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贵州现状
完全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很快,贵州印江宏源茶业名优茶的负责人何源便与那位严肃的中年妇女一同走来,与大家寒暄一番后,就在李欢的指示下与田毅边走边聊了起来。
在贵州印江宏源茶业名优茶的生产车间里,一台台崭新的茶叶加工机械轰鸣作响,工人们鼓足干劲赶制翠峰、梵净贡眉等茶商急需的订单产品。
“田总,我们这里的名优茶生产车间,拥有 3 条名优茶生产线,已满足了县内茶青的加工,而且茶叶加工的品种、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何源一边指着工人和机器,一边面向田毅介绍着。
“如今,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源源不断。尽管今年又新增了名优茶加工生产线,但茶叶销售仍供不应求。”
“今年我们公司的名优茶仍以国内销售订单为主,主要销往浙江、山东、福建、甘肃的兰州等地区。目前市场供不应求,今年我们公司仅梵净贡眉这一单品的订单就有 5 万斤,目前也仅完成了一万三千多斤。”
这时,县委的一人走了过来说道:“贵州印江宏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是本县唯一一家集茶叶精制加工、市场营销和出口贸易于一体的股份制龙头企业,引领着全县茶叶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公司现有茶园面积 2.4 万亩,涉及 8 个乡镇和 21 个基地,预计今年仅名优茶产量可达十万斤,产值四千万元以上。”
田毅边点头边问道:“既然如此,为何不扩大生产呢?”
“其实去年,我们加大了茶叶加工设备更新改造的力度,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在新寨镇团山村改扩建初制厂生产线和精制厂生产线,此外还建了出口小包装生产线 1 条,主要销往摩洛哥、意大利等地。但是现在国家停止了我们贵州的大基建资金,而我省又大力发展大数据,即当下火爆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新能源、生物科技等,银行那边便捉襟见肘,缺钱啊。”何源也闷闷不乐地说道。
田毅疑惑地看着李欢和县委的人。
“田总,这也是迫不得已,我们这里先天不足,这是贵州的宿命,地无三尺平,贵州长期落后,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根本原因。”刚才那位县委的人开始徐徐道来。
“在这里铁路不行,比如与贵州一样十三不靠的河南,因京广、陇海十字交叉,成为全国的铁路枢纽,多了交通方面的优势。
“想学云南靠航空。毕竟我们这里多山、修路难、不沿海、不沿江,因陆路不易、水路多艰啊,但是现在大基建资金一停,就变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如今贵州确实工业投资与基建倒置,投资和经济结构呈“头重脚轻”之势。资金都投向了基建,工业缺血。
贵州的基建,少了制造。如前所述,贵州的资金,主要投向了基建,工业和制造是小头。这与中国整体的情况正好颠倒,故不能产生中国过去 40 年“制造-基建”的良性循环。
虽然贵州基建的大发展,已经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市市通高铁,交通发达了,但是贵州如今只能依靠三农、旅游来发展,让农民成为受益者,对于贫困人口最多、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来说,达到了富民的效果。
但是民富不一定能强省,仅依靠三农、旅游是不够的。交通、基建的主要使命,还是需要发展工业,尤其是制造业,而最可怕的是房地产在贵州发展不起来,如今还在下滑,而如果没有房地产带来的大笔土地收益,政府哪来的财力可以下饺子一样修路、建桥、扩港口、修机场?
循环不良性,有路无货,道路的成本收不回来,投资没有收益,基建的可持续性就成为问题。
以前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贵州的财政收入 3000 亿,中央给了 3000 亿,等于一半的收入是自己挣的,一半的收入是中央赠的。一个省的财政,一半靠中央,自给率不足 50%。
中央给贵州这么多钱,一是看贵州太穷,二是看贵州没别的活路。不把交通搞起来,任由贵州一如既往地“夜郎自闭”,大到共同富裕、平衡发展,小到扶贫,国家的面子都不好看。因为穷、因为没活路,反而获得了国家层面的特殊支持,这也算是因祸得福。
虽有中央撑腰,贵州财政搞基建有一定底气,但政府的钱毕竟只是基建投入的一小部分。基建的特点,自有资金二成,是小头;银行贷款八成,是大头。贵州基建铺了这么大的摊子,本省财政+中央给钱+地方发债,才只够开胃。剩下的大头,靠银行。
这就产生了两个风险。一是地方举债修路带来的债务风险。这方面已经压力很大了,各省之中,贵州虽然经济增速、债务率同步居前。二是贷款修路给银行带来的金融风险。
两大风险,归结到根本,是“有路无货”的风险。如果贵州制造发展不起来,有路无货,没有物流、人流、收入流,则贵州政府将无钱偿债,贵州交通将无力还贷。前者的风险,只能中央政府来扛;后者的风险,只能由各家银行来扛。
所以在国家停止大基建资金后,贵州只能赚快钱,所以瞄准了大数据,但是现在火爆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新能源、生物科技,都不是什么新东西,有的甚至是老掉牙的。到底其中的哪些可以成为下一轮技术革命的主角,也是天知道。
而且大数据在贵州也有实效。虽然还是虚多实少,大数据的实,在于硬件;它的虚,是后期开发、应用。大数据真正的价值,在虚不在实。
但实的价值也不小。各大运营商、各大金融机构、各大电商、互联网巨头,包括政府,凡是拥有海量数据来源的,都需要找个地方放置这些数据,然后再谈得上开发、利用、变现。存放。
对于这些机构来说,存放是一种成本。但对于贵州来说,保管则是一种收益,是税收、GDP 和就业。不管用什么方式,贵州最终成为这些机构一致认可的存放地。由于贵州的独特气候、地理、税收和政策支持(天气凉,有利于散热;火电水电既济,充足而廉价;税收优惠;自然灾害少),机构的存放成本降低了不少。从贵州的角度,金融、IT 这些高大上的行业,第一次集中将注意力投向自己,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巨头(如苹果、BAT、华为),蜂拥而至,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而且实惠。仅仅只是数据中心的建设,就已经让贵州的 GDP 好看了许多。不仅体量因之变大、速度因之加快、税收就业因之增加,GDP 的质量也因为“大数据”三个字而熠熠生辉。贵州,从落后的农业省,一跃成为数字经济的新贵,面子与实惠俱足,中看又中用。
但这个用,依然还是停留在实的层面。大数据最具价值、最具潜力的虚的层面(Data Mining,挖矿),贵州并没有受益多少。这就如同一个仓库保管员,贵重的货物每天进进出出,与他并没有太大干系。他所拿到的,就是一点微薄的保管费。
从这个意义上,大数据之于贵州,依然是中看而不太中用。不解决这个问题,贵州永远只能像很多人嘲弄的那样,只是一个大机房而已。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55935267/212119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