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退位让贤 > 第一百一十六章 方孝孺要洗清冤屈?罗贯中的往事,朱允熥的算盘!

第一百一十六章 方孝孺要洗清冤屈?罗贯中的往事,朱允熥的算盘!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吴王府内,朱允熥笑容满面。

姚广孝抚须而语:“方孝孺学富五车,又坚守信义,令人钦佩。”

杨士奇却是连连摇头。

同为儒门弟子,同样读圣贤书,他却对方孝孺的所作所为不以为然。

与外人不一样,杨士奇很清楚方孝孺不是怕死,更不是被吴王收买了。

他只是认死理,不知变通。

朱允熥所提的问题,刚好是他所认的“理”,方孝孺也就很坦诚的认了。

在外人看来,这就是他支持吴王,背叛献王的“铁证”。

易地而处,若换了是杨士奇,他绝不会只知认死理,而不晓权变。

不过,方孝孺这番举动,终究是在客观上帮了朱允熥一把。

杨士奇虽然心中嘲笑方孝孺的迂腐,却又为此而感到高兴。

姚广孝提议道:“吴王殿下或许能趁热打铁,再设法添一把火,将方孝孺拉拢过来。”

“此人在儒林中的名望极高,他若是倒戈助殿下,则殿下在天下读书人中的声望,能大大提高。”

朱允熥笑道:“我在天下读书人中,哪有什么声望可言?就算再怎么提高,也高不到哪里去。”

他虽然写了一首诗一幅对联,因而被天下读书人捏着鼻子认可他算是有几分才华。

可也仅此而已。

《大明日报》因为全部用白话文写作,更是被无数读书人斥为粗鄙不堪。

当然,这不影响他们每天都去订购阅读《大明日报》。

骂归骂,看归看,两码事。

朱允熥的行事风格,与儒家要求的“谦逊恭谨”,可谓是相去十万八千里,完全南辕北辙。

凡是听过他所作所为的读书人,鲜有不摇头的。

读书人中的好名声?

对朱允熥来说,根本就不存在。

不过,据探听司打探到的情况,不少江湖豪客,绿林好汉倒是对他赞不绝口。

认为吴王性格直爽,豪气,敢作敢当,毫不惺惺作态,放在江湖上,绝对是响当当的英雄好汉!

“方孝孺此人,若他愿意投到我门下,我也愿意千金买马骨,虽然他并不堪大用。”朱允熥道:“只怕人家再如何落魄,也不会拜我门下的。”

姚广孝笑道:“贫僧是念及此人读书不易,惜才而已。若他始终不愿,那也无法强求。”

妖僧佛脸轻叹:“以他在读书人中的影响力,若他不能为吴王殿下所用,那便杀了吧。”

……

方孝孺悠悠醒来。

睁眼便看到黄子澄正坐在床边,神情复杂。

他猛地伸手抓住对方,道:“黄兄,你一定要信我。”

“我绝无勾结吴王,背叛献王之举。”

“此事我可向天地发誓,向圣人起誓!”

黄子澄看着他,轻轻叹了口气。

他霍地一下,挣开方孝孺的手,站了起来。

“我信你?可你叫我如何信你?”

“昨日在军事学院,你回答吴王的问题,可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

“你公开支持吴王,这可没有冤枉你!”

他怒声震吼,咆哮如雷。

直震得窗户都刷刷作响。

方孝孺连声否认:“此事从何说起?”

“我所支持的,只是圣人之言,是圣人的教诲。”

“我可没有说过一句,支持吴王收燕王、收梁国公等功勋武将为弟子。”

黄子澄冷笑道:“有区别吗?”

“你都说了,长辈可以拜晚辈为师,在天下人眼中,这不就是为吴王摇旗呐喊,明确支持吴王吗?”

朝中官员和天下读书人反对朱允熥这样做,其中最大的理由,便是长幼有序。

朱允熥身为晚辈,不能收长辈为弟子。

结果方孝孺却站出来释经——依圣人所言,长辈是可以拜晚辈为师的!

那读书人再反对的话,就是反对圣人了!

哪个读书人敢反对圣人呢?

“不是,绝不是!”方孝孺矢口否认:“学无先后,达者为师。”

“长辈可以拜晚辈为师,这是圣人的教诲。”

“可前提是,这名晚辈,必须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远超长辈。”

“吴王粗鄙无礼,学问不堪,无才无德,他有什么资格,当天下武将之师?”

“他可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无征战经验。”

“亦不曾写出过锦绣文章,有不世之才。”

“也没有熟读兵法兵书,深得孙子真传。”

“他……他……他根本不配!”

黄子澄耻笑道:“你现在和我说这些,又有什么用?”

“当时怎么不说清楚呢?”

“你是畏惧他吴王的权势,贪生怕死,才故意只说一半吗?”

方孝孺正待出言辩解,不是自己不想说,而是朱允熥根本没有给机会让他说,此时,黄子澄话锋一转,叹道:

“吴王虽然狂妄囂张,所行无忌,举止无礼。可若论才学,却还是真有几分的。”

“若不论辈分伦常,他当那群武将的老师,却也不见得就不够格。”

“你口中的圣人教诲,正好助他找到了理由。”

方孝孺怒道:“黄口小儿,能有什么才学?”

“你不要被他一首词给吓住了。”

“我特意去问过昔日教过他的老师,吴王从前并无太高才学。”

“所写的诗词,水平也非常之低。”

“若说他因故太子薨逝,遭受刺激而性格大变,还能勉强说得通。”

“若说他一夜之间,便能写出惊世诗词,我却是半点也不信的。”

“依我之见,他那首写长城雪景的词,多半是别人帮他写好,他照着背出来的。”

“至于后面的那幅对联,则是陛下为了抬高他的声望,令人代作。”

“此子根本没有那般才学!”

黄子澄双眸微闪,眼底一抹精芒,骤然亮起。

事实上,他对此也非常疑惑。

方孝孺私下找机会去问过从前教朱允熥的老师,黄子澄又何尝没有问过呢?

他甚至还翻看了朱允熥从前写的诗词。

那些诗词的水平之低,足以用“不堪入目”四个字来形容。

与献王朱允炆尚且差距极远,就更不用说与他写的那首词以及那幅对联相提并论了。

然而,当日出题的题目,确实是他临时所想。

若朱允熥刚好就令人事先准备好了那首词,未免也太巧了一些。

方孝孺“背叛”后,朱允炆也怀疑起了黄子澄。

朱允炆与朱允熥是多年的“兄弟”,对其还是十分了解的。

很清楚朱允熥从前写的诗词文章是什么水平。

可黄子澄出题作诗,朱允熥却写出了惊世之作,未免也太令人匪夷所思。

从前,朱允炆不曾怀疑过老师。

苦思不得其解。

如今,被方孝孺“背刺”,连带着也质疑起了黄子澄。

会不会是他与朱允熥串通好的呢?

因而,在黄子澄去献王府见他的时候,怒言相问。

黄子澄有苦也说不出,只能暂时离开献王府,想着等朱允炆气消了再说。

正好遇到昏倒在王府大门前的方孝孺,念及往昔交情,便将他带了回来。

听到方孝孺的话,黄子澄沉吟道:“若真是如此,你可以设一个局,揭穿他的老底。”

“也唯有如此,才能表明你对献王的忠心,表明你从未背叛献王。”

方孝孺精神一振。

这倒是一个办法。

若是揭露了吴王无才却欺世盗名的真相,自己背叛献王的嫌疑,便可以彻底洗清了。

在天下人眼中,他就还是那个风骨峭峻,忠心不二的方孝孺!

“好!”方孝孺应声而答。

旋即又皱起眉头:“要让吴王露出马脚,还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这只怕不易。”

以朱允熥的身份地位,可不是他们能随便出题考的。

何况吴王还到处与人说,诗词歌赋皆是小道,自己平常不作诗。

更不与他们这些读书人谈论诗词歌赋。

“眼下就有一个现成的机会!”黄子澄笑道:“听说有一个名唤罗贯中的人,今日约了一群书生,在城中的聚贤酒楼,一起饮酒,谈论古今事,引得许多人都前往围观。”

“罗贯中?”方孝孺脑海内立时想起一个人,道:“那个喜欢写传奇故事的罗贯中?”

此时的罗贯中,已经垂垂老矣。

虽然从未参加过科考,但因为一直著书,他在明初的读书人中,也勉强算是有几分薄名。

方孝孺也听说过这个人。

不过,在方孝孺这类正统文人眼中,罗贯中不去精研圣人之学,却醉心于写传奇故事,属于不务正业之辈,登不了大雅之堂。

他与罗贯中这种人,当然也没有啥交往。

骤然听黄子澄提起,不免有些不解。

此事与吴王,又有何关系?

黄子澄解释道:“听说吴王平日里,喜欢看一些传奇故事,还特意令人搜集。”

“他办的《大明日报》上,不也有许多此类故事吗?”

方孝孺冷哼了一声。

对许多读书人而言,看传奇故事打发茶余饭后的闲暇时光,也不失为人生快事。

然则若沉迷其中,不去钻研四书五经,圣人之学,便是典型的不务正业了!

方孝孺自己偶尔也会看一下,心里却又对这些极度鄙视。

“吴王听到罗贯中来金陵城的消息,竟亲自前往聚贤楼,说是素来仰慕此人,要会一会他。”

“你现在抓紧时间前往,说不定还能在聚贤楼见到吴王。”

黄子澄抚了抚须,笑道:“文人雅士聚会,他又自称仰慕罗贯中,你正好可以借机出题,让他下不了台,当众揭露他并无任何真才实学的真相。”

“如此既能对吴王的声望造成巨大打击,也能洗涮你投靠他的嫌疑了!”

“妙!”方孝孺站起身来,深深一拜:“多谢黄兄指点!此行若有所成,必不忘黄兄今日之恩。”

黄子澄却不受他的礼,冷冷道:“待你真做出吴王名誉扫地之事,再来拜我不迟。”

“要不然,叛徒之拜,黄某人是万万也受不起的!”

……

聚贤楼。

此楼地处金陵城北部,距离长江不是很远。

因楼修得较高,故而站在楼上,可以眺望长江之水,风景极佳。

当方孝孺赶到聚贤楼的时候,便看到大量的兵士,早已将聚贤楼团团围住。

闲杂人等,皆不得靠近。

自朱允熥上次遇刺以来,他出行时的防备,早已大大加强。

今日听到罗贯中的消息,朱允熥一时兴起,赶了过来,想见一见这位传说中的“古代小说之王”。

事先便令锦衣卫围住了集贤楼,只许出,不许再有外人进入。

此时的朱允熥,正在聚贤楼内,与罗贯中相对而坐,望着眼前的老人,莫名有恍惚之感。

史书上关于罗贯中的生卒年间并不具体。

有记载说他在洪武二十三年便已离世,也有人说他活到了建文年间。

与外面不一样,里面的守卫并不算森严。

毕竟,不可能有人提前知道朱允熥今日要来此,也就不可能事先潜伏杀手。

只要将外面围住,里面都是一群读书人,有几名贴身侍卫,足以护得他安全无虞。

“本王久仰罗先生之名,今日来此,是想邀请罗先生前往《大明日报》写传奇故事。”

此言一出,罗贯中脸上顿时流露出心动之色。

吴王是何许身份?

他亲自相邀,这可是多少人都渴求不到的荣幸。

似罗贯中这种写小说的人,当然希望自己所写的小说,能被万人传诵。

然而,纵然他有着高超无比的写作技巧,可受制于时代,他创作的小说,虽已算颇有名气,传播面却仍不算很广。

与《大明日报》这种每日印刷几十万份的报纸,不可同日而语。

若是能在《大明日报》上刊登连载……

但很快,罗贯中摇了摇头。

“吴王殿下厚爱,罗某不胜感激,只是罗某素来自由惯了……”

“罗先生只是去报社写文,并不受任何约束。”朱允熥可不愿意就此放过他。

作为施耐庵的弟子,罗贯中除了写出《三国演义》外,也曾参与创作过《水浒传》。

还写了《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逐平妖传》等著作。

有些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遗失。

便是最有名的《三国演义》,实际上也有许多不同的版本。

还是后世之人整理汇编,修正文辞,才有了流传最广的通行版。

此时若能让他来《大明日报》写,便能获得名著最初的样子。

再说,《大明日报》的每日头版头条——洪武大帝传奇,正缺一个能扛大旗的作者。

虽然现在写得也算不错,老朱还挺喜欢的。

可若是由罗贯中来操刀持笔,一定能写得更精彩,更引人入胜,更能讨老朱的欢心。

毕竟,写小说这事,老罗才是最专业的。

朱允熥算盘早已打好,如何能放罗贯中离开?

见到他竟拒绝自己的相邀,朱允熥干脆直接丢出了王炸。

“罗先生莫不是担心自己昔日曾在张士诚麾下效力,怕被人举报,故而不参加科举,远离朝廷,也因此而谢绝本王的邀请?”

……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43635138/58799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