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海商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弃之的犹豫

第一百一十七章 弃之的犹豫


见过弃之后,赵冬觉便去见了东平王,东平王称病不出,把接下来的相关事宜都交由他和市舶司全权处理。这本就是赵冬觉职责所在,但因为先前海上贸易的事务都由东平王亲自过问、亲自定案,因此大部分的官员都不愿意都持观望的态度,多一事不由少一事。

        可东平王放话,赵冬觉不做也要做。

        赵冬觉不能抗命,可心里却十分愤懑。让盛平号解封的人是东平王,答应要与杜且和平安号合作的人也是东平王。可他却在这个撒手不管,让他这个新任的副使代为处置。

        赵冬觉看得真切,东平王两相不得罪,但又不想让杜且过于顺利。朝堂需要沈家的船坞,那是一个可以造出战船的船坞,偏安于东南沿海的南外宗正司已经觊觎已久,因此才会将杜且嫁入沈家,借以控制沈家的船坞建造。但不幸的是,沈严的身亡,沈家的没落,沈家没有实力再继续捐出完备的战船,甚至连大的商舶都无法打造。

        眼下,杜且执掌沈家,沈家已有重现昔日繁华之相,这对东平王、对南外宗来说是好事一桩。只要回风号顺利返航,沈家重回大海商之列,船坞拥有财力支持,重新打造新的船舶指日可待。可东平王偏偏不让杜且坐大,这委实让赵冬觉看不明白。

        可既然东平王有意打压,又看不上贱籍出身的半南蕃弃之,赵冬觉只好再开一场募商会。

        为此,赵冬觉特地上门,亲自向杜且解释。

        杜且没在沈家,她在章葳蕤新置的宅子,宅子离思归不远,原本的主人出海贸易十年未归,家人把宅子变卖了,回了乡下的宅子。思归经营数月,进账不少,章葳蕤便先置了这处宅子,先从沈家搬出来,也好过每日进进出出,诸多不便。

        赵冬觉亲自上门,杜且有些惊讶,得知来意后,她须臾间懂了。东平王所谓的权衡之术,便是再一次的避而不见。

        章葳蕤在赵冬觉走后,发出一声长叹,“杜三,东平王似乎并不想放你离开沈家。”

        “我知道。”杜且

        很坦然,“夫三年未归,我早该来去自如,可东平王不让我自请归家。沈严的死讯传来,债主上门,东平王要我替沈家还债,继续留在沈家。我难道还看不明白?”

        章葳蕤是无债一身轻,“等这趟回风号回来,你替沈家扛的债,也差不多还债了,而且还会有一部分的盈余。”

        杜且冷笑,“东平王并不想让我有盈余,但是在启航之前,我提议为南外宗带货出海,他也同意了,因此回风号只要不遇大风浪,顺利归航是必然的。”

        章葳蕤坐在火炉边烤着火,泉州的冬天湿寒入体,十分难熬,“但是他并不想让你继续做大。其实,杜三,你不应该提议带货出海,并以南外宗造办局之名。如此一来,你给了东平王和南外宗创收的机会,他们更加不想用你的船运出海,平白让你赚了一手。”

        杜且也有些后悔,“当时我只想要一个保证,保证回风号能顺利归来。确实是我失误了,只顾眼前之利,忘了以长久计,这确实是一桩大买卖,可以令南外宗和朝堂财源滚滚。”

        杜且抱着酒壶,长叹一声,“眼下,我不仅要防着顾衍和沈五湖,又要防着东平王和南外宗下黑手。”

        “无妨,你有弃之。他能以一敌百。”章葳蕤的想法很单纯,弃之与杜且一路成长,相互扶持,必然是能为杜且所用,而弃之也是一贯如此,从未让人失望过。

        杜且不禁又是一声长叹。

        这一夜,杜且和章葳蕤的叹息声此起彼伏,听得门外的阿莫眉头渐渐蹙起,原本黝黑的面庞更显凝重之色。

        杜且等着弃之上门,可弃之却像是真的与她陌路,从章葳蕤搬到这处宅子之后,从未再出现过。即便是章葳蕤三催四请,阿莫亲自登门,他都不为所动,始终都是一句“高攀不起”。

        可弃之真的很忙,他并不在泉州城中。

        自那日见过赵冬觉之后,弃之便把在回风号募商会上获胜的十余家商号都召集过来,向他们说明今后一段时日平安号以及所有商号即将面临的问题。

        “不妨与各位直说,以南外宗造办司之名监造物货,小可志在必得。”弃之把他的野心摆在台面上,“半个月之后,还请诸位拿出按南外宗标准打造的物货样板,只能赢不能输。这是小可对诸位唯一的要求。”

        刘南生对这样的募商会不以为然,当下表示:“源记一定不会输。虽然说即便是输了,源记一定能把烧制的瓷器卖到南洋诸蕃,每年也不缺订单,可不能平白让人占了便宜,占了声名。”

        在刘能死后,源记失去顶梁柱,刘南生被迫一夜之间成长,支撑源记,但因为经验不足,日常的事务还是由文染操持。而这次的募商会,刘南生与弃之一样,志在必得,否则如何对得起尸骨未寒的刘能。

        瓷器方面,弃之对刘南生是放心的。但他最为担忧的在于丝绸。

        在此之前,泉州城的丝绸以隆祥庄为首,后又有孟祥庄的搅局,一度令泉州城的丝绸商户各自为战。可除了瓷器之外,丝绸乃是海上贸易另一大热销物货,从市舶司往来的公凭造册来看,蜀锦和江南丝绸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再加上福建路的各色丝绸,并没有一家独大的局面。

        也就是说,孟祥庄虽说声名在外,但他也仅仅比普通的商户多卖一些而已。

        这并不是说孟祥庄的丝绸不好,而是产量有限。每一家布庄每年所产的料子数量,都不相上下。

        若非为了南外宗监造之名,弃之并不想让每年产量固定的丝绸被冠以南外宗造办局之名,如此一来,他还要从别的布庄再置办丝绸,平白让南外宗的博买占了便宜。

        他手上有三家布庄的契约文书,一家是桃源记的蜀锦,南外宗本就不缺蜀锦,他也不用发愁被夺了去。一家是本地的陈记绸缎庄,自家有桑田,价钱比隆祥庄有优势,都给了南外宗他是不舍得的。还有一家是若桑号,他家的料子深受城中小娘子的喜爱,因此也颇受蕃商的喜爱,一经出海都能卖出一个好价钱。

        是陈记还是若桑号参加募商会,弃之有些犹豫。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52384432/146847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