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轮回印记之弦月溯宗 > 第二十八章 初遇左慈

第二十八章 初遇左慈


但见这个道士掣帘进入,我抬头上下打量,此人须眉白而飘逸,髭髯长而潇洒,面容刚伟,身脊挺拔,头戴白藤冠,衣着黄道袍。虽看似有耋耄之龄,却步履矫健,行动自如。

        览罢此人体貌,不禁心中敬佩,想必此人深谙修生养性之道,世间恐无有能及者。

        这道士自报家门说:“贫道乃是平州襄平县人,姓左,名慈,字元放,道号乌角先生。拜见甘大人。”

        我也急忙起身施礼,分宾主落座后,我恭敬地问道:“不知乌角先生今日来访所为何事?”

        左慈捋着长髯,目不斜视地端详了我一阵。我正纳闷,俄而左慈靠近我的耳旁低声说道:“甘大人最近正为两件事发愁,这第一件是该不该杀黄祖,第二件是该不该投东吴。”说完依然用那锋利的眼睛看着我。

        我心中大惊,这道士不但气宇非凡,想不到还有读心术的本领!我急忙再拜说:“先生真神人也!我的心思还未曾与他人透漏,竟被您说个全中!望先生能不吝赐教,指点迷津!”

        “指点迷津谈不上,不过是贫道愚见,还请甘大人自酌之。”左慈笑着摆手说:“大人所担忧该不该做的这两件事,依我看,是都要做的,关键是什么时候做,人世间的是非成败往往就在一举,这一举早一时则错,晚一时则误。这处事之玄妙皆逃不过时机的左右。”

        左慈说的“时机”这两个字,让我不禁联想起自己这一生,几乎每次感觉已经万事俱备的时候,却最终落得前功尽弃,功亏一篑。归纳以前失败的原因,总是隐隐约约觉得差了点什么,却又百思不得其解,原来竟是这“时机”二字!我不由得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状,心想:这辈子就是误了太多时机,命途才如此多舛。

        我赶忙拜问:“那这杀黄祖应该是在何时为妙呢?”

        左慈答道:“应该在你投东吴之后。”

        “黄祖这人乃是孙权的杀父仇人,我若先杀了黄祖,然后再去东吴,献上黄祖人头,岂不是更好?”我试探着问道。

        左慈面露一丝笑意说:“大人可知道当年吕布投董卓之事?这吕奉先正是提着自己主公丁原的脑袋去投的董卓,如此背信弃义之事被后人唾骂,难不成甘大人想步其后尘?”

        我慌忙摇头说:“先生所言极是,未投东吴之前,我与黄祖避而远之便是,免得我恨由心生,动了杀念。”

        左慈摆摆手说:“万不能避而远之,而且你不但不能杀他,还要保护他!”

        我听得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转而开始怀疑眼前的人是不是黄祖派来的细作,又想到方才说的那些倾尽肺腑之言,暗责自己说话太欠考虑。

        我试着掩盖自己的疑虑之色,再偷眼观瞧左慈,此时他却泰然自若地捻着胡须,眯着眼睛,脸上依旧挂着让人看不透的笑容。

        左慈见我只看着他又不作声,便开口说:“甘大人不必多疑,贫道正是要跟你说说这之间的利害关系。大人可曾想过黄祖这个人在眼下的局势中扮演着一个极其微妙的角色,对于你将来的发展来说,是不可替代的。”

        我眉头一皱,左右想不通,便说:“这实在想不到。”

        左慈说:“黄祖镇守江夏对抗孙权,虽然只守不攻,但是多年来也未被孙权攻下,加上初平二年黄祖设计杀死了孙权之父孙坚。可以说黄祖这条命,落在你手里轻,落在孙权手里才是重。所以你得先投东吴,再主动请缨讨伐江夏,最后将黄祖的项上人头献给孙权。如此一来,不但免了孙权对新降之将的猜忌,而且会让甘大人从此一战成名,只此一举就能在东吴军团站稳脚跟。不过在你寻到机会投奔孙权之前,黄祖还要和孙权相抗争一段时间,你保护黄祖,就是在保护你日后的战利品啊。贫道这样说,大人觉得意下如何?”

        我赶忙起身鞠躬拜谢说:“听先生的话,犹如醍醐灌顶,请受在下一拜。”

        左慈微微点头,我心中忽然又想起一事便恭敬地问道:“我要是投奔东吴,应该在什么时候呢?现在动身如何?”

        左慈起身,用他温热的手搭在我的手上说:“大人现在投奔东吴,有些操之过急。孙权虽屡屡攻打江夏,皆无功而返,可见黄祖此时实力尚可。大人应在黄祖势力处在强弩之末时,投奔东吴,再回过头来攻取江夏,如此则江夏之地唾手可得,斩下黄祖首级易如反掌。”

        我听后大喜,一时又无言以对,只好激动地再拜谢,左慈朗声大笑道:“大人不必多礼,日后与北魏抗衡,保卫东吴百姓安宁就全赖甘大人了。”

        “先生为在下指点迷途,又寄予如此厚望,甘某感激不尽,当效死力。”我这时又忽然想到这位道士是不是东吴的谋士呢,便斗胆将心中疑惑问于左慈。

        左慈眯着的眼睛渐渐张开,用手把住我的右手腕,语气带着严肃地说:“贫道四海为家,居无定所,哪有根基。如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横行霸道,草菅人命,应天诛地灭!我审时度势,当今唯有东吴势力能与之分庭抗礼,遂决意尽些绵薄之力。前一阵子,在游走于州郡之间时,偶然听说甘大人右手有极似弦月的印记,故猜到大人绝非等闲之辈,特来此劝说大人降吴。”

        “弦月印记!先生可知道这弦月印记的奥秘?”我一直对自己这印记之谜好奇,听左慈这么一说,隐隐约约感觉到,他心里知道这印记的由来。

        左慈见我这么问,顿时心生惊异,思忖了好一阵,才反问我道:“莫非甘大人不知道自己手中这印记的秘密?”

        我此时心痒痒得难受,迫切地想解开压在心底上千年的谜团。于是诚恳地回答说不知道。

        左慈垂下头又是思考了一阵,似乎在有意地组织着自己的语言,然后疑惑地问道:“甘大人有转世轮回而不忘前生的能力对吧?”

        我近乎脱口而出道:“对,从殷商到现在,每次转世的记忆都未曾遗忘。”

        左慈更是惊愕地问道:“只是从商朝开始?没有更早的记忆?”

        我更加疑惑了,实在不知道他疑问的重点,我于是说:“没有更早的记忆了,求先生还是不要饶舌,告诉我这印记的来由吧。”

        左慈犹豫再三说道:“大人说的话,实在是有些蹊跷,与贫道以往见识到有印记的人不同。至于这印记来由我确实不知。大人请看,我这手上没有印记,不过是个凡人而已。”

        我心里有些泄气,但是听闻左慈说以前遇到过有印记的人,便追问一句:“先生既然说遇到过有印记的人,是不是说明我有同伴呢?”

        左慈摇摇头,意味深长地说:“同伴?大人说的应该是同类吧。是不是同伴不好说,但是肯定有敌人。既然大人对自己身世之谜毫无线索,就应提防点拥有此印记的人。小心被利用或陷害。”

        我正回味着他的话,忽见他欲转身告辞。我急忙赶上他,说:“暮色将至,不如在此留宿。”,左慈谢绝说:“贫僧早已习惯四处漂泊,随遇而安,常以星斗为被,草木为席。”

        我再挽留,乌角先生只是不肯,遂送至营外,目送这位神秘的道士飘然而去。

        到了晚上,我反复想着白天和他的对话,感觉其中那句“只是从商朝开始?没有更早的记忆?”很值得推敲,左慈说他平生见过不少有印记的人,说明除了我之外的同类们,他们的记忆都不只是停留在商朝,而是更早,很显然,我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只从商朝开始记忆,而之前的生平忘得一干二净。而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对商朝以前的事情一无所知,则成了现在我解不开的谜团;还有一句“是不是同伴不好说,但是肯定有敌人。”也很诡异,毕竟像拥有这样轮回能力的人世间只占极少数,按常理应该是惺惺相惜的,为何会说可能是敌人呢?再者都已经可以无限轮回了,还有什么更大的利益会驱使他们要费尽心机地去利用和陷害我呢?这第二个谜团也是我猜不透的。

        辗转反侧到了深夜,觉得眼下所知的线索还是太少,想太多也是徒劳,不如尽早入睡。于是我强迫自己清空脑中凌乱的思绪,也不知道花了多久才把自己从亢奋的状态平稳下来,半梦半醒之间,还恍恍惚惚地的听见夜里巡更的刁斗声。。。

        自那天之后,我便暗派王遵等人到黄祖军营,密切关注两边势态,伺机而动。

        建安八年冬天,孙权再次征讨江夏,黄祖此时年岁已高,不能力战,屡战屡败,节节败退,黄祖眼见大势已去,只好乘舟逃到了夏口。

        我想如果黄祖还有别的选择的话,那他肯定不会选择逃到夏口。他之前如此侮蔑我,还把我扣留在夏口,一扣就是三年,难不成还会指望我能感恩戴德?

        王遵等人比黄祖的败军更早来到了我的营中,跟我报知此事。我心想要不是之前左慈的那几句箴言,这会儿就不等吴军杀黄祖,连我都要趁火打劫,收编了他的军队,再宰了这个混蛋。

        当然想归想,做还是得按照左慈交代的做。我命杨胜守城,自己则提起双戟,背上弓,亲率一千骑兵接应黄祖回城。

        出城五十里,正撞见一路狼狈逃窜的黄祖,跟在他身后的就仅有不到二三十骑了,我暗嘲他正是不重用我,才有今日之败啊。

        黄祖那老头远远望见我的部队后,大呼说:“甘宁,援我!”这次的声音却出奇的沧桑恳切,与他以往高傲轻蔑的语气真有天壤之别,眼见他如此可怜,我心中有说不出的解气。

        我正视着黄祖说:“太守可速回城安歇,甘某断后。”

        我的部队让开一条道,给黄祖的部队通过,他倒也不勒马,反而快马加鞭,快速穿过,他这分明是羞愧难当而有意地避免和我有眼神的接触。而我的眼神则像刀子一样目送着他,心想无论如何也要在气势上羞臊一下他不可。

        黄祖这边的马蹄声刚渐消,西边的马蹄声和脚步声又开始隆隆作响。我料想是吴军将至,遂吩咐手下严阵以待。

        我原想孙权率兵追来,中间还要渡江本没可能带更多兵马,但是从慢慢出现在远处地平线上的阵势来看,兵力将近一万左右!

        我心中一惊,大事不好,敌众我寡,势力悬殊啊。孙权这次可真是下足了血本,万人过江追杀黄祖,看来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

        王遵在旁焦虑地看着我,而身后的骑兵们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我知道此时士气最重要,不能乱了军心,马上调转马头冲着大家喊话:“兄弟们!不用怕,吴军追兵虽多,但是他们犯了两大忌讳,第一,他们长途奔袭,已经劳顿不堪;第二,他们渡江追讨过来,骑兵已经很少,大部分都是步兵,是抵不过咱们骑兵部队的!”

        我这么一说,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大家停止了交头接耳,一个个敲打着武器,喊着军号,开始振奋起来。等我再转身,马蹄声脚步声已经渐近,率领吴军前部的是一位约有四十来岁的将军,面容狰狞,手持长剑,气势汹汹地纵马杀过来。

        武将单挑这种事儿,我向来也不胆怯,舞起双戟,策马直向他冲过去。两马并头的一刹那,我右戟瞄向他脖颈一挥,他赶忙立剑一隔,我趁机用左戟向他腰间刺去,这吴将躲闪不及,竟用手接住,拳头上是鲜血淋漓,怒吼了一声,用剑分开我的右戟,作势欲回剑刺向我的胸口,我眼观这出手速度实在太慢,破绽百出,干脆以攻代守,抡起双戟在他面前耍出数道寒光。

        这吴将料敌不过我,拍马折回。而我此时正打得痛快,哪肯罢休,见他马快我追不上,下意识地抽出背后短弓,大喊了一声“着!”,只见这箭矢不偏不倚地正中他后颈,吴将应声侧翻落马。战场上忽然响起一个十五六岁青年的呼喊声,骑着马从吴军中突出来奔向这吴将的尸体。

        我刚恢复理智,方才想到坏了!我这即将要投东吴的人,怎么能杀吴将呢!这不是明摆着和东吴结怨呢么。我正懊悔间,眼看着这个青年驻马停在尸体前,哀声喊着“父亲”。

        原来被我一箭射死的吴将,是这个冒失青年的父亲。本来敢擅自闯进杀阵的就应该毫不留情,可是不知为何,我竟眼睁睁地看着这个青年仇视着我,我却下不了手。莫非是愧疚在作祟?

        我和他就这么对视僵持了一阵,他用恶狠狠地眼神瞪着我,还不时作蛙怒声,见他手里那把刀越攥越紧,我感觉到了他的杀气正在激增。

        不过到底是个毛头小子,愤怒让他的气息变得越来越重,恐怕在这样下去,我闭着眼睛,都能感觉到他的招式了。

        正思间,只听吴军鸣金收兵,唤这小将回去。这青年气得直跺脚,但又不敢违抗军命,只好将他父亲伏在马背策马回去。

        眼看整个吴军都开始慢慢撤退,我心才稍安。

        乘胜追击肯定是不可能了,一千兵追击一万兵那就等于是去找死,而且吴军后退得特别从容,没有丢盔弃甲的,没有哭嚎喊叫的。与其说是在撤退,倒不如说是吴军在有意让着我。

        而后来事实证明,确实是在有意留下我一个活口,当时我和吴将单挑的时候,正赶上孙权在军中观战,赞叹我的武勇过人,才决定留我一条性命,已好寻机招降。万没料到,听左慈的话保护黄祖,不但没惹恼孙权,反而得到孙权的赞许,这世间的事,有时还真是没法用常理去想。

        我当初对这场胜利十分满意,不但救了黄祖,还以一人之力吓退了一万东吴军。可是后来投了东吴才知道,原来当年杀死的武将,害得我阴差阳错地与另一位未来的三国名将结下了深仇大恨。。。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55990/184653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