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托孤
中泠君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插翅难飞
郎悔
不知不觉离王铎坠马过了十余日,离王冀离京也只两三天日。
“吁——”
赵晨骑骏马飞驰而来,在质子府门前拉住了缰绳,从荷包中拿出一粒碎银随手扔给看门的小厮:“让你们主人快出来,我就在这等他。”
那小厮也认识赵晨,忙去寻王冀。不出一刻钟,王冀匆匆前来,看到赵晨有些惊讶:“子清,不是说明日设宴吗?”
“是,本来打算明日给你践行,但明日老三和双儿都在,双儿年纪还小,又是女孩子,有些话不好当着他们的面说,我思来想去,还是今日来找你吃酒。没有别人,也不必顾什么宾主之礼,就我们两个说说知心话,你去是不去?”
王冀笑道:“当然去,容我先换身衣服。”
赵晨不耐烦地摇了摇手:“换什么衣服,我看就这件挺好——去把你们家主人的马牵来。”
王冀拗不过他,上马道:“一个随从也不带吗?”
“带什么随从,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你一个男人还怕有歹人对你图谋不轨吗?”
王冀被他逗乐了,二人相视一笑,扬鞭策马而去。
赵晨包了一座临近汴河的酒楼,等二人到时早已有人清场恭候。二人来到顶楼雅间,临窗而坐,看着汴河上春意融融,桃红柳绿,莺啼燕舞,不禁心情大好。
赵晨感叹道:“记得显德四年春你来东京,当时的景色和此刻并无差别。”
王冀道:“在京十二年,我也算收获良多。记得刚来时只想回家,觉得世事不公,诸事不顺。后来过了一年又一年,我逐渐觉得家乡风光成了遥远的记忆,东京的一切才是真实的,如今要回去,心中却有种去国怀乡的悲凉。”
赵晨将自己和王冀的酒杯都斟满酒,道:“你这是近乡情更怯。来,我们共饮此杯,祝你此行顺利。”
二人一饮而尽,赵晨道:“回去之后你有什么打算?”
“我想投身军伍,但不知父王会怎么安排。”
赵晨拍手道:“好!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今后我们可以一起征战沙场,共抗契丹。”
王冀笑道:“一言为定。”
二人又饮几杯,赵晨忍不住道:“你走了,令弟怎么办?”
王冀叹了口气:“六弟年纪轻轻就遇上了这样的祸事,要不是我当初让子清兄向太子提议拿那紫玉叱拨做赏赐,或许六弟就不会——”
赵晨安慰道:“这种意外是谁都不想看到的,你又如何能未卜先知呢?别太伤心了。”
“事到如今,恐怕以后他都要呆在东京了。”
赵晨有些惊讶:“为何?”
“是这样的,父王这次派他来,有意让他接替我继续在东京为质,可他思念家乡父母,便闹小孩子脾气,没把这件事同陛下、太子明言——此事还请子清帮我转告太子,我在这替他道歉。”
赵晨道:“无妨,我会和太子说,令弟未及弱冠,离不开父母是正常的。你也不用担心,今后我会多照看他,犹如亲弟。说实话,今日叫你出来有一半原因是这个,已经过去这么多天了,我怕你还没有走出来,如果令弟知道你为他哭坏了身子,他心中也是不忍的。”
王冀眼神躲闪了一下,起身道谢,赵晨拉住他道:“快坐,你我都十几年的交情了,哪儿还用这些虚礼,我这次单独叫你出来就是不想拘礼,动不动就谢,怪没意思的。”
王冀坐下,说道:“这件事还要谢太子殿下帮我查清原委,否则我寝食难安,对不起父王也对不起弟弟。”
他转移话题道:“你呢?你近几年打算怎样?”
“我今年估计会在东京,等年底完婚之后就去幽云领兵。”
王冀点点头:“血战沙场固然是美事,但你有没有想过去河东?”
“去河东?”
“对。赵公在幽云领兵,难以顾全河东,你作为世子应该去封地河东替赵公掌管才是。”
赵晨给自己到了一杯酒:“你这样说也不无道理,但我生长在中原,不想去平阳那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何况治理封地哪有带兵打仗有意思,我最崇拜的就是冠军侯霍去病,封狼居胥,开疆拓土,这才是大好男儿应该做的。河东的事自有父亲的部下料理,等老三明年考中了,父亲也准备派他去河东做事。”
“河东乃兵家必争之地,我在京城这些年冷眼旁观,觊觎河东的人不在少数。赵公将河东当作自家封地,可朝中有些人不这么认为,记得前几年就有御史弹劾,说赵公拥兵自重,不听朝廷调遣,虽然后来被处理了,但这样想的肯定不只一个两个。”
赵晨不屑道:“迂腐之人罢了,河东是先祖父打下来的,这些人凭几句话就想空手套白狼?”
王冀点了点头:“令妹不久就要与河东士族联姻,王、裴、薛、柳近些年可还安分?”
赵晨轻松道:“黄巢之乱时,山东士族和关陇士族几乎被屠戮殆尽,王、裴之类的河东士族,要不是祖父抬举他们,眼下还不知道在哪放牛放羊呢。如今河东士族早就不是唐初的河东士族,完全是祖父捧起来的,不足为虑。”
“当初先帝和令祖一起打天下,相互信任,堪称君臣楷模,犹如异姓兄弟。但这世交之情总有淡薄的一天,显德十年赵公袭爵不久,先帝就开始——”他顿了一下,没有往下说。
赵晨叹了口气:“是啊,祖父尸骨未寒,太祖就开始削爵,真是让人寒心啊。”
王冀抿了口酒,道:“少年时的情谊如金子般可贵,一起玩耍,一起求学,相互以兄弟相称。但人一旦长大了,很多东西都变了,开始变得有私心,相伴成长的感情也渐渐变淡,有时甚至会反目成仇。”
赵晨点头道:“没错,孙膑和庞涓,李斯和韩非,古往今来何尝不是如此!”
王冀道:“也并非都如此,陈寿在《蜀国志》中记载,蜀汉先主与关、张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后二人皆效死,可谓一段美谈。”
“刘关张一直是我眼中的英雄,虽是君臣,但如兄弟。文希,我等意气相投,都有抗击契丹的志向,虽然你即将离开,但我相信我们日后一定会战场相见,驱逐胡虏,协力同心,岂不美哉!”
王冀笑道:“好!正合我意。”
二人促膝长谈,至晚方归。
深夜,本该是安静的时候,可不知怎么的,寂静的晚上忽然混入了一些嘈杂的人声。赵柔刚躺下不久,有些厌烦,用被子蒙着头,过了会儿又喊来流萤道:“怎么这么吵啊,发生什么事了?”
流萤忙道:“我去瞧瞧,让他们安静些。”
赵柔迷迷糊糊嗯了一声,流萤来到院外,叫住几个匆匆路过的小厮:“站住,大晚上的跑什么?娘子今日和二郎去给高丽质子送行,累了一下午,刚躺下不久就被你们给吵起来了,小心挨板子。”
其中一个小厮道:“姐姐有所不知,是长公主晚上要出门,我们要去准备车马。”
“长公主?出门?现在吗?”
“是,具体我们也不知道,好像和宫里有关。”
流萤眉头一皱,唤来一个小婢女:“你去打听打听到底怎么回事。”
那小婢女打着哈欠出去了,不一会儿回来道:“流萤姐姐,的确是长公主要进宫,娘子的院子离偏门近,因此才有些响动。”
流萤回去向赵柔说了,赵柔听了半坐起来,流萤摆上靠枕,赵柔抓了几下头发,感觉清醒了许多,问道:“阿娘深夜进宫?也没让人和我说一声,到底是为什么去?”
“这个不知道,长公主走得很匆忙。”
“今日王冀和柳氏走了,后日阿娘就要去给长姐送嫁,这一个个都要走,阿娘又半夜进了宫——”赵柔锤了锤胸口,叹了口气:“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内心有些慌。”
流萤替她掖了被角,宽慰道:“娘子放心,我觉着不是什么大事,或许是宫里的太妃们走了,长公主总要去送一送。”
“可也犯不着半夜去啊。宫里先帝的妃子也只有高太妃一个,上次我进宫,她精神好着呢,整日养花逗鸟,喂鱼赏蝶,比我们这些小辈过得自在。”赵柔敲了敲额头:“我总觉得有些不放心。这件事二哥三哥知道吗?你差人去问问。”
“是。”流萤应声出去,却在门口撞上了张佑良。她有些惊讶,道:“这么晚了,张郎怎么来了?”
张佑良道:“我的小院就紧挨着娘子,听到外面有动静怕惊扰了娘子,所以过来问问。今夜只有姐姐一人陪着吗?银烛姐姐呢?”
流萤道:“今儿是我当差,银烛回去睡了。娘子的确被惊醒了,这不,让我差人去请二郎三郎呢。”
“更深露重,派去的人多半会躲懒,出去胡乱逛一圈,回来说二郎三郎已经歇息了,不如我去请。”
“这种小事怎么好让郎君做,还是我挑几个信得过去。”
“天黑了,胆小的人也多,还是我去罢。”
流萤点头道:“也好,郎君快去快回。”
流萤命人点上安神香,自己倚着门等着,不过两刻钟,便看见不远处四五个人打着灯笼摇摇晃晃而来,赵晨坐一顶小轿,身后跟着张佑良。她连忙跑进去道:“娘子,二郎来了。”
“二哥来了?快请进来。”
正说着,赵晨便掀了帘子进来,赵柔抱膝笑道:“那些懒鬼都躲哪儿去了,竟叫二哥自己打帘子。”
赵晨在床沿坐下,流萤拉起窗幔。赵晨怜爱地摸了摸妹妹的小脸:“阿娘出门,吵到你了罢?”
赵柔嗯了一声,乖巧地将头靠在哥哥的肩上:“二哥,阿娘去干什么呀?”
“听说是圣上病重,要见阿娘一面。”
“圣上病重?那岂不是——”
“听宫里的宦官说没那么严重,大约是阿娘后日就要送大妹妹远嫁,圣上又病情加重,所以想在阿娘走之前交代一些事。”
“哦——这样啊,那三哥呢?”
“老三去妓坊找他那几个相好的了,没回来。”
赵柔皱了皱眉:“二哥,今日我也不知怎么了,觉得有些不安,晚上又突然想到一席话,不知如何解答。”
“什么话?”
“三国时魏人李康曾言: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此话何解?”
赵晨道:“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其实蜩于学鸠可知之也?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吾辈出征,开疆扩土,攻城掠地,上效君王,下安黎民,那些宵小之辈妄语,根本不值一提。”
见兄长如是说,赵柔叹了口气:“常言道,月圆则缺,水满则溢。我思来想去,我们家已经是大富大贵了,父亲任河东节度使和大将军,还袭着国公,除非异姓王,爵位也到顶了,母亲是先帝的嫡长女,待遇与亲王等同。族中,男子多尚公主,女子多嫁王侯,可谓是花团锦簇,如火如荼,可我总觉着——”
赵晨笑了笑道:“双儿你就是多虑了,我们家又不是名不副实,倒也配得上这些。是不是有人对你说了我们家闲话了?”
“这倒没有,是我自己想的。”
赵晨轻轻拍了拍她的肩:“你放心,就算出了什么事,家里还有我,还有父亲,不要为这些事忧心。”
“好,我听二哥的。夜深了,二哥就留在我这歇息罢。”赵柔向着门口叫了声流萤,流萤掀帘子进来,她吩咐道:“找几个人替二哥收拾出一间房来。”
流萤道:“二郎一来我就让人去准备了,这会儿已经收拾妥当了。”
赵晨向妹妹莞尔一笑:“那我走了,你不要多想,早些休息。若是害怕,就让人点着灯。”
赵柔反驳道:“我才不怕,有二哥来更不怕了。”
是夜,月明星稀,皇宫内,同昌长公主在宦官的引领下匆匆上殿,室内飘着浓重药味,混合着脂粉香。床前,王皇后和肖淑妃一个站在床头,一个站在床位,两人都在抹眼泪。
同昌上前与二人见了礼,床幔内柴绍听见响动,咳了一声,虚弱地道:“是阿姐来了吗?”
一旁宦官搬来小凳,拉起床幔,同昌坐下,握住了柴绍伸出的手,低声道:“陛下,是我。”
柴绍低垂眼帘,长长舒了口气:“你们先下去,我有话和阿姐说。”
王皇后和肖淑妃对望了一眼,先后默默离开,一旁的宦官也退下,虚掩了门。柴绍又咳了一声,轻轻道:“阿姐,我快不行了。”
同昌的手微微颤抖,眼泪夺眶而出,她也不拭去眼泪,只是低头喃喃自语:“怎会如此……陛下,你还不到四十岁啊,都是那些庸医——陛下你别听他们的——”
柴绍从嘴角挤出一丝笑容,慢慢摇了摇头:“我的身体我清楚,撑不了多久了。”
“陛下——”
柴绍伸手轻轻拂去她脸上的泪珠,轻轻道:“阿姐,最近我总梦到娘,想起我们小时候的事。彼时还是李唐的天下,祖父还是范阳节度使,那时我们是多么无忧无虑啊……后来,唐亡了,祖父投奔朱温,再后来,阿耶灭梁当了皇帝,娘也当了皇后,一切却都变了……我们一家四口,再也回不去了。”
“庶出兄弟欺负我,那些女人也欺负娘。太子之位两废两立,还被圈禁了半年……娘死后,只有阿姐你一个人对我好,背着阿耶偷偷来看我,在阿耶那儿为我求情。有一次我被打了,其他人都避之不及,只有阿姐你一个人给我上药,抱着我哭……”
同昌早已泣不成声:“娘走了,只剩下我们姐弟相依为命,我不对你好,难道还对别人好吗?所幸那一切都过去了——”
“是啊,都过去了,那段日子,真是暗无天日……阿姐,我害怕那样的日子,无权无势受人摆布,我害怕。所以,我一登上帝位,就杀了阿耶的所有妃子,杀了阿耶所有的庶子——哦,不对,还留了一个,燕王,柴彻,还有他的生母。”
柴绍的语气很轻,若有似无,却让同昌打了个寒颤,她低声道:“陛下,你别说了,别说了……”
“阿姐,你说,我死了,在地下碰到先帝,他会说什么?他会夸我吗……”柴绍嘴角挤出一丝古怪的笑容。
“算了,不谈他——阿姐,后日,不,应该是明日了,你就要去太原了……”
“可是陛下,你这样,我怎么能——”
柴绍缓缓摇了摇头:“没事,你去罢,婚期不能耽搁。我已经下令,急招赵瑾、肖玄、柴彻回京。”
同昌一愣:“陛下,你这是——”
“趁我还能撑几日,走之前见见他们,把太子托付给他们,我才能走得安心。”
同昌泪如雨下,柴绍轻轻拍了拍她的手:“阿姐,不要为我过分难过,我从小身子弱,这一点你是知道的。我怕你一去太原后就再也见不到了,因此深夜让你进宫。我走了以后,太子还年轻,你是姑母,要替我多看着他一些。让他……内事不决,问户部尚书檀似道,外事不决,问他姑父……还有,北边,我也托付给赵家了,一寸国土,都不能让给契丹——”
柴绍又重重咳嗽起来,同昌忍不住道:“尚药局的人呢?”
宦官太医鱼贯而入,同昌低声嘱咐几句,默默退了出来,立在门前。良久,她一摸脸颊,只觉双颊冰冷,泪水早已凉了。一个宫女迎上来道:“长公主万福,皇后请长公主移步过去,让长公主今日就歇在宫里。”
同昌点了点头,随宫女走下长阶,不远处,一个华服妇人姗姗而来,笑盈盈地道:“妾身肖氏见过公主。”
同昌还礼道:“淑妃不必多礼。”
肖淑妃瞥了那宫女一眼,道:“我有话单独同姐姐说,可否请这位小娘子回避?”
同昌听了“姐姐”这一称呼,心中有些不悦,但还是道:“可以,淑妃请讲。”
那宫女退下,肖淑妃笑道:“妾身还要恭喜姐姐有如此冰雪聪明的女儿,妾身听闻,高丽使臣坠马一案,就是令爱查出缘由,报给太子的。”
同昌一皱眉:“有这事?”
“当然是真的,令爱拿着太子腰牌去闲厩,好几个人都看到了。令爱如此优秀,封妃封后指日可待。”
同昌平静道:“淑妃谬赞了,天色不早,淑妃还是回去歇息罢。”
肖淑妃屈膝道:“是,长公主慢走。”
第二日清晨,同昌长公主出宫回府,一进内院,便叫来身边的画屏:“你去小娘子那儿,让她立即来见我,还有二郎,也让他来见我。”接着又对轻罗道:“你去找大娘子,看看她东西都收好了没有,明日一早就要出发了。”
轻罗应声去了,画屏却还站在原地:“公主,小娘子年轻贪睡,恐怕还没起呢。”
同昌冷冷道:“没起就叫起来。”
画屏偷看同昌一眼,见她有些怒气,忙答应着走了。不一会儿,赵柔匆匆赶来,虽然路上画屏已经提点她长公主脸色不好,但她仍有些疑惑,想不出哪里得罪了母亲,而且母亲把二哥也叫来了,难道二哥也牵连其中?
赵柔进来,规规矩矩叫了声“母亲”,同昌头也不抬,对画屏道:“把门关上,没我同意谁都不许进来。”
画屏退了出去,同昌打量了赵柔一眼:“跪下。”
赵柔吃了一惊,怀疑自己听错了:“阿娘,你说什么?”
“周太祖皇后崔氏,邢州清河人也,太祖不喜,宠妃郭氏,鹿氏,苏氏,朝中称“三妃”。苏氏十余岁时误坠河,醒曰:‘吾非此地人也。’不识父母,问婢姓名,举止怪异,言辞混乱。至二十岁尚待字闺中,太祖爱其貌纳为妾。崔皇后有眼疾,常遭三妃凌辱,以苏妃为甚,尝言己为天女,可不尊纲常礼法,少顷因语出不详被赐死,郭、鹿稍缓其行。”——《旧五代史》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52281670/6164157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