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皇上在骂人
十三卦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插翅难飞
郎悔
奉天殿内黑压压一片人头,一溜大臣都垂首跪着。
如果能同时看到他们的脸,那一定很有趣。因为不管文臣还是武将,脸上都是清一色的懵相。
满朝大臣都懵了。
不是因为今日朝议没有在殿门前进行,却被罕见地诏进了奉天殿内导致群臣发懵,而是因为皇上正在干的这事儿让所有大臣很意外,很震憾。
骂人。
一向温和的皇上正在很有气势地骂人。
不过在骂人之前,他仍然很温和地说了一句话,于是就削去了朱棣、朱权两位亲王的宗籍。也就是说从先前开始,这个世上再没有燕王棣、宁王权,只有庶人棣、庶人权。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抬头平视,目光落在殿门外的某一处屋脊上的淡白天空,仿佛在自言自语。
说完这句话之后,他突然将目光对准了殿下的一帮臣子,张嘴就是接连三声蠢货,声色俱厉地让所有人扑通一声便跪了下去。
不想这一跪便是半个时辰,而且他仍然没有让任何人起身的意思。
“蠢货!高巍,你不是说对朱棣要采取怀柔之策吗?我给了他那么多次机会让他来京师,不是怀柔吗?可他来了吗?他领这个情吗?”
“你!徐增寿,我的左都督,你不是说他与先帝同气、位极人臣吗?你不是说他不会反吗?结果呢?一帮蠢货!”
朱允炆在龙椅前面走来走去,早已面红脖子粗,眼睛瞪得溜圆。虽然形象与奉天殿的肃穆庄重不太相符,但气势却如天降龙威。
高巍跪得腰酸,心中有些委屈:“当初建议在京师附近重新给燕……庶人棣封地的又不止我一个人,为何现在只盯着我不放?”
徐增寿面无表情,心中却有些怨气:“秘密擒燕又不是我的主意,你自己搞砸了,怪我咯?”不过想想自己早已作出的决定,心里又平衡了些,甚至有些庆幸自己到底选择了站在北方。
黄子澄、齐泰、徐辉祖等重臣跪在前面,感受到的龙威最为强烈,大气都不敢出。后面官职低的则是眼观鼻、鼻观心,想着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儿顶着,便任由皇上的声音在耳边旋绕。
“兵部干什么吃的?都督府有什么用?各地卫所都是摆设吗?初六,通州归附,初八,蓟州沦陷,同日遵化、密云归附……这给闹着玩儿有什么区别?都是蠢货!”
“还有那宋忠……徐辉祖,是你荐的人呐!你们荐人之前能不能好好想一想,这人能不能堪当重任?诸如谢贵、张昺,特别是张信……”
朱允炆狠狠吸了口气,把心中恶气压下。记起张信是黄子澄推荐的,他到底还是觉得不宜在朝臣面前指责自己先生。
但黄子澄早已面红耳赤,脑袋扑通一声抵在地上,颤声道:“臣有罪!”
众臣像线牵着的木偶一般,齐齐跟着黄子澄弯腰叩拜,将头抵于地上,口中都道自己有罪。不过,有不有罪从声音听不出来,但看着姿势倒像是趁机活动一下发酸的腰。
李景隆不是活动腰,甚至没有感觉到腰酸。并且,他不但叩了下去,还没有腹诽这个他曾经认为人年轻、一根筋、好忽悠的皇上娃娃。
因为曾经毕竟是曾经,今日的皇上给他的感觉是震惊。
他自幼便与朱允炆相识,近几年更是在皇宫里打转,但他真心觉得自己突然不认识这个皇上娃娃。
或者说,他认识的皇上或许一直就不是真的皇上。
这种威严爆发的压迫感是装不出来的,反而是平素里那种人畜无害的温和可以伪装。而且话里话外隐隐可以感觉,皇上娃娃并不是一根筋,而仅仅是平素里看着像一根筋。
意识到这一层,李景隆背心有些发凉。
但是,真正让李景隆冷汗泌出的则是那一条军情。
不是通州归附,不是蓟州沦陷;不是张信意想不到的告密,不是宋忠莫名其妙的死于街头,而是宁王朱权。
李景隆记得非常清楚,历史上记载朱棣在击败耿炳文之后才去突袭大宁,时间应当是在八月间,但现在却是起兵之时便将朱权挟持到了北平,提前获取了大宁的数万兵马。
为什么会这样?
李景隆没有时间细想,因为皇上终于说了平身,于是忍着膝盖和脚踝的酸麻站了起来。
朱允炆不再骂人了,面色便恢复了一丝温和,说道:“事已至此,众卿说说,平伐北平当以何人为将?”
朝堂上一片寂静。
朱允炆面上更加温和一些,说道:“众卿但说无妨。”
站在奉天殿最末端的吏部员外郎龙套经过内心的激荡,以及确定前面的大人物暂时不会发表意见后,于是横跨数步,执笏而道:“陛下,臣以为长兴侯可担当此任。”
此话之后,朝堂上仍是一片寂静,而众臣内心有些激荡。
黄子澄暗松口气,心道:“幸好还有长兴侯啊!不过,这个员外郎此时逆流而上,若非有胆有识,便是心有大志,当得小心对待啊。”
徐增寿暗道:“龙套?难怪一直是个小小的员外郎,太没眼界了,此时是你说话的时候吗?”
齐泰暗道:“此人平素不显山不露水,却是未想到竟有如此心胸,看来不可小觑啊。只是,长兴侯其人……”
李景隆则稍稍有些意外:“历史不是被改变了吗,怎么还会是长兴侯耿炳文出战?不过……这倒真是件好事,至少可以看看宁王之事会不会影响到历史的大趋势。”
朱允炆嗯了一声,道:“可还有人选?”看着一众低着脑袋的大臣,最后将目光停留在李景隆身上,略略一顿,却又有些疲惫地向左侧拂了拂手。
龙椅左侧立着和术,其人本是太祖皇帝的宦臣,侍奉太祖皇帝三十余年,更是看着朱允炆长大。朱允炆自记事起便识得这个年纪足够当爷爷的人,自是无比信任,所以登基以后便直接用了他。
对于朱允炆并不明显的手势,和术完全心领神会,眼神里闪过一丝怜爱,拖长了声音说道:“此事再议,退朝。”然后又道:“黄先生、齐尚书、曹国公请留步。”
待朝臣退尽,朱允炆歪坐在龙椅里,说道:“景隆,你以为耿炳文如何?”
自听到龙套推荐耿炳文后,李景隆渐渐恢复了平静和自信,甚至暗暗对自己先前那种反应和表现甚是不耻。
就算你有脾气如何?就算你有心机有如何?
然并卵!
李景隆暗道:“我李九江又不是那个草包李景隆,堂堂穿越者还能被你收拾了?龙套不错,至少不算是个跑龙套的,他能把耿炳文推出来,倒是帮了我一个大忙。”
见朱允炆相问,李景隆故作思量状,半晌说道:“长兴侯随先帝征战多年,功勋卓著。虽然年事渐高,却仍有廉颇之勇,臣以为可矣。”
朱允炆看向黄子澄,后者赶紧道:“国公所言甚是!庶人棣早年曾受长兴侯教习,自当该遵晚辈之礼。此番长兴侯北去,庶人棣或不战自退。”
朱允炆点点头,又看向齐泰,后者略略思考,道:“陛下,臣以为……曹国公可矣。”
李景隆闻言暗惊,朱允炆则顿时一喜。
二人心情不同,原由却是一样,皆是因为“仙梦”。
李景隆不再多提,只因宁王之事让其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怀疑,需要些时间来捋清思路。
朱允炆所喜,则是因为近几年对李景隆仙梦奇缘的信任。
太久以前的事亦不提,只说朱棣起兵反叛一事,李景隆事前便已经给朱允炆肯定的回答。
所以朱棣起兵北平并没有让朱允炆意外,但此等事情毕竟是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必须要让群臣感受到压力,要认真对待。
当然,怀来、蓟州等地失陷得如此的快,还是让他有些生气。
朱允炆知道生气其实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但他必须要生气。这不仅是对群臣的一种警示震摄,更是一种铺垫,为他接下来与李景隆谈话做的铺垫。
他想李景隆尽快去平复了北平。
之所以如此做,源于李景隆说过,在仙梦中他并没有直接领兵平叛。
这怎么得行?
朱允炆可不愿掌握先知之能的李景隆居于幕后,更不放心将关乎江山社稷安危的大事交于其他人手中。
不过既然是仙梦奇事,总不能直接下旨让李景隆逆仙而行,须得慢慢说动他,让他想办法借先知之便而平棣庶之乱。
此时听得齐泰将李景隆推出来,朱允炆自然甚喜,道:“齐尚书,你是认为国公比长兴侯更为适宜?”
(https://www.biqiugexx.cc/book_68736/235034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iugex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ugexx.cc