厅四周摆设各种花卉,使冷风带香。芬芳满室,其降温效果之好犹如进入冬天。科学不断进步,前明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对当时纳凉有精彩的描述:“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不难看出,前明时候的消暑技术又前进了一步,而且巧妙利用地理优势,也不乏科学道理。古代的“凉屋”、“凉殿”和“霍都别墅”比起后世密不透风的“空调房”来,实际上降温效果更好、空气更清新、也更符合环保理念。

        中午吃完午饭,耿精忠便直接来到了自己专用的“空调”书房里看着书,聚精会神中,丝毫没有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待到敲门声响起,耿精忠菜感觉到不寻常。自己的书房是严禁别人进入与打扰的,今天的门口居然出现了那么多人。“谁?”耿精忠问道。

        “回王爷,是属下,李总参谋长等也都在,有重大事情要向王爷汇报!”耿精忠并没有开门,姚启圣就站在门外回应道。

        耿精忠也感觉到了不一样的气氛,也意识到有大事发生,于是站起身来把门打开。这一开门。嚯,自己麾下极大谋臣全都到齐了,道:“来的这么齐,看来事情不小啊!”说完,将还没有完全打开的大门继续拉开,然后说道:“都进来吧,我这没有椅子,你们就都将就一下吧。”

        “谢王爷!”几人一进屋,立马就感觉到了房间里比外面要两凉爽很多。姚启圣等也没有隐瞒,直接开口就道:“禀王爷,朝廷撤藩;了!”

        “嗯?”耿精忠一惊,这的确是个大消息,虽然这早就在自己的预料之中,是迟早的事情,但是在耿精忠的记忆中好像还要等上一年半到两年,历史上好像是在康熙十二年年底才开始的,这直接就提早了一年半多。“事情怎么会这么突然,事先为何一点预兆和风声都没有?”

        “回王爷,是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的折子被康熙通过了,尚可喜想要其长子安达公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但是康熙准其归老辽东,但朝廷却以尚之信跋扈难制,下令正式开始撤藩,也就是一并裁撤三藩。”李光地连忙回道,这则消息是京城的阿厚最新飞鸽传信过来的,不会有假。最近天气炎热,李光地一直就呆在马尾军营,刚好姚启圣也在那里,两人得到消息碰了个头之后,就立马来找耿精忠了。

        耿精忠听完也大致明白了,尚可喜上这个疏请归老辽东的折子已经不是第一封了,他儿子尚之信那么强势,他在广东已经没有了什么实权,除了死忠于他的那一小部分,其他的实力都已经被尚之信所掌控既然家里面闹矛盾,他还不如眼不见为尽,会辽东老家去养老,反正自己也已经将近七十了,回老家还能安稳的多活几年。

        其实尚可喜是很后悔的,六年前直接就任由这个儿子被关在京城大牢就算了,不然哪里来的那么多的家庭矛盾。尚之信原先是留在京城为质的。在康熙六年才回到了广东。尚之信是尚可喜的长子。那时候尚可喜把他叫回来是有苦衷的。不是因为自己快完了,而是不叫他回来自己就完了。

        因为尚之信是一个标准的纨绔子弟,富二代。由于自己恶名昭著,世人皆知。顺治嫁公主时都没有选尚之信,而是选了尚可喜第七子尚之隆。但作为长子,还是得进京居住,明为入朝为官,实为被监禁。当人质。尚之信这个不服呀:“凭什么我就不能娶公主,凭什么我没娶公主我还要进京。”索性玩起了无赖。天天不上班,到处惹事生非。

        要是路边打个架,歌厅泡个妞不小心被城管抓了,以老爸的实力还能摆平。但尚之信越玩越大,光天化日之下就敢强抢民女,要是敢反抗就聚众围殴,还烧了对方的房子。最后把魔掌伸向了那些皇亲国戚,不知道这位仁兄怎么想的,估计欺负人欺负惯了。满洲贵族你也能欺负?顺天府尹(现在的北京市市长,管理北京的治安与政务)一接到报案。马上立案侦查,展开追捕行动,一举歼灭以尚之信为首的犯罪团伙,首犯尚之信捉捕归案。

        那时候尚之信都到“派出所”了,还摆出一副贵胄子弟,酒色狂徒的神态,满口粗话,行为荒唐:“你也配审我,你们头呢,把他叫来,知道我是谁吗,我爸比李刚还厉害,一个小小的顺天府尹也敢审我。”顺天府尹是正三品,国家高级干部,哪受过这种侮辱,马上上奏要求严惩尚之信。由于国家还没有雍正时期的秘折制度,所有的文件都要经过内阁在转给皇帝,那封奏折就被内阁留中了。尚可喜明白内阁那些官员的意思,用了一大笔钱打通关系,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这事给平了。

        经过这么一件事,尚可喜害怕了,这不孝儿子要是还在京城里面,下一次不定捅什么篓子。上书恳请皇上把尚之信放回来。康熙压根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住得好好的为啥走呀,就问手下的大臣们的意见。今年下来,京城的大臣们谁还不知道尚之信的德行,留在京城也是个祸害,一致同意,马上叫他滚。看见群臣激昂,康熙糊里糊涂的签了字,尚之信滚回了广东。一回到广东就被尚可喜暴打了一顿,打完后狠狠的告诉他:“从今以后,你给我老实点。”

        尚之信根本就不是一个老实的主,他阴狠毒辣,而且城府极深。老爸尚可喜晚年有一个毛病,爱克扣军饷。尚之信反其道而行之,跟着我要啥有啥。靠这个优势,他不露声色的在各个位置安插亲信,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建立了自己的势力。等他老爸尚可喜发现时,他已经几乎全盘接手了广东的政治,军事,尚可喜几乎连一兵一卒都调动不了。他本来就不是好人,现在没人管了,干脆就不当人了。尚之信开始了“疯狂之旅”,历史记载说他: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他想干啥就干啥,俨然成了三国时吴国末代暴君孙皓,事实上也差不多,福州情报总部关于尚之信的情报内容有厚厚的一踏,都是记录尚之信的恶行的。就这几年,他在广东民心尽丧,有好多人宁愿背井离乡也不愿意被他统治。

        朝廷在广东是留有中央特派员的,一看广东这么乱,马上上书弹劾尚之信,顺便弹劾尚可喜,说他管教无方,纵子胡闹。次数一多,尚可喜也不干了,这么干下去早晚得出事,现在自己就有了三种死法。被朝廷以管教不严赐死,被儿子拖累死,被儿子活活气死!自己辛苦了一辈子,还没享福呢,索性辞职,与儿子划清关系,没准还能多活几年。

        其实,尚可喜这么急着会辽东老家养老,这里面还有耿精忠的那么一点推力。福建这些年发展的那么好,也刺激了尚之信,通道还带动了广东的经济发展,尚之信实力增长的也很快,尤其是在与耿精忠合作之后,有了几次交易,使得他的实力也膨胀了起来。最终使得他更加的跋扈,他老爸尚可喜也受不了了,于是就有了一连六封的回归辽东养老的折子。

        这尚可喜因家庭内部矛盾,上疏请求回归辽东海城养老,将王爵交给儿子尚之信承袭。康熙小麻子接到奏疏后,便马上开会研究。这几年他也是积极筹备,感觉实力也差不多了,越拖下去对自己越加不利,于是商量了一气之后,最终的结果便出来了-------撤藩!(未完待续。。)

        ps:兄弟们,抱歉了,最近更新的就要少了,一天暂时一章,小弟在忙活人生大事,各位仁兄应该懂的,小弟一生的幸福就看这段时间了!一个星期后恢复一天两更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3176/20774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