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一千八十二章:杨师爷又立大功

第一千八十二章:杨师爷又立大功


“皇爷,奴婢突然有个好主意。”
  滕详在边上琢磨了一阵,突然来了机智。
  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今滕详这太监也顶用了。
  那就是对外宣布锦衣卫抓捕郭有德另有原因,然后放出风去,就说是有消息说郭有德在杭州听到风言风语给圣裔抹黑。
  奴婢另外让东厂快马加鞭去天津卫把那些戏班同行截住,让他们回来喊冤,就说当时郭有德没有指名道姓说孔府,请旨彻查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孔府真这样,那才能说郭有德抹黑孔府。
  但一旦查实,就算是抹黑又如何,不过是把孔府做的事说了一遍,还没指名道姓,就算抹黑了吗?做得说不得?
  此事,再东曲阜县令这个职位,孔府也不会有什么置喙的。让朝廷息事宁人保住孔府名声,还是攥着县令之位不放,孔府自己知道权衡的。
  正如世祖皇帝一举将孔圣人从文宣王变成大成至圣先师,世祖在天下读书人的地位自然安稳确立。
  而皇爷收回曲阜县令,让孔府回归儒学本身,自然能确立隆庆朝的威望与基调。
  听了滕详这个馊主意,隆庆不由得有些好笑。但同时也替传承千年的孔府惋惜。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先前是孔府想借朝廷找补,现在朝廷终于能从孔府身上找补些了。
  话说,人天师府也没代管贵溪县令,孔府凭什么一直霸占着曲阜县令呢。
  君臣二人相视一笑,滕详赶紧就跑出去布置了。
  ---------------
  隆庆元年的正月十六,伴随着大朝会的开始,一个个重磅炸弹陆续传来。
  虽然朝廷以为自己很保密,但实际上,狮城被劫,徐珏建国,番邦威慑,银粮威胁这些话题已经在京城的街角旮旯传开了。
  特别是现在时兴的马车夫,聊起这些来,与那说书先生也不遑多让。
  如果说隆庆帝在乾清门御门听政,那几乎差不多的内容,多少街头的书生看客力士则是街头听政了一把。一个个听得是血脉喷张,对徐珏这种数典忘祖的,简直是恨得咬牙切齿。一个个嘴里都不听地咯吱咯吱响。一些正经相信徐家清流的读书人这会儿脑仁都烧穿了。
  原本上午,好些人都还在抢鳌山灯会的打折倾销商品呢。
  除了这些大到没边的话题,合股引入杭州商户的话题也有很多人在讨论。当然重点很快就滑向申讨浙江攫夺北方财富了。
  这下好了,热闹的节后第一天,瞬间到处都成了火药桶的样子。
  这场面,压力最大的其实是顺天府沈知府。沈知府上大朝会回来,街面的风向就非常肃杀了,这个时候还不能动刀威吓,免得大煞风景,同时又不能让这些民间议论闹出点什么事端来。
  这人一聚集,谁知道会干出些什么好赖事儿来。
  要知道,京城从来不缺那些愿意为了大明抛头颅洒热血的愣头青。就怕这帮人真的造成身边的人被迫抛头颅洒热血了。
  要不说还是杨师爷厉害,只支了一招就平息了街面的愤怒与怨气。
  随着鳌山灯会这几日的宣传,有三个话本评书还是很火的,一个是西游的背面,就是暗黑方向解读西游记,
  一个是花刺子模帝国灭忘记,里面出了好些君臣百姓的笑话,虽然这个什么国远在天边,但听着竟然毫无隔阂,非常有代入感,一个个听众都笑得前仰后合的。
  最后一个就是合欢宗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男子误入以采阳补阴为修炼法门的女子宗门的故事。
  很多京城本地的说书先生都想讲,但就是没有文本。这些说书人都是过得有今日没明日的,哪有钱去买这么贵的新书。沈知府直接高价从黄氏书肆那里定一批,选了二十几个说书人,让他们边看边讲,讲得好就送书了,讲得差就当借的。一个个虽然讲得是磕磕绊绊,但效果是立竿见影。
  那些随时要点燃火药桶的聚集话题慢慢熄灭,转而一个个都来关心着三本话本的故事了。
  这一刻,沈知府才明白为什么高翰文要大兴话本了,就不能让这帮人自由地闲着。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66896181/8155226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