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 第三百九十章两京制度

第三百九十章两京制度


过去的几年里,大明的百姓实在太苦了。今年终于能有一个丰收年了

随着北方诸郡解冻,也就距离回归京师不远了。从去岁至今,来江南也有小半年的时间了。

仅仅是这小半年的时光,整个江南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是平定了江南的倭患。

随后,又扫除了南京各部衙门尸位素餐的官员。并且,把赤云通这个逆贼及其同党,全部剿杀。除此之外,又打击了欺压百姓的非法寺庙。

而这才是这位大明新帝,仅仅半年为江南百姓所做的事情。

可以说,江南的百姓们,这半年来已经习惯了这位新君坐镇南京城。

他们切实地感受到了这位新君,真的有很有千古明君之志向。。

可当过气候转暖,所有人也都知道这位名君,即将回归北京城了。

南京的六部官员,甚至有上书建言吗,切实实施两京制度。

也就是说,请求皇帝在南京待几年,再回北京城,如此循环往复。

当然,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而已。

因为,作为大明的天子,他是要守护国门的。

终究还是要回到北京城的。

不过,因为北方诸郡刚刚解冻,冰雪才刚刚融化。

朱祁钰就算是要走,还需要些时日才能启程。

在接下来的日子,他进一步让于谦,商辂等人,对江南之地进行了革新。

他可不希望这江南之地,在他离开之后,又恢复到之前的景象。

而于谦,商辂,沈睿等阁老,也不负他的所望。

在接下来的几日,他们进一步梳理了一遍江南的官场。

把那些思想陈旧,保守,疾病,老迈的官员给清退了。

这些人也许没有贪污受贿,没有欺压百姓,但他们却是不利于江南的发展。

清退了数十个主政地方的官员之后,朱祁钰便又大力启用一批中青年的骨干。

甚至,把翰林院,六部衙门的一些官员,也下放到地方去历练。

要知道以后内阁成员,六部尚书,绝大部分要从这些人中挑选。

他们若没有一丁点的地方施政的经验,将来就算成为阁老,六部尚书,也难免会纰漏各出。

更主要的是,这些人大都正值青壮之年,满怀激情,热血,正是让他们施展手脚的好时候。

当然,那些被迫退位让贤的官员,朝廷也是优待了他们。

根据他们在地方的表现和政绩,给予了奖赏。这些官员,就算心中再不乐意,但也没有办法。

他们也知道,若是再闹的话,也许就会被锦衣卫抓着小辫子,直接扔进诏狱。

所以,他们只能叩谢圣恩,卷着铺盖,带着奖赏回家了。

转眼又是半月过去了。

北方诸郡的奏折,来的也越来越频繁。这说明道路上的泥泞,已经没有了。江南虽然好,但他也该是时候回京城了。与此同时,内阁的官员们也开始上奏。表明快要快开恩科了。

陛下不能再留恋江南,是时候回去了。又一日的早朝。朱祁钰面对群臣,笑道。

“转眼间,我们来南京半年了。这半年来,发生了很多事。”

“但朕自忖没有愧对江南百姓。”

“如今江南政治逐渐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营商环境愈发好起来。朕很欣慰。”

众臣听了,少不得又是一番歌功颂德。“这不单单是朕的功劳,也是众卿的功劳。”

“如今北方诸地,灾难已过,朕也是时候带你们回京城了。”

众文武听到这,心中也终于舒了一口气。他们还真担心皇帝留恋着江南的繁华呢。

这江南虽好,但时间久了,难免容易沉沦在富庶繁华之中。

“那众卿就准备一下吧,选定一个黄道吉日,启程归京。”

“是,陛下。”

南京城的文武百官,得知要启程了之后,心态各异。

有的欢喜不已,有的则是暗自松了口气,有的则是感到遗憾。

朱祁钰来南京城的时候,带来的官员并不多。但时北归的时候,却是多了两倍不止。

大部分都是他在江南挖掘的人才,当然是要带回北京城的。

收拾了数天之后。

皇帝带着吴太后,众后宫佳丽,以及文武百官终于要回北京城了。

当得知天子要离开南京城的时候。

十余万的百姓,纷纷走上街头,痛哭流涕,不少人甚至还拦在依仗的前面,请求皇帝留下。

车辇中的吴太后,见此一幕,欣慰不已。“先帝啊,我们的儿子,没有辜负您的期许啊。”

不但是吴太后欣慰,众文武也是纷纷感叹天子的仁义。

这半年来,南京城的百姓是能感受到城里的变化的。

而这一切,都是这位新天子的到来。可现在,他却要离开了。

而这一去,也许一生都不会再回江南了。“陛下,南京城也是京都,您就留下吧。”“是啊,哪怕再留下三年也是好的啊。”“陛下….…”

不少的百姓跪伏在道路的中间,高呼着。朱祁钰见此,也是心生感叹。

其实,他来南京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大明的统治。

只是这些措施,对百姓们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这些百姓却是极为淳朴的,他们还以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

想到这,他又开始暗自警醒自己。以后处理政务,要更多的考虑的百姓。

哪怕体恤他们一定点,他们就十分满足,感激不尽了。

想到这,朱祁钰下了辇车。亲自把跪伏在道路上的一众耆老扶了起来。

“朕明白尔等的心意,但北方夷狄环伺,虽被朕震慑了一时,但谁又能保证他们的狼子野心不死呢?

“为了我大明江山社稷,为了我大明百姓安危。朕不得不会北京城,守护我大明国门。”

他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不但令在场百姓激动不已,感激涕零。

就连周围的官员们,情绪也被调动了起来。纷纷跪倒在地,高呼着“陛下英明神武”云云。最终,朱祁钰还是上路了。

他辇车后,则是浩浩荡荡的成千上万的百官,护卫。

而这一路北上,想必又有花月余的时间。好在大部分都是水路。

哪怕在船上,也都是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奏折,以及处理政务.

当皇帝北归的依仗,便在此稍微休息了一晚。。

因为明日,就将登上龙舟,顺着京杭运河,一路北上了。

作为吴太后的干儿子的杨半城,当然是不遗余力,忙前忙后。

江南的特产,装了一~船又一船。以此向吴太后表达自己的孝-心。当夜,宴会上。朱祁钰嘱咐杨百万,杨半城父子道。

“尔等家族作为皇商,以后尽心尽力,切勿胡作非为。”

“若作奸犯科,哪怕尔等昔日有功,还是太后干亲,朕也不会饶恕你们。”

杨氏父子,慌忙磕头答应。

“请陛下放心,这些年我们父子经商,都秉持着天地良心。”

“如今有陛下的抬爱,我父子更要小心翼翼,为陛下尽忠,为大明谋福祉。”

朱祁钰倒也十分信任这对父子。看似警告他们,其实未尝不是警告江南的些豪绅巨贾。

“陛下,北部边陲紫荆关八百里加急,说盐,铁紧缺等紧缺。此事不由就交由杨氏父子来办吧。”

作为江南人出身的商辂,上前奏禀道。

不过,朱祁钰却是摇头道:“不,杨氏父子他们还是主抓对外的贸易即可。”

“他们有固定的船队,熟悉海洋上各个势力,又对海外诸国十分熟识。”

“朕要他们要扩大规模,与海外诸国互通有无。”“在赋税方面,倒是可以给予优惠。”杨家父子听了,激动莫名。

作为扬州的首富,他们虽也想开拓北方的市场。但海外的市场,才是他们杨家的大头。

如今,有了皇帝的关照,给予赋税优惠,那么他们就可以再制造二十艘大船,开辟更多的海外市场。

“谢陛下恩典。”他们杨氏一族,本就擅长海外贸易。

如今有了皇帝的恩典之后,官府就再也不敢巧取豪夺,难为他们了。

更重要的,还给予了他们赋税方面的优惠。

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把大量的资金,打造更多的船只,雇佣更多的人手,开辟更多的海外市场。

赚取更多的海外物资,以及金钱。

当然,朱祁钰之所以这样做,并非是因为杨半城是太后的干儿子,才给予他们的恩典。

他其实是以杨家父子为标杆,让江南的富商巨贾知道,海外贸易大有可为。

从而刺激他们的冒险。

从而为大明带回更多的原始积累,以及海外的原料。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坚持下去。

大明的财富将会与日俱增,国力将愈发的强大。而杨家父子,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宴会上的不少富商巨贾,看向杨家父子的眼神,都充满了羡慕和嫉妒。

朱祁钰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等杨家父子从海外带回更多的财富后,相信将更能刺激这些人。

翌日,日上三杆。

皇帝朱祁钰,带着吴太后,后宫的妃嫔,文武百官终于登上了龙舟。

扬州的士绅,商贾,百姓聚集在岸边,跪送天子北归。

浩浩荡荡的龙舟队伍,缓缓驶离了港岸。

这一次,无论是朱祁钰,还是太后,众妃嫔,终于不用在船舱里了。

他们纷纷走出来,依靠在船栏,欣赏着两岸的美景。

如今,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百花盛开,春风徐徐。

众人不由陶醉在这美景之中。

而朱祁钰则是与诸多的重臣,或者饮酒作乐,或者填词作赋,倒也逍遥快活。

此次北归,竟显得那么舒适快活。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64490672/212117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