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退位让贤 > 第二百零四章 威望!意外的惊喜!

第二百零四章 威望!意外的惊喜!


新军征伐北元的消息,早在金陵出兵之时,就在《大明日报》上刊登了。

后来大明日报也接着进行了多次报导。

大明境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因而也在民间引发了很激烈的讨论。

百姓们都在盼望着大军早日得胜归来。

然而,在真正懂军事的将领眼中,太孙殿下的举动,无异于“迷”一般的操作。

用兵之道,以正合,以奇胜。

若是调动几十万大军出征也就罢了。

反正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保密。

但这种几千兵马的突袭,难道不应该悄无声息,打北元一个措手不及吗?

可太孙殿下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看不懂。

任谁都看不懂。

不仅是大明诸多将领百思不得其解,就连在苏州微服私访的老朱看到相关消息后,也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打了一辈子仗,就没见过这种打法。

但想到孙儿行事素来皆是天马行马,出人意料。

老朱又将心放了回去。

反正只有六千兵马出征,这点损失,大明还能承担得起,就任由孙子去折腾了。

……

金陵城。

朱允熥的目光并没有盯在北方战事上。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既然将军队交给了朱能和张辅,朱允熥便相信他们的能力。

何况仗该怎么打,他早就做好了布置,只要两人按自己的交待去做就行了。

在朱允熥看来,战争就和考试一样,最终的成绩,其实早在进入考场之前,便已经基本确定。

说白了,平时的军队建设,武器装备,人员训练,将领能力等等,决定了这支军队有多强的战力。

上战场就是上考场,考试的分数,只是平时努力的体现。

考场上当然有发挥得好和发挥不好的区别。

但实际上,大多数时候,影响都不是很大。

一个平时成绩只能考上二本的学生,无论他考场如何发挥,都不可能考上清华北大。

同样,一支装备不好,平时没有训练好的军队,无论战场上怎么发挥,它也打不赢战力强大的军队的。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战争的结果,在“养兵”的时候,就已然知晓。

“用兵”之时,无非是按照平时的训练,写上“答案”而已。

只有武器装备相差无几,平时训练也不相上下的军队,战场的发挥,才会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天平。

如若不然,用碾压之势以强击弱,开战之前,结果便已经没有了悬念。

张辅和朱能所率领的,是全部用热兵器装备的军队,且武器性能都相当不错。

与北元军队的武器装备,已经有了代差。

此番出兵,就是去碾压他们的。

故而,朱允熥对此十分放心。

当然,真不放心也没有办法。

以这个时代的通讯手段,远在金陵的朱允熥,也没有办法指挥前线军队如何作战。

大明粮食和物资储备司建立,与地方豪绅和奸商的第一场金融战争,在大明银行的支持下,以朱允熥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随着军队改制,裁军,官府衙门胥吏改制等诸多事项的顺利推进,税务司也趁机站稳了脚跟。

朱允熥对这些事情,都当起了甩手掌柜。

夏原吉接管了原来的大明银行,同时也负责大明粮食和物资储备司,他在理财上渐渐展露出自己的天赋。

毕竟在户部任事多年,再加之前的审计司的经验,他处理各项事情皆是井井有条。

杨士奇的主要精力,则放在了各级官府衙门的胥吏改制上。

除了军队改革和裁军外,这是影响最深远,情况也最为错综复杂的改革。

如果说税务司影响的是豪绅的一部分经济利益,那胥吏改制则是在挖地方豪绅的命根子。

没有衙门胥吏的配合,豪绅靠什么把持地方政权,维持其在地方上呼风唤雨,说一不二的权力呢?

只不过,之前一场金融战争,已经令许多地方豪绅元气大伤。

胥吏改制与税务司成立不一样。

胥吏改制得到了地方各级官吏的广泛支持。

流官都是外地调任的。

他们早就对胥吏与地方豪绅勾结,架空自己,在实际上控制衙门的权力极为不满。

以前是没办法才强忍着。

如今有了机会,有朝廷大力支持,有转业而来的新人“冲锋陷阵”,当然要发起“夺权”。

当然,自古以来,权力的争夺都是十分血腥残酷的。

如今的情况,也不例外。

胥吏和地方豪绅绝不会乖乖交权。

他们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争端和矛盾。

许多地方甚至还发生了聚众冲击官府衙门的事。

若是以往,任何地方发生这样的事,主政的官员都会被撤职查办,以此来平息矛盾和冲突。

历朝历代,概莫如此。

这也是流官们不愿意招惹胥吏和地方豪绅的关键原因。

激化矛盾,便会影响自己的“官帽子”。

唯有彼此妥协,你好我好大家好,官位才稳固。

但如今的形势是,不管因为胥吏改制引发多大的矛盾,朝廷都给你担着。

不仅不追责问责,有时候反而会进行嘉奖。

这样做当然后会产生一些弊端。

但相较于铲除地方胥吏统治,维护朝廷权威,显然有着莫大的作用。

那种“皇帝与胥吏共治天下”的局面,是朱允熥绝不愿意看到的。

将地方权力收归流官,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方便许多。

处理这些政务,正是杨士奇的长处,他处理起来,十分得心应手。

当然,许多事情,也离不开姚广孝的探听司配合。

如今的探听司,已经深入大明各个州府县衙。

每天打听到的情报都非常之多。

远远超过了老朱的锦衣卫密探和检校。

没办法,谁让探听司的经费比锦衣卫密探和检校充足得多呢。

有钱能使鬼推磨。

有钱当然也能打探更多的消息。

情报司的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之后,第一批派往大明境外的情报人员,已经出发。

只不过,以如今的通讯手段,要等他们在国外扎根并传回有效的情报,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擅长搞阴谋诡计的姚广孝,对于布置探听司和情报司各项工作,做得非常到位。

新的情报人员,也正在接着训练。

朱允熥曾过问过几次,便发现他对情报安排之周密,远在自己的预料之上,自此也不多问了。

朱允熥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军队改制和裁军上面。

最重要是稳定将领们的人心。

眼下的大明,因为各项改革全面铺开,已经够乱了。

军队绝对不能乱。

虽然朱允熥并不认为眼下的卫所军有多强的战力。

可他也不想带着新军再重新打一次天下。

为此,朱允熥多次前往大明军事学院,讲课,与将领们交流作战心得,拉近感情,并将一批一批的有威望又忠于自己的将领委派出去巡视,稳定军心。

同时,不断将地方将领调入军事学院学习,拉拢将领。

一连串走马灯似的操作起了不小的作用。

至少,大明军队的改制和裁军都在极为顺利的推进,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更没有引发任何动乱。

只有各地藩王的军队,暂时还没有大的变动。

在正式削藩之前,朱允熥也不打算去动藩王。

新军仍在继续扩招。

按照朱允熥的计划,下一步,新军要扩充到六万人。

不过,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只能慢慢进行。

他本来就有勋贵将领的支持。

此前那些勋贵将领还将他视作不懂事的少年,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允熥在朝野的威望越来越高。

特别是担任大明军事学院院长,又亲自领兵出征,有了赫赫战功之后,再也没有人敢用从前的目光看待他。

大明战神之名,已经得到了诸多将领的一致公认。

这其中,除了朱允熥本身战绩辉煌,能力超群之外,《大明日报》不遗余力的宣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

这句话未必正确。

但如果不是谎言,而是稍微进行了一些夸大和美化的“真话”呢?

很多时候,人们在第一次听到某个人如何厉害的时候,会不以为然。

第二次听到的时候,甚至有些反感。

第三次听到的时候,会一笑而过。

……

第十次听到的时候,渐渐就麻木了。

……

第五十次听到的时候,慢慢心理也生出了一些认可。

等到了第一百次,第二百次……第一千次听到,就会产生那是真理,那个人真的很厉害,并坚定不移的认定这一切。

因为人的大脑,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印象强化中,逐渐形成固定的认知。

一旦认知固定下来,在这之后,哪怕有人拿出铁的证据,证明之前所有的一切都是谎言,大脑也会本能的拒绝,仍然相信以前的“谎言”。

因为人要改变固化认知会造成思维混乱和情绪冲突,会使人很痛苦很难受,会本能的抗拒。

反而会寻找理由,说服自己,自欺欺人的告诉自己,从前的“错误认知”都是正确的,我不需要改变认知。

这就是宣传的最大意义。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宣传,固化人的认知。

无论对还是错,经过无数次宣传之后,都会让许多人认定,那是正确的!

世界能自我调整大脑固化认知,不受反复宣传影响的人,永远是凤毛鳞角。

改变一个人的认知,需要漫长的时间。

朱允熥作为“大明战神”“军神”的形象,经过反复无数次宣传以后,已逐渐深入人心。

此时的他,哪怕仍是一幅少年模样,看上去有几分稚嫩,天真善良,人兽无害,在众人的心中,却不怒自威。

自然而然的将他与杀人无数,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战神联系起来。

这也令朱允熥在朝野的威望,不断提升,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

这种威望的好处是,它本身就会带来权力和朝局的稳定。

哪怕眼下大明因为各项改革迅速推进而显得有些混乱,但也没有人认为,有谁可以挑战大明朝廷的权威和太孙殿下的权力。

这些年以来,老朱虽然大权在握,在朝堂上说一不二,但实际上,民间老百姓的起义,从来就没有中断过。

洪武年间是大明往后两百年,百姓起义最多的年代。

最主要的原因是,天下初平,民心未定。

仍然有许多人心中蠢蠢欲动,并不认可大明一定是天命所归,能统治华夏很多年。

这是任何新成立的王朝,都难以避免的。

统一天下,并不是完成形式上的统一就够了。

要让人心统一,让人们从心底里认可王朝的统治,往往需要一两代人的时间。

任何一个新建立的王朝,都需要三五十年,才能真正进入人心稳定期。

朱允熥利用《大明日报》的反复宣传,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

时至今日,大明境内基本上再无人质疑大明王朝的统治权威。

连带着原来零零散散的民间起义造反,也都消失不见了。

虽然由于改革涉及自身利益问题,引发矛盾和冲突不少,但并没有人敢真的造反,因为宣传的深入,百姓们都认可了大明的正统地位。

除了前往大明军事学院,稳定将领的人心之外,朱允熥将自己剩余的精力,都放在了《科学》学术期刊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期刊正不断给他带来更大的惊喜。

……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43635138/58798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