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辅佐刘备从徐州开始 > 第四十七章 徐州二三事【2】

第四十七章 徐州二三事【2】


  三天的休沐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

  这三天对于征战许久的将士有一个很好的休整。

  子见父,夫见妻,丰厚的赏赐再加上授予的荣耀无疑是增加了许多想参加的人的兴趣。

  有挂红绸者,自然有挂白帆的家庭。

  当然,对于那些阵亡的家庭,安东将军府自然不会吝啬抚恤。

  早在刘备入主徐州,徐州之乱后,在糜良的提议下,阵亡将士的福利待遇就摆在了案桌上。

  也幸亏陶谦留给刘备的家底足够厚,后来糜郎茶的火爆,让刘备多了许多转圜的余地。

  但是因为去岁事务繁多,只足额发了抚恤,剩余的标准以及后续的一些规则还在商榷中,他们就领军出发了,这项事务也就搁置下去了。

  在刘备他们休息的日子里,陈群也只是派官吏按照往日的规则发了抚恤金。

  因为涉及的人口较多,三日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将事情全部弄完。

  等刘备看到陈群时,陈群连忙带着幽怨的眼神说道,“主公,你可算是来了。”

  刘备笑了,“长文,你接下来可以好好休息了。后面事情就由备与子能处理吧。”

  陈群与刘备也了解刘备的脾性,就没有客气,“那群就先告退了。”

  陈群告退之前,将留守徐州期间发生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事分门别类,供刘备查阅。

  刘备翻阅徐州的这些文件,对于他离徐州的这段时间徐州的发展有了大致的了解。

  徐州的海军以及各项贸易,城市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刘备的离开而停滞,一切都按照当初预定的方向如火如荼的进行。

  比较有争议,不能立刻解决的事情,陈群特殊标记起来,放在案桌最上面。

  刘备知道既然陈群特别标注起来,那便不是能够一言而抉的事情,需要众人的讨论。还需要听取众人的意见才能做出决定。

  数月的事情繁多芜杂,但幸亏陈群分类了出来,再加上每次与徐州的通信也大致能够对于一些事情有所了解。

  繁越杂的小事陈群都做了批复,刘备大致扫了一眼,没有问题,就看下一本,故而刘备是越看到后面也就越快。

  但这些并不是一天能够看完的,正好这段时间分批休沐,再加上袁绍退兵,外部压力骤然减小,这段时间还是很轻松的。

  但有一件事情该办了。

  阵亡将士以及家属的荣誉问题。

  刘备特别赞同糜良的一句话:给伤亡的将士一个归处,可以激励活着的人奋勇前进。

  刘备回到徐州开启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士的身后事。

  由糜良领头,郭嘉,陈群等辅助,在离开徐州已经有了雏形的方案渐渐成型。

  无非是提高军人的荣誉感。

  现在已经开始有一种这样的风气,崇文抑武,开始讲究士家风流,尚武之风终归是没有以前浓烈。

  糜良特别推崇这样的一句话:

  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第一步,足额的抚恤金是必要的,给死亡的将士以“烈士”的称号。但第一步阻力就非常大,关键在于烈士这个称号。士的称号对于这时的大部分人来说是很尊贵的。在这时的社会思潮里,士往往只有那些读书人才能称为士。

  兵只是凶器,怎么能与他们相提并论呢?

  糜良也没有办法以一己之力抵抗这种思潮,就连陈群也不赞同。

  刘备也明白这样的事情对于提升军队的战斗力是好处,但是他也不能一意孤行。

  妥协之下,糜良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阵亡的士卒统一称为“烈卒”,而屡建战功,最后英雄而亡的将卒称为“烈士”。

  而不管是烈卒还是烈士他们的直系亲属统一称为“烈属”。

  妥协的方案最终还是有惊无险的通过了。

  第二步,则是对烈属而言,每月可以从官府领取一定的钱粮补助,原本糜良的想法是将烈属的孩子统一入学。

  但是第一步阻力甚大,做出妥协,那第二步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

  被评为“烈士”的兵卒每个家庭有一个可以免费读书的名额。

  读书,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奢望,也是一件无比神圣的事。

  光是这一点就已经是激励了很多人。

  当然,读书事就涉及徐州的下一步的计划,而“烈士”的评选是相当严格的。

  这次评出的烈士家属有一个当刘备卫从的名额。

  书院毕竟还是没有办起来。

  第三步,就是对伤残人员而言,对于不能上战场的,有战功的士卒,可以给予衙役,亭长,游缴等基层官吏,这一点可以让刘备的触手下移,将底层牢固。

  而军功有限的伤残每月只仅仅发送一批钱粮。

  第四步,加大宣传,将当兵光荣的口号,宣传于全徐州。

  等等...

  所有政策的最终目的永远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目的。

  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最终是帮助刘备将军队牢牢掌控在手里,塑造出一支钢铁雄狮,扫平天下。

  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66923210/72082262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