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毕兹卡 > 第43章 第113章 长臂猿巧取野三关 阴鸷狼魂挂秋风亭1

第43章 第113章 长臂猿巧取野三关 阴鸷狼魂挂秋风亭1


汤世杰,乃汤和之后,有勇有谋,善用大刀。火烧黄甲后,留下麒麟儿覃罐、黑貔貅田九云率本司主力,树旗扎寨、号鼓演兵,佯装明军主力却不追赶,  任凭牟头枪率残兵逃逸;汤世杰率明、土大军,悄然向东而去,经石灰窑、烂泥池、清太平,来到野三关外的密林中。先叫毛脚虫彭扣球率百余人假扮黄典残兵,再叫黄尾雀覃棨兄弟率百余人假扮黄甲残兵,破衣破甲破旗破刀枪,故伎重演、间隔出发,萎靡不振、丢三落四,直奔野三关。先期到达的彭扣球指派司兵有气无力上前叩关,请开关呀,我们是百户司逃回的黄典总领兵士。

        野三关,因山野一寨关三路而得名。它西靠绿葱坡逶迤大山,森林茂密、悬崖万丈,无路可通;北通川江信陵古镇,南出清江水布垭,东去群山包围的夷陵镇,皆为石板官道,路路需经此关方能通过。而今守关人是袁志国之子袁同,太子黄洪道的舅子、乌梢蛇莘妹的男人,绰号婆娘狮,跟父亲一样,善用一把铁挖锄,所以也有小挖锄之称。袁同前两天得到烟花消息,黄典大军百户司被围困,正为此事日夜焦虑、束手无策,而今残兵逃至、破旗送来,禁不住惊异喝问,总领呢,黄典总领呢?

        满脸伤痕的彭扣球变着腔调回答,袁少将军,黄总领早战死了,烟花消息传递也不见救兵,剩下我们突围报信。

        袁同头脑胀大、两眼爆裂,愤愤地在关楼上来回踏步,犹豫不决。忽然又一彪残兵飞来,远远可以看见一面火烧后的半边旗子,旗子上的半边“甲”字若隐若现、触目剜心。身边的兵士惊慌地说,兵部尚书的旗子,四老爷的旗子。

        有人一边跑一边高声呼喊,我们是四老爷兵士,快快打开关门。

        赶到关下的兵士竟然和先前到来的百户司兵士互相询问、抱头痛哭,呜呼一遍、哀不忍睹。袁同看在眼里,恻隐在心里,急切地询问,尚书老爷远在支罗王城,如何到得这里?

        满脸黢黑的覃棨哭声回答,尚书老爷奉武王之名,率精兵施救百户司,不曾想在黄金洞遭到麒麟儿的反叛阻拦,只得借道星斗山;又不曾想在花椒园中汤世杰埋伏,几千人被十数万大军层层围困,像哈婆娘裹脚一般,像竹叶包粽子一样,像黄节年老爷裹烟一样。

        袁同急不可耐地问,尚书老爷呢?

        关下兵士立即跪地齐声痛哭诉说,掉进陷阱被竹签戳死了。袁同伤心欲绝地喝问,为什么不烟火传递军情消息?

        兵士们哭号说,事情紧急、仓促奋杀,哪有时间?

        袁同泪如泉涌、低声哀哭、肝肠寸断,挥一挥手,什么也不愿说。守关兵士立即打开厚重关门,彭扣球和覃棨兄弟率兵呼啸涌入,砍杀守兵、点火烧关、放炮报信、血战关内。婆娘狮见状,挥着铁挖锄飞下高墙,如同发情母狮,咆哮奋力拼杀,试图夺回关门。同时,关楼上守兵石木俱下、油火齐滚,把还没有入关的百余兵士挡在关外,无法接济关内拼杀的彭扣球和覃棨兄弟。

        纵然彭扣球的搅屎棒和覃棨兄弟的羊角锤厉害,前后夹击、左右联盟,仍然不是袁同铁挖锄的对手。不到一碗酒功夫,彭扣球和覃棨兄弟带进关内的上百精锐兵士,几乎全部被砍杀。三人只好且战且退,依托狭窄关口作最后抵抗、抱最后希望。眼看关门就要被千总徐徐合上,只见汤世杰“噢嗬”一声长叫飞马而来,远远飞出一刀,砍破正要合拢的关门。如巨猿的长叫声尚未落脚,汤世杰早已弃马滚进关内,挥刀斩杀了关门千总。四将合围厮杀,袁同手中的铁挖锄纵然横扫秋风、力敌千钧,哪是他们的对手?没有三五个回合,袁同便被久经沙场的老将汤世杰斩杀于锋利的大刀之下。同时,后续大军蜂拥而至,将袁同残余兵士砍死,极少缴械。可惜,连传递紧急军讯的烟花弹也没来得及点燃。

        汤世杰轻取了野三关,安顿了各路人马,书信报送驻扎夷陵的胡宗宪。因等候总督消息,汤世杰闲来无事信步走出关楼,来到缓坡之上,只见一破败草亭,在山风中飘摇呻吟,身边亲兵拔去杂草、挑下悬木、抹去灰土,竟然可见“劝农亭”三个行书大字。他惊奇地说,难道是北宋名臣、凄婉落魄、病死雷州寇准老相爷的劝农亭吗?仔细看看,有没有碑文?

        亲兵涌入草亭,除去散落的木板、茅草、杂物,一块高大石碑赫然出现在眼前,上面凹刻隶书清晰入目:

        苍天在上,后土在下。

        效我神龙,五谷丰登。

        挽草为业,定居稼穑。

        乐土归民,传之子孙。

        汤世杰用粗壮的手指轻轻抚摸着一笔一画、一字一句,就像抚摸着寇准年轻时那张饱满而丰润的脸蛋一样,生动无比、桃夭无比、磁吸无比。身边的覃棨不解地问,总兵大人,一个死人留下的石碑有什么好看的?

        汤世杰心情沉重地说,我戎马一生,横行沙场数十年,时刻不忘国家朝廷,  也不计生死荣辱,每每以寇巴东为镜子,总是做不到呀。

        兵士不解地问,只听说寇准叫寇平仲,没听说叫寇巴东呀。

        汤世杰笑着说,这是同朝人给他取的绰号,就像我长臂猿一样。他本为渭南人,十八岁中进士任大理评事,因无官场背景和朝廷人脉,十九岁被下放蛮荒之地巴东做知县。

        兵士们羡慕地说,真是安逸,十九岁的娃娃就做县太老爷,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钱有钱,就是要女人也是随便一把抓。

        汤世杰提高声音说,千年前的巴东,你们以为是今天的巴东吗?那时土人不爱稼穑、只懂游猎,不爱屋居、只住洞穴,不听教化、专爱生事,百里无人烟,千山少见人,跟现在的蒙古人一样。你们看,这个劝农亭,就是劝说土家人放弃游猎、从事农业生产的物证。

        兵士们啄圆嘴巴一起出声表示惊叹,喔!

        汤世杰指指点点说,寇老爷在巴东共修两亭,这是其中一亭,还有一亭在巴东县城,也就是信陵镇上,叫秋风亭。那时他做知县寂寥无趣,经常登山望北、身迎秋风、念想家人、感悟人生而搭建的一座茅草亭,取名秋风亭。在巴东三年知县生涯里,他写下了上千首诗章,记事抒怀、采风言俗,其中一首叫《秋夕书怀》,我至今还可以背诵:

        官路时风渐识情,一悲前计远愁生。

        深秋寒气侵灯影,半夜疏林起雨声。

        县印终年拘吏役,烟蓑何日避浮名。

        穷通休问巢莲骨,大抵无徒是至清。

        兵士们感慨地说,这样忧国为民的好官,朝廷应该提拔重用,不然就寒了天下人的心。

        汤世杰曾在两广雷州剿匪平叛,知晓寇准波澜起伏、宠辱惊世的一生。他望着黄云密布的遥远天幕说,很快,他的才华得到皇帝赏识,一路提升为知州、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参政知事、枢密院使、平章事、太子太傅、莱国公,也是亿万人之上、一人之下。

        兵士们拍着手板说,朝廷就应该大胆使用这样的能臣良将。像胡大帅、汤总兵一样的人,就使用对头了,何愁叛贼不灭、大明不兴?

        汤世杰叹息一声说,“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官场不是战场,说冲就冲、说杀就杀,很多事情,都不是你自己可以掌控的。由于他性情耿介、疾恶如仇、铁面无私、两袖清风,得罪了贪婪奢靡的刘皇后,天禧四年宋真宗大病期间,被夺相赋闲,再降为太常卿,继贬为相州知州,被赶出京城。这年八月,他竟然一月三贬,先迁边远的安州知州,再迁道州司马,后迁雷州司户参军。宋仁宗天圣元年,年仅六十二岁的寇准病魔缠身、迎送艰难、潦倒不堪,  写下了绝笔《病中诗》抱恨而终蛮荒僻壤:

        多病将经岁,逢迎故不能。

        书惟看药录,客只待医僧。

        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

        郡斋风雨后,无睡对青灯。

        兵士们唏嘘一遍,渐渐浮现大明开国元勋汤和、当今廉臣海瑞凄苦悲凉的生活场景……此刻,山峦密布的远天,层层红云渐渐变白、变青、变黑,然后什么也看不见了。而在黑云之下,胡宗宪正和幕僚燃灯商议,准备水路联手攻击信陵镇。

        胡宗宪眉头挂喜、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因为他的“响篙撵鸡,拍簸吓鼠”  的新战术果然奏效,让黄中不知明朝大军进攻线路和重点,防不胜防、防也难防,处处有进攻、处处见报警、处处分兵防备。没想到湖广、贵州和各路土司大军联手,不费吹灰之力攻下百户司,然后分兵两路,一北一西,先行连通三峡,最后铁桶合围支罗寨,生吞活剥黄白虎,建功朝廷、建功人生,彪炳青史、永垂不朽。然后,挥师东回,再战倭寇、平定东南、护疆卫边,报答万历皇帝和张首辅的知遇之恩,报答天下百姓寄予的深切厚望……他看完汤世杰的军报后问,岱宗你看,什么时候攻击信陵镇最好?

        谷中虚笑着说,总督早有擘画,何必问属下?只是担心,信陵山高路陡、城池坚固,一时难以攻下。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43085370/155866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