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朱慈烺崇祯 > 第965章 武皇炮

第965章 武皇炮


整个东亚都在关注日本局势,朱慈烺却已身在太平府江南军器总局。

        前不久,军工研究院又研发出了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装备,后膛枪和野战炮。

        文武分治后,军机下单独设有军器部,由神机侯赵景麟任尚书,表示朝廷格外重视之意。

        江南军器总局,作为大明乃至世界第一座综合性的军工厂,从大明地方各军器局精挑细选了近千名工匠进入局内任事。

        朱慈烺在赵景麟的陪同下进入军器总局火炮厂时,只见炮厂上到处都贴着鼓励的标语,内中热气逼人,铁浆飞涨,所有的工匠都在忙忙碌碌着,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座炮厂的主事是伯爵李东风,他在火箭和火炮上的造诣极深,当朱慈烺看到他时,五十七岁的李伯爵正戴着老花镜,聚精神会地审查刚完工的一批火炮。

        老一辈科研的工作者很认真,为建设国家一丝不苟,为强国之梦奉献青春。

        即便李东风封爵了,年近花甲,这么多年来也一直不忘初心,始终工作在炮厂的一线岗位。

        李东风聚精会神,朱慈烺等人进来都没有发现,在赵景麟提醒他后,他才忙急步过来迎接。

        看他恭敬地行礼,朱慈烺将他扶起,和声道:“神威伯,都是勋贵了,怎么还在炮厂盯着审验工序?”

        李东风扶了扶眼镜,回道:“多谢陛下关心,臣是在这厂子受到陛下隆恩的,臣不敢忘记初心和使命。”

        朱慈烺拉着他的手,轻轻拍着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神威伯是我大明的楷模啊!”

        他转身对身后伴驾而来的翰林院大学士杨士聪道:“杨卿,你去写一篇文章,标题就叫《向李东风伯爵学习》!”

        一直想出风头的杨士聪欣然应下,就差拍着胸脯保证,这篇文章一定会让朱皇帝满意,达到宣传目的。

        接下来,李东风带着朱慈烺等人一边在炮厂来回巡视,一边向朱慈烺介绍炮厂的新产品——武皇炮!

        检验新产品的唯一标准就是试炮!

        众人来到火炮厂后宽阔的场地,这里是专门用来测试军工产品的,当朱慈烺到这时,十门新铸的“武皇炮”已经拉来就位了。

        “火炮准备!”

        皇帝亲临视察,李东风精神抖擞,他威风凛凛传下一系列口令,让炮兵们瞄准远处的一系列标靶。

        朱慈烺仔细看了下,惊讶的发现,李东风所谓的新炮,比红夷大炮小巧太多了,整个炮身长度只有一米六七左右,口径也不大。

        根据李东风的介绍,这些新式火炮炮身重量只有一千斤,炮身、炮架加上车轮,全重两千二百斤,全炮加上前拖车上和附带弹药箱,重三千五百斤。

        相比大明以往用的重达七八千斤的红夷重炮,机动性很强,重要的是,新炮的射程丝毫不比红夷重炮差,而且射击精度比红夷大炮远远高出几个档次。

        让朱慈烺郁闷的是,他看着这些炮十分的眼熟,脑中浮现后世无数的影视和图片。

        仔细想了半天,他忽然灵光一动:这他妈不就是拿破仑炮吗?

        在李东风的喝令声中,这些火炮一字排开,黑洞洞的炮口不断调整,每门炮上还架着一副亮晶晶的炮镜。

        这些炮镜使用的是玻璃,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者为古埃及人,十二世纪时出现了商品玻璃,在大明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京师有专门制造玻璃的玻璃厂,属于二十四监的厂业之一。

        在此之前,因工艺水平有限,无色玻璃中避免不了气泡,明军的望远镜和炮镜大多使用水晶制造。

        直隶东海(苏北)生产的无色水晶很多,农民在地里都可以随便捡到,在江南的士林阶层更是普遍的玩物。

        生产炮镜的原料不是问题,主要在于镜片的设计与磨制,对工艺与光学知识的要求很高。

        然大明人才济济,坤兴公主的驸马孙云球就是大明最牛逼的光学专家,公主府还开了连锁眼镜店,遍及大明各地。

        在孙云球的研究下,无色玻璃的技术不仅得到了攻克,还发明了制作大块玻璃的工艺,此后玻璃成了大明社会上普通的物品。

        在军工上,孙驸马为了适应制军用望远镜的需要,甚至还制出光学玻璃。

        此时朱慈烺的手中,就是拿着一个孙云球制造的御用望远镜观看新炮射靶。

        这根御用望远镜全身是黄澄澄的金属表面,制造精致,可以拉长拉短调整观察距离。

        周围随驾的文武大臣们同样拿着望远镜观看,等待着试炮数据。

        试炮的炮兵们训练有素,观测官们不断报出数据,各炮手瞄准时调整炮口。

        现在明军中的炮兵,可不是入伍后拿着大炮练习几次发射就能成为炮兵的,每个炮兵需要掌握大量的数学知识,比如几何基础、平面三角、球面三角。

        除了几何,还要会解一次方程、多元方程组、二次方程以及在几何(尤其是三角)中的初步应用。

        现在大明的各所国有军校中,都有炮兵的专业,数学是基础,还有物理中的力学,海军的炮兵还要学导航、定位等航海知识。

        因为这年头打炮,有个要命的问题:看不见弹着点。

        所以炮兵要学会计算,射击的角度和方位,要会测距,会算弹道等等。

        炮兵只有算得准,才能打得快,只有算得快,才能打得快,在战场上指哪到哪,所向无敌!

        至于学的这些,大明已经开始普及西方数学和阿拉伯数字了,炮兵更是最先受教的一类人。

        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西方的数学要稍微领先大明,特别在符号和阿拉伯数字的运用上,比大明数学中用汉字数字来的简洁方便。

        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才叫阿拉伯数字。

        早在八世纪的时,阿拉伯数字就随着佛学东渐曾传入过中国,但并未被当时的中文书写系统所接纳。

        十三世纪时,又由***教带入中国,亦未成功,到了十六世纪的明朝,东西方文化交流,大明的徐光启等学者开始大量翻译西方数学著作,他们亦是将书中的阿拉伯数字翻译成汉字数字,让中国的数学学着费劲。

        直到朱慈烺当皇帝后,才正式在教育上设立数学,让学生们正式学习阿拉伯数字,以及西方的数学公式。

        去年路易十四写信给朱慈烺,信中也提到要派法兰西的数学家来大明交流,事后朱慈烺应允了,并回信给路易十四,点名要了几个人。

        如法兰西数学家德扎格,射影几何学创建者之一,曾任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与数学家梅森、笛卡儿等有交往。(笛卡尔死了好几年)

        还有对微积分有贡献的法兰西数学家费马,以及曾被誉为“阿基米德与牛顿两者间的中间环节“的数学家兼物理学家的帕斯卡。(压强单位的命名者)

        这三位都是17世纪大名鼎鼎的数学家,且都在法兰西,有点成就还没死的那种,来了就能用到。

        不像牛顿,现在刚十一二岁,在学校属于成绩狗屎的那种,来大明也没用,顶多给皇太子朱和陛做些小工具。

        大明想要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体系,超越西方,不是引入几个阿拉伯数字就能代替的,需要做很多的准备。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52852908/8867459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