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将来
我欲乘风归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吐蕃人来大宋窃取良种这是早在赵祯预料之中的事情,并且也没有避讳仁青东的打算,随手把挖出的土豆递给了三才道:“烤几个朕挖的土豆来。”
三才有些不明所以但依旧照做,边上的仁青东并没有说话,但赵祯并没有放过他的打算:“角厮罗已经开始打算从大宋偷这些东西了,但朕并不想阻止,土豆还有地瓜都是耐寒的高产作物,你若是回去也带一点,反正这东西也是要在高原上种植的。”
仁青东微微一惊,随即从眼睛中都能透出一股浓浓的兴奋:“官家仁慈!您的宽仁就如同…………”
赵祯摆手打断他接下来的歌功颂德,笑着望向仁青东道:“朕仁慈吗?你也许是不明白朕的意思,这些土豆地瓜是能在高原上种植,产量可能有所减小,但一定比青稞要高上许多,朕从来都不是一个对待外族仁慈的人,还记得朕奉行的是“外王内圣”吧?”
赵祯的一番话把仁青东说的有些发蒙,他不知道赵祯说这番话的用意,但他却能看出赵祯脸上戏虐的表情,显然这土豆和地瓜对高原来说并不是极好的东西。
仁青东小心的开口道:“我康巴人已经决定归附大宋,还请官家仁慈!”
赵祯笑道:“当然,朕对自己的子民一项是仁慈的,土豆和地瓜要在火里靠才能够食用,高原上的水是煮不开,蒸煮土豆和地瓜是不可能的事情,唯一的办法便是火烤……如此一来土豆和地瓜对你们来说便是极为不利。”
赵祯的话还是让仁青东摸不着头脑,他不知道官家的用意何在?难道不能把土豆磨成面炒熟之后再做成和青稞一样的饼子吗?
“不知碾压成面可食乎?”
赵祯点了点头:“可食,但其多食胀气不易骑乘!”
仁青东这下恍然大悟,原来这东西吃多了胀气,若是寻常也不算什么,可对于骑在马上的高原勇士来说就是一种负担。
粮食是好东西不假,土豆会给高原带去更多的粮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仁青东不觉得大宋皇帝是一个看不懂局势的人。
高原上的粮食越多,便意味着可以养活的人口便越多,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不应该给角厮罗获取土豆和地瓜的机会。
他哪里知道,赵祯这么做不是为了眼下而是为了将来…………
大宋不是要毁灭吐蕃,毁灭高原,相反大宋是要吞并吐蕃,让高原成为大宋的一部分,而要平定高原,最需要的做的便是让吐蕃人战败之后还能吃得上饭。
这是一个现实问题,赵祯对待吐蕃人没有办法像对待契丹人或是党项人一样,高原上的吐蕃人没有办法像他们一样大量的迁徙到大宋境内。
赵祯对待草原的政策便是汉化,城市化,但对于高原这一招非常的难以实施,赵祯之前为这个问题伤透了脑筋。
但蔡伯俙的一番话却让他看到了出路,一条有别于北方草原的出路。
对待高原上的吐蕃,最聪明的办法便是让他们吃饱,说起来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但事实上却并不矛盾。
吃饱的人心中踏实,安定,总觉得眼下的生活还能维系,再加上角厮罗不断的解放农奴,使得吐蕃的人口不断的增加,吃饱便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吃不饱该怎么办?明知道自己要饿死了又该怎么办?劫掠便是最好的选择,饥饿会把高原上的人都变成一个个不要命的勇士,因为他们退无可退,因为他们退后一步便是等待死亡。
“困兽”永远是最难对付的敌人,因为他们没有了退路,只能以命相搏。
赵祯不会把吐蕃人逼成困兽,给他们粮食不光是为了现在,也是为了将来,一旦双方交战,若是给吐蕃人失败必亡的意识那便是不上算的“买卖”。
给吐蕃人土豆和地瓜不是一件坏事,相反会给他们以退路,有了退路的人就不会以死搏命,也便于大宋征服吐蕃之后的管理。
对待高原的政策和对待草原的政策不同,既然不能内迁,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看守住。
不给他们太过先进的文明,也没有必要在高原上发展除了畜牧业以外的经济模式,赵祯甚至想要把高原上的丰富产出全部都取消,只留下畜牧业和农业…………
这是一种“降维度打击”,包吐蕃高原上的一切保留在落后的时代中,让他们吃得饱,穿的暖,踏踏实实的在高原上生活,这便是极好的。
有吃的,有喝的,有牛羊,有美景,有安定的环境,这样的条件对于高原来说已经是极好的了。
工厂不适合高原,高原需要的是他们独有的手工业,大宋繁荣的经济模式也不适合高原,在哪里的运输成本太高。
贸易是永恒的主题,赵祯已经想好,若是拿下吐蕃高原之后,便开通一条从中原到高原的贸易路线。
唯有如此才能让高原上的吐蕃人“安居乐业”,吐蕃不是没有自己独特的货物,卡垫,羊毛,牦牛,羚羊,等等这些都是中原所需要的。
卖得好照样是有价无市的东西。
仁青东打死也想不到赵祯已经准备好了对吐蕃高原的“善后”更不明白大宋会对高原如何的作战。
他只是知道土豆和地瓜这两种东西对于康巴人来说极为重要。
他要把这两样东西全都待会康巴,带回去给族人们增加口粮,康巴人归顺大宋是没错的,这些土豆和地瓜便能解决他们的所需。
此时仁青东最关注的便是土豆和地瓜如何种植,不过很快他的目光就被吸引到了播种的东西上。
农业一直是封建时代的根本,赵祯从未放弃过对农业的投入,每年有数十万贯的钱财被调配到格物院和司农寺中,为的就是培养农业人才和改良农具。
效率更高的播种车已经出现,这是耕地犁地一体的巨大牛车,一头牛拉着车不断的前进,埋在地里的铁犁不断的把土地翻出,车轮上有齿轮和车厢连接…………
赵祯在车上不断的询问边上的官员,并且提出自己的意见,而在仁青东看来这几乎就是奇迹,大宋的播种车只用了半个时辰,数十亩土地便耕种完成,这还仅仅一辆而已!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67543/5409664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