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唐潮风暴 > 第六十五章 登鹤雀楼

第六十五章 登鹤雀楼


  众人看到李言潮的反应,都吓了一跳,卢立强把手在李言潮面前晃了晃,笑着说:“莫非李郎弟认识王郎?”

  李言潮似自言自语,喃喃地说:“王郎,你作了登鹤雀楼的诗吗?”

  这次轮到王之涣吃惊,他跳起来说:“这位兄台大人,某本次来潞州,路经蒲州*鹤雀楼,随手写了首登楼的感想,实不足道,吾只觉略嫌通俗,只在来路自己念叨了几回,不知兄如何探得,莫非神人乎?”

  卢立强也说:“这位王郎一路之上,呕哑啁哳,神神叨叨,吾其实听得不耐烦,竟没听清写了几句。”

  李隆基喜欢凑热闹,看到这边动作夸张,就领着苏苏、吴玉洁过来凑趣:“李郎,因何如此热闹?”

  “别驾郎,石破天惊,发现了名垂千古的青年才俊。”他指向王之涣夸张地说。

  王之涣紧张地站了起来,他手足无措,不知道李言潮为何如此说他。

  李言潮走向李隆基,附在耳边说了两句,李隆基笑着点头,一摆手,把乐工领班喊来,吩咐道:“演奏《高山流水》。”

  这《高山流水》正是正宗的伯牙和钟子期千古情意象征的那首曲目,现今没有记谱这一说,因此乐工们都是代代相传把这首一千多年的曲子记录传播。

  音乐响起,李言潮缓缓站起身,他在乐曲声中动情地说:“别驾郎殿下、各位大人、父老乡亲:早春二月,迎春花开,万物复苏,吾等何其荣幸,与青年才俊王之涣君相遇,现在请出王郎朗诵即将传唱千古的绝句:《登鹤雀楼》。”

  李隆基也弄不明白为何李言潮如此激动,原来电光火石之间,李言潮突然意识到,这位王之涣小先生,他,是把中华文字绝学掌控到随心所欲的不多的大才!

  王之涣站起身,面向大家,操着他的北都口音,凝心聚气,朗诵他的新作《登鹤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音乐慢慢停止,人们咀嚼着这首诗,从喜悦到兴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李言潮对李隆基说:“殿下,还记得我说过找人写一部描写三国的通俗书吗?此人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隆基点点头说:“李郎最会发现人才,此诗前两句写景,开笔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出人意料,把理与景、情与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此诗区区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绘下河山气势磅礴之壮丽景象,悟出之理朴实深刻,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之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之新境界。”

  李隆基这一番描绘,更是石破天惊,人们静静地听着,思衬回味着,又被这一番言论打动,爆发出更加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赵苏苏说:“郎君,那吾来谱曲传唱,让王郎这首诗传遍天下,不知可否?”

  李隆基抚掌大笑:“如此甚好。”

  王之涣瞬时成名,他想不明白这首诗李言潮怎么知道的,更不清楚下一步是什么命运等待着他,盛名之下,他能满足人们的期待吗?

  李言潮对此一点也不怀疑。原本历史上,王之涣还要看晚些时候才能写出这首诗,由于李隆基召见五大家族开会,王之涣路过鹤雀楼,触景生情,一气呵成这首千古名作,此诗是大唐诗歌的压箱之作,而王之涣被发现也正当其时,李言潮成天构思的《三国演义》,终于找到了操刀手。大会结束后,各县都在准备农工商的建设,这李隆基、李言潮不放行王之涣,伙同张旭、吴道子整天缠着聊诗文、谈构思,挑逗起王之涣的写作欲望,但王之涣很慎重,一天他严肃地对众人说:“殿下、李郎,大家心情很迫切,某也理解,但潞州缺乏图书资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凭空想象,如此写得?”

  “本王还以为啥事,正好,你来筹建潞州的公立图书馆。”李隆基大方地说。

  李言潮想了想,道:“殿下,可派王郎去京兆,找我岳父的本家吴競,他掌管史籍,上官婉儿也有许多藏书,可借来参考,至于市面书籍,直接买就罢了。”

  李言潮对明朝罗贯中所著《三国志通俗演义》甚不满意,人物脸谱化严重,部分内容严重失实,有些价值观传递有误,因此有“少不读三国之说”,如果让“白日依山尽……”这么通俗、且立意高远的大才子王之涣来写,那一定会石破天惊,让这部演义真正成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想到这些,李言潮就带着吴玉洁前往吴家村,央求岳父、翁翁修书吴競,一是提供典籍资料,二是就写作架构征询意见。

  骑马走在路上,李言潮笑着问吴玉洁:“娘子,这次去吴家村,顺便提亲如何?”

  “我说你带了那么多制钱和礼物,原来早就‘图谋不轨’,哼!”吴玉洁瞪了李言潮一眼,装作恨恨地说,但内心如何,却不得而知。

  当然提亲和书函的事情都顺利拿下。鉴于李言潮孤身一人,吴家让人看了大礼日期,定在三月初五。

  李言潮偷偷用密函给上官婉儿修书,说了些肉麻的话,无非就是让上官婉儿这个“称量天下”才人的人物,来看看李言潮推荐的王之涣,当然借她的藏书才是主要目的。

  王之涣得知进京兆任务实情,对李言潮说:“李郎有所不知,吾父讳王昱(yu),与上官氏为表兄妹。”

  喔!原来劝说上官氏的表兄王昱李言潮的疑问解开了,为什么大才子王之涣在另一世界的唐代官场不得志,因为他与上官婉儿的关系,李隆基能重用他吗?大家族既然同意辅佐李隆基,作为王氏家族代表人物,那么王之涣也就没有什么脾气,一切听从李隆基安排,不多日,王毛仲就带上书函和制钱,赶着四轮马车,领着王之涣望京兆长安而去。

  ***********

  蒲州——山西永济市一带,此地是中华民族发祥地的核心区域。王之涣自晋阳(太原)路径蒲州来到潞州。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53339903/7203740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