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帝国之鹰 > 第490章 圈套

第490章 圈套


突击连的士兵躲在丘陵后方,默默听着丘陵另一侧传来的枪炮声。

        即使是隔着一座丘陵,突击连的士兵们,似乎仍旧能够感受到地面传来的轻微震动,足以证明轰炸机扔下的炸弹强度。

        突击队员们最担心的是,以苏军弹药库的防御能力,能不能承受的住航空炸弹的摧残。

        丘陵的那一侧,轰炸机一波接着一波冲向地面,将航空炸弹扔到军火库的卫戍部队头上。

        丘陵的这一侧,工兵们在辛勤劳作。

        他们剪断环绕在丘陵顶部的铁丝网,在雷区中扫出一条通道,突击连的步兵们跟在后面,一步一步冲上丘陵顶端。

        当突击连抵达丘陵的制高点后,俯瞰丘陵的另一侧,之前的满眼绿色的田园风光,早已被黑红两色所取代,黑的是硝烟,红的是烈焰与鲜血。

        突击连连长弗里德里希·默克上尉的指挥下,党卫军士兵们在丘陵顶端架设起机枪,迫击炮手也隐蔽在草丛中,紧盯着丘陵下面目全非的村庄。

        利用空袭的最后几分钟,默克上尉迅速在一张纸上勾勒出一张苏军简要的布防图,尤其是那些正在向空军开火的防空炮的位置,更是被重点标注,随后一一分配给各个迫击炮组。

        在默克上尉和部下们的注视中,空袭终于结束。

        看到机群在空中重新编队掉头离去,丘陵下的苏军还没有从空袭带来的慌乱中回过神来,默克上尉果断下达了进攻命令。

        丘陵顶端立刻响起迫击炮开火时的轰鸣声,不等苏军的高射炮手回过神来,高爆弹已然落在他们身边。

        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中,高射炮手们被从天而降的炮弹炸的血肉横飞。

        或是扑倒在炮栓上,或是横卧在高射炮旁的地面上,苏军炮手的尸体铺满了战场的各个角落,刚刚还威武地和德军轰炸机对射的高射炮,在德军迫击炮连绵不断的炮轰下,瞬间化为一堆堆废铜烂铁。

        mg42机枪居高临下,将子弹撒向丘陵底部的苏军步兵,子弹所过之处,苏军步兵藏身的残垣断壁间冒出一溜溜火星,草地上被扫的草屑纷飞。

        暴露在空地上,来不及躲闪的苏军士兵,被冰雹般的子弹打成筛子,遍体喷血倒在地面上。

        很快,还击的子弹在村庄的各个角落飞出,马克沁机枪,捷格加廖夫轻机枪,迫击炮,五花八门的武器,各种口径的子弹和炮弹飞向丘陵顶端。

        苏军步兵此时已经知道,正是丘陵顶端这些仿佛是从地下冒出来的敌人带给他们死亡的厄运。

        他们刚刚在空袭中所遭受的全部痛苦,心中积累的全部怒火,全部要倾泻到那些凶手的头上。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残酷。

        默克上尉占领的突击连占据了地形上的优势,从丘陵顶端望去,下面仰攻丘陵顶端的苏军步兵,每一个人影,每一次调动,都是格外清晰。

        苏军军官们奔走在战场上,扯着嗓子大声喊叫,想要收拢士兵发动进攻,然而每一都是徒劳无功。

        几乎是刚刚将部队集结起来,部队的集结地点便遭到弹雨的洗礼。

        刚刚集结起来的部队瞬间被打散,溃乱的士兵各奔东西,纷纷寻找安全地点躲避袭击。

        整整半个小时的激战,苏军军官都没能组织起一次像样的攻势。

        当天空中再次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时,苏军最后的抵抗意志消失的无影无踪。

        看到第二批轰炸机群赶到战场,默克上尉果断收拢部队,撤退到丘陵的另一面,仅在丘陵顶端留下一个班做观察哨。

        很快,村庄中再次升腾起为轰炸机群指示目标的白色烟雾。

        这些白色烟雾和战场上被战火点燃的树木和房屋产生的黑烟混在一起,自天空望去格外的耀眼,追踪着烟雾的方位,轰炸机群再次君临战场。

        和之前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做出的精准轰炸不同,这一次轰炸机群的主要是由he-111和ju-88轰炸机组成。

        he-111中型轰炸机机腹舱门大开,将上百吨的炸弹扔到被浓烟和火焰覆盖的战场。

        密集的炸弹好像一件散发着死亡气息的羽衣,当头罩上战场。

        无论是在第一次轰炸中幸存的房屋、公路,还是那些被炮手死尸包围的高射炮位,全部被无尽的炸弹覆盖。

        一片片炸弹爆出的火光和硝烟中,苏军的死尸和伤员的身躯被冲击波和弹片撕成碎片,破碎的尸体,各种武器的零件和数据的枝叶飞上天空。

        遭到默克上尉的突然袭击,损失了几乎全部的防空炮,面对来自空中的打击,苏军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只有少部分苏军士兵拿着机枪和步枪对空齐射,做着无畏的抵抗,随后被航空炸弹摧毁。

        当ju-88轰炸机发动空袭时,村庄早已消失不见,留下的只是坑坑洼洼、遍布弹坑的地表。

        在ju-88精准的俯冲轰炸下,顽抗中的苏军连同他们的藏身地点,一同被炸弹所覆盖,连人带武器飞上天空。

        当脚下地震般的抖动消失后,默克上尉和部下再次出现在丘陵顶端。

        没有任何犹豫,默克上尉果断下达了冲锋命令,突击连的进攻和轰炸机的空袭形成一个完美的无缝衔接,面对从丘陵顶端洪水般奔腾而下的党卫军士兵,在空袭中幸存的苏军如同一块块鹅卵石,瞬间淹没在滚滚洪流中。

        或是被迎面飞来的子弹打成筛子,或是被冲到身边的党卫军士兵一枪托砸翻在地,躲在弹坑和瓦砾堆间战斗的苏军,得到的是当头飞来的手榴弹和迫击炮弹。

        一个冲锋,默克上尉的突击连便打垮了苏军最后的抵抗,夺取了丘陵全部的控制权。

        看到第一个目标已经达成,默克上尉率领身边的工兵冲下丘陵,直扑最终目标,军火库的入口,那扇足有四米多高的钢制大门。

        钢制大门附近,早已有一个排的的党卫军士兵封锁。

        一番喊话后,仓库里面走出十几个灰头土脸的苏军步兵。

        步兵们押解俘虏离开后军火库,默克上尉的部下兵分两路,步兵一路冲进仓库深处,搜寻是否有隐藏的苏军溃兵,工兵们则忙着在堆积如山的军火中安置炸药和导火索。

        匆匆在军火库内转了一圈后,默克上尉走出军火库,一边让部下在军火库附近构筑工事,一边走上丘陵顶端。

        向唯一一条通向丘陵的道路望去,远处似乎隐隐有几个狼狈逃窜的苏联士兵,路中间还停着几辆被击毁的卡车。

        拿着望远镜,仔细地扫视丘陵四周一圈,默克上尉没有发现有大批苏军的踪迹,脚下的军火库似乎很安全。

        既然军火库暂时不会受到苏军的威胁,自己应该没有必要炸掉这个军火库,这么一个庞大的军火库,堆积如山的弹药,数不清的军服、油料和食品,全部炸掉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默克上尉出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的1919年,他的幼年和童年恰好处于德国人名生活最艰难的年代,剧额的战争赔款需要偿还,食物紧缺,大量的失业。

        直到1933年,希特勒领导的国社党上台,德国的经济危机才得到缓解。

        成长的过程中,默克上尉总是听父母讲起自己童年和幼年时期,家中生活的艰难,久而久之,默克上尉在父母的熏陶下,养成一个坚定的信念——勤俭持家是种美德。

        在勤俭持家这种信念的驱使下,默克上尉左思右想,无论如何都认为按照上级的命令,炸掉脚下的军火库不符合他一贯的生活作风,也与他从小受到的教育互相抵触。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默克上尉招来通讯员,将一封电报交到他的手上。

        很快,一封电报被送到迪特里希上校手中。

        没有做太多犹豫,迪特里希上校便接受了默克上尉的建议,将炸毁军火库的任务改为保护军火库。

        迪特里希上校也经历过一战之后,德国人生活最艰难的那个时代,同样养成了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生活习惯。

        默克上尉的建议自然而然地引起他的共鸣,并得到他的大力支持。

        发出给默克上尉的回电后,迪特里希上校查看前方的战事,果断下达命令,让部队边打边撤,交替掩护脱离战场,而后撤的目标,正是谢别日湖东岸。

        见德军逐步后撤,苏军步兵集群沿着第一警察团撤退的道路,毫不犹豫地发动追踪。

        步兵群的后方,紧急驰援来的六辆坦克,也在松软的草地和农田中,在步兵的簇拥下,冲向德军消失的方向。

        谢别日湖西岸,警察团沿着湖边树林的边缘,构筑了简易的防御工事。

        士兵们隐藏在树干下,灌木丛中,静静地等待敌人的出现。

        没有让他们等待很久,远处的农田中,苞米地里先是喷出一股股黑烟,玉米杆成片成片倒下,看起来好像一排排被机枪击毙倒地的士兵。

        六辆t-34型坦克打头阵,无数的苏军步兵冲出玉米地,踩踏着草地,跟在坦克后面,汹涌第冲向第一警察团占据的树林。

        在他们看来,那些穿着花哨的三色军装,颇有行为艺术气息的敌人,已经抵挡不住他们的进攻,被他们击退到没有退路的谢别日湖湖边。

        “同志们,德国人要完蛋了。只要我们再发动最后一次进攻,就能将他们赶进湖里。为了斯大林,前进。”

        眼看就要到决战时刻,苏军的步兵群中,一些军官挥舞着手枪,尽情地发出叫嚣,鼓舞部下的士气。

        蹲在森林边缘一个土堆后面,迪特里希上校放下望远镜,摇了摇头,脸上的闪过轻蔑的神情。

        对面的俄国人真的是没有什么作战经验,竟然这么放心地发动追击,而且还是用密集的步兵阵型。

        自己有必要给对面的苏军指挥官上一课,让他们知道,追击武装党卫军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学费就是苏军士兵的生命。

        “发信号弹。”迪特里希上尉对身边的传令兵说道。

        两枚绿色信号弹直冲向天空,瞬间吸引了全部人的目光。

        谢别日湖西岸,警察炮兵团的阵地上,两个营的炮兵,二十四门105毫米榴弹炮后面,炮兵们将硕大的炮弹塞进炮膛,几乎是他们刚刚完成这个动作,身后便传来开火的命令。

        整整一个上午,没能尽情参战而积累的怨气此时得到尽情的发泄。

        雷鸣般的炮声中,二十四枚炮弹旋转着飞过谢别日湖,越过迪特里希上校所在的树林上方,瞬间拍到毫无防备的苏军步兵群中。

        一轮轮铺天盖地的炮击中,步兵的身躯被弹片撕裂,或是被强大的气浪掀翻。

        原本平整的草地上,多出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弹坑,弹坑周围散落着遍地的尸体。

        看着在炮击中狼狈逃窜,溃不成军的苏军步兵,迪特里希上校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成功将苏军勾引到炮兵的射程之内,迪特里希上校认为自己成功地给对面苏军的指挥官上了永生难忘的一课。

        不仅是炮火,森林边缘,党卫军士兵们也加入到“教学行动”,用密集的子弹和炮弹,教育对面的苏军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军人。

        六辆气势汹汹的t-34型坦克,一辆被落在右侧的榴弹破重创行走装置,失去行动能力,只能停在原地做固定炮台。

        其余五辆坦克,依旧爬行在草地上,向德军所在的森林发动冲锋,却因为没有步兵的保护,一一被党卫军士兵接近,随即遭到“铁拳”和坦克杀手火箭弹的猎杀,成为停在战场上的钢铁棺材,最早那辆白榴弹击伤的坦克也没能幸免。

        看到目的达到,对面的苏军的冲锋阵型已经崩溃,迪特里希上校果断地下达命令,进攻。

        得到对岸发来的信号,德军炮兵随即将炮火向苏军身后延伸,不等苏军的士兵回过神来,对面的森林中,传出一片尖锐刺耳的哨音,一群身穿三色迷彩,在他们看来是“行为艺术”家的军人,几乎是一眨眼的功夫,便冲到他们眼前,向他们挥舞出死神的镰刀。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52732719/79672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