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朝为田舍郎 > 第二百三十三章 拒不纳谏

第二百三十三章 拒不纳谏


  三国里的“英雄”,其义与后世的“英雄”不同。

  那时的英雄,是以势力,兵将,地盘等等为基础,互相攻伐吞并,后世史学家谓“春秋无义战”,其实三国也无义战,所有的“英雄”不过是打着匡扶天下的旗号,实现自己的野心,包括自诩汉室后裔的刘备。

  顾青对诸葛亮的评价令李隆基颇为惊讶。

  他没想到顾青笔下的人物里,将诸葛亮描写得那么足智多谋,但却对这个人物如此贬低。

  “顾卿不喜诸葛亮?那几款大罪说得有几分道理,可……蜀国毕竟是汉室正统,为了一统天下,恢复汉室荣光,频繁兴兵亦无可厚非吧?”

  “陛下误会了,臣不反对一统天下,但臣反对毫无底蕴的情况下兴兵。战争是需要巨量的钱财粮草来支撑的,三国之中蜀国之所以第一个被灭,诸葛亮六出祁山频繁兴兵,耗尽举国之资而无功,便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顾青说着迅速抬头看了李隆基一眼,轻声道:“诸葛亮身为国相,其权过甚也。举国之内政军权民生吏治悉决于一身,国主刘禅反倒无所作为,还经常被诸葛亮教训,君不似君,臣不似臣,君臣纲常既乱,蜀国焉能不灭亡?”

  李隆基眉梢一跳,眼睛不自觉地睁大了,目光变得凝重起来。

  “顾卿这番话……呵,似乎话里有话呀,是朕多心了吗?”

  顾青抬眼,神情茫然:“臣说了什么?臣并无他意呀,陛下不是与臣评价三国吗?”

  李隆基沉默片刻,忽然笑了:“顾卿继续说,闻卿之言,朕颇有得益。”

  顾青心念电闪,迅速揣度李隆基的心理。

  他需要顾青与安禄山公开敌对,刚才顾青做到了,那么接下来在李隆基面前给安禄山上点眼药,才更合情合理,让李隆基认为两方已经形成了水火难容之势,才达到李隆基制衡的目的。

  真正老谋深算的帝王,其实是很喜欢看到臣子之间互相不对付的。

  有些话看似鲁莽毫无心机的说出来,反倒对未来是一种铺垫。

  将来安禄山若反,今日顾青说的话将会是他未来的晋身之资,这就是完美的铺垫。

  于是顾青组织了一下措辞,继续道:“蜀国之亡,亡于君弱臣强,君主无力制约强势的国相,国相一意孤行,不顾朝中反对坚持北伐频繁兴兵……”

  顿了顿,顾青加重了语气,道:“君主最软弱的地方在于,不应该赋予诸葛亮举国之兵权,一国的军队应该完全掌握在君主手中,就算情势不允许,亦当徐徐图之,缓缓释之,慢慢削弱国相的兵权。若将兵权给了臣子,无论这个臣子多么忠诚,都是致乱之因,终成大祸!”

  李隆基闻言身躯一颤,望向顾青的目光顿时闪过一道异常锐利的光芒,很骇人。

  顾青面色坦然地躬身行礼:“臣心坦荡,言出本心。”

  李隆基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语气也有些冷意了:“顾卿意有所指乎?”

  “是,臣确实意有所指。天下节度使为陛下戍守边境,将士饱受风霜雨雪之苦,然历朝变乱,大多乱于内。陛下治下的大唐盛世不易,臣实不愿看到盛世祸起于萧墙,如今大唐天下分十镇,十镇节度使手握天下大半兵马,且各镇节度使治下内政赋税兵将等诸事自理,致使各镇势大,于大唐社稷实不可取,陛下当鉴之。”

  李隆基哼了哼,道:“朕自有决意,何须尔多言!各镇分封军政之权是朕用人不疑,四十余年来,未见出过甚变乱,顾卿,你多虑了。”

  见李隆基仍顽固地坚持,顾青叹了口气。

  有些话原本不敢说的,说出来对自己的前程不利,眼睁睁看着盛世突然崩塌也没什么,更有益于自己乱中取利。

  可是,顾青还是要说,并非为了李姓社稷,而是为了天下百姓即将面临的兵荒马乱。没人比他清楚接下来的一场谋反给大唐造成了多么巨大的破坏,兴亡皆是百姓之苦,可笑这位帝王仍不以为意。

  “陛下说过,史可为今人之鉴,不可不察也。陛下当知汉朝七国之乱,晋武帝八王之乱,此皆为前车之鉴……”顾青说着,见李隆基的脸色愈发不愉,只好住嘴了。

  “陛下,臣出于对陛下的忠诚,故进逆耳之谏,若陛下不愿纳谏,臣便不说了。”顾青叹息道。

  李隆基已不想讨论这个话题,沉着脸淡淡地道:“顾卿,上次你在商州斩杀刺史邢深一事,不会忘了吧?”

  顾青苦笑,终于来了。

  “臣知罪,臣不敢忘。”

  李隆基笑了笑:“斩杀一位四品刺史,如此妄为,该不会以为蹲一个月的大理寺监牢便算罚过了吧?”

  “臣不会如此天真,请陛下责罚。”

  李隆基呼了一口气,轻声道:“犯下如此重罪,按律你应被秋后处决,可朕只罚你蹲监牢一月,还在朝堂上帮你圆谎,甚至连你的爵位官职都没动,以顾卿之聪慧,可知朕为何如此做?”

  顾青想了想,道:“臣妄自揣度天意,或许……陛下欲委臣以另任?”

  李隆基笑了:“确实是聪慧之人,但愿以后你的聪慧能用对地方。不错,朕有意将你调离长安……”

  “长安非英雄之所居,顾卿尚年轻,人生应多磨炼,久居太平之地,无异于自剪羽翼,朕倚顾卿甚也,亦愿顾卿能经历一些风霜之苦,增广见闻之外,更能为国再立新功,顾卿意下如何?”

  顾青顿时明白了,李隆基这是要调自己离开长安去外地任职,很大的可能是去戍边的军队。

  看来上次安禄山不怀好意的建议,李隆基终究还是记在心上了。

  这死胖子,摆自己这一道可摆得不轻。

  自己临走前一定也要给他摆一道,否则他真以为仇人都长得慈眉善目万家生佛。

  顾青暗暗咬了咬牙,脸上却露出当仁不让之色,凛然道:“陛下,臣为唐臣,食陛下之俸,忧陛下之事,臣愿为陛下开疆辟土,再立新功。”

  李隆基对顾青的回答很满意,欣然笑道:“顾卿有此意,朕甚慰。哈哈,放心,朕已知你与安禄山之仇怨,不会将你调到范阳三镇去的。”

  顾青松了口气,老实说,他还真有些担心李隆基老糊涂,将他调到安禄山的地盘上送死。

  李隆基沉吟半晌,缓缓道:“顾卿当知,去年大唐与大食国怛罗斯一战,战报上虽说是打了个平手,但实际上,是我大唐败了。”

  “此战折损大唐将士两万余,更重要的是,我大唐因此战而渐失对西域商路的掌控,西域这条商路对大唐很重要,户部尚书禀奏去岁国库所盈,比往年足足少了两成,便是此战带来的后果,顾卿,朕对西域布局甚为看重,有意调你去安西四镇任职,不知意下如何?”

  顾青面色发苦,今日还在繁花似锦的长安享受封建主义士大夫的腐朽堕落生活,转眼便要去塞外饱受风沙之苦,人生的际遇真是……好刺激。

  好想杀安禄山全家。

  李隆基问他“意下如何”,当然不是真的征求他的意见,能说出口的话证明他已经决定了,顾青还能怎么办?

  于是顾青只好硬着头皮道:“臣遵陛下旨意,此去安西,臣定不负陛下所托,为陛下立功。”

  李隆基龙颜大悦,哈哈笑道:“得顾卿之才为朕所用,大唐甚幸……”

  笑容渐敛,李隆基忽然沉下脸来,轻声道:“怛罗斯之战,前因后果已有监军将奏疏送来长安,此战或多或少因高仙芝所起,高仙芝是高丽人,此人在破了石国之后,有些骄纵了,顾卿此去安西,朕会予你足够的权力,你最好能牵制高仙芝,大唐在西域不可再有败绩了,否则,西域便真的失控了,明白吗?”

  “臣谨记陛下旨意。”

  …………

  走出兴庆宫已是傍晚时分,顾青心情沉重地出了宫门。

  韩介等亲卫一直等在宫门外,见顾青出来,众亲卫纷纷上前迎接。

  见顾青一脸闷闷不乐,韩介不由关心地道:“侯爷,发生了什么事吗?”

  顾青叹道:“刚才看到一个三百多斤的胖子,在宫里脱光了只裹着一层布,我的眼睛好难受,还想吐……”

  韩介愕然:“三百多斤的胖子……”

  随即反应过来,大唐朝堂如今胖子不少,但具体到三百多斤,只有一位,别无分号。

  “安禄山?”韩介压低了声音问道。

  “没错,一个五十多岁的胖子居然在宫里搞什么‘洗三’,你敢信吗?你能想象一坨三百多斤的肥肉脱光了在你面前晃晃悠悠揉揉搓搓吗?”顾青叹了口气,幽幽道:“这个胖子真的是一点都不自卑啊,我的心灵受到了暴击,打算从今日起戒肉一个月……嗯,从明日起吧,今日好好吃一顿,明日开始戒肉。”

  韩介居然真的仰头望天露出深思之色,在想象一个三百多斤的胖子洗浴时的画面。

  郭子仪没说错,这家伙真的很实诚。

  良久,韩介又问道:“侯爷不止是因为此事介怀吧?是否有别的事?”

  顾青沉默半晌,叹息道:“韩兄,你和兄弟们有没有想过为大唐开疆辟土,征战沙场?”

  韩介用力点头:“末将之夙愿也。”

  顾青苦笑道:“好吧,机会来了,我可能马上要调任安西四镇了,你们……”

  环视周围的亲卫,顾青脸色凝重道:“你们家有妻儿老小的最好不要跟去,先把男人的担当和责任尽了,再说建功立业的事。”

  谁知亲卫们纷纷露出激动之色,同时往前踏了一步,齐声道:“小人愿往!”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56637527/5530890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