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国崛起1857 > 第三百二十四节 控制军权

第三百二十四节 控制军权


廉钦道虽处海滨,此时确实还是一个孤贫之地,至于琼崖道这时代的风景肯定更好,但朱敬伦对这两地暂时不感兴趣,争夺惠潮嘉道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随着高雷阳道的平定,朱敬伦觉得自己有力量向这里强行扩张了。

        在高雷阳道的军事行动,让朱敬伦看到了一个问题,老百姓实在是太穷了,珠三角一带还算好的,可是依然有过造反,陈金釭可不就是从三水起兵,先后攻占过四会等地吗。

        高雷阳等粤西地区即便放在后世,都是广东最贫困的地方,这里的特点,一个是山多,一个是路险,这两种情况造成的结果一个是贫穷,一个就是容易生乱。

        而惠潮嘉道的经济虽然因为潮州靠海,靠近珠三角,还有跟大海联通的梅江等河流,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但依然相对贫困,山地众多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这里的民风历来彪悍,官场有个典故叫做“潮民难治”,说的就是这一带的人很难统治,这里的民事很难治理,一旦在这里能做出成绩的官员,那朝廷都是要给树碑立传的,最有名的一个就是韩昌黎韩愈曾经治理这里出过成绩。

        朱敬伦平定高州府的叛乱之后,不但收降了一万农民军,全部打散调到广州东较场进行整训,各个首脑送进新开办的军校,什么时候学好了什么时候放出来,至于怎么算学好,朱敬伦说了算。

        不但这些农民军这样处理,连高雷阳道的官兵也这么办,不但将当地参将方耀率领的团勇调到东较场整训,将方耀等一杆团勇军官送入军校,连绿营只要没有溃散的也拉到了这里整训,军官送入军校。

        高雷阳道的事情给朱敬伦敲响了一个警钟,广东各地并不都跟广州府一样,各地民情大大不的同,并不能一刀切来处理。之前他为了不让士兵产生自卑感,一直坚持的是高薪,哪怕最后因为经济压力,只给新招的八旗和新安新兵二两银子,但依然比一个苦力要高。

        可高雷阳道的情况让他明白,苦力的工资之所以那么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还有很多的人想当苦力而不可得,根本就找不到一条生计,只能走上绝路了。

        因此他才愿意收降这些几乎没组织的农民军,暂时放弃了之前坚持的要有组织的宗族兵的原则。但同时也改变了高薪的原则,只给了这些人每个月一两的军饷。

        但是为了给他们一个希望,不至于始终觉得低人一等,告诉他们不是正兵,完成训练之后,并不会让他们上战场,而是只负责搬运物资等,只要他们能够当够一年兵,并且自己想当正兵的话,就会让他们当正兵,也拿正兵二两的军饷。之后根据规矩,一步步一直能拿到最高的五两军饷。

        这种一两一个的兵,就是想将当地的流民能抽走一些,以免继续给社会秩序带来压力。

        高雷阳道的事情是那么办的,那么跟高雷阳道情况类似,都是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百姓穷苦的惠潮嘉道怎么办?

        继续照章办理,这里暂时没有造反,也就没有叛军,但是绿营可是有不少的。

        文晟当年在这里做知州,他儿子文星瑞也在这里,他家是福健富户,文星瑞捐了知州的官衔,当时他爹被太平军杀死后,他跟都司卓兴联手进攻太平军,最后将石振吉部太平军赶出了嘉定州,算是给他爹报仇了,之后因功,官府让他在潮州帮办军务,手里有几千团练,而跟他搭档的卓兴更是升为潮州总兵。

        这段时间张宝铭跟这俩人频繁的接触,关系已经处的不错了,主要是俩人看到张宝铭带来的军队确实不错,也不想招惹,另外就是一些稀奇古怪的同乡之宜了。

        鹤山等五邑地区的客家人,就是康乾年间从惠潮地区牵过去的,最早一批就来自潮州府的大埔县,张宝铭带着几千个客家人来到潮州,不断的攀关系,跟同宗同族联系,一张宗族关系网越铺越大。

        卓兴虽然是潮州人,但潮州是一个客家人和潮州人混居的地区,东拉西扯的竟然还跟卓兴扯上了亲戚关系,而且卓兴这个人还真的讲究这些东西,跟张宝铭往来更是频密起来。

        历史上,卓兴后来负责平息土客械斗的时候,就因为他对客家人有一定感情,在安插过程中,被当地土民认为有心“袒护客民”,甚至截杀卓营士兵。

        卓兴本名名卓花开,是揭阳县贫苦出身。小时候就长得魁梧异于常人,还喜欢结交江湖朋友,耍拳弄棒,武艺出众,成为群首。

        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肯定不可能安分守己的去种地,要么拉杆子造反,要么就是镇压造反来飞黄腾达。卓兴选择了投军,他胆智过人,骁勇善战,先后在广东、福建、江西一带作战屡立战功。清廷甚至赏赐了顶戴花翎和“格良叶巴图鲁”称号,因功封为潮州总兵,并赏赐三代一品封典。

        此时卓兴手中拥有三千多心腹手下,很多都是他当年的江湖朋友,有一身好武艺,是此时惠潮嘉道最有力的部队。

        张宝铭知道朱敬伦要掌控惠潮嘉道的军队,但他真的不想跟卓兴动手,又自觉无法劝动卓兴主动放弃军队,他觉得自己两面为难,这个客家秀才倒也刚烈,直接给了卓兴一把刀子,将自己的处境告诉他,说要么他带着兵去投朱敬伦,要么直接攮死他张宝铭。

        还别说,卓兴这种人还真的吃这一套,虽然呼喝怒骂不止,但是最后被朋友义气逼着,带着他的手下来广州整训了,他自己也被朱敬伦请去了军校学习,看到卓兴的遭遇,张宝铭又反过来替他担心,面见朱敬伦,希望朱大人不要翻脸无情,如果最后要杀卓兴的话,他愿意替卓兴一死。

        朱敬伦笑张宝铭小肚鸡肠,他反而不恼,接连磕头,拜托朱敬伦一定不要言而无信。

        卓兴都妥协了,文星瑞手里只有两千人,是他从福健家乡招募来的福健团勇和在潮州当地招募的潮勇,也是悍不畏死械斗磨练出来的性格,他不像卓兴已经高居总兵,还只是一个团练帮办,自己也是捐官出身,一直想谋一个出路而不可得,本来还可以仰仗他父亲,可是父亲死了,在自己前途和张宝铭威逼,以及卓兴做榜样的情况下,他也带着人来广州了。

        文星瑞跟卓兴不一样,他是读书人,朱敬伦虽然也送他进入了军校,但是对他就格外关心一些,告诉他,将来是要他当文职的,这是张宝铭都承诺过文星瑞的事情,这也是他最关心的,这种读书的富家子弟,依然有深深的重文轻武思想,有这种保证后,他非常高兴的在军校中学习,把所有的团勇放心的扔给了朱敬伦整训。

        惠潮嘉道最强力的两只部队都被朱敬伦降服,剩下的清军绿营,要么早就做鸟兽散了,要么就是在各地混吃等死。

        其实绿营兵也不容易,能活的像个人,谁愿意低人一等?这些人当兵就是为了吃饷,可是清末连那点微薄的饷银都不能保证,因此大多数绿营兵其实还得身兼副业才能为生,有的是在码头上扛活,有的则是跟帮会勾结开办赌场等,还有的走私鴉片等物的。

        因此这些人要紧的不是他们愿不愿意跟朱敬伦走,只要给钱就是让他们跟太平军走,他们都无所谓,要紧的是他们身上一身的兵油子习气,但为了地方安全,朱敬伦还是将这些人都接收了进来,一人一两银子,然后让军官们狠狠地整训吧,反正什么时候学规矩了,什么时候放他们出来,也不怕纠正不了他们身上的劣性,法国的外籍兵团对人渣从来来者不拒,朱敬伦没道理练不出他们来。

        惠潮嘉道的道台、军队甚至连财政要害的海关,全都被朱敬伦控制,这个地区也算是纳入了朱敬伦的地盘了。

        整个广東省此时能控制的地方,和值得自己控制的地方,基本上就都在手里了。

        在没准备好跟柏贵撕破脸,或者说是跟清廷撕破脸之前,朱敬伦暂时选择了静待时机,暂时停止了扩张的脚步,稳下心来将主要精力放在内政之上。

        并且开始谨慎的盯着自己周边的邻居们这一年来的动向。

        太平军这一年的表现有起有落。

        随着安庆失陷,又被叛徒出卖,太平天国后期两大台柱之一的英王陈玉成被清军俘虏。

        这时候太平天国中唯一能镇得住场面的就剩下李秀成这一个大将了。

        此时李秀成已经攻占了苏锡常杭州等江南富庶地区,建立了一个苏福省,清军江南大营早就被拔出,在江南一带基本上没有什么敌人。

        李秀成可谓是兵精粮足,依靠苏杭等地的财富,他还从上海走私了两三万洋枪,火力空前强大。

        但他的战略方向却有些让人疑惑,先后两次攻打上海,明知道哪里有洋人,明知道洋人会反对,明知道洋人不好惹,他依然两次攻打上海。

        尤其是第二次攻打上海的时候,还是湘军已经攻占了安庆,南京外围已经无险可守的情况下,依然去强行攻打上海。(未完待续。)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47771/204592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