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深层原因 目的背后
紫月蓝冰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最好的解释也恐怕只有一个:巩固他的权力宝座。
自宣布江阴抗清起,陈明遇成了江阴实际上的最大的官,掌握着生死予夺大权。
这几天他过了一把自己说一不二的权力瘾,但他深感自己的权力宝座还未坐稳。
陈明遇是南明江阴县典史,知道江阴城里士绅们的势力和社会地位。
许用等秀才及一些铤而走险的人,虽然全力拥护陈明遇当总指挥,上了年纪、家境殷实的士绅们也表面上赞同,但在捐助军饷问题上,他们的沉默,甚或叫袖手旁观,或许能说明他们心里不以陈明遇总指挥为然。
他们当时或许仅是迫于形势所逼罢了。
而陈明遇呢,虽“素长厚”,但也不失精明,工于心计,心如铁硬。
一个心肠柔软的人,能担当典史一职吗?
不能。
因为典史是整天与地痞流氓、盗贼、江匪等打交道的人,他会心慈手软吗?
他能心慈手软吗?
因此,他精明地计算出,只有通过开展抓奸细活动,才能达到削弱士绅们的权势、巩固自己权力的目的。
现在,陈明遇的目的达到了。他可以放手大胆地干了。
但顾横想到这里,也更加明确自己不能暴露真实身份,毕竟陈明遇这样的人,初尝权力的滋味,是不可能希望有人横空出世,来抢夺他此刻一把手的位置!
到时候,一个不好,反而建虏还未到,江阴城就掀起内讧了!
顾横不想看到这个局面,在没有万全把握前,即便看到陈明遇的一些不太对的做法,也只能让龚鼎孳想办法去劝陈明遇了。
顾横将自己想法告诉孟仙舟后,就让孟仙舟退下了。
此时,顾横望着远方变换不定的黑云,心中有很多无奈。
顾横在心中梳理了一下,江阴揭竿抗建虏,目的只有一个:拒不执行建虏朝廷的“剃发令”。
为什么拒不执行“剃发令”?
因为在明代的江阴人特别是士子们看来,“剃发令”严重违背了汉人千余年来束发的习俗,是对儒家思想的严重挑战,是对汉人特别是读书人的严重的侮辱,是欺祖辱宗的严重的不恭行为。
一句话,在江阴人看来,“剃发令”就是满人消灭汉人儒家文化的野蛮行为。
为了维护汉人的儒家文化,江阴人会以死相拼,试图确保儒家文化的独立。
其实,江阴人拼死维护的是已过时的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已僵化的“华贵夷贱”儒家的民族观。
江阴人拼死不肯剃发的表现,仅是民族主义的表现。
民族主义是贬低其他民族文化的,是片面地把本民族的文化视为唯一优秀的文化,而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江阴人表现出来的这种文化自大,其实是明末清初文化危机的表现,是丧失民族自信心的一种表现,是文化自卑的一种表现,是对文化自暴自弃的一种表现。
文化自大决不等同于文化自信。这也表明,明末清初起,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国力最昌盛的,顾横目前所在的这片土地,已开始逐渐走向衰败。
江阴人拼死不肯剃发的表现,也是文化强制力的表现。
在建虏兵未入关前,明人包括江阴人,并不感到文化强制力,因为他们习惯了这种社会,习惯了这种文化,习惯了这种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
可当建虏兵入关特别是占领南京后,江阴人和当时的明人一样,深感自己早已习惯了的文化习俗、思维模式与价值观念、行为规则,已被满族统治者彻底打破。
此时,文化强制力就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因而固守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江阴人和当时的明人,把建虏朝廷的“剃发令”视为是对儒家文化的“叛逆”,于是,他们就起来反抗,就起来斗争,不惜以生命为代价。
儒家文化是以人伦为核心的伦理文化,注重人们之间的关系调整,强调名正言顺,强调等级身份,所谓君臣、父子、夫妇,各有地位,各有职责,不能错乱。
所以,从根本上说,儒家文化是比较保守的,它是不准革命,不准造反,更不准犯上作乱,但有利于社会稳定。
同时,儒家文化中没有阶级,只有等级,只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它处理贫富关系的方法,就是“贫而无怨,富而不骄”。
儒家既讲尊君,也讲民本;既提倡“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仁和义是付出生命代价的原则,也提倡仁政爱民,敬畏生命。
但顾横综观“江阴事变”初期的表现,“江阴事变”的参与者特别是领导者,摈弃了儒家文化中的精华,如理性,如民本,如包容等,却以“忠”和“义”为招牌,采用法家的暴力手段滥杀无辜,把自己变成了盲目杀人的机器。
顾横一定要阻止这些人再这样滥杀无辜,不过得等忠于自己的人马先过来,才能把控全局。
如今,唯有先让龚鼎孳凭着自己的个人能力,看能否稳住陈明遇等人,让其不太过分!
……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53039178/128870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