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避实就虚
祈祷君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陛下, 您召我们来,所为何事?”
被召来议事的谢举和朱异看了看四周,心中有些忐忑。
他们来时就觉得人太少了, 等到了净居殿时, 连平日各处可寻的宫人都不见了踪影,只有门口把守着禁卫军,明显是被皇帝屏退了。
这样的架势, 必然有不同寻常之处, 也无怪乎谢举和朱异惴惴不安了。
“马文才找到二郎了。”
萧衍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这消息传回后他忍了好几天,此时终于能够诉诸于人,自然恨不得旁人知道他的兴奋。
“白袍军的探子在洛阳找到了二郎,已经将他藏了起来, 就等人去接应了。”
谢举和朱异赫然一惊。
白袍军护送北海王北上,三方有着互相牵制的关系, 而无论是陈庆之还是马文才, 甚至是北海王元冠受, 各自都有向皇帝上书的渠道, 而且三方并不干扰,也无法互相得知。
其中来自马文才的来往信件是萧衍最重视的,这不仅仅是因为马文才是白袍军的参军,还因为马文才具有同龄人没有的政治素养, 有能够在敌国独当一面、为梁国谋取利益的能力。
萧衍见两位心腹大臣都没说话, 叹了口气, 又说:“也不知前线情况如何,虽说陈庆之已经拿下了荥城和睢阳,但魏国精兵强将如云,想要入洛阳谈何容易,即便知道了二郎在洛阳,就凭白袍军那点人手,怕是也没办法将人接应回来……”
这下谢举和朱异听明白了,心头一动。
“陛下可是想增兵援助白袍军?”
其他人不知道萧综投敌是怎么回事,谢举和朱异却是知道的,也明白他煞费苦心建立白袍军护送北海王真正的目的。
可即便如此,几个月前刚在朝中借东宫之手打消了臣民北伐的积极,列举重重理由制止了增兵,这才几个月过去又想增兵,反复无常,与国无益。
“这……既然战局并不明朗,此时增兵不太妥当吧?”谢举迟疑了下,又建议道:“陛下不是派王常侍去白袍军中宣旨了吗?不若等王常侍回来再行决定?”
“王常侍已经回不来了!”
萧衍面色一沉,怒不可遏道:“他在半路上被人截杀了!”
这下,连一直在旁边没有出声,只观察萧衍神色的朱异都吃惊起来。
萧衍阴沉着脸,将来龙去脉对两位重臣一一说来。
原来王常侍带了人渡河后,马文才派去的几位白袍军斥候也找了艘客船,跟着渡了河,却没有找到王常侍一行人。
起初,他们以为是动作太慢,王常侍已经跑远了,于是骑马加速追赶,可一连追出几百里地也没找到人,他们就知道自己是想错了。
于是他们在返回的路上打探着王常侍他们的消息,最终在一个渔夫那里知道最近汴河上飘下过几具无名尸体,等找到停尸的义庄一查看,其中一人果然是无根之人,其余几人也都身材高大和王常侍一行对的上,不由得大为震动。
王常侍一行人身上有多处伤口,大多是利器所伤,还有致命的贯穿伤口。他们是从水中飘下来的,义庄的人以为他们是在河上遇见了河道的行商,一直等着有他的家人来找,见到果真有人找来,领了赏钱就把尸体还给了他们。
白袍军找到他们的尸首后,偷偷雇人将尸首运了回去,因为没有保护好朝廷的钦差,只能硬着头皮向马文才告罪。
但是在马文才请徐之敬检查过尸身后,他便觉得情况不妙,特意写了封密信,用最快的速度送回了京中。
王常侍是死于弩。箭,而这种武器,魏国军中并无配备,性格刚烈直率的胡人也不屑用这种用法阴险的武器。
但在梁国,这是不少豪族庄主乃至贵族最爱私藏的武器。
王常侍一走,马文才立刻就派了白袍军暗中保护,他们十分精明警觉,可以确定没有其他人尾随王常侍他们,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有人从王常侍他们离京就一直跟着,直到他宣完了旨返程的时候,才在回去的路上伺机下了手。
马文才不能知道是谁下的手,却能知道有人不愿白袍军如意,一来不忿有人暗算朝廷命官,二来也担忧王常侍没有回朝会让皇帝迁怒、忌惮到白袍军头上,所以便将此事完完本本的写在了信里,又命白袍军的几个负责保护王常侍的斥候将信送了回来,连陈庆之都没有告之。
此事一出,朱异和谢举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他们都是在宦海沉浮多年的精明人,从皇帝说出“有人离京便跟着”,便明白了其中必有不可深究之处。
再想到东宫和他们这些老臣派越来越激烈的矛盾,以及白袍军若是接回萧综成功后对谁最不利,这猜测就越发不能说出口了。
好在萧衍和他们说这些,也不是为了让他们找凶手的,只是想为增兵多增添些筹码而已。
所以他思忖了下,又退让了一步:“朕也知道大兴兵马征伐北方劳民伤财,何况之前朝中才议论过,所以朕并不准备大肆北伐,只准备在边境囤以重兵,伺机占领雍州、徐州即可。”
他用“朕”时,便是不容置疑。
“徐州地处险要,据两国之间,水路陆路皆与四州交通,一旦魏国南下,便为缓冲之地。原本元法僧将徐州献上,徐州就该是我们梁国的,连二郎……”
萧衍顿了顿,神色伤感。
要不是为了取徐州,他也不会派儿子过去。
徐州是他为二郎选择的赴任之地,境内农田遍布,城池坚固,又位于关要能名正言顺的掌兵,可惜……
早知道如此,便是元法僧献州,他也只会派个能干的将军过去,怎会如此大费周章?
“恕臣直言,听陛下的意思,若迎了二殿下回国,陛下依然想让他领徐州刺史一职?”
谢举眼皮子直跳,下意识反对:“陛下,彭城是重镇,理应派能臣强将把守。何况殿下已经抛弃了皇子的身份,历来这种重要的州刺史皆由宗室担任,若陛下还让殿下统领徐州,恐朝中内外都会不服啊!”
太子出了家,三皇子萧纲去年本就该领州出藩了,结果因为太子出家的事至今没有出京,其余皇子年幼,这么多皇子无人领有军权,结果萧综这个名义上的“昏侯遗腹子”、“前朝余孽”去领了徐州,这让天下人怎么看?
用本朝的钱粮资助前朝的余孽吗?
谢举自然不能说的这么直白,但萧衍和朱异是何等人物,一瞬间就明白了谢举所指何意。
“谢爱卿这是何意?你明明明白二郎为何会沦落魏国。”
萧衍脸色铁青,咬着牙恨声:“徐州本就该是二郎镇守之地,若不是……如今二郎也是一方诸侯了。”
“话虽如此,但是陛下……”
“陛下,谢侍中没有冒犯豫章王殿下的意思。”
朱异眼见着皇帝就要发火,连忙打起圆场,“陛下的意思我们都明白,但谢侍中说的也有理,国之大事唯戎与祀,此事两者攸关,当然不得不慎重考虑……”
朱异出仕这么多年,向来是顺着皇帝的意思,连太子和现在如日中天的三皇子都不会特别对待,如今连他都这么说,萧衍脸色是又黑又青,心情可想而知。
好在朱异和完稀泥,立刻又献出一策:“只是陛下,依臣看,这也不是什么难以解决之事,何至于让两位如此劳神?”
“朱侍中有何妙计?快速速道来!”
萧衍一喜。
“陛下,豫章王的事情发生没多久,如今便要为他洗刷名声并没有那么容易,何况他现在这样回国,也未必能见容与宗室……”
毕竟是被逐出宗室谱牒的人,想要恢复名分谈何容易,几位皇子又不是吃干饭的,眼睁睁再给自己添个厉害的竞争对手。
“所以,豫章王没必要回国。”
“不回国?”
萧衍将信将疑。
“魏国现在一片大乱,徐州、雍州兵力空虚如若无人之境,现在陛下派兵占领此二地当然容易,但等魏国乱象平息,想要守住徐州、雍州这二地却十分困难。以如今朝中兵力,只能择一地而守之,否则分兵两处,只有各个击破的结局。”
朱异不愧是擅长实务的能吏,一言便切中厉害。
“依臣之见,雍州曾是梁国边关重镇,有寿阳三十二城,又坐拥淮水之险、和钟离互为倚仗,一旦占据,魏国很难重新夺下,臣建议舍徐州而将取雍州,则江淮可保。”
一旁的谢举不由得为之点头。
雍州河道纵横,而梁国最擅水战,水兵和战船也不知比魏国精良多少,以前雍州有萧宝夤守着,萧宝夤是南人、用的是南将,双方方能对峙这么多年。
现在萧宝夤征讨关中不利怕朝廷追责,索性领着大军在长安反了,直奔洛阳而去,整个雍州便空了出来。此时夺下雍州,则北方的防线便可再往前推进一步,原本只有钟离这这一座关守,现在却固若金汤。
但对雍州用兵,就不可能再有兵力去增援陈庆之,也不可能有兵力进驻徐州了。
见萧衍眉头紧蹙,朱异又不慌不忙道:“陛下并没有让白袍军在魏国攻城略地,一旦接到豫章王,自然是要护送他离开的。以他现在的处境,回国才是尴尬,不如趁着魏国动乱空虚,让陈将军将他送去徐州。”
“待白袍军占了徐州的彭城,名义上豫章王依旧是魏臣,徐州也是魏国的领土,魏国日后自然不好出兵收复,但徐州城中却是我国的将士,说起来,这徐州除了名义上还归魏国,实际上和梁国领土也毫无分别。”
朱异不愧是萧衍的心腹,将皇帝希望儿子有自保之力的心思摸的通通透透的,“有殿下坐镇徐州,又有陈将军那样能征善战又忠心耿耿的将领,可保徐州不失,又能扼守关要抗拒魏国南下,岂不是一举两得?”
萧衍脑子里已经开始谋划起朱异的建议,推断他这种建议的种种可能性和利弊,最后得出个“可用”的结果。
但其中依然还有很多让人疑虑之处,譬如……
“朱侍中的计策倒是不错,怕就怕陈庆之在魏国立下赫赫战功,又趁着北海王连番大胜招兵买马,最后拥兵自重,真的占了徐州。”
他自从听说白袍军一路在收拢各城败兵后,就有了这样的担忧,“别到时没有让二郎有自保之力,反倒养虎为患。”
“陛下多虑了。”
朱异不以为然地大笑。
“若说处境尴尬,陈将军比殿下更难。”
“所谓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北海王若能拿下那个位置,必然不希望我国插手内政,白袍军就成了眼中钉肉中刺;如果北海王拿不下洛阳兵败垂成,陈将军也只能率部回撤,无论哪一种,养着那样一支大军,都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支持,陈将军出身寒门,哪里养得起这样的军队?”
便是萧综入了徐州,得了彭城,就徐州现在一片荒凉的样子,要没梁国的支持,那徐州也坐不住几日。
更何况孤军一般的陈庆之?!
萧衍更长于内政,细细思量就明白朱异所说不假,便转过身问谢举:“爱卿以为如何?”
谢举是高门,其实并不愿意出兵北伐,一来不利于长期维持的平衡局面,二来一旦发生大的战争,总有寒族将领趁势而起,动荡往往来自于此。
他思来想去,若不支持朱异的“两全之策”,怕皇帝爱子心切就要不管不顾派兵北上去接儿子了。
一个陈庆之带着七千人都能打的魏国节节败退,鬼知道魏国现在空虚成什么样子,别又弄出个刘裕之辈来……
思至此,他只能苦笑,点头道:“朱侍中的建议倒是一着妙棋,臣也认为攻略的重点应当是在雍州而不是徐州,若是豫章王能镇守住徐州,倒是降低了两线用兵的危险。”
谢举考虑着,“只是雍州毕竟是萧宝夤的根本,就怕我们这里一调动兵马,萧宝夤便放弃了洛阳,回撤雍州拥兵自立,倒时候又要陷入苦战。”
谢举的猜测也有道理,不得不防,皇帝思考了一会儿,做出了决定。
“那就别让人知道是要去打雍州。”
“这?”
“陛下的意思是?”
“用向陈庆之增兵的名义调动兵马,囤重兵于边境,再派一支先锋,佯装向徐州出兵。除了领军的主将和你二人,不要走失了准备攻占雍州的消息。”
萧衍不愧是盘踞南方几十年的英主,思绪动的极快,“等萧宝夤一向洛阳进发,立刻大军出动占据寿阳,再以寿阳为根本,收复雍州。”
雍州和徐州一个在西,一个在东,但都要从钟离出境,只要大军没有开拔,谁也不知道他们是要打哪儿。
谢举听着皇帝还算睿智,没有为了儿子完全置国之利益而不顾,心中也松了口气,连忙赞同了这样“声东击西”的计策,又和朱异两人留下来将计划沟通的更妥当些。
等他们出了殿门,谢举也没有顾忌,面露不悦地向朱异质问。
“朱侍中这是何意?我不信你看不出豫章王回国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何况你还怂恿陛下将徐州交由豫章王,这时候让豫章王有了掌兵的机会,才叫‘养虎为患’!”
“谢宰言重了,以陛下对豫章王的偏爱,让他入了京才是大祸吧?那位可还在同泰寺里,怎么能比得上陛下急着要弥补的可怜儿子?”
朱异和萧衍一样,也不愿局面发生变化,“等豫章王脱离了险境,又有了自保的能力,陛下心中没了愧疚,才不会出现更多变局。”
“可徐州的重要,天下皆知,若让豫章王趁机壮大,他日……”谢举忧色忡忡,再见左右无人,压低了声音说:“陛下总说东昏侯的事是豫章王自污,可见萧宝夤对他的态度,不能深想啊。”
其实萧综身上的疑虑也不是无迹可寻,他本就是早产儿,从少年起性格又偏激古怪,和所有兄弟都不亲近,而且之前既不在梁国拉拢臣属又不蓄养姬妾,连孩子都没一个,生下来还没了,怎么看都不像是准备在梁国扎根的样子。
现在说他是自污,谁又能知道是不是顺水推舟,做了两手打算?
连他们这些外人都觉得疑点重重,只有陛下死心塌地的认定他的身份毫无疑点,儿子是被陷害不得不北投的,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又怎么敢多言?
左右全天下现在都知道皇帝头上有点绿,就怕众口铄金,哪怕情况不是如此,时日久了,萧综也要和皇帝生出嫌隙,生出不该想的念头。
“你我都能想明白的事情,其他大臣能不明白?”
朱异轻笑,指了指东宫的方向。“以前镇守徐州,用的是豫章王殿下,您说,等要拿下雍州,会由哪位去镇守?”
梁国和魏国都重用宗室,天下州府多是宗室镇守,重镇关要更是厉害由王亲皇子节度军事,譬如之前萧综的“五州兵马军事”。
“又不是只有徐州会‘拥兵自重’,有雍州兵马隔岸相望,那位翻不了身的。”
朱异露出狡猾的一笑。
谢举看着朱异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飘飘然而去,目送着他的背影,眼中忧色却更重了。
毕竟是没落士门出身,又没经过残酷的家族斗争,智谋是够了,却还是看不清现在的局势。
他考虑的都对,甚至连雍州和徐州互相牵制保持平衡都算进去了,却忘了那有一个前提,便是太子依旧在那个位置上。
如今东宫所有的策令都是由太子印玺发出,名义上也是同泰寺里的太子在遥控指挥,可他们这几个一直注意着同泰寺的老家伙却看的清楚,其实太子根本没插手做什么,只是担着个名分罢了。
既然出手的是三皇子,而三皇子现在又得了太子的支持,俨然就是储君后备的样子,怎么可能愿意在这个快要摘取胜利果实的时候出京到雍州藩守?
要是太子还是储君,为了保护兄弟的储位,三皇子倒是会责无旁贷地出守雍州、提防徐州。
何况陈庆之和白袍军要是真的将北海王送入了洛阳,真的会归朝吗?
握有这样的拥立之功,北投魏国当个大司马、大都督不是比在梁国当个有名无实的“关中侯”要好的多?
他心中疑虑重重,总有种预感要变天了,虽然皇帝和朱异都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可这种预感让他难以平静,总觉得自己忽略了什么重要的地方。
谢举能担任家主,凭的可不仅仅是门第,以前太子还在时,他还能以臣属身份协助、提点太子,现在东宫里推出来的是萧纲,他就连沾都不想沾了。
一想到陛下要重提增兵,各方肯定又要来找他打探,谢举便觉得头疼。
“算了……”
谢举想到头疼,实在不愿牵扯到争储中去,也不愿这时候站队。
“回去后,还是先称病一段时日吧。”
皇帝自己的家事,让他自己头痛去!
***
等朱异和谢举离开了净居殿,殿中又回复了一片冷清,萧衍不由自主地又回想起马文才的那封信。
王常侍随侍他多年,是他立国后便伴随身边的老臣。
他性格沉稳谦逊,又思虑周全,曾陪自己东征西战,也为了梁国多次出使他国,这次若不是为了两国方略,他绝不会将王常侍派出去出使魏国。
如果只是出手针对白袍军,他其实并不会如此动怒,可那人千不该万不该,竟然敢连这样的老臣都下手。
今天能对立下赫赫功劳的老臣下手,明日呢?
萧衍眼中闪过一丝阴鸷,敲了敲身后的墙壁,沉声道:“去把裴御史叫来。”
没一会儿,让朝中“谈之色变”的裴山领命而来。
他和马文才如今是萧衍最重要的年轻心腹,一主内、一主外,很多萧衍不方便去做的事情,一直都是交予他们。
如今也是如此。
“王常侍在魏国宣旨后遇害了,并没有抓到真凶,只知道凶器可能是一把手.弩、单发,可穿透头骨而入。”
这样的弩即使在梁国也不多见。
梁山伯听说是王常侍的事,心中了然。
“陛下是让微臣查找真凶吗?”
梁山伯躬身,试探着询问。
“真凶?”
萧衍嗤笑,“魏国离此山水迢迢,难道朕还要派人到魏国去找什么真凶不成?”
对方在魏国下手,打得想必也是这样的主意。
“发现王常侍尸身的白袍军几人如今就在京中,他们记下了王常侍额头那伤口的大小、深浅,凶手是在船上作案,位置应当极近,又是那样的劲。弩,线索已经很明显。”
他眼神一厉,失去心腹旧臣的痛色充溢肺腑。
“朕命你仔细打探,查出京中最近谁接触了这样的军中利器!”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47841/317287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