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朝会之争
春天的熊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插翅难飞
郎悔
骠骑将军同保国公府小公爷撕逼干架的消息立马在京城四下传开,敏感的朝臣们立马从中捕捉到了几敢肯定的信息——即将继承爵位的小公爷同骠骑将军不和!
毫无疑问,圣上将骠骑将军由大同召回,便是即将旧事重提,又要来谋划革除卫所军制的事儿——在这敏感关键时刻,骠骑将军同小公爷不和的消息传了出来,简直就如春风拂过大地,温暖了朝臣们的心:保国公一直以来都是圣上施行各种新政的支持者,即将继承爵位的小公爷却同圣上施行新政的另一得力助手闹起了别扭,这预示着啥?
在革除卫所军制这一事儿上,保国公府恐怕不会再是圣上的好帮手、骠骑将军的好战友了罢!
眼下的大明朝局是这么个现状:骠骑将军如同一个信号,他一回京,嗅觉敏锐的朝臣们便闻出了弘治的意图,皇帝同朝臣们都是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的清楚大明朝廷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在哪儿——革除卫所军制!
自勋贵公卿到满朝文武,人人都在屏息凝神——只待圣上在朝会上将这事儿堂而皇之的抛出来!
而翘首以待的朝臣们,今日终于等来了弘治的“摊牌”。
弘治先是认真总结大同之战中,大同边军取得的各项优异成绩,同时充分肯定了骠骑将军王睿为构建“和谐大明”做出的卓越贡献,并再次对其做出了口头褒奖。
朝会中充满了喜庆的气氛,洋溢着大明人火热的激情,音乐将浓浓欢喜传递给在场的每位同仁。
话锋一转,弘治在肯定成绩之后,又立马开始总结经验——总结大同之战,骠骑将军固然功不可没,但若是没有先前在大同施行的“募兵”之法,骠骑将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又能拿什么去击败火筛?
“大同之战,卫所士卒尽皆转化成了‘募兵’,骠骑将军靠的便是这帮募兵,击败了火筛”,弘治终于甩出了“重磅炸弹”,“由此观之,‘募兵’一法不但要在大同长久实行,更当推广至大明全境,此后,咱大明当行‘募兵’军制,而彻底取消卫所军制!”
弘治的话音一落,满朝大臣便将目光齐齐聚集在了内阁大臣谢迁身上——谢阁老,圣上抛出的这事儿,还是得先由您老的“老问题”来做应答。
“圣上,‘募兵’一法确是有着诸多便利,但若革除卫所军制,不知这将领统军之权,又当如何牵制?”谢迁琢磨了半响,终是于众同僚的一片期待神色中缓缓出列——当时就是这么个问题将弘治“吓”得拂袖而去,今日圣上旧事重提,老夫便也旧问重提!
可圣上既是时隔了大半年又来旧事重提,殊不知不是针对这“问题”而找出了对策?
谢阁老的迟疑是正确的,弘治接下来便向他交了一份堪得满分的答卷。
“骠骑将军曾向朕建言,在朝内增设四个新的军务部门,总理将领士卒、一应军务。此四大部门,一曰参谋,二曰军吏,三曰辎重,四曰军械……”
伟大的弘治皇帝又化身作了“朱教授”,向满朝文武之臣讲解起了“四大总部”的功能效用……
朝廷大佬们一听便明白了过来:这一套军制几个部门,是将将领与士卒,粮草供应与军备军饷都纳入到了朝廷的掌控当中——各司其职又相互牵制,无论是少了哪一个部门,百万大军都无法运作。
听起来很好很完美:既能将腐朽的卫所军制立马革除,又能将军队的掌控之权,牢牢的握在手中。
俩字:靠谱!
安静的朝会陷入更大的沉静——都在仔细咀嚼着这“四大总部”与“募兵”一法之间的关系:这二者之间原来也是相辅相成的!
早在骠骑将军去大同做副总兵时,这革除卫所军制一事,便是在悄无声息的进行了!
朝臣们终于回过神来,但有些为时已晚:骠骑将军领着“募兵”在大同狠揍了火筛一顿,“募兵”一法较之卫所士卒更为实用,已成不可辩驳的事实,再加上这完全可解决将领坐大威胁朝廷的“四大总部”之策一出炉,朝廷的“栋梁们”还能拿出什么理由来反对?
卫所军制一遭革除,相应的文人统兵、监军之制也会随之而取消——不仅仅是打破世袭的将官特权,更是将文人掌控的兵权分出去还给武人,提升武人地位。
眼睁睁的瞧着文人们的权力被剥夺!?
微臣们做不到呀!
老办法——死谏!
“凡事总得拿出个理来,爱卿们哪怕是要‘死谏’,也总得说出个一二三四来罢?”弘治冷冷的瞧着蠢蠢欲动的朝臣,一眼便看穿了这帮老王八蛋们的心思,“若是没有依据,又道不出这‘四大总部’与‘募兵’一法的弊端来,爱卿们只顾一昧死谏,安的又是什么居心吶?”
到底什么才是“死谏”?
最容易理解的便是:为了让皇帝采纳自己的“谏言”而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就算你不爱听,要宰了我,我也要这么说!
但这“死谏”也得有个前提:你得针对某某事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正常的合服逻辑的异议来,亦即你也得有支持和反对某一政策的理由——这个理由是大是小都不重要,关键只要“言之在理”即可!
可眼下面对圣上提出的革除卫所军制所采取的办法,又能有个什么反对说法?
没有!
找不到了——“四大总部”与“募兵”一法环环相扣,精密细致,简直就是“无懈可击”!
弘治这番淡淡的言语,便打消了朝臣们“死谏”的想法: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却又瞎嚷嚷着要行“死谏”,恐怕会落得个“居心不良”的下场——弘治不是省油的灯,朝臣们舍不得这到手近百年的兵事之权,他岂会不心知肚明?
没关系,玩不了“死谏”,咱还可以玩“祖制成法”!
“陛下,卫所军制可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万万改不得的呀!”御史中丞王之跳了出来,扔出了大明朝臣们的另一“撒手锏”!
所谓“祖制成法”,指的是开国皇帝们制定的一套制度规范和言行准则,既约束皇室成员,又限定朝廷内外,并成为后世各朝处理、决断事情的依据。
而大明的祖制最具特点,对大明王朝的影响也最大。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精心设计了一整套制度法令,其目的无非是要按照他自己的意志,建立一个有秩序的、稳定的社会,以确保其子孙后代的长治久安。集中反映明代祖制的《皇明祖训》、《太祖宝训》等涵盖的内容很广,大凡从制度法令到机构设置、从守成皇帝的基本言行到百官的行为规范、从后宫的操守到皇室内部君、王之间的关系处理,从树立皇帝的威严到皇室成员所应受到的尊重等等,都作了十分具体而细致的规定。
朱元璋祖制中透露出两大特点,一是防范之心,他屡屡告诫子孙在各个方面要倍加防范;二是专断、保守,朱元璋一再强调所立祖制是不可轻易更改。
要命的便是朱元璋对他自个儿制定的制度与遗训所作下明文规定的“不可轻易更改”——百官若是同意,“祖制成法”方可更改。
朱元璋的这个考虑是这样的:兴许多少多少年以后,大明有些制度不合时宜,会有革新之举,而这革新之举若都征求到了满朝文武的赞同,想来也不会是甚“弊政”!
他这是为了防止子孙后代任性胡来,或是为了防止朝中出了“权臣”弄权之类,才定下了这么个“需百官同意,方可更改祖制”的规矩。
只能说,老朱同志这个想法是很好的。
可越是往后,这“祖制成法”越是成了文臣们用以维护自身权利的最佳“撒手锏”——明朝的皇帝们除了朱元璋朱棣以及眼下的朱佑樘,其他也并不全是蠢蛋,也有看出文臣权力过大,想要以“革新”来进行削弱制衡的,结果却都被大臣们以“与祖制不符”给塞回去了!
一句话,符合咱朝臣们的利益意愿,咱便赞同,不符合咱朝臣们的想法利益,那便对不起——这与祖制不符!
太祖遗训,可真他娘的是个好东西吶!
随之而来的,便又出现了这么个情况:由于“祖制”具有强烈的利益目标,缺乏开放的心态,客观上限制了皇帝、官员的随时变通、与时俱进。严守祖训的明代君臣们处处受到祖制的羁绊,用人委以老成,因循旧章,反对任何程度、任何形式的修改和调整,有明一代几乎没有进行过大刀阔斧的激进改革便是极好的例证。
在类似于眼下革除卫所军制这种重大问题的争执中,人们总是援引祖制,最终造成固守成例、不敢进取,或走向极端、偏执行事的局面。皇帝、百官皆不能审时度势、因时制宜,不能根据社会的变化进行适度的变通,朝廷上下缺乏生气,致使大明成为一个进取不足的王朝。
御史中丞王之的话让弘治听得心底一跳——怕什么便来什么,百官们果真拿来祖制说话,到底又该怎样回应?r1148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3205/38224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