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段明是非之红楼梦 > 《红楼梦》是制度悲剧,无人逆袭

《红楼梦》是制度悲剧,无人逆袭


  《红楼梦》在贾宝玉梦游幻境时,就写明了悲剧主题,贯穿始终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覆巢之下,没有完卵,这是建立在封建血缘制度基础之上的。
  荣宁两府得享荣华,是因为祖上有功;败亡是因为子孙不肖,内多败坏。薛蟠出场是打死了人逃命来的,贾政和王夫人可保他无忧,薛家完全不在意。秦可卿死、金钏死、晴雯死、尤二姐死等,背后都是荣宁两府的“大人们”插手,甚至设局逼死——荒淫无耻、堕落无度、杀人害命,已经为上下不容,他们却不自知。
  北静王爷、忠顺王府的几次出场,都是上面对背后听闻信息的警告。任何封建王朝,以血缘为基础的阶级统治制度,血缘关系都是身份地位代表,王爷就是皇家象征。贾府对上隐瞒,对下打杀,也就是消灭证据——秦可卿死了不久,秦钟也死了;尤三姐、尤二姐是接连死的。
  封建主义阶层社会,男女是不见面的,更别提产生感情了,阶层牢固的情况下,除了血缘式攀关系,就是姨娘、妾式“提拔”,一个带升一家子之外,孩子能够翻身就能带升下一代。上阶层掌控一切,下阶层的女子除了色相,没什么可以提供的,纳妾纳色,就是作为一个妾,长相好是第一位的。尤氏、秦可卿出身都不比贾家,差距甚大,管家能力也相对不足,长相就非常出众。秦可卿被称为“兼美”,不是兼具林黛玉、薛宝钗之美,而是兼具一众女性之美,美得出众。现在的农村,富裕人家娶妻也是首先看长相——整容、美容、化妆,在越小的城市越有市场,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现在已经向农村地区蔓延了。
  株连制度也是血缘连带关系的一种,富贵荣华时候不提携连带血缘,会被骂“不是人、枉为人”;获罪株连的时候只查族谱,以血缘论远近,然后才限定主犯、从犯。《红楼梦》的盛转衰就是血缘连带到株连的一个呈现。
  荣华富贵时候有多少串联,发生了多少关系,败亡时候就受到多少牵连。整个封建王朝包括改朝换代是一批换了一批的,即使重新立起,也不再是原来那些人了。
  因为知识和文化的垄断,使得富贵家族更可能出人才,纵观历史,形成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这样的局面。读书人才能做官,读书人往前追溯,就那么些大家族。也为了保持这种局面,文化是不下放的。所谓的贵族血脉优秀,其实是植入了文化基因。利用知识差,人为打造阶级差,一旦拉开了高低差距,下面对上面只有臣服。
  封建主义文化的基础是农业文明,小农思想“我地里长出来的都是我的”,在物质富裕基础上不断扩张,不管是贾府还是皇室,都是“大地主”形象。贾府是非常大的,王熙凤出场总是带了一群人,吃穿用度一再精致化。在这个基础上,引入儒家、道家、佛家的处事理念。故宫里面,皇帝的卧室也只放一张小床,主要是舒服,也是说明“简”才是最舒适的生活之道。这种不断扩张的实质是显摆,也就是面子工程——咱们不一样,我们是富贵昌盛之家。制度不转弯,他们就不转弯,持续着这样的模式。
  这样一来,凡是改朝换代必定经过百年乱世,从上到下血洗一遍——苦难到底就只顾自己了。改朝换代之后为了稳固政权,必清算一次,也包括从生活用品、服饰、财币到文化的变更,说明我们跟他们不一样,他们都是腐朽没落的,以便于稳定新血缘统治。
  实际上来说,只要封建统治的血脉继承制度根基不变,从上到下很快就形成牢固的利益集团,难以彻底打破,回到以前的模式——贾家对应的甄家指所有昌盛之家。“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相同的故事重复上演,看起来就像复制粘贴的一样,“美化软件”也一样,所以史书里记载的也都是相同的故事。
  清朝之后的民国时期,一直到建国之前,所谓的变革,因为不触及根本,是毫无用处的,袁世凯又要登基,也就是回到了以前的情形——剪了辫子,穿上西装,但还是那样的人、那样的思想,就还要回到封建时期。
  眼看又要全盘皆输,变成全国性质的附属殖民地的可能性非常大,历史被迫选择了拥立“美国人”孙中山,打出民主、自由的旗帜——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比,当时不得不选择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用几千年证明了他们的破败落后性。
  具体发展过程中,随着人民势力的崛起,才最终改为社会主义。打压整个阶层、贵族文化的情况下,才确定了全民教育理念,并逐步普及。知识文化不画圈,特权阶层就很难脱离民众并高高在上。平等社会必需要平等文化,自由、民主、独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最核心的就是个人价值,不搞连带和血缘公权制度——个人私权范围自己做主,也越来越提倡年轻人养成独立自主意识,任何人掌握公权都要受到制度限制和监督。这些年公权领域的改革,着力点就在于完善能力考察和监督监察制度。
  我在本人独立创作的小说《幻彩战记》里,设定的主角就是新文化独立个体,他们要面对世纪大变革,就需要把新文化推广普及下去。
  《红楼梦》是写封建制度悲剧的,站在现在看以前,就应该看到不一样的结局。一群被封建制度圈养的“废物”,不值得同情,他们就应该全部悲剧。这也是曹雪芹在书中贯穿的理念,他并不同情他们,只觉得可怜可叹。曹雪芹所处的时代没有给出结局,甚至许多人给出了不同结局,是因为那个时代就是那样的,封闭建设,一亡俱亡,从上向下打破,无人逆袭。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60967830/1264674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