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点检做天子
墨尚花开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知子莫如母。
赵匡胤带兵回京的消息,很快就有人给赵府报信,说:“点检已经做了皇上。”
匡胤的母亲杜氏道:“我儿一向胸怀大志,小时候就有算命的说,这孩子有帝王之相,如今果然灵验,阿弥陀佛。”明代岳正有诗为证:
家母素知儿有志,他人却道帝无心。
史官兼载非相牾,后世那知费讨寻。
范质、王溥和魏仁浦三位宰辅跟赵匡胤的协商结果是:
一、善待符太后和小皇帝;
二、恭帝禅位;
三、点检做天子。
赵匡胤带兵进入皇宫,他想当面和小符太后说说心里的苦衷。
有一宫妃抱着一个婴儿,匆匆而过。
匡胤问:“这是谁的孩子?”
宫妃回答说:“世宗柴荣的儿子。”
范质、赵普、潘美也都一同跟着赵匡胤进宫,匡胤问他们该怎么处理。
赵普道:“应该除去,以免后患。”
匡胤道:“我接人之位,再要杀人之子,实在于心不忍。”当即命宫妃将这婴儿送给潘美抚养。
以后,赵匡胤也没再问起孩子这事,潘美也没有向赵匡胤提起这婴儿。潘美给这孩子取名潘惟吉,这婴儿长大成人之后,官至刺史,活得很好。
王溥和魏仁浦早已带领文武百官列队等候。
小符太后带着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来到崇元殿,举行禅让之礼。
恭帝年幼,没有准备禅位诏书。
翰林学士陶谷,从怀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诏书,交给周恭帝。
这真是夏天里送雪糕,冬天里送棉袄,黑暗里送灯泡,饥饿时送面包,陶谷的反应太快了,他怎么会事先准备好禅位诏书的,至今都是个谜。
禅让礼毕,赵匡胤在龙墀北面三跪九拜,昭告天地。
宰相范质扶着赵匡胤登上大庆殿,在东暖阁换上龙袍,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开启。
四海一邦,唯我独尊,华夏中兴,舍我其谁!
赵匡胤一步一步踏上金阶,在金銮宝座落座,群臣跪倒朝贺,山呼万岁。
由于赵匡胤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遂将国号定为“宋”,可见,“宋”这个国号,也是预先就定下来的。
后周政权在兵不血刃中,平稳交接,整个改朝换代的过程,就好像预先彩排,一切都那么按部就班,没有出任何差错。
赵匡胤建元建隆,以开封作为都城,降恭帝为郑王。
一个享誉四海、傲视群雄、繁荣兴旺、震烁古今的大宋王朝,从这里扬帆起航。
◆ 一朝天子两朝臣
公元960年正月初四,大宋取代了后周,从这天开始,天下的纪年改称:建隆元年。
面对以前的同事,称兄道弟的兄弟,赵匡胤又是怎么做大家的思想工作的呢?
一句话:以心换心。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坐哪种位子说哪种话。
坐在龙椅上的赵匡胤当即下诏:周朝的文武百官,全部录用,一律各安原职,全部加封,大赦天下。
皇帝就是个保境安民、造福苍生的大家长,做官也是为了黎民百姓的福祉才出来做官的,今天也只是换了一个领头的,大家的奋斗目标还是一致的,从来不曾改变,你原来干啥还是干啥,从现在开始,工资涨一级,根据表现,有可能官升三级,干还是不干?
赵匡胤苦口婆心的这么一通解释,满朝文武全都听明白了。
干,就皆大欢喜;不干,有可能满门抄斩。每个人的心里都在掂量着,自己到底值几斤几两。
符彦卿首先跪倒,口称万岁,愿意归附,“一切听从圣上安排!”作为小符太后的爹,周恭帝柴宗训的亲外公,他这时候要表个态,这牵涉到一大家子人的幸福呢,怎可儿戏!
符彦卿带头归附自己,赵匡胤很满意。符彦卿一共有三个女儿,老大老二先后做了柴荣的皇后,老三嫁给了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赵符两家还沾着亲带着故,都不是外人。
赵匡胤当即宣布:“大宋新朝,符彦卿仍然称国丈,加为守太师。”
符彦卿叩头谢恩。
皇亲国戚对新朝都没意见,剩下的文武百官自然没话说。
范质、王溥、魏仁浦仍然是宰相,分别加以侍中、司空、右仆射的荣誉官衔;其他各周室旧臣,照旧供职,再加以荣誉官衔。
驸马都尉张永德跟赵匡胤私下的关系很好,两人在一起,经常用大杯子喝酒,觉得只有这样才尽兴。张永德的妻子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儿,他手上有两套房子,当年赵光义要结婚,没有房子,张永德就把自己的一处别墅送给了赵匡义。这份情,赵匡胤一直记着。
驻守澶渊的张永德接到赵匡胤的诏书,让他回京述职受封。张永德二话没说,当天就回京见驾,拜见新君。
在张永德的眼中,当今天下能让他信服的人,只有赵匡胤。多年来,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二人早已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他坚信赵匡胤能继续世宗柴荣未尽的事业,让天下走向统一,能让天下的老百姓过上稳定的生活,能够吃饱饭。如果换成第二个人造大周的反当皇帝,他张永德第一个不答应。
大庆殿上,张永德撩衣跪倒,向上叩头,“万岁万岁万万岁,臣张永德见驾。”
赵匡胤赶紧走下金銮宝座,亲自过来搀扶。两双大手牢牢地握在一起,四目相对,这是一份信任,两种担当,心知肚明,无需言说。
赵匡胤当即宣布:“张永德仍然称驸马,加官侍中,封武胜军节度使。”
后周的皇亲国戚和在朝文武百官安顿好了,新皇登基的诏书也都陆续派发到了地方大小官员手里。
地方官员见在朝的文武百官都得到了封赏,大家的职位都得到了保留,也都纷纷上表,接受大宋新朝,赵匡胤对各地地方官也都一一做了封赏。
赏赐完旧臣,接着就是封赏新贵了。
所有参与拥戴的将官士兵,自然都得到了封赏。
赵匡义改名赵光义,封晋王;
郑恩封为北平王;
石守信为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归德军节度使;
高怀德为殿前副都点检;
张令铎为马步军都虞侯、镇安军节度使;
王审琦为殿前亲军都指挥使、泰宁军节度使;
张光翰为马军都指挥使、宁江军节度使;
赵彦徽为步军都指挥使、武信军节度使;
潘美、董龙、董虎、张琼、史魁、马全义等,均为各州防御使;
其余各有功将领,也都有升赏。
到了王彦升这里,赵匡胤有些犹豫,因为进城前,他已经有令在先,不能滥杀无辜,负责处理紧急事件的王彦升为了稳定局势,杀了韩通全家,如果赵匡胤包庇王彦升,这是打自己的脸。所以没立即封他为节度使,而是授于王彦升京城内外都巡检使,领兵巡防京城治安。这可是京城警卫司令,原来韩通的职务,可见,赵匡胤对他还是非常照顾的。
韩通的家被血洗了,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赵匡胤篡位,满朝武将只有韩通起来抵抗,抄他的家是对敢于反抗的后周将领的警示,谁要不服就等同于谋反,他的家庭必须为此付出代价。韩通是忠于大周全家被杀的,这种忠君报国的义举还是要褒扬的,虽然赵匡胤心里很不情愿,还是要做做样子,堵住悠悠之口。诏令追赠韩通为中书令,以表彰其忠,然后安排将其以礼厚葬。
封赏完武将,接着封赏文臣。
赵匡胤要封赵普为宰相,赵普主动辞让,说已经有了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位宰相,已经够了,于是封赵普为右谏议大夫,充任枢密直学士;
苗广义封为护国军师、翰林天文学士、检校工部尚书;
楚昭辅封三司使;
李处耘封客省使。
赵匡胤领军入京时,陈桥门守城官拒不开城门,赵匡胤不但不生气,还要诏奖其忠义,直接加升三级;对开门迎降的封丘门守城官,立即革职,永不叙用,以惩其渎职之罪。
两个发小,后周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和马步军都虞侯韩令坤,此时正领兵驻边。赵匡胤早就写了诏书,快马送去,很快,慕容延钊和韩令坤都送来了贺表,表示拥戴新朝。
赵匡胤加封慕容延钊为殿前都点检、昭化军节度使;韩令坤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天平节度使。
其他守边的将领韩重、孙行友、郭崇、王全斌等,也都授于北边节度使的官职。继续驻扎北边,保境安民,防御契丹。
接着赵匡胤又发下诏书:恢复周世宗柴荣本姓,其子郑王柴宗训不再称郭宗训。
我们之前就交代过,柴荣做了郭威的养子之后,一直都是叫“郭荣”,儿子宗训称郭宗训,赵匡胤为郭荣恢复原来的柴姓,或许是对郭威当年血洗开封的惩罚吧,也是对大哥周世宗柴荣最仗义的出手。自此以后,大家一直把周世宗叫做柴荣,鲜有称郭荣的。
赵匡胤即位的诏书,很快传谕全国各地。
各地节度使、州刺史们纷纷上表称贺,赵匡胤对他们都一一加以赏赐,使他们安心供职。
也有申请前来朝见的,赵匡胤也都一一照准。
这些人当中,就有当初对赵匡胤带搭不理的复州防御使王彦超,还有给赵匡胤穿小鞋的随州刺史董宗本的公子董遵诲。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47259564/818238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