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利益之说
因曲而铭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在迷雾中过了两天,韩铭始终没有想通,为什么韩家就能保住那个小屁孩。
太伯公点出的都是事实,韩家虽说不在最底层,可日子过成啥样,他还是深有体会的。
再加上,他老人家都把棺材拿出来说事了,这基本没得跑了。韩家就是和他所见一样,是个普通家族。
在如此讲究孝道和身后事的时期,但凡有点家资的人家,都会提前为高龄长辈预备寿材。如果哪家要办丧事了,临时去买,除非死者年纪不大。否则,要被人戳脊梁骨的,哪怕是意外亡故。
一般这门生意,都是私人定制型。动工之前,要严格遵照客人的规矩,丝毫都不能有差。因为,现在大家还是信鬼神的,自然希望死后也能过得舒服点。
然而,能买到的成品,质量都不怎么样。所谓的‘薄棺’,说的就是这种。
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家更是讲究规制,除了里面装殓尸身的棺木之外,外面还要套一层大的,称之为‘椁’(guǒ)。棺椁合在一起,才是符合礼制的丧葬。
现在太伯公都用的是薄棺,这也太说不过去了,起码木料得选好些的吧?
虽然韩铭已经接受了韩家的普通,可还是觉得很怪。哪有人喜欢住草屋的?既然都住得差、吃得也差,那为何棺木不做得好点,这钱要用来干嘛?
心中就像起了迷雾一样,时时困扰着他。作为一个凭逻辑行事的人,这真是很难受啊。如果韩家很普通,那为何现在都没人来询问河边的事情?
是因为官府最近忙,抽不出人手,还是因为有后续部队收尸?
可如果杀手的同伴都来了,摸到临水村不是很简单吗?来得人稍微多点,这些老弱妇孺怎么反抗?
逻辑到处都不通,可切实的证据告诉他,“别想了,韩家就是个乡下人家,想那些有的没的,还不如把这些和归咎于运气。”
深深叹了口气,韩铭觉得自己又要掉头发了,就和以前做手术方案一样。
暂时放下这些,他去猪场逛了一圈后,琢磨起了叔公和那些兄弟的事。
这都四五天了,要是工具足够的话,一个小工程都能修完了,怎么官府还不把人放回来?这尼玛不会丧心病狂到,让叔公去挑土吧?
想到这里,他再也坐不住了,出门往三湾村而去。
还没上桥,就碰到了正在出村的刘钰。
“钰弟,伯父在吗?”
刘钰听到是他,连忙跑了过来,“兄长,家父已离家五日了,我正要去寻他。”
“莫慌,我叔公也是如此,把你所知尽数讲来。”韩铭把他拉到一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五日前,里正传话,命父亲去县衙议事。此事实属平常,父亲不作他想,交代一番后,立即出门而去。不曾想,至今未归。”好在刘钰只是焦急,却还没有乱了方寸。
韩铭听完后,反而放下心,连刘伯父都是如此,叔公他们的安全至少不必担心了。官府虽然代表朝廷,具有很高的权威,可不代表他们能乱来。
三湾村是庐陵县的名片,如果人家的村长无故在县衙出事,那么三湾的村民绝对炸锅,定然会找官府要一个交代。处理不好,县令的官就当到头了。
离政治中心越远的地方,老百姓的政治觉悟就越低。相应的,官府的威慑力就越小。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穷山恶水出刁民。”
刁民的意思,并不是说他们的性质是坏人。而是对官府来说,他们不服管教,做事经常不按律法来办。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比如偏远地方的村子,祖宗的规矩、村长定下的规矩、族规,远比官府的法律更具效果。而他们,一直都是按这种方法行事的。
流传甚广的,诸如‘浸猪笼’,‘火烧’,‘活埋’等私刑,明显是违背当朝律法的。但官府知道了,也不会去管,而是默认。
即便你想管,也管不了,没人会听你的。
假设一位新科状元刚到庐陵上任,他发现某个村子正在用浸猪笼的方式,处死一对偷情的男女。他开口劝说,并且严令之后,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村民会有什么反应?多半会觉得这个人脑子不好,咸吃萝卜淡操心。
而这位新任县令的话,也没人会去听。他的这项命令,根本执行不了。
大多数封建王朝,最小一级的行政单位是‘县’,而县以下的村长、里正等人,没有编制,但具有实权。他们虽然不在体制内,却都有一个共同点,本地人。
县令,名义上主管一县内的全部民生大事,算是最高执政长官。可事实上,也就是在名义上。他有很多事根本做不了主,还得和这些村长、里正商量。
因为去外地当官,最多也就带几个人,属于孤身上任。而手底下日常做事的主力,衙役、主簿、县丞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地头蛇。
只要他们不配合,架空你一个外地人,轻而易举。你想干什么,他们都有着各种理由搪塞、拖延,直到你没了脾气,能坐下来好好谈。
千万不要觉得,‘影视剧中的县令很威风,所有人看到他都觉得害怕,深怕吃官司’,就以为县令权威很大。实际上,新人县令的日子一点也不好过。
只有没有靠山的人,有极强法制观念的人,才是电视剧中的反应。而这个靠山,指的就是宗族。
既然县令如此不堪,那他怎么收税,又怎么出政绩呢?很简单,打蛇打七寸。
愣头青才会和当地人去硬碰硬,对老油子而言,他会直接卡住当地人的脖子。
县令好歹也是代表朝廷的人,只要你不想造反,那么在明面上,该有的权利都有。
就比如在税收上,如果你家实在是困难,都快活不下去了。那么,县令可以上表到州里,说明原委,请求免去这户人家一年的丁税。一般来说,不碰到战争时期,基本都会通过。
仅仅这一点,就可以让诸多村长去巴结、讨好。村长也不是世袭制的,你没能力就让位。比如让那个,可以为我们村带来免税名额的人当。
此外,科举实行号牌制度,对外号称随机抽号。要是你不幸抽到个漏风、漏雨的地方,对不起,怪你命不好。而发号牌的,就是县令。
只要村长家、里正家,甚至是和衙役沾亲带故的人里,有读书的,他们就必须对县令客气一点。
人情往来讲究由来有往,你对我客气了,我也会对你客气。到最后,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虽然在大盛朝,县令管不了科举,但考生的饭还是县令安排的。他想要谁吃沙子,那还不简单吗?
凡是考核能得到上等的县令,他与当地大家族的关系一定很好,处事也是游刃有余。
愣头青如果不能迅速转变,除非他的来头极大,否则他的官当不长。
三年一次的吏部考核,无非就是人口,税收,犯罪率,有没有突发事件,老百姓有没有怨言等等。
吏治清明,其实应该叫做清平才对,安稳是考核的重要指标。平字如果做不到,直接就可以打成下等。
朝廷对这种现象心知肚明,可也不会去改变什么,求的就是一个安稳。只要你承认我的合法地位,按时纳税,那你们就是良民。
在古代,说是某朝统治天下,实际上应该是朝廷管大方面。最底层的人,是靠这些村长来约束的。
久而久之,这种现象日渐加重,总会有某些地方的豪族,发展到无可遏制的地步。接着就会带来一系列的,如土地兼并加剧,收不上税,贫富差距极大等问题。
要是这个时候,在位的皇帝不那么贤明,经常干些荒唐事,弄得下面的百姓有怨言。
一旦碰上天灾或者对外战争,那么这个王朝就到头了。王朝不过三百年的定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来自这里。
韩铭之所以选择这么一条路,就是因为太具有可行性了。虽然他知道的历史规律不多,可‘利益动人心’,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朝代就是公司,而一家公司的核心流程,就是员工合力先创造利益,再在分配上产生纠葛与博弈。
因为每个人都是有私心的,皇帝、官员、百姓,都有自己的立场。时间一长,隔阂弥补不了,就该轮到另一家公司开张了。
要从源头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要解放民众的思想,让他们自行觉醒。可这是一把双刃剑,谁知道他们思想太前卫了,会不会来捅自己两刀。
但要想公司传承的久一点,不教化百姓也不行。总不能,底下的子民,都是文盲什么的吧?
所以,中正平和、不带戾气的儒家思想,就是最好的工具。而且,公司宣传部还只会截取,其中有利于自己的部分去传播,从最开始就进行断章取义。
一直学习的都是阉割版理论,老百姓自然乖乖听话。等时间够长了,老板姓意识到有问题后,这家公司也倒闭了,换了一个号称和之前不一样的公司。
只不过,理论换了个名字,里面的内容依旧不变。
韩铭就是从职场角度去看朝代,只要涉及到利益,那么道理都是相通的。人做出的各种行为,都可以用逻辑去分析。
他之所以能肯定叔公没事,就是因为一旦刘德贵出事,那么这个县令基本做到了头。而只要这个人不傻,他就不会这么干。
哪怕县令只针对叔公,抛开韩氏一族不谈,刘德贵为了儿子,也绝不会让叔公出事。
坐在刘家的马车上,韩铭简单安慰了刘钰几句,直接安心睡起了大觉。
他需要养精蓄锐,去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故。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50948/6570709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