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大明当暴君 > 第884章 陈圆圆的演出(第三更)

第884章 陈圆圆的演出(第三更)


  卧槽!

  张凡心里暗叫一声。

  他掩饰住脸上的惊讶,看着那个正在捡那些小人书的运输人员。

  “不好意思啊,这位公子,这些没有封好,所以纰漏了。”

  说话的是一个体格健壮的汉子,他晒得皮肤粗糙、黝黑,但身体非常结实,是那种精壮的结实,一看就是干农活的。

  这些年,有不少农民专做工人,例如水泥厂、砖窑厂,还有修路的工人,伐木的工人。

  这些体力劳动者,到多时农民转过来的。



  而眼前这个,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崇祯将小人书递给他,说道:“老乡,这些是你的货吗?”

  “俺哪里能有这些啊,这些都是文化人制作出来的,俺就是一个农民,运货的。”

  崇祯继续问道:“那你知道上面写的什么吗?”

  “俺也学过一些字,不过学的不多,还在学习中,要看上面的故事,还是有点吃力的,不过好在有些图画,看起来还挺有趣。”

  “那你知道这些是什么故事吗?”

  “好像是起义的故事?”那汉子随口答道,他并不知道眼前这个人到底是什么身份,更不知道自己在眼前这个人面前说这种话意味着什么。

  如果朝堂上的官员看到后,估计会震惊地说不出话来,同时为这个人捏一把冷汗。

  崇祯又问道:“这些小人书是从哪里来的?”

  “哦,我们也不知道,只是负责运输到上海城里,放到指定的地点。”



  “哦,那没事了,打扰你了。”崇祯将手里的小人书递给这个汉子,然后笑了笑。

  张嫣也将小人书还给人家了。

  张嫣看了上面的内容,有些惊讶:“公子,那上面是……”

  “那上面是造反的故事。”

  看来那些人对思想控制的作用很重视。

  开始从思想上找缝隙了,并且利用这种非常简单易懂的东西,来引起普罗大众的注意,将商人掌国的概念,慢慢潜移默化地植入到民间。

  这是要跟朕来玩舆论战了?

  现在看来,至少证实了一点很重要的事情。

  什么事?

  古人并不笨,古人和21世纪的人,区别在于眼界和对历史发展的见识。



  但智力和思考能力方面,是没有区别的。

  当商业繁华到一定的地步,诞生出一股新的民间力量,就有人想要玩造反了,并且这些人非常清楚,思想的重要性。

  事实上,对思想的控制,从商鞅时代,就被提出来了。

  中国古代的学术斗争,其本质都是思想的斗争,而思想斗争其本质又是政治斗争。

  无论是佛道之争,还是儒家兴起,皆是如此。

  西方的人文主义是在文艺复兴的时候兴起的,文艺复兴是什么时代?

  没错!刚好是明朝初期和中期。

  原本历史上,西方的文艺复兴不会对大明有影响,但穿越者做了一个很重要的改变,还真让这一点变成了一些可能。

  什么改变?

  开海新政!



  为什么当年要禁海?

  朱元璋自己也认为经贸南洋,会赚很多钱。

  这一点在南宋是得到证实的,南宋时代,朝廷与南洋诸国的贸易非常发达,南宋朝廷非常有钱。

  到了明朝,为什么就不愿意赚这个钱了呢?

  其实,在东方世界,还有一个重要国家也禁海了。

  谁?

  日本!

  日本就是在明末禁海的,德川幕府建立后开始禁海。

  为什么?

  原因有两点:



  一、重农抑商。

  古代王朝生产力有限,粮食不足,如果大力鼓励民间商人从商,就会天下大乱。

  为什么?

  商业难道不好吗?

  21世纪的中学生都知道商业是好的啊!

  当然好!

  那个中学生饭的那么饱,他当然知道商业是好的。

  如果他连饭都吃不饱,他的国家大多数人见到商人投机取巧赚得盆满钵满,大多数是不是都想发财,都去从商了?

  那原本能一天还能吃一碗饭,后来一天只能吃半碗饭了!

  所以啊,重农抑商的政策,它是根据时代的生产力来制定的。



  那为什么之前的朝代就不禁海?

  因为唐宋的广东、福建是很落后的地方,是发配犯人的地方,那里就算把海岸线再给它拉伸个上千里,那里也翻不出浪花来。

  但经历了南宋以后,就不同了,南方大力发展,稍不注意就成气候了。

  那为什么南宋不在乎粮食危机而大力扶持商业呢?

  因为南宋版图小啊,需要养活的人没有那么多,而且南宋占据了秦淮以南,这些地方都特么是产量的大粮仓!

  那第二点是什么?

  二、到了唐代以后,中国王朝都在做一件事:守内虚外!

  什么是守内虚外?

  就是防备内部不受控势力的崛起,用各种政策弱化地方的势力。

  宋朝如此,明朝中后期也一样如此。



  否则地方壮大,就容易出现唐中后期的地方藩镇格局。

  而无论是大明的禁海,还是日本的禁海政策,都是从这些方面去出发的。

  作为穿越者的张凡,对皇权与地方的博弈,他自然是非常清楚的。

  一旦开海,商业发达,民间必然会崛起一股新势力。

  早在张居正时代的隆庆开关,民间许多商人和地主都希望朝廷变得小政府,对地方不要横加干涉。

  现在这些商人手里有钱了,当然更加膨胀了。

  崇祯将骆养性叫过来,让他派人盯着那辆马车,主要是盯着那些箱子,盯着它们的去处。

  到了下午三点的时候,骆养性回来了。

  他带回来了消息:“公子,他们去的是明月楼,明月楼是上海最大的酒楼。”

  “没有再去别处了?”



  “没有了,儿郎们都还在那里看着。”

  “这明月楼背后的老板是谁?”

  “是顾台硕。”

  “顾台硕?”崇祯有些意外,“顾秉谦的儿子,天启年间内阁中书舍人?”

  “没错,是啊。”骆养性小声说道,“当年南直隶叛乱,就有人举报顾家和那些乱党有牵连,不过后来有人说是诬告,顾秉谦当时又死在了昆山,国朝事务繁多,举报的人也就不了了之了。”

  “哦,这个顾台硕现在在上海做什么买卖?”

  “主要是从事海贸。”

  崇祯看了看前面的上海,说道:“走,咱们进城吧。”

  自从火器走私案后,上海对民间火器的管控极其严格。

  所有入城的人,都必须搜身。



  上海治安司的人一天二十四小时日夜巡逻,凡是抓到有私藏火器的,不用审问,直接扔到监狱里。

  短短几个月,按察司审理的所有跟火器有关的案件都是死刑。

  在这样的严查之下,别说火器了,路人若是携带一把菜刀,也要被抓到治安处去喝茶。

  而且官方还四处悬赏,凡是举报有管制刀具、火器火药的,皆有赏。

  在重赏之下,咱们上海的市民朋友们,充分地展示出了他们密切关注国家城市安全的责任心。

  例如张三,没事就站在阳台上愁着隔壁家的小翠,被小翠举报后,他反咬小翠一口自己在监视小翠是不是有火枪,是不是在打枪!

  “好消息啊!听说今晚陈圆圆要在明月楼演出!”一个路人兴奋地说道。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37236923/959940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