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1629 > 第四百三十八章:召见

第四百三十八章:召见


大殿上第一次出现了这死一般的寂静,以往争论不休的朝臣这次却都不再说话,面色都是阴晴不定,就连一旁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都颤抖着手,心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大殿上此刻就连一根银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都察院御史李邦华正欲说些什么,不过刚张开口便想起曾在大同城帅府听到的话。

        “李邦华,我怕你活不到今年春节!”

        这话就像一根沉闷的木棍猛然敲打在李邦华的头上,刚刚张开口的李邦华赫然惊醒,感觉背后都凉凉的,黏糊糊的湿了一片。

        最终李邦华只是张了张嘴,没有说出一个字,心中轻叹一句。

        “其势已成,吾能奈何,其势已成啊...”

        沉默半晌,还是崇祯皇帝打破了平静,冷哼一声,这次崇祯皇帝看了一眼李邦华,最后留下一句话便拂袖而去。

        “诸位爱卿要细细商议,拿出个惩处的章程来,再到御书房来见朕,不将萧亦除之,大明难安!”

        见崇祯皇帝与王承恩一前一后出了皇极殿,朝臣个个都张大了嘴,这是怎么回事,平日里皇帝不是经常龙颜大怒,怎么到了这次如此反常,话如此的少。

        不过无论如何的不明白,此刻作为当朝内阁首辅的温体仁还是要出面的。

        他清了清嗓子,环视一眼朝中大臣,视线到哪那的大臣都是自觉的低下头,只有兵部尚书傅宗龙、吏部尚书梁世安等几个尚书视线不变,与温体仁昂然对视。

        反正大家在朝中都是一样的地位,别人怕你温体仁是因为你能管到他们,不过对于傅宗龙他们几个而言,和温体仁可谈不上谁怕谁。

        温体仁:“诸位同僚,这萧贼已经嚣张到了如此的地步,是该好好议一议了,拿出个惩处的章程,我好禀明圣上。”

        听到温体仁的话后,朝中大臣便开始议论纷纷。

        忽然,一人出列,是为户科给事中胡成平,这胡成平乃是温体仁浙党人士,原是尸位素餐,本来就要被革职查办,但是其找了温体仁求情后却不降反升,现在早就成了温体仁在朝堂上诸多传声筒的其中一个。

        胡成平厉声道:“为王?由此二字便可见萧亦之狼子野心,试问,我等是大明的臣子,还是他萧亦的臣僚!?”

        此言一出,大殿之上声讨之声愈演愈烈,其后詹事徐成策出列,此人也是浙党中人,自从温体仁当政后对于愈演愈烈的边事与农民军不加理睬,反倒是不断祸乱朝纲。

        竭力清除异己,只要是浙党人士,无论是否有真实才干皆委以重任,偏偏其为崇祯帝所信任,上疏无有不准,慢慢的崇祯新政之局面渐渐低糜,这大殿之上也是由此起党争为祸,一发不可收拾。

        徐成策高声斥道:“还拿什么章程,区区一个山西又能聚齐多少兵马,我大明京畿各省几十万大军,难道还拿小小的山西毫无办法不成!”

        “是啊!我大明仅仅是宣镇便有大军近二十万,加上京畿之地的几十万大军,凑齐四十万不难,萧亦能有多少兵马?”

        殿上群臣议论纷纷,最后都将目光看向一个人,那就是自打从山西回来后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

        温体仁也是将目光看向那里,淡淡问道:“李御史,那山西之行如何,可是探听到萧亦手中有多少兵马?”

        李邦华乃是东林人士,这次道山西就是被温体仁所驱策才不得已为之,差点都没命回来,怎么会给温体仁好脸色。

        当即冷哼一声,道:“下官虽说是去了一趟山西,但也并未探听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只是听那萧亦府中丫鬟讲,萧亦手中有战兵九营,不过这每营人数,下官可就不得而知了。”

        “战兵九营?”

        叨咕了一句,温体仁又将目光看向一旁闭口不言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问道:“骆指挥使,锦衣卫在大同的卫所已经被萧贼掌控,但整个山西的不该都被其控制吧,总归还是会有人还是心向朝廷的?”

        心中咒骂一句,骆养性脸色犯难,但也不能把温体仁的话不当回事。

        硬着头皮道:“这山西的卫所传回来的消息也不多,据卑职的估计,萧亦手中每营的兵马也就在两千多人,倒是各地的振威营人数不少。”

        闻言,所有人都是轻呼了一口气。

        温体仁哈哈大笑,眼中再无担忧,说道:“那萧亦怕是太过自信了吧,就算他永安军有两万人马,又怎么与我朝廷四十万大军相抗衡,还不是螳臂当车之举!”

        “是极,应将此事速速禀明圣上!”

        骆养性也就是那么随便一说,为了能让他们不再缠问自己,自然是捡好听的说,若是说萧亦手中握着十万大兵,那这些不谙世事,整日在京师忙着贪污党争的京官不还得吓得屁滚尿流。

        到头来怕还是他骆养性被推出去做了替死鬼,这种时候能少说一句就少说一句,至于后来的追究,反正禀明皇帝又不是自己去的,到时候来个死不认账就行了。

        “不过,对付萧亦还是要从长计议,毕竟现在这事仍是朝廷做的不光彩,萧亦此般大胜,虽说封王有些夸大,但封侯封伯却是绰绰有余。别忘了,在小院可还扣着几百个永安军的人,这些人怎么处理。”

        忽然,兵部尚书傅宗龙冷冷的说出这么一句。

        听到后,温体仁看了一眼傅宗龙,轻笑一声。

        “傅尚书所言甚是,对付永安军仍需从萧亦身上下手,那永安军中没了萧亦难道还敢与朝廷作对?不若召其入宫,再‘细细商议’封王一事如何?”

        说这话的时候,温体仁嘴角泛起一抹阴笑,其余的朝臣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甚至有几个人出列对此言大加称赞。

        “阁老所言真如天籁,令我等茅塞顿开啊!”

        “是啊!”

        傅宗龙见状,不屑的冷哼一声,并未多说什么,其余东林士人也只是冷冷以对。

        不过这些并不妨碍温体仁的洋洋自得,正处于人生巅峰的他甚至懒得去多想自己貌似天衣无缝的计策有什么疏漏。

        当即便大摇大摆的跟着两名太监走进御书房,将大殿上的议事章程禀明崇祯皇帝。

        ......

        崇祯八年二月初三这一日的下午,崇祯皇帝发下圣旨,召山西总兵萧亦进京,共议封王一事。

        消息传到大同城,山西震动,天下议论纷纷。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52685/225922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